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百家争鸣的背景、影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7 道试题
1 . 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之间的争斗日益激烈,周天子的统治权威衰落,整个社会处于动荡与巨变之中,下列不属于春秋战国时期的主要特征的是(     
A.兼并战争B.制度变革
C.思想学术的繁荣D.文明的起源
2021-02-19更新 | 56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织金县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战国时代,诸子百家之学异常活跃,极富创造力,被公认为中国思想文化史上灿烂辉煌的时代。中国两千年封建社会此伏彼起的各种学术思想,除了外来的佛学,几乎都渊源于春秋战国时代,都受到诸子之学的深远影响。

——颜世安《从“稷下学宫”看战国百家争鸣》


(1)材料一反映出战国时期在思想文化领域出现了什么局面?
(2)请写出材料一中“百家”中的两家及其代表人物。

材料二 冯友兰先生说:“孔子的仁,它的主要内容是‘爱人’,忠是己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恕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忠恕是实行仁的方法。”

——《孔子讨论文集》第1集


(3)材料二体现出孔子的核心思想是什么?孔子的主要思想集中在哪部著作中?结合所学,写出孔子的教育主张一项。
(4)为推动中华传统文化发展,请你设计一个班会主题。
2021-02-04更新 | 16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铜仁市万山区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3 . 由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到汉武帝时期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转变,从本质上体现了
A.注重儒家学说B.加强了思想控制
C.中央集权的强化D.排斥其他学派
2020-10-21更新 | 482次组卷 | 5卷引用:贵州省黔西南州兴仁市黔龙学校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4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提出“以德治国”的政治主张。孔子的思想以“仁”和“礼”为核心。

材料二 为了加强思想控制,秦始皇下令除朝廷外民间只许收藏秦史、医药、占卜、种树的书,其他的书籍一律销毁。秦始皇还把指责他的儒生和方士活埋。

——岳麓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材料三 统一是秦汉时代的社会主题,思想学术的统一,也势在必然,以董仲舒为代表的儒家学者,抓住这一历史机遇,不断改造儒术,使儒学更具实用性,这促使统治集团向儒家倾斜,选择以尊儒来统一思想。

——滕福海《董仲舒与罢黜百家》

材料四 激发人们创新创造活力,最直接的方法莫过于走入不同文明,发现别人的优长,启发自己的思维。

——2019年5月15日,习近平在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


(1)据材料一,说明孔子的政治和思想主张分别是什么?
(2)材料二反映了什么史实?这一史实产生了怎样的恶劣影响?
(3)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统治集团选择以尊儒来统一思想”具体措施,该措施有何深远影响。材料二和材料三反映出统治者对待儒家思想的不同态度但其目的相同,他们同的目的是什么?
(4)作为当代中学生,你认为应该怎样对待以儒家思想为代表的传统文化?
(5)结合材料四,说说如何才能使中华文明焕发新的生命力?
2020-04-14更新 | 24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毕节市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5 . 走进历史的课堂,你能发现历史的规律。唯物史观认为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生动的诠释了这一规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材料三   及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有国强者兼州城,而弱者丧社稷。

——《汉书食货志》

材料四:当时,各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聚众讲学,研讨学术,著书立说。它们提出各种政治主张和治国方略,希望用自己的学说解决社会问题。各学派在思想上、政治上的观点不同,学派之间展开激烈的辩论,相互抨击;同时又相互影响,取长补短,呈现思想文化的繁荣局面。

——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1)依据材料一回答,代表当时我国生产力发展水平的两项重要技术分别是什么?它们的推广促进了哪个阶级的兴起?
(2)材料二“□”中地理位置最东的是哪个诸侯国?最南的是哪个诸侯国?
(3)材料三记述的是哪一历史事件?材料三中的“商君”在经济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有什么作用?
(4)历史上把材料四所述的现象称为什么?对中国古代文化有什么影响?
6 . 它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思想解放运动,有力地推动了中国历史的发展,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阶段,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各家之间互相辩驳,又互相影响,互相取长补短,有力地促进了思想文化的发展。

材料一   :他主张“兼爱、“非攻、希望人们互助互爱,反对以小欺大,以强凌弱的侵略战争,支持正义战争。

材料二   :他看到战争的残酷,提出“春秋无义战,笼统地反对一切战争,他请求统治者用“仁政”治国,轻徭薄赋。

材料三   :”富贵不能,贫贱不能移,成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1)上述材料总体上反映了哪一历史现象?发生在何时期?
(2)材料一中的“他”指谁?属于什么学派?
(3)材料二中的“他”的政治主张是什么?
(4)你认为材料三中的这段话体现了什么思想?
2019-04-07更新 | 31次组卷 | 1卷引用:【县级联考】2018-2019学年贵州省铜仁市石阡县七年级(上)期末历史试卷
选择题-单题 | 较易(0.85) |
真题 名校
7 . 王国维说:“自周之衰,文王、周公势力之瓦解也,国民之智力成熟于内,政治之纷乱乘之于外,上无统一之制度,下迫于社会之要求,于是诸于九流各创其学说。”他意在说明
A.分封制的崩溃
B.商鞅变法的作用
C.兼并战争的后果
D.百家争鸣的原因
2018-06-16更新 | 1502次组卷 | 69卷引用:贵州省遵义市播州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学业水平监测文科综合试题 -初中历史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