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百家争鸣的背景、影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82 道试题
1 . 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中华文明源远流长。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下图是汉字“鱼”字的演变过程。

甲骨文 小篆隶书楷书

材料二   “这是一些仍在闪光的思想,这是一些难以忘却的情怀,这也是一场历时三百年之久的跨世纪大辩论。儒墨争雄,儒道争锋,儒法争用,可谓纵横捭阖、机锋迭起,智慧纷呈,展现出无穷的魅力。”

——易中天

材料三   纸是中国人民最伟大的发明之一。在中国,有了纸,才有印刷术的发明;有了纸,才能大量地抄书、藏书、印书,书籍才能流通,文化才能传播;有了纸,在世界艺术史上大放异彩的中国绘画才能得到蓬蓬勃勃的发展。

——摘编自《中国通史》

材料四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得以存续的灵魂,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上下五千年的中华文化所蕴含的智慧、理念、气度、神韵,涵养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内心深处的自信与自豪……中华文化以更加自信的姿态走向世界。

——摘自十九大报告


(1)材料一中的甲骨文最早出现在什么朝代?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文字的演变呈现什么特点?
(2)材料二中的“跨世纪大辩论”指的是哪一历史事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这场“世纪大辩论”的意义。
(3)结合所学知识,说说东汉时期哪一历史人物改进了造纸术?根据材料三,概括造纸术对促进中华文明繁荣产生的影响。
(4)根据材料四,分析五千年中华文化与文化自信的关系。作为青少年学生,你认为我们应该如何做才实现文化自信?
2021-03-23更新 | 59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北海市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依据材料以及结合所学知识,完成要求
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历经几千年传承与发展,迄今闪烁着智慧的光芒。

材料一:他(孔子)有个毕生服膺(铭记在心)的道德律,便是所谓的“仁”……他认为仁是一切道德的实质,没有仁,一切道德都归于空虚。

——傅乐成《中国通史》

材料二:社会大动荡、大变革催生了一场历时三百多年之久的跨世大辩论,儒墨争雄,儒道争锋,儒法争用……展现出无穷的魅力。这场大辩论,留下了那么多宝贵的思想文化遗产,让我们受益至今。

材料三:在此背景下,儒家学者董仲舒建议“诸不在六艺(六经)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以期达到统一思想的目的。这时的儒家学说并不是简单地重复先秦儒学的内容,而是在吸收先秦儒、道、墨、名、法、阴阳各家学说的基础上的再创造。

——杨宁一《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

材料四:儒家思想在春秋战国时期创立,汉代吸收法、道两家思想加以完善,从而确立至尊地位,宋明时吸收佛、道两家思想,明清时进一步发展。……今天,我们坚持的以德治国、以人为本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都是对儒家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1)根据材料一,指出孔子思想的核心主张。
(2)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材料二中“跨世大辩论”指的是哪一历史事件,指出其出现的社会背景。
(3)根据材料三,归纳董仲舒提出的建议并说明他提出此建议的目的。
(4)依据材料四,概括我国古代儒家思想的发展具有什么特点?
2021-03-09更新 | 60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苏州高新区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春秋战因时期,随着社会生产力的提高,西周的制度发展程度过低。无法更多地满足新兴地主阶级的发展需求,他们力求改变现状,试图获得更多的经济、政治、文化地位,呼唤建立新的社会,从而推动了百家争鸣的产生和发展。

——滴编自李静、萧红息《百家争鸣与文艺复兴的历史比较》

材料二   百家争鸣的局面形成了中国古代历史上文化繁荣的鼎盛时代。诸子学说的不少命题(核心思想)成为后代学说的萌芽形态,后来的学者大都从这里吸取思想材料或理论形式,进行改造和发展的工作。

——摘编自侯外庐《中国思想史纲》


(1)根据材料一,指出百家争鸣发生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举一诸子学说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主张。
(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作用。
(4)综合上述材料,归纳推动思想发展的主要因素。
2021-02-10更新 | 73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龙岩市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4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中国历史地图册》

材料二   尽管这一时期社会动荡,兼并战争不断,给人民生活带来深重的灾难,但也促进了中原各地与周边族群的交流与融合,为秦汉统一的多民族中央集权封建国家的建立奠定了基础。诸子心系天下,百家新说迭出,汇聚成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源头活水。

——《简明中国历史读本》

请回答:
(1)材料中图王朝的建立者是谁?该王朝开创的哪制度,为以后历代王朝所永袭?
(2)从图一到图二,早期国家的地域发生了什么变化?为巩固疆土,图二王朝建立了什么制度?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一例商周时期典型的文明成果。
(3)材料二中“这一时期”是哪一时期?据材料,归纳“兼井战争”的影响。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源头活水”的来源。
(4)综上所述,概括夏商周时期在中华文明发展进程中的地位。
2020-07-18更新 | 1287次组卷 | 15卷引用:江苏省南京市江北新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5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春秋战国时期,儒家、墨家、法家、纵横家等都开办私学,聚徒讲学,各家在讲学活动中创立了新的学派,在理论上自成体系,标新立异。其中以儒家和墨家的规模比较大。儒家设立的私学,首推孔子。据史书记载:“孔子以诗,书,礼、乐教,弟子盖三千焉,身通六艺者七十有二人。”

——摘编自曲士培《中国大学教育发展史》

材料二   伏尔泰对孔子的思想极为推崇,“孔子”成为他敢于反抗专制的“守护神”。他把孔子的思想概括为“德治主义”,坚定地主张法国应该实行“德治主义”。

——摘编自《孔子思想对世界文明的影响》

材料三   儒家思想孕育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政治理想和道德准则……法家思想中的变革精神,成为历代进步思想家,政治家改革图治的理论武器。它们共同构造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对当时和日后社会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材料四   “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诸不在六艺(六经)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摘编自《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五   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大观园中,诸子百家熠熠生辉,儒道释和谐共生,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浑然一体。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优秀传统文化在思想上有大智,在科学上有大真,在伦理上有大善,在艺术上有大美。

——摘编自《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实现中国梦的精神力量》


(1)根据材料一,指出春秋战国时期思想领域出现了什么局面。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法家和墨家的代表人物各一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德治主义”体现了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什么?伏尔泰为什么推崇孔子思想?孔子的思想后来由其弟子整理成了哪一本书?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百家争鸣”出现的重要意义。
(4)根据材料四回答,汉武帝为加强中央集权接受了谁的什么建议?这有何影响?
(5)根据材料五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应如何正确看待中国传统文化。
2020-04-02更新 | 26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巧家县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6 .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某校七年级(5)班学生以“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为主题开展历史探究活动,请你参与。

【活动一领悟思想文化】

诸子百家熠熠生辉的局面形成了中国古代历史上文化繁荣的鼎盛时代。诸子学说的不少命题成为后代学说的萌芽状态,后代的学者大都从这里吸取思想材料或理论形式,进行改造和发展的工作。

——侯外庐《中国思想史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判断以下表述的正误。你认为正确,请填“正确”,错误请填“错误”。
A.春秋时期,学术思想领域非常活跃,形成了不同的学派,史称“诸子百家”。
B.这一时期的学术思想领域出现了老子、孔子、墨子、孟子、庄子和韩非等代表人物。
(2)材料中反映的思想文化的繁荣局面被称作什么?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这种繁荣局面的重要意义。

【活动二理解器物文化】



(3)文物可实证历史。请任选两幅文物图片,分别指出它们所反映的相关历史时期的社会生产生活状况。

【活动三解读精神文化】

经过几代数学家的不懈努力,继承与创新使我国圆周率的研究领先世界水平。西汉刘歆推算圆周率数值是3.1547,东汉张衡推算圆周率数值是3.16。三国时期魏国的数学家刘徽最早提出了具有“极限”思维的圆周率的正确计算方法(割圆术),在地上划了一个直径为一丈的大圆,从圆内接正6边形开始,每翻1番,至少要运算7次加、减,一遍又一遍地挪动筹码(小竹棍),直到夜深,即3.14159263.1415927之间。这项成果领先世界近千年。

——摘编自《祖冲之》


(4)根据材料,指出把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以后的第七位数字的人物,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他为什么被人纪念?
(5)综合上述材料,我们应如何传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
2024-03-18更新 | 14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合川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7 . 拨开历史的层层帷幕,拂去岁月的重重尘埃,我们可以看到,文化认同是最深层次的认同,是民族团结之根,民族和睦之魂。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多元一体】

材料一   自古以来,我国各民族在分布上交错杂居,文化上兼收并言,经济上相互依存,情感上相互亲近,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离不开谁的多元一体格局……中华民族作为一个自觉的民族实体,是在近百年来中国和西方列强对抗中出现的。

——摘编自央广网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归纳中华民族“多元一体”形成的原因。

【文字起源】

材料二



(2)材料二中的文字叫什么?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哪个朝代开始?

【诸子百家】

材料三   战国时期,旧的社会制度进一步瓦解,新的社会制度逐步确立。此时的学术思想领域非常活跃,形成了不同的学派,各陈其说,史称“诸子百家”。各学派之间相互抨击;同时又相互影响,取长补短,出现了思想文化的繁华局面。

——改编自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3)材料三中“思想文化的繁荣局面”被称为什么?这种局面的出现对文化的发展有何影响?

【技术创新】

材料四



(4)材料四的技术是中国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之一,发生在哪个朝代?对此项技术做出重大贡献的人物是谁?

材料五 要认真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


(5)根据材料六,谈谈今天我们应该如何对待传统文化。
2024-02-17更新 | 15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滨州市惠民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春秋战国时代,中国思想和文化经历了一次伟大的“突破”。一批又一批思想家先后涌现并成为中国思想的象征或代表,他们纷纷立说,成一家之言,使中国历史第一次享受了思想自由和争鸣的蜜果,奠定了中国古代传统思想的基因。

——摘编自《从文明起源到现代化·中国历史25讲》

材料二:



(1)材料一中“伟大的‘突破’”指的是春秋战国时期思想文化领域的哪一局面?归纳这次“伟大的‘突破’”产生的影响。
(2)图1和图2所示典籍属于哪两大学派的经典作品?分别指出这两大学派创始人的治国主张。
(3)综合以上探究,传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我们应该做些什么?
2024-03-03更新 | 14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安阳市文峰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9 . 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灿烂繁荣,呈现出百花齐放的奇观。阅读下列材料,探究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材料三   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割据纷争,旧的社会制度进一步崩溃,新的社会制度逐步确立。儒、法、道、墨、阴阳等学派针对治理国家的问题提出自己的主张;各家学派之间进行激烈的论争,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材料四   儒家思想孕育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政治理想和道德准则……法家思想中的变革精神,成为历代进步思想家、政治家改革图治的理论武器。它们共同构造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对当时和日后社会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1)材料一中图一、图二所示的历史人物,分别创立了哪两个学派?
(2)材料二列出的是哪一时期各学派的代表人物?以下是他们的核心思想,请对号入座,把他们的名字填在对应的横线上。
①主张互爱互利,反对不义战争:_________
②认为历史是向前发展的,主张以法治国:_________
③认为人不能战胜自然,对现实人生采取乐天安命的态度:_________
④民为贵,君为轻,主张实行“仁政”:_________
(3)根据材料三,指出“百家争鸣”出现的背景和各学派争论的共同问题。
(4)依据材料四,归纳“百家争鸣”出现的重要意义。
2024-01-13更新 | 15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葫芦岛市绥中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10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春秋战国时期,儒家、墨家、法家、纵横家等都开办私学,聚徒讲学,其中以儒家和墨家的规模较大。儒家设立的私学,首推孔子,“孔子以诗、书、礼、乐教,弟子盖三千焉,身通六艺者七十有二人”。他是中国第一个创办大规模私学的教育家。他在中国的教育实践中开私立学校之先河,为当时社会发展需要培养了大批拔尖人才。

材料二   孔子的无神论哲学思想、德治主义的政治思想、融政治道德为一体的伦理思想、注重农业生产的经济思想,皆令霍尔巴赫、伏尔泰、魁奈等启蒙思想家为之倾倒。他们称颂孔子,利用由他们塑造的孔子来针砭时弊,抨击封建专制制度和神权统治,寄托自己的思想。经过启蒙思想家的鼓吹,两百年前在西方掀起“孔子热”。

——摘自乔建中主编《中外教育经典名著速读》

材料三   孟子在《滕文公下》中写道:“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在此,孟子所谓的“大丈夫”实际上就是作为道德高尚的人应有的气节和精神追求,“大丈夫”的为人,富贵不乱心,贫贱不变志,威武不屈节,既是人格修炼的最高境界,也是人格修炼的最高目标。

——摘自曲铁华主编《中国教育名著导读》

材料四   儒家思想孕育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政治理想和道德准则……法家思想中的变革精神,成为历代进步思想家、政治家改革图治的理论武器。这些共同构建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对当时和后来社会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1)据材料一,指出春秋战国时期思想领域出现了什么局面,结合所学知识,举出墨家和法家的代表人物各一位。
(2)根据材料二,指出“德治主义”体现了孔子的哪些思想主张。
(3)材料三中,孟子认为“大丈夫”应具备怎样的道德规范?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孟子的政治理想。
(4)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归纳“百家争鸣”的重要意义。
2024-01-06更新 | 34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鹤壁市部分学校联考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