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百家争鸣的背景、影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82 道试题
1 .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一脉相承的智慧结晶。请你加入历史探究小组,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进行深入探究。
【探究一:思想智慧】

材料一   中国历史进程之指示,中国文化理想之建立,具有最深影响最大贡献者,殆无人堪与孔子相比伦。

——钱穆《孔子传·序言》


(1)结合所学,给孔子制作一张名片。
姓名:孔子
时代:_____
身份:__________
主要贡献:_______

材料二   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大观园中、诸子百家熠熠生辉,儒道释和谐共生……毫不夸张地说,优秀传统文化在思想上有大智,在科学上有大真,在伦理上有大善,在艺术上有大美。

——《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实现中国梦的精神力量》


(2)据材料二结合所学,“诸子百家熠熠生:辉”是指什么样的思想解放局面?
【探究二:科技之光】

材料三



(3)图一反映的科技成就对人类文明进步有何作用?范晔的《后汉书》认为它最早是东汉蔡伦于公元105年发明的,你是否同意范晔的观点?请说明理由。
(4)图二著作的作者是谁?他在中医学发展史上有何重要地位?
【探究三:艺术之美】

材料四



(5)写出图三、图四作品的名称,图三所示作品在中国文化史上具有怎样的美誉?
【探究四:传承之任】

材料五   要认真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


(6)据材料五,归纳今天我们应该如何对待传统文化?
2023-12-22更新 | 43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芜湖市无为市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2 . 社会生产力得到发展,生产关系也会随之调整。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战国时期,铁制工具和牛耕的使用进一步推广,社会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推动社会结构发生重大变化:新兴地主阶级的势力增强,昔日以等级分封制为基础的相对封闭的小型社会逐步演变为大型复杂社会,要求建立更加严密的管理体制。在这样的背景下,各国纷纷进行变法,最终各自建立起君主集权的官僚制政治形态,为以后大一统专制帝国的出现奠定了制度上的基础。士阶层的兴起,促进了学术思想的传播,形成中国历史上一个思想发展的高潮,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摘编自张帆《中国古代简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战国时期社会经济发生根本变革的主要原因,并归纳战国时期的阶段特征。
(2)从材料中提取信息,自拟一个论题,结合所学知识并用具体史实加以阐释。(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论证合理,条理清楚)
2024-02-13更新 | 32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揭阳市榕城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3 . 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推动了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华夏民族,非一族所成。太古以来,诸族错居,接触交通,各去小异而大同,渐化合以成一族之形,后世所谓诸夏是也。

——梁启超《饮冰室合集》


(1)根据材料一,指出华夏民族的形成有何特点?被后人尊崇为中华民族“人文初祖”的是谁?

材料二:尽管这一时期社会动荡,兼并战争不断给人民生活带来深重的灾难,但也促进了中原各地区……与周边族群的交流与融合,为秦汉统一的多民族中央集权封建国家的建立奠定了基础。……诸子心系天下,百家新说迭出,汇聚成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源头活水。

——《简明中国历史读本》


(2)根据材料二,归纳这一时期“兼并战争”的影响。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源头活水”是什么?

材料三:秦汉是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与发展时期……以空前繁荣的经济文化、众多的人口和广大的地域成为中华民族的主体及凝聚的核心。秦汉的统一与边疆的开发,奠定了我国疆域的基础,创造了各民族共为一体的“华夷一统”的现实。

——刘正寅《“大一统”思想与中国古代疆域的形成》


(3)根据材料三,指出秦汉时期对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与发展产生的影响。

材料四:为适应北方民族大融合的趋势,北魏统治者进行了一系列改革。迁都洛阳后,北魏仿照汉族的典章制度和生活方式,提倡鲜卑人……等。这些措施,促进了鲜卑族的封建化,为各民族的融合创造了条件。

——摘自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国古代史》


(4)根据材料四,指出这是中国古代史上的哪场改革?列举改革的一项具体措施。
2024-01-27更新 | 22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抚顺市新宾满族自治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民族流动示意图



(1)根据材料一找出江南经济开发的主要原因,结合所学的知识说出江南经济开发的其他主要原因(写出一点即可)。

材料二: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大观园中,诸子百家熠熠生辉,儒道法和谐共生。毫不夸张地说,优秀传统文化在思想上有大智,在科学上有大真,在伦理上有大善,在艺术上有大美。

——摘编自高文兵《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实现中国梦的精神力量》


(2)根据材料二,指出“诸子百家熠熠生辉”这个思想文化局面的名称,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韩非提出的济世良方。

材料三:书法作为一种供人们欣赏的艺术形式,被确定为诞生于魏晋南北朝时代。这一时代诗词文赋的大繁荣,为书法家提供了纯艺术的书写内容,而不同于在青铜器、石碑、竹简上的应用文体。优美而富于情感的文学内容,改变了书写者的书写动机、目的,也转变了书写者的心情和意识。

——摘编自孔见《中国古代书法艺术赏析》


(3)根据材料三,归纳书法艺术诞生于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条件。
2024-03-24更新 | 24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福州市闽清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5 . 七年级3 班某学生在学完以下几课内容后,将已学内容的中心主题归纳为(     
夏商周的更替青铜器与甲骨文动荡的春秋时期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百家争鸣
A.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起源
B.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大变革
C.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与巩固
D.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2024-03-02更新 | 21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区2023---2024学年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学期期末学业水平测试题
6 . 归纳总结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式之一。观察下列图片,我们可以得出春秋战国时期的阶段特征是(     

铁制农具                                                  牛鼻穿孔铜牛尊                                             百家争鸣
A.早期国家的产生B.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
C.社会大变革的时代D.民族的交融
7 . 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推动了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华夏民族,非一族所成。太古以来,诸族错居,接触交通,各去小异而大同,渐化合以成一族之形,后世所谓诸夏是也。

——梁启超《饮冰室合集》


(1)根据材料一,指出华夏民族的形成有何特点?被后人尊崇为中华民族“人文初祖”的是谁?

材料二:尽管这一时期社会动荡,兼并战争不断给人民生活带来深重的灾难,但也促进了中原各地区……与周边族群的交流与融合,为秦汉统一的多民族中央集权封建国家的建立奠定了基础。……诸子心系天下,百家新说迭出,汇聚成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源头活水。

——《简明中国历史读本》


(2)材料二中“这时期”是哪一时期?据材料,归纳“兼并战争”的影响。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源头活水”是什么?

材料三:秦汉是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与发展时期……以空前繁荣的经济文化、众多的人口和广大的地域成为中华民族的主体及凝聚的核心。秦汉的统一与边疆的开发,奠定了我国疆域的基础,创造了各民族共为一体的“华夷一统”的现实。

——刘正寅《“大一统”思想与中国古代疆域的形成》


(3)根据材料三,指出秦汉时期对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与发展产生的影响。

材料四:为适应北方民族大融合的趋势,北魏统治者进行了一系列改革。迁都洛阳后,北魏仿照汉族的典章制度和生活方式,提倡鲜卑人……等。些措施,促进了鲜卑族的封建化,为各民族的融合创造了条件。

——摘自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国古代史》


(4)根据材料四,指出这是中国古代史上的哪场改革?列举改革的两项具体措施。
2023-10-16更新 | 146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晋城市阳城县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8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春秋战国时期,儒家、墨家、法家、纵横家等都开办私学,聚徒讲学,各家在讲学活动中……在理论上自成体系,标新立异,其中以儒家和墨家的规模比较大。

——摘编自曲士培《中国大学教育发展史》

材料二:见下表

记述文献出处
若使天下兼相爱,国与国不相攻,家与家不相乱,盗贼无有,君臣父子皆能孝慈,若此,则天下治《墨子·兼爱(上)》
赏莫如厚而信,使民利之;罚莫如重而必,使民畏之;法莫如一而固,使民知之《韩非子·五蠹》
夫帝王之德,以天地为宗,以道德为主,以无为为常《庄子》

材料三:孔子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孔子创立了儒家学派,其思想的核心是“仁”。孔子所讲的“仁”,涵义十分宽泛,“仁者爱人”,“克己复礼为仁”则是其最主要的两个内容。孔子强调,“仁”既是人的内在心理感情和自觉道德意识,也是最高的道德标准。强调以仁爱之心对待他人,进而调和社会矛盾。孔子所讲的“仁”,是同“礼”联系在一起,只有克制自己,使自己的行为符合外在的道德规范。孔子还是一个大教育家,创办私学,主张“有教无类”,促进了教育在民间的发展,在教学中总结了教育规律和经验,提出了自己的主张。例如:“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等。

(1)根据材料一指出,春秋战国时期思想领域出现了什么局面?
(2)战国时期,诸子百家对解决社会问题提出了各自的见解。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请你对墨家、法家和道家的思想主张进行归纳。
(3)阅读材料三,从中提炼出一个观点,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晰)
2023-10-16更新 | 176次组卷 | 2卷引用:云南省昭通市永善县实验中学等3校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9 .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智慧结晶。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粤剧又称“广东大戏”或“广府戏”。2009年成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它发源于佛山,主要流行于两广、台湾和港澳,在海外广东华侨聚居地区也有演出。粤剧传统例戏忠实地反映了早期粤剧广场演出的形态,至今仍在农村表演。粤剧经典剧目继承了民间传说、京剧、昆剧等著名剧目。随着新媒体的诞生,有些著名粤剧如《帝女花》《红楼梦》等被拍摄成电影、电视剧、话剧、音乐剧等。

——摘编自胡雪峰《粤剧》

材料二   何尊(见题311图)是西周最早的有明确纪年的青铜尊,尊体以雷纹为主,浮雕为饕餮纹,造型精美雄奇。其内底的铭文(见题312图)记述了周成王营建东周、举行祭祀、赏赐臣子的一系列活动。其中“宅兹中国”一词是目前发现的“中国”一词最早的记载。

   

311   何尊题312   何尊内底铭文

——摘编自唐浩明等主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初中(佛山版)》

材料三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类型

类型涵盖内容
思想型核心思想理念、中华传统美德和中华优秀人文精神
知识型国学经典、节日节气和人文民俗
技艺型绝学绝技、手艺工艺和传统艺术
实物型历史遗址、可移动文物和传统用品

——摘自高文苗《新时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研究》

材料四   对于诸子百家思想是否优秀的评价,仍要以新时代为评判标准,要以是否与新时代发展的要求相适应,是否与国家富强、民族复兴、社会发展和人民幸福目标的实现相适合。其中,儒家、道家与法家等思想,同样要能够基于新时代的要求,取其精华,目的在于更好地服务于新时代的全面发展,服务于国家、民族、社会与人民的共同进步。

——摘自高文苗《新时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研究》

(1)根据材料一,归纳粤剧的主要特点。
(2)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何尊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分类,并说说它入选中学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读本的理由。
(3)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诸子百家思想产生的历史背景,并选择其中一个学派的重要思想,说明其能成为新时代中华优秀传统思想的理由。
2023-09-17更新 | 105次组卷 | 4卷引用:广东省汕尾市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10 . 春秋战国时期,我国的经济、政治和思想领域发生了一系列的重大变革,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春秋战国时期的农业发展


   

材料二:根据《汉书》记载:周朝分封的诸侯国大约有“千八百国”。到春秋时期,还剩140多个诸侯国;到战国初期,只剩下十几个诸侯国。

材料三: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论语》

材料四:春秋战国时期,社会急剧变化,许多问题亟待解决,各学派纷纷著书立说、发表意见,并互相辩论,形成了“百家争鸣”的繁荣局面。


(1)根据材料一,说明当时我国在农业生产领域出现了什么新现象?这一现象对西周的统治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2)造成材料二中诸侯国数量不断减少的直接原因是什么?请用“一分为二”的唯物史观简要评述这一变化。
(3)材料三记录的是春秋时期哪位思想家的言论?他是哪一学派的创始人?
(4)根据材料四,归纳这些学派“互相辩论”的目的是什么?
(5)材料四局面的形成与材料一、二之间有什么内在联系?
(6)根据载体不同,史料可以分为①文字史料、②实物史料、③口述史料等类型。请指出材料一、材料二、材料三分别属于上述哪种类型(写出对应的序号即可)。
2023-07-09更新 | 37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湛江市第七中学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