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秦朝的中央集权统治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5 道试题
1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我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多年历史的多民族国家,为了协调民族关系、加强对边疆地区的有效管理,历代统治者都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方面制定并实施了相应的边疆政策。在客观上不同程度地促进了边疆地区的经济发展和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和巩固。

——摘自赵慧强、洪增林《西部人文资源开发研究》

材料三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所示是哪一朝代创立的什么政治制度?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清朝为“加强对边疆地区的有效管辖”而设立的一个行政管理机构。
(3)材料三中香港和澳门的回归是哪一构想的成功运用?这一构想的提出者是谁?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维护国家统一的看法。
2 .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公元前221年,秦国完成统一大业,建立秦朝,定都咸阳……秦的统一,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争战混乱的局面,建立起我国历史上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部编教教材《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1)根据材料一,指出秦朝建立的历史意义。结合所学,回答秦朝为巩固统一在地方上实行的措施。

材料二   历史上对新疆地区的管辖(节选)

时间相关史事
公元前60年设置西域都护,作为管理西域的最高长官,管辖范围包括今新疆及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地区。
唐朝先后设置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管辖西的天山南北地区。
清朝乾隆时期,平定回部大小和卓叛乱,清朝设置伊犁将军,管辖包括巴勒喀什池在内的整个新疆地区。
1955年成立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20世纪末西部大开发,带动新疆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

——据部颁统编教材《中国历史》整理


(2)根据材料二,指出新疆正式归属中央政权的标志,以新疆地区为例分析维护国家统一的方式有哪些?

材料三   台湾问题是中国积贫积弱的产物和内战遗留问题,势将伴随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而得到根本解决、实现祖国完全统一。这是不可抗拒的时代潮流,顺之则昌,逆之则亡。在祖国统一之前,两岸关系可以有多种模式,对中华民族和两岸同胞最有利的是和平发展、融合发展;祖国统一也可以有和平与非和平两种方式,对中华民族和两岸同胞最有利的是和平统一。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建议>学习辅导百问》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指出我国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
(4)综合上述材料,请你谈谈对国家统一的认识。
2021-05-08更新 | 5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1年云南省昆明市盘龙区中考一模历史试题
3 . 创新是一个民族发展的不竭动力,我国古代制度创新体现了中华民族高超的政治智慧。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传说舜年老的时候,也召集部落联盟会议,因禹治水有功,被大家推举为后继人,于是,禹代替舜处理联盟事务。17年后舜死,禹正式成为部落联盟的首领。

材料二 如图


材料三 如图



(1)材料一反映的是我国古代的哪项政治制度? 其制度被那项制度所取代?
(2)材料二反映的是我国古代的哪项政治制度?其制度最高统治者是谁?
(3)材料三体现了我国古代的什么政治制度?它是依据哪家的思想主张建立起来的?
(4)我国历史悠久,历代实行的制度虽然不同,但在当时都起到了巩固统一的作用?从中你有何启示?
2021-04-20更新 | 38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富源县第七中学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4 . 秦始皇、汉武帝在政治、经济、思想等方面在中国历史上产生过重大影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最高统治者称皇帝,中央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地方推行郡县制;废除七国的文字,将小篆作为全国通用的文字;废除六国的货币,以秦国的圆形方孔铜钱在全国流通。


(1)材料一中秦始皇为加强统治,在政治上创立了什么制度?为促进经济文化的交流,他采取了哪些措施?

材料二:汉初分封的诸侯国,势力逐渐膨胀,对皇权构成严重威胁。


(2)材料二反映了汉初社会的哪一问题?汉武帝采取了哪一措施解决这一问题?

材料三:西汉初年,诸子百家的各派人物还很活跃。诸王门下聚集许多宾客,常常批评皇帝的政策,指责中央。


(3)为改变材料三中所述的局面,汉武帝接受了谁的建议?在思想上采取了怎样的举措?
2021-04-02更新 | 24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曲靖市麒麟区2018-2019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5 . 政治文明的演进经历了漫长而艰难的过程,每一个朝代政权的稳固都离不开统治者的治国措施。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我看来,秦始皇是中国封建统治阶级中的一个杰出人物,我说秦始皇是中国封建统治阶级中的一个杰出人物,不是因为他是一个王朝的创立者,而是因为他顺应了中国历史发展的方向,在中国历史上,他创造性地开创了一套管理中央的行政制度以及影响后世的地方制度。

——历史学家翦伯赞


(1)根据材料一,谈谈翦伯赞认为秦始皇是中国封建统治阶级中的一个杰出人物,其主要依据是什么?(不能照抄原文)

材料二:主父偃说上曰:“古者诸侯地不过百里,强弱之形易制。今诸侯或建城数十,地方千里。缓则骄奢,易为淫乱;急则阻其疆而合纵,以逆京师。……愿陛下令诸侯得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彼人人喜得所愿。上以德施,实分其国,必稍自削弱矣。”于是上从其计。

——选摘吴嫁祥《公天下》


(2)根据材料二,“上”是指哪一皇帝?材料反映了当时在政治上面临的问题是什么?“上”又是怎样解决这一问题的?

材料三:光武帝为了巩固统治,多次下令释放奴婢,减轻农民负担,减轻刑法;还合并郡县裁减官员,加强对官吏的监督,惩处贪官污吏;又允许北方少数民族内迁,缓和民族矛盾。

——摘自部编七年级教材


(3)材料三中光武帝的举措,使当时的社会出现了怎样的局面?

材料四: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曹操《龟虽寿》


(4)材料四中“志在千里”指的是什么?为实现远大理想,曹操作了怎样的努力?
(5)综上所述,你认为这些政治家们在治理国家的过程中有何共同之处?
2021-03-24更新 | 54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红河州弥勒市中小学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6 . 2019年1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告台湾同胞书》发表40周年纪念会上发表了重要讲话。他强调,袒国必须统一,也必然统一。纵观中国历史,统一是历史发展的主流,更是炎黄子孙共同的心愿,请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天子以诸侯为臣,诸侯以大夫为臣,大夫以士为臣。…诸侯又可再分为公、侯、伯、子、男五等。……诸侯要定时向周天子进贡,定期朝见周天子。周天子出兵征讨时诸侯要带领本国军队随同出发,诸侯还要对天子的出巡、婚嫁、死丧等尽一定的义务。

——程幸超《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史》


(1)材料一反映的是西周的哪一政治制度?根据材料一概括诸侯对天子有什么义务?(写出两点即可)

材料二:《战国时期黄河、长江中下游地区图》


(2)材料二中地理位置最东的B是哪个诸侯国?最南的C是哪个诸侯国?

材料三:



(3)材料三中图一的李白诗中所述的是秦王的什么历史贡献?
(4)根据材料三中的图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为了巩固统一,秦始皇在政治上创立了什么重要的制度?为加强对地方的管理,他又推行了什么地方行政制度?
(5)小磊在历史剧中扮演一位正在宣读秦朝诏令的官员:“统一度量衡;今后凡买卖交易统一使用________(货币)。废除原六国的文字,以___________为全国规范文字。”
(6)显赫一时的秦王朝在历史的长河里仅存在了短短的15年。它短暂而亡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学习了秦朝的历史,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2021-03-24更新 | 43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红河州弥勒市中小学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7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国从公元前230年起,到灭齐时止,首尾10年,陆续兼并了六国,在占领的区域设置郡县,直属于秦王,从此结束了贵族王侯专政的王国时代,进入了君主专制的帝国时代。

材料二

材料三   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从其产生之日起,其组织机构就具有多民族、大一统的性质,其职能就具有维护、推动、发展和形成多民族、大一统国家的历史任务。


(1)秦国最后灭掉的是哪一个诸侯国?秦统一全国后,在地方上推行什么制度?
(2)材料二所示,秦王兼并六国后,为巩固统一采取的哪两项措施及这些措施的意义。
(3)秦王派大将蒙恬修筑的防御工事被称为什么?其修筑的目的是什么?
(4)“中央集权制度”是谁首创的?依据材料三,概括中央集权制度对我国历史发展产生的积极作用。
8 . 根据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李白



(1)“秦王扫六合”有什么历史意义?
(2)图1秦始皇开创了一套怎样的政治体制?
(3)图2秦为了有利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统一的文字是什么?
(4)图3秦为了促进各地经济的交流,统一的货币是什么?

材料三   武帝雄才大略,即位之初,卓然罢黜百家,令后学者有所统一。始分藩国,而子弟毕侯矣。

——《古代历史史料汇编》


(5)依据材料三,汉武帝在思想上采取了什么措施?
(6)依据材料三,汉武帝在政治上采取了什么措施?
2021-02-02更新 | 27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大理市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9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夫商君为孝公平权衡、正度量、调轻重,决裂阡陌,教民耕战。是以兵动而地广,兵休而国富,故秦无敌于天下。

——《战国策·秦策》

材料二


材料三魏初风俗至陋……迁都之后,于革易旧俗,亦可谓雷厉风行……民族根柢,莫如语言,语言消灭,未有不同化于他族者。孝文帝以仰慕中国文化之故,至欲自举其语言而消灭之,其改革之心,可谓勇矣。

——吕思勉《两晋南北朝史》


(1)材料一中的“教民耕战”指的是商鞅变法的哪一措施?根据材料概括商鞅变法的影响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指出秦朝在地方上实行什么制度?为了加强对全国的统治,秦朝创立了大一统的什么制度?
(3)材料三反映的是哪一历史事件?根据材料概括该历史事件的内容有哪些?
(4)根据上述三则材料的内容,谈谈你对改革创新的认识。
10 . 创新是国家强盛和民族进步的灵魂。从春秋战国到秦汉时期,我国的经济、政治和思想领域发生了一系列的重大变革,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秦始皇接受李斯的建议,把全国分成三十六郡,以后又陆续增设至四十余郡,在郡下设、县。这些郡县完全由中央和和皇帝控制,是中央政府管辖下的地方行政单位。

——摘自《秦汉史》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秦朝加强中央集权的政治措施有哪些?

材料二:到汉武帝,……令诸侯得以其地分封自己的子弟,在平和的手腕中,把“众建诸侯而少其力”一语,彻底实行了。封建政体反动的余波,至此才算解决。

——[美]阿尔伯特・克雷格《哈佛极简中国史》


(2)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材料二反映出,汉武帝采取什么措施解决诸侯王势力强大的问题?是谁的建议?这个建议有什么作用?
2021-01-21更新 | 9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昭通市昭阳区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首页4 5 6 7 8 9 10 11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