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秦朝的中央集权统治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5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人物事件
秦始皇确立中央集权制度
李斯统一文字为①
蒙恬北击匈奴
主父偃“推恩令”
董仲舒“②”
汉武帝盐铁专营
(1)请你在①②处填上相应的内容。
(2)阅读以上材料,从中提取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历史事件,确定一个观点。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字数150字左右)
2 . 创新是民族发展的不竭动力,我国古代的制度创新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智慧。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材料三:主父偃说上(皇帝)曰:“今诸侯或连城数十……无尺寸地封,则仁孝之道不宣。愿陛下令诸侯得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彼人人喜得所愿,上以德施,实分其国,不削而稍弱矣。”于是上从其计。

——《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


(1)材料一体现了我国古代的什么政治制度?实行这一制度的目的是什么?
(2)材料二体现了我国古代的什么政治制度?它采用了诸子百家中哪一学派的思想?其中在地方实行的哪一制度影响最为深远?
(3)依据材料三,指出汉武帝采取了什么政策。这一政策有什么作用?汉武帝在经济方面又有哪些创新措施?
(4)概括材料二、三反映的这两位封建帝王在我国历史发展进程中所起到的共同作用。
3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是为大同。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是谓小康。”

——《礼记·礼运》

材料二“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诗经》

材料三秦灭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王朝,构建了一套完整的政治制度体系。



秦朝的政治制度体系示意图
(1)材料一中的“天下为公,选贤与能”指的是什么制度?
(2)材料二反映的是中国古代的周王朝为稳定政局,巩固疆土所采取的哪一制度?
(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秦朝通过这个体系建立起怎样的国家制度?秦朝建立后在中央设立的太尉一职掌管什么事务?秦朝哪一制度的实行开创了此后我国历代王朝地方行政的基本模式?
2022-12-09更新 | 22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昭通市永善县第三中学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4 . 制度文明是人类发展水平和人类文明的标志之一。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材料二     经过一番辛苦打造,由王室宗亲建立的诸侯国对周王室的向心力大大加强,同时也建立起一种类似后来的中央与地方的。

——《细讲中国历史丛书·西周史》

材料三   如图所示


材料四   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从产生之日起,其组织机构就具有多民族、大一统的性质,其职能就具有维护、推动、发展和形成多民族、大一统国家的历史任务。

——凤凰网


(1)材料一中“天下为公,选贤任能”反映的是史前时期哪种更替首领位置的制度?
(2)根据材料二,指出西周在政治上推行了什么制度?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归纳这一制度有着哪些积极作用?
(3)材料三表明秦朝推行的地方行政制度是什么?图中①空缺处应该填什么官职?
(4)依据材料四及所学知识,概括中央集权制度对我国历史发展的积极作用。
2022-11-06更新 | 85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昆明市第一中学西山学校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5 . “大一统”观念是中国自西周以来立国的基本观念之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秦始皇说:“长期以来,天下战乱不断,老百姓饱受苦难,就是因为有诸侯。凭借祖先的恩赐,如今完成统一。如果天下刚刚安定,又建立诸侯国,就是在制造战乱;再想让国家安定,就太难了。”

——选编自《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二:今诸侯有的统辖几十个城,方圆千里。如果置之不理,他们就会骄横放纵为害一方;如果阻止他们,他们就可能联合起来对抗中央。希望陛下让诸侯有推恩的权利,把土地分给自己的子弟,封他们为侯爵。那么就会人人喜得所愿,既感受到陛下的恩惠,实际上又是分割了诸侯国,不实行武力削藩他们也会衰弱。”于是皇上听从了他的计策。

——选编自《史记•平津侯主父偃列传》


(1)根据材料一,指出秦始皇认为天下长期战乱不断,是因为实行了什么制度?为了接受这一教训,结合所学知识,说出秦始皇实行了什么制度来加强对地方的统治?
(2)根据材料二,指出刘邦大封同姓王带来了哪些问题?汉武帝通过什么措施解决了这一问题?
(3)秦汉两朝加强“大一统”的措施对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有什么借鉴?
2022-10-22更新 | 207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昆明市第一中学西山学校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6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割据纷争,旧的社会制度进一步崩溃,新的社会制度逐步确立。儒、法、道、墨、阴阳的学派针对治理国家的问题提出自己的主张;各家学派之间进行激烈的论争,诸子百家熠熠生辉。

材料二   儒家最终追求的是一个以“仁”为核心,以“和谐”为目标的境界。因此,千百年来贯穿儒家文化的一个始终不变的特征就是“和”,“和”的首义是人与人的和谐。“天时 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人和”处在突出位置。“天人合一”强调的是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表明人最终要顺应自然规律。数千年来,这种和谐理念经过长期熏陶,扎根于中国的历史文化传统,渗透于中国的社会生活,造就了中华民族成为一个爱好和平的民族。

材料三   夫严刑者,民之所畏也;重罚者,民之所恶也。……吾以是明仁义爱惠之不足,而严刑重罚之可以治国也。

——《韩非子》

材料四   现代国家固然需要强调依法治国,但也要强调以德治国。法治与德治必须结合。法可厚德,德可固法……只有大力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坚持德治和法治统一,自律和他律并重,社会才能稳定有序。

——《中国传统德治思想的现代选择》


(1)根据材料一,指出材料中“诸子百家熠熠生辉”的局面叫什么?材料中各学派争论的共同问题是什么?
(2)依据材料二,指出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什么?儒家所强调的“和”指的是哪种“和谐”?
(3)材料三中韩非子的思想主张是什么?他的主张后来在哪个国家实现?
(4)依据材料四,指出正确的治国方略应该是什么?
7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公元前230年,秦国发动强大的攻势,开始了灭六国、统一全国的战争。秦国的军队势如破竹,先后攻灭韩、赵、魏、楚、燕、齐六国。公元前221年,秦国完成统一大业,建立秦朝,定都成阳……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争战混乱的局面,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材料二   从后来的历史看,中国最重要的改革之一是废弃了早先在诸王国发展起来的写法众多的语言文字,而代之以全中国都能理解的统一文字。这种统一文字:小篆……证明是一种非常有效且持久的统一的粘合剂。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   全国分为36郡,后增至40多郡,郡的行政长官称郡守;在郡下设县,县的长官称县令或县长。郡县的长官都由朝廷直接任免。县以下又设乡、里、亭等基层组织。这样皇帝和朝廷就牢牢地控制了全国各地的权力,并把政治、法律、军事、土地及赋役等制度推向全国。

——部编版《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材料四   公元前209年,有900多个农民被征发去到渔阳成守长城。他们走到大泽乡时,遇上大雨,道路泥泞,无法前行,不能接期到达。按照秦律,戍守误期要被处死。他们当中的领队人认为与其送死不如起来反抗,于是杀死了两个押队的军官,领导大家举行起义。这就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次农民起义。


(1)根据材料一,指出秦国完成统一大业的时间。秦的统一有什么重要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文字的统一有何历史意义?
(3)材料三反映的是秦朝在地方推行的什么制度?该制度的推行有何重要意义?
(4)材料四反映的是哪一历史事件?
2022-10-21更新 | 118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楚雄州双柏县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8 . 适宜的制度、合理的政策是巩固政权、发展经济的重要保障。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自秦朝中央集权体制建立以来,地方主要官员多由中央政府直接任免,以实现中央对地方的垂直管理。……为防止地方权力坐大,汉武帝采取有效措施使诸侯失去了地方治权;……地方政权的划界,就演变趋势而言,也越来越淡化山川形便,究其原因在于若地方政区地形过于险峻,易守难攻,易形成割据势力。

—摘编自丁祥《中国古代政治制度两大基本关系的剖析》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秦朝为“实现对地方的垂直管理”采用了什么制度?“汉武帝”的哪一措施“使诸侯失去了地方治权”?元朝的哪一制度最能体现“淡化山川形便”的地方政权划界?

材料二 列宁曾说:“到1921年春天已经很清楚了——我们用‘冲击’的办法,即用简洁、迅速、直接的办法实行社会主义生产和分配的原则的尝试已经失败了。我们开始作战略上退却,趁我们还没有被彻底打垮,让我们实行退却,一切都重新安排,不过安排得更稳妥。”

—摘编自《大国崛起》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列宁所说的“退却”指的是实行什么政策?“退却”的结果如何?

材料三 中国共产党具有建设自己、完善自己的能力,在不同的环境下,面对不同的问题,党都能实现自身的转变。20世纪70年代,在人们的急切期待下,党召开了一次重要会议,实现了历史性的转折。

—摘编自《学习强国》

(3)材料三中“重要会议”是指哪次会议?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次会议是如何实现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历史性的转折”的?
2022-09-22更新 | 79次组卷 | 2卷引用:黄金卷07-【赢在中考·黄金8卷】备战中考历史全真模拟卷(云南专用)
9 .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秦朝的政治建制示意图



(1)根据材料一,指出秦始皇在废除分封制之后,建立了哪一制度来管理地方?实施这一制度的目的是什么?

材料二至元十一年(公元1276年),赛典赤把军事统治时期所设的万户、千户、百户, 改为路、府、州、县,正式建立云南行中 书省,并把行政中心由大理迁到中庆(昆明)。从此“云南”正式成了行省一级行政区划的名称。

——马曜《云南简史》



(2)根据材料二,指出元朝实行的行政区划与管理制度的名称。这一制度对后世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材料三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各民族自治地方都 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部分。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了什么制度?实行 这种制度有何意义?
(4)根据上述材料和问题,归纳主题。
2022-09-15更新 | 5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0年云南省昆明市五华区中考学业水平考试模拟测试(一)历史试题
10 . 历史的星空,因有众多杰出人物而光辉灿烂,他们中有叱咤风云的政治家,有决胜千里的军事家……让我们一起感受他们非凡的气质和杰出的历史贡献。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李白《古风》

材料二:唐太宗即位后,总结隋亡的教训……他统治时期,政治清明,国力增强,文教昌盛,开创了唐朝的盛世局面。

——选自统编历史教科书七年级下册

材料三:“我们的现代化建设,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路……”

——《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幕词》(1982年9月1日)

材料四:1775年5月,北美13个殖民地的代表聚集费城,召开了第二届大陆会议。会上,他强烈主张武力反抗英军。会议一致决定把民兵整编为大陆军,委任他为总司令。

材料五:1917年11月6日,列宁秘密来到彼得格勒的起义总指挥部——斯莫尔尼宫,亲自领导起义。1917年11月7日(俄历10月25日晚),工人、士兵、农民的代表聚集在……彼得格勒武装起义取得了胜利。

——选自张建华主编《世界现代史》


(1)结合材料一,请写出“秦王”统一全国后创立的政治制度。
(2)请写出材料二中盛世局面的名称。
(3)材料三“走自己的路”是指什么道路?这条道路是谁首先提出的?
(4)材料四中的“他”领导了哪次战争,最终赢得了民族的独立?
(5)材料五中提到的是俄国历史上的哪次革命?
2022-06-26更新 | 434次组卷 | 5卷引用:2023年云南省昭通市初中学业水平模拟考试(二)历史试题
首页2 3 4 5 6 7 8 9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