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秦朝的中央集权统治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5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图组所示是四方古印文,它们见证了秦朝的历史。

材料二 学者眼中的秦始皇

作者著作观点
翦伯赞《秦汉史十五讲》秦始皇是中国封建统治阶级中的一个杰出人物,不是因为他是一个王朝的创立者,而是国为他不自觉地顺应了中国历史发展的方向,充当了中国新兴地主阶级开辟道路的先锋,在中国历史上,消灭了封建领主制,开创了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专制主义的新的历史时代。
朱绍侯《中国古代史上册》秦始皇无休止地征发徭役,据历史记载,仅修建骊山陵就动用刑徒及奴隶70万人,加上防备匈奴的有30万,戍守五岭的有50万,如果再算上修驰道、搞运输的人,全国服役的人估计不下200万人。当时全国约有2000万人口,其中有200万壮劳力脱离生产。同时,秦始皇时刑法已经非常苛重,民众稍有不慎即触犯法律,而且是一人犯法,亲族和邻里都要受到牵连。

(1)阅读材料一并根据所学知识说一说,四方古印文体现出哪些有效的历史信息?(从文字、制度等方面)
(2)从材料二表中任选一种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证。(要求:明确概括出材料中的观点;说明理由要有史实依据。
2023-11-11更新 | 49次组卷 | 4卷引用:2023年云南省昆明市西山区中考二模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李白《古风·秦王扫六合》


(1)材料一中的“秦王扫六合”指什么历史事件?该事件完成于哪一年?

材料二“及至始皇……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隳名城,杀豪杰,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

——贾谊《过秦论》


(2)据材料二,“秦王扫六合”后,为加强统治,在政治上创立了什么制度?为促进文化的交流,他又采取了什么措施?
(3)据材料二,“焚百家之言”是指哪一历史事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采取这一措施的目的是什么?
(4)秦朝在地方上实行什么制度?西周在地方实行什么制度?
2023-10-03更新 | 28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昆明市盘龙区彩云中学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图9等级示意图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图片所示内容为中国古代历史上哪一制度?该制度为哪个王朝建立?金字塔顶端人物的身份是什么?

材料二: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皇帝的称呼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出现的?试说明图中的官职分别掌管什么事务?

材料三: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概括图中所反映的是秦始皇巩固统治的哪两项措施?这些措施各有什么历史作用?
2023-09-09更新 | 41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文山市砚山县(下半县)十校联考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4 .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回答问题。

材料一   如图


材料二   汉武帝在开发利源方面最重要的还是新经济政策的实施,包括……新货币的发行以及盐、铁、酒的专利等,这套新经济政策的设计者是桑弘羊、孔仅等。

——傅乐成《中国通史》

材料三   踏着串串悠长的铃声,一支支驼队驼着中原丝织品、服饰、铜镜、瓷器、茶叶去了,驼着造纸术、冶铁术,灌溉术去了。穿过大漠茫茫的风沙,一支支驼队驼着皮毛、琥珀、苜蓿、石榴来了,驼着佛经、乐器、杂技艺术来了。这条丝绸之路,穿过岁月的风尘,永远镌刻在人类文明的史册。

——《二十五史详解》

材料四   “一带一路”是指“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一带一路”不是一个实体和机制,而是合作发展的理念和倡议,是充分依靠中国与有关国家既有的双多边机制,借助既有的、行之有效的区域合作平台,旨在借用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符号,高举和平发展的旗帜,积极主动地发展与沿线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


(1)材料一中的制度的名称是什么?其中哪一职务帮助皇帝处理行政事务?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新货币的发行以及盐、铁、酒的专利”分别指什么措施?(不得照抄原文)
(3)根据材料三,分析丝绸之路的影响。
(4)据材料四和所学,写出古代丝绸之路的起点。概括“一带一路”的意义。
2023-08-15更新 | 24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昭通市昭阳区第一中学等3校2022-2023学年七年级2月月考历史试题
5 .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回答问题。

材料一   分封制与郡县制的根本不同在于:封君及其封邑是世袭的,而郡、县长官由国君任免,直接听命于国君,领取俸禄,概不世袭。

——摘自赵毅,赵轶峰《中国古代史》

材料二   秦统一之初,就分封诸子为王的问题发生过激烈的争论。以丞相王绾为首的一批官吏,请求将诸子分封于原六国的故地为王。认为这样有利于巩固秦的统治。但廷尉李斯则坚持反对态度。因为李斯认为,春秋战国诸侯之所以纷争,完全是西周分封制造成的恶果。只有废除分封制,才可免除祸乱。秦始皇采纳了李斯的意见,认为立封国,就是树敌兵。于是在全国确立了郡县制。

材料三   到武帝,又用主父偃之计,令诸侯得以其地分封自己的子弟,在平和的手腕中,把“众建诸侯而少其力”一语彻底实行了。封建政体反动的余波,至此才算解决。

——(美)阿尔伯特·克雷格《哈佛极简中国史》

材料四   秦汉是中国多民族统一国家的形成与发展时期。……她以空前繁荣的经济文化,众多的人口和广大的地域成为中华民族的主体及凝聚的核心。秦汉的统一与边疆开发,奠定了我国疆域的基础,创造了各民族共为一体的“华夷一统”的现实。

——《“大一统”思想与中国古代疆域的形成》


(1)依据材料一,概括分封制与郡县制的不同。
(2)依据材料一和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秦朝推行郡县制的原因。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武帝“又用主父偃之计”的措施。此措施起到了怎样的作用?(不得照抄原文)
(4)依据材料四,指出秦汉时期对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产生的影响。
2023-08-12更新 | 29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昭通市昭阳区第一中学等3校2022-2023学年七年级2月月考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1)根据材料一,指出这三个历史时期政治形势发生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分封制。

材料二:


   
(2)根据如图,指出这一制度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这一制度内地方管理制度的积极作用。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政治:①王国依次递封,诸侯王封地越来越小
思想:②把儒家学说立为正统思想
兴办太学
经济:加强中央控制中央收回铸币权
实行盐铁国有专卖
军事:北击匈奴卫青、霍去病出击匈奴

——摘编自《义务教育教科书教师教学用书•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人教版)

材料四:

220年魏国建立,东汉灭亡
221年蜀国建立
229年吴国建立
266年西晋建立
317年东晋建立
420年东晋灭亡
439年北魏统一北方

——摘编自《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人教版)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将示意图中①②处的内容补全。
(4)根据材料四,绘制这一历史时期的政权更替示意图。
(5)综合上述材料及问题,你能得出怎样的历史结论?
2023-06-02更新 | 80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昆明市官渡区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7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公元前221年,秦国完成了统一大业,建立秦朝。秦实现统一后,为加强对全国的统治,创立了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制度。在地方上将全国分为36郡……在郡下设县。

——统编版《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材料二   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的建议,把儒家学说确立为正统思想,使儒家忠君守礼的思想成为大一统政权的精神支柱。从此,儒学居于主导地位,为历代王朝所推崇,影响深远。

——摘编自刘文剑《“大一统”思想发微》

材料三   朱元璋建立明朝后,为了巩固统治,他在积极恢复发展社会经济的同时,在政治上采取一系列措施,从地方到中央全面改革官制,以强化皇权。

——统编版《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材料四   清朝统治者非常注重从思想领域严密控制知识分子。康熙、雍正和乾隆三朝,经常从知识分子的文章、诗词中摘取只言片语,加以歪曲解释,再借题发挥,罗织罪状,制造了大批冤狱,很多人因此被处死,连亲属、师友都受到迫害。

——统编版《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1)根据材料一,指出秦朝建立后在地方上实行什么制度?带领秦国完成统一大业、创立了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制度的历史人物是谁?
(2)材料二中汉武帝为了实现思想上的大一统,接受了董仲舒的建议,把儒家学说确立为正统思想。这一建议是什么?
(3)材料三中,朱元璋为进一步集中权力,在中央废除了以往长期存在的哪种制度和哪一机构?
(4)材料四中,清朝统治者禁锢人们思想的这种做法,被人们称为什么?
2023-05-27更新 | 38次组卷 | 1卷引用:2023年云南省昭通市绥江县中考二模历史试题
8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A

B

以血缘关系为基础国家大一统
王位世袭,并拥有封地皇帝总揽一切军政大权,设中央政权机构,皇帝掌控决断权
拥有很强的地方独立性按地域划分,皇帝或朝廷任免调迁,官位概不世袭,有俸禄无封地,地方行政机构听命于中央

请回答:
(1)根据表格内容,回答表格中的字母A、B分别代表的是哪种制度?以及这两种制度诞生于何时?
A: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诞生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诞生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漫长的封建历史中,主要有两个制度(表格中的A和B)来治理国家。请你根据所学知识简要阐述:封建社会时期为巩固制度B所采取的主要措施。
2023-05-11更新 | 99次组卷 | 2卷引用:2023年云南省昭通市正道高级完中学初中学业水平模拟考试(一)历史试题
9 . 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对我国社会影响深远。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几千年来一直采用君主制,政权归皇帝一人掌握。皇帝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力,表现为高度的中央集权,这是占主导地位的制度。

——张岂之《中国文明史十五讲》

材料二:汉初,刘邦在实行郡县制的同时,又大封子弟王,称为“诸侯王”。诸侯王的权力很大,自御史大夫以下的各级官吏,都由诸侯王自己任命。诸侯王还有一定的军权,有财政权,可在国内征收赋税。

——张传玺《简明中国古代史》

材料三: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从产生之日起,其组织机构就具有多民族.大一统的性质,其职能就具有维护、推动、发展和形成多民族、大一统国家的历史任务。

——《凤凰网》


(1)材料一中的“制度”是谁首创的?根据材料,这种制度的重要特征是什么?
(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刘邦在实行郡县制的同时,还实行什么制度?结果如何?为此,汉武帝采取了什么措施?
(3)据材料三,概括中央集权制度对我国历史发展的积极作用。
2023-04-21更新 | 25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红河州红河县洛恩中学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10 . 制度创新是历史演进的一种常态。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西周有一个中央政权,在中国北方黄河流域的范围之内发号施令,让自己的功臣、周室宗亲等等各种各样的人到东方去开辟土地。与周代的制度相比,秦汉所形成的统一否定了周的这个政治制度,但是又不是绝对否定。

——摘编自田余庆《中国古代史上的国家统一问题》

材料二   秦统治者把“帝”这个头衔作为自己的专属称呼,皇帝之下是三公,三公之下有九卿,“天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全国分为三十六郡,郡下辖若干县,县按大小设县令或县长。

——摘编自樊树志《国史学概要》

材料三   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政治制度模式,政治制度不能脱离特定社会政治条件和历史文化传统来抽象评判,不能定于一尊,不能生搬硬套外国政治制度模式。……当然,这并不是说,中国政治制度就完美无缺了,就不需要完善和发展了。制度自信不是自视清高、自我满足,更不是裹足不前、固步自封,而是要把坚定制度自信和不断改革创新统一起来,在坚持根本政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的基础上,不断推进制度体系完善和发展。

——摘编自《人民代表大会制度重要文献选编》


(1)根据材料一,指出西周分封制的分封对象。结合所学,说说这项制度下,诸侯对周王应尽的义务有哪些?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说说材料二中“秦统治者”在政治体制上的创新举措(最少两个)。
(3)根据材料三概括如何做到“制度自信”?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