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秦朝的中央集权统治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5 道试题
1 . 秦汉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时期,中华文明的发展历程中占有重要地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廷尉李斯议曰:“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置诸侯不便。”

——《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二:汉武帝采纳主父偃的建议,下诏规定诸侯王除以嫡长子继承王位外……诸侯王的封地和势力越来越小……诸侯王从此一蹶不振。

——部编版七年级《中国历史》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为了解决诸侯国带来的弊端,秦朝和西汉王朝分别采取了什么措施?

材料三:及至始皇……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蕃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抱怨。

——《过秦论》


(2)根据材料三,说说为巩固北部边疆秦朝采取了什么措施。

材料四:汉朝时期的边疆分布着众多的民族,……汉王朝则设立了一些边疆专门性机构,诸如……。这些机构既理民政,管理边疆民族的有关事务,也理军政,负责维护边疆地区的稳定。

——马大正《中国古代的边疆与边疆治理》


(3)西汉时期在秦疆域的基础上,向西有了巨大拓展,西汉政府设置了什么机构加强对新疆地区的管辖?

材料五:通过丝绸之路,汉朝的丝绸、漆器等物品,以及开渠、凿井、铸铁等技术传到西域;西域的核桃、葡萄、石榴、良种马、香料、玻璃等,以及多种乐器和歌舞等传入中原。

——部编版七年级《中国历史》


(4)材料五中丝绸之路的开通者是?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丝绸之路在中外交往中有何重要作用。
2023-03-17更新 | 41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文山州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秦始皇在咸阳宫举行的一次庆功宴上对群臣说:“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诸侯。”(老百姓遭受困难,国家战争不断,都是因为有了诸侯国.)

材料二:汉初,在实行秦朝制度的同时,分封了一些王国。诸侯王权利很大,在封地内可以任免官吏,收取租税,铸造钱币,还拥有兵权。

材料三:秦汉时期的中央统治者,为了有效地维系“大一统”,都对统治思想进行了选择,用以规范、整齐全国上下的思想……(秦汉以后)即使是在分裂割据的年代里,追求统一仍始终是各族统治者和民众的共同政治理念和奋斗目标。


(1)从材料一中可以看出,秦始皇认为春秋战国以来,天下战争不断的根源在于西周实行什么制度?为此,秦始皇在地方实行了什么制度来管理国家?简要列举秦朝在经济方面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有哪些?
(2)材料二反映了汉初诸侯国的什么状况?汉武帝采用什么措施来消除诸侯王对皇权的威胁?
(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回答,秦朝和汉朝统治者用以“规范、整齐”思想的措施分别是什么?汉武帝选择的“统治思想”是什么?举两例说明“追求统一仍始终是……共同政治理念和奋斗目标”。
2023-03-11更新 | 18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临沧市凤庆县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3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周灭了商,席卷整个中国北方……靠当时用马车传递的原始通讯方式不可能直接管辖这样大的地区……周王授权给一大批诸侯,这些诸侯大部分是国王的后裔和亲戚,但其中也包括一些承认周宗主权、与国王没有血缘关系的国王亲信和地方贵族。

——(美)费正清等《中国:传统与变革》

材料二   秦王扫六合(六合:天地四方。扫六合,横扫天下之意),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材料三   廷尉李斯议曰: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

——司马迁《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四



(1)材料一反映出西周实行什么政治制度?引用材料一原文指出当时实行这一制度的重要原因是什么?
(2)材料二中的秦王指的是谁?这段材料赞赏的是他的哪一历史功绩?
(3)材料三中为了避免乱象重现,秦始皇在地方上采用怎样的制度?材料四体现了秦始皇的哪些巩固统一的措施?
(4)你更赞赏西周和秦朝哪一地方制度?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说说你的理由。(要求:观点明确,阐述理由充分,有史实依据)
2023-03-04更新 | 50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弥勒市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4 . 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完成任务。

材料:秦始皇(公元前259--公元前210)大事记

1

完成统一大业,建立奏朝

2

创立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制度,在中央创立度、设三公九卿,在地方实行郡县制。

3

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统一车轨

4

北修长城,南开灵渠。

5

征收沉重的赋税,大规模征调徭役和兵役,实行严苛的法律。

6

“焚书坑儒”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朝”建立的时间,写出“长城”的起止点。
(2)关于秦始皇的评价,同学们有以下观点:第一种,秦始皇是千古一帝;第二种,秦始皇是一个暴君。你的观点是什么?请简要说明你的理由。(要求:明确写出你的观点;说明理由要有史实依据。)
5 .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始皇的历史功业,在于结束了战乱纷争的历史局面,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高度集权的大一统帝国。秦王朝的政治体制,实际上规定了两千年来中国政治的基本格局。而这位伟大的君主,同时也在历史长河中留下了“好大喜功”“暴虐无道”的形象。

——摘自王子今《毛泽东论析秦始皇》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秦始皇的历史功绩。

材料二   在一些人眼中,他是改革家和解放者,为法国大革命后动荡的社会建立了现代化制度,还将革命的新气象带到了整个欧洲;而在另一些人眼中,他是暴君和侵略者,为了满足一己的权欲让上百万人流血牺牲,比他所取代的君主还要残酷无情。

——摘编自(英)杰基·斯诺登等编《拿破仑一成功的革命者失败的征服者》


(2)关于拿破仑的评价,有以下两种观点:第一种,拿破仑是改革家和解放者;第二种,拿破仑是暴君和侵略者。你的观点是什么?请简要说出你的理由。(要求:明确写出自己的观点,说明理由要有史实依据。)
(3)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说我们应该如何正确评价历史人物。

6 . 材料一:及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倾邻国而雄诸侯。……至于始皇,遂并天下。

材料二:秦朝的政治建制示意图


材料三:




(1)材料一中的“商君”指谁?据材料归纳“商君”改革的一项措施?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商君”推行的这些措施对秦国产生怎样的影响?
(3)依据材料二,指出秦朝创立的政治制度的名称是什么?秦在地方上推行什么制度?
(4)根据材料三中的两幅图片,分别反映了秦始皇采取的什么措施?这些措施有什么共同的作用?
2023-02-13更新 | 45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楚雄天人中学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7 . 秦朝是我国历史上一个极为重要的时期,其崛起与消亡的经验值得后世借鉴。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李白《古风》(节选)

材料二   如下图


材料三   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史记·陈涉世家》(有删改)


根据材料回答:
(1)材料一中的秦王指的是谁?秦朝的统一有何历史意义?
(2)根据材料二的图一,为加强对全国的统治,秦朝首创了哪一制度?图一中丞相和御史大夫的职责分别是什么?
(3)材料二中图二和图三反映了秦朝为巩固统一而分别采取了什么措施?
(4)材料三反映的是哪一历史事件?
(5)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谈谈你对秦朝的建立与灭亡的认识。
2023-02-11更新 | 32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楚雄天人中学2022-2023学年七年级10月考历史试题
8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从公元前230年起,秦国只用了十年时间,就完成了“六王毕,四海一”的伟业。从此一个广表的统一帝国就在中国历史上诞生了。

——摘编自杨松华《大一统制度与中国兴衰》

材料二:


   

材料三:一法度衡石丈尺。车同轨。书同文字。―《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四:我家有三子。老大修长城,多年未相逢;老二戍边关,至今未归还;老三忙耕田,租税沉甸甸;饭菜不得饱,一家难团圆;敢怒不敢言,唯恐道劫难;轻则砍手足,重则全村连。昏庸是胡亥,统治更凶残。

——秦朝末年的民谣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国于哪一年完成了“六王毕,四海一”的伟业?是谁完成了统一的伟业?
(2)材料二是秦朝开创的什么制度?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郡县制的实行有什么影响?
(3)材料三中包含了秦始皇巩固统一的哪些措施?根据材料四,指出秦的暴政有哪些?
(4)根据上述内容,你从秦朝的兴衰过程中得到了什么启示?
2023-02-07更新 | 37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绥江县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秦统治者把“帝”这个头衔作为自己的专属称呼,皇帝之下是三公,三公之下有九卿,“天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并采用以一家学派思想为主、兼蓄并用其他学派思想的做法,追求“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的格局。

——摘编自韦政通《中国思想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三公”里掌管行政的官职是什么?秦朝主要被哪一家学派的思想所影响?

材料二:汉初政府纯粹代表一种农民素朴的精神,无为主义即为农民社会政治思想之反映。因此恭俭无为、与民休息,遂为汉初政府之两大信念。

——钱穆《国史大纲》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汉初的“无为主义”是哪一家学派的思想?在这样思想影响下,为了巩固政权和稳定社会局势,汉高祖采取了什么政策来恢复国力?

材料三:西汉大儒董仲舒建议武帝“诸不在六艺(六经)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经由董仲舒发展而建立起音的汉代儒学广采了阴阳、思,名、法、道各家之长。正是这种容纳吸收和融会的精神、使儒家学说成为当时社会的指导思想。汉武帝把儒家学说立为正统思想,使儒家忠君守礼的思想成为大一统政权的精神支柱,为历代王朝所推崇,影响深远。

——摘自楼宇烈《中国文化的根本精神》及部颁统编教材《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3)结合所学,材料三反映出董仲舒的主要主张是什么?根据材料三,指出儒家学说成为当时社会的指导思想的原因。

材料四:法律是成文的道德,道德是内心的法律。法律和道德都具有规范社会行为、调节社会关系、维护社会秩序的作用,在国家治理中都有其地位和功能。法安天下,德润人心。法律有效实施有赖于道德支持,道德践行也离不开法律约束。法治和德治不可分离、不可偏废,国家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协同发力。

——习近平2016年12月9日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七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


(4)根据材料四,指出当今我国应该有怎样的治国理念?
10 .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周天子将同姓子弟、异姓亲戚、功臣、旧邦之后封在东方各地,由他们去治理当地的土地和人民。据说周初分封了71国,姬姓有53个,占其中的绝对多数。这些受封的诸侯国对周王要承担相应的义务。西周的制度较夏、商更加强化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在当时有积极意义。



               周初主要诸侯国示意图

——摘编自《中外历史纲要》教师用书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反映了西周的什么制度?根据材料一指出,这种制度有何积极意义。

材料二:廷尉李斯议论道:“周文王、周武王大封子弟、同族的人很多,可是后代日益疏远,像仇人般互相攻击,诸侯相互讨伐,周天子不能禁止。现在天下依赖陛下神灵得到统一,都设置了郡县,皇子功臣都用国家赋税多多赏赐他们,很容易就控制了。天下没有异心,这就是安宁的办法啊。

——译自司马迁《史记·秦始皇本纪》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李斯向秦始皇建议推行的是什么制度?这一制度的实行对后世地方行政制度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材料三:汉武帝接受主父偃的建议,规定诸侯王除由嫡长子继承王位外,其余诸子皆在王国范围内分到封地作为侯国,由汉廷定封号。汉武帝把大的王国分为若干小侯国,封国越分越小,不复为中央政权的威胁。

——摘编自库晓慧《从汉初制度看中央集权的逐步加强》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为了加强中央集权,汉武帝采取了什么措施?
(4)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从西周到汉代地方治理的制度(或措施),体现了我国古代政治制度怎样的变化趋势?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