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秦朝的中央集权统治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644 道试题
1 . 秦汉是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时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战国时期的连年战争,影响了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各诸侯国的人民希望结束战乱,过上安定的生活。秦国经过商鞅变法,实力超过东方六国,具备了统一六国的条件。秦王嬴政即位后,为灭亡六国进行了充分的准备。他招募各国的人才,委以重任,并及时听取建议,积极策划统一大计。

——摘自人教版《中国历史》第一册

材料二   后世对秦始皇的这些做法,大多盛赞不已……虽然秦代仅仅持续了二世,但秦代所形成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国家,及其所确定的以郡县制为表现形式的行政区划,却为后世历代所尊奉。

——李晓杰《体国经野:历史行政区划》

材料三


   

材料四   “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僻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民知所从矣。”

——《汉书》


(1)根据材料一,归纳概括秦国能够兼并六国实现统一的原因有哪些?(根据材料用自己的语言概括总结)
(2)根据材料二,概括秦朝的哪些做法“为后世历代所尊奉”?
(3)材料三反映出西汉初期中央面临什么问题?(汉武帝采取什么措施解决这一问题?
(4)材料四中反映了汉武帝为了统一思想采取了什么措施?其中“臣”指的是谁?
2023-09-05更新 | 42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泰安市泰山博文中学(五四学制)2022-2023学年六年级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战国商鞅方升(如图)前后经历了120多年的实际使用时间,从秦孝公变法时商鞅统一秦国度量衡,到秦始皇统一六国,它是天下尽用秦制最有力的物证,同时也充分说明秦始皇统一度量衡,是商鞅在秦国变法的继续和发展。


材料二   秦在征服六国过程中,大力推行郡县制。秦建立后,确立郡县为地方行政单位。在郡县制下,地方管理层次分明,县下有乡、里、什、伍组织。各级官员职责明确.这样,皇帝和朝廷就牢牢地控制了全国各地的权力,汉时,虽然郡县与分封并存,然而从武帝时代起,诸侯王在政治上的影响甚微。汉承秦制,郡县制成为汉代主要的地方行政制度。

材料三   武帝治下,儒学在朝中受到尊崇,武帝认为任用饱读儒家经典之士有利于君主,因为他们自律、利他、识礼、循规,而且忠于上司.因此,他建立了一种用儒家经典来培养未来官吏的国家教育体系,建太学,聘用博士讲授五经《易》《书》《诗经》《礼》和《春秋》。

——(美)伊佩霞《剑桥中国插图史》

材料四   中华文明是实现国家统一时间最长的文明,政治上的长期统一使得中央政府可以有效抵御外来入侵和大型自然灾害的冲击。政治上的统一还保证了中华民族历史的完整记载,承载着每一个中国人对于自身历史的深刻记忆。经济与文化的统一是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延续至今的重要载体,传承着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的历史。

——摘编自张海滨《论中华文明历史延续性的根本原因》


(1)材料一中的商鞅方升见证了哪两个重大历史事件?
(2)据材料二指出秦汉实行的共同地方行政制度。并归纳实施这一制度的目的。
(3)据所学知识指出儒家学说的创始人。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概括“武帝治下,儒学在朝中受到尊崇”的具体表现。
(4)依据材料四,分析中华文明延续的主要原因。
3 . 我国作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已有2000多年的发展历史,“大一统”的情怀成为维系民族团结与国家统一的牢固纽带。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作为一个多民族的统一的大国……在世界历史中,特别是与其他古国相比,是一个十分罕见的现象。……中国几千年来的政治制度,也是这个多民族的千年古国得以始终维持统一的重要原因。

——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

(1)根据材料一,概括作者的主要观点。结合所学知识,写出“中国几千年来的政治制度”是哪一制度。

材料二 中华民族大一统的国家伟业到了汉武帝时代,完成了从地理空间到精神空间的整合与凝聚,正是这个伟大而充满凝聚力的民族共同体,承载着中华文明古往今来的生生不息。

——翦伯赞《中国史十五讲》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汉武帝为实现“从地理空间到精神空间的整合与凝聚”,在政治和思想方面分别采取了什么措施。

材料三 中国边疆最早确立于秦汉之际……在长期边疆治理实践的基础上,中国逐渐形成富有智慧的边疆治理方略以及各种因势而定的边疆治理方式。

——周平、李大龙《中国的边疆治理:挑战与创新》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以元朝和清朝前期为例,分别说明“中国逐渐形成富有智慧的边疆治理方略以及各种因势而定的边疆治理方式”有哪些。
(4)综合上述内容,归纳历代政府是从哪些角度巩固和发展“大一统”国家的。
2023-10-25更新 | 196次组卷 | 3卷引用:2023年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宜州区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模拟(一)历史试题
4 .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李老师以“创新促发展”为主题设计了下面的学习任务,请你一起参与完成相关的学习任务。
任务一   史料解读——汲取政治智慧
(1)根据所学知识,把下面表格中的内容补充完整。
秦朝的政治制度元朝的政治制度
中央丞相掌管①_______________中书省掌管全国的行政事务
太尉掌管全国的军事②_______________掌管全国的军事
御史大夫监察百官御史台监察百官
地方郡县制③_______________
共同作用④_______________
任务二   史料呈现——感悟治国策略

卡片一

经“文景之治”,武帝时国力上升,在调整、限制、打击王国势力的过程中,郡县制逐步成为汉国家结构的主体,也正是在这一基础上,汉武帝从政治、经济、思想上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使汉王朝走向强盛。

卡片二

唐太宗强调:“为政之要,唯在得人……今所任用,必须以德行、学识为本”……他(唐太宗)懂得农业对国家的重要:“国以人为本,人以食为本。凡营衣食,以不失时为本”……“贞观之治”在中国古代社会颇负盛名……其时“风调雨顺,年登丰稔,人无水旱之弊,国无饥馑之灾。”

(2)根据材料,概括汉武帝在政治、经济、思想上采取了哪些措施,使汉王朝走向强盛?(3)根据材料,概括唐太宗的治国理念,并归纳贞观之治的表现。
任务三   历史感悟——阐释创新发展
(4)创新是一个民族不竭的发展动力。请以“创新推动发展”为题,写一篇150字左右的小短文。(提示:可从下面的关键词中任选三个)
   
2023-07-27更新 | 26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临汾市霍州市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5 .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是一项贯穿我国封建社会始末的基本政治制度,历朝历代统治者均采取各种措施对此加以发展和完善。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自秦汉至宋元时期,皇帝的统治权与宰相的行政权相对分离,且相互抗衡,皇权不断被加强,相权不断被削弱,这也反映了中国古代专制主义的不断加深。

——全根先(试论中国古代皇帝制度》


(1)依据材料一,概括秦汉至宋元时期中央集权制度发展的趋势。
(2)宋太祖采取哪些措施解决“方镇太重,君弱臣强”问题。

材料二   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今我朝罢丞相,设五府、六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颃(注:互相抗衡),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

——《明太祖实录》


(3)结合材料二,归纳概括朱元璋强化皇权采取的措施。

材料三   倘使我们说,中国传统政治是专制的,政府由一个皇帝来独裁,这一说法,用来讲明清两代是可以的。

——黄仁宇《中国大历史》


(4)结合清朝时期的相关史实,说明材料三中“政府由一个皇帝来独裁”的观点。
2023-08-10更新 | 44次组卷 | 1卷引用: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红山区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6 . 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不断演变,不断创新,极大地推动了古代文明的发展。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西周王朝通过对四土、四国之地的大批封建……使得西周王朝的千里邦畿和辽阔的四土、四国之地已紧密地联为一体……一统于周天子的统治之下。

——摘编自周书灿《从早期国家结构的基本形式看秦汉大一统政治的社会基础》

材料二   东周是中国古代国家形态发展的重要转折时期,国家的治理方式由分封制向直接行政管理过渡,复合制国家开始向单一制国家转变。秦朝开创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官僚制度三位一体的封建国家政治体制,两汉进一步完善。……奠定了古代中国辽阔版图的基本轮廓……形成以命名的民族共同体。

——摘编自《简明中国历史读本》

材料三   偃说上曰:“……今诸侯或连城数十,地方千里……今诸侯子弟或十数,而适嗣代立,馀虽骨肉,无尺寸地封,则仁孝之道不宣。愿陛下令诸侯得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彼人人喜得所愿,上以德施,实分其国,不削而稍弱。

——摘编自《史记》

(1)写出材料一反映的政治制度,并归纳该制度的积极作用。
(2)据材料二,列举“国家形态”转折的表现,并结合商鞅变法的一项措施予以说明。
(3)对比材料一、二,归纳秦汉时期国家治理的新发展。
(4)材料三中的“上”指的是谁?据此材料,概括“上”面临的问题。为解决这一问题,“上”采取了什么措施?
2023-11-19更新 | 35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连云港市海州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宋初,宋太祖吸取了唐朝中期以来地方节度使权力过大的历史教训,选用文官到地方任知府、知州等职,代替节度使管理地方政事,用以压制武将的权力。同时,文官可以担任统兵的将帅,武将却往往只是副帅,受文官的监督和管束,因此,宋代文官的地位和待遇都高于武将。

材料二   中国作为一个多民族的统一的大国……在世界历史中,特别是与其他古国相比,是一个十分罕见的现象。这其中有地理的、经济的、思想文化的等多方面原因。除此之外,中国几千年来的政治制度,也是这个多民族的千年古国得以始终维持统一的重要原因。

——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

材料三   大事年表

时间事件
1653年顺治帝赐予西藏佛教首领五世达赖金册、金印和“达赖喇嘛”的封号
17世纪后期康熙帝三次亲征,平定蒙古族准噶尔部叛乱势力
1713年康熙帝册封西藏另一位佛教首领“班禅额尔德尼”封号
18世纪中期乾隆帝平定大、小和卓叛乱,设置伊犁将军,管辖整个新疆地区
1793年清朝颁布《钦定藏内善后章程》29条,确定了金瓶掣签制度
(1)材料一中,“唐朝中期以来地方节度使权力过大的历史教训”主要指什么?为此,宋太祖采取了什么政策?
(2)材料二中“中国几千年来的政治制度”主要指什么制度?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朝时该制度在地方管理方面有哪些创新之处。
(3)根据材料三,归纳清朝对边疆地区进行管理的主要方式。它们的共同作用是什么?
(4)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我国古代国家治理的总体特点。
2023-09-18更新 | 38次组卷 | 2卷引用:北京市朝阳区北京中学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8 . 不同时期对中国的解释不同。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下面的历史时间轴是根据著名史学家许悼云的《万古江河》中有关中华文化圈的断代制作。



(1)根据材料一,说一说在“中原的中国”与“中国的中国”两个时期,为统治中国,统治者在地方上采取的行政措施分别是什么?

材料二:隋唐统一之后,汇聚南北内外多种文化,融合创新,成为光芒四射的世界文化中心。周边各国以中华文明为榜样,向隋唐派遣使者和留学生,积极学习并吸收中华文明的成果。中华典章制度、思想文学、生活方式和文化的观念形态深刻渗入日本、朝鲜和越南,最终以中华文明为基础、以汉字为表征形成了东亚文化圈。

——袁行霈、严文明主编《中华文明史》


(2)根据材料二,概括东亚文化圈的特点。

材料三:

时间事件
1653顺治帝赐予西藏佛教首领达赖五世金册、全印和达赖喇嘛封号。
17世纪后期康熙帝三次亲征,平定蒙古族准噶尔叛乱势力。
1713康熙帝册封西藏另一位佛教首领班禅额尔德尼封号。
1727设置驻藏大臣,监督西藏地方政务。
18世纪中期乾隆帝平定大、小和卓叛乱,设置伊犁将军管辖新疆地区。
1793清朝颁布《钦定藏内善后章程》29条,确定了金瓶掣签制度。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请归纳出清朝对边疆地区管理的主要方式。
2023-06-06更新 | 8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3年内蒙古呼和浩特市中考二模历史试题
9 . 构筑历史知识的“时序性”有利于把握历史发展的规律与趋势。让我们沿着下列时间轴,共同回顾历史的发展过程,总结中国历史的发展趋势。
   
(1)写出材料一中A处所指战役的名称;并根据材料一简析这一战役的影响。
(2)请根据中国古代史的朝代更替完成时间轴B处的填写;井根据材料二指出“周公”分封的主要对象群体。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特征。
(4)写出材料四中的“上”所指的历史人物: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他为了加强对全国统治管理而开创的新政治制度名称。   
(5)综合上述材料,归纳中国历史发展的总趋势。
2023-06-14更新 | 37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莆田市城厢区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10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周代佩玉“尊者玉色纯,公侯以下,玉色渐杂,而世子及士唯论玉质,不明玉色,则玉色不定也。”

——摘编自李岩《周代服饰制度研究》

材料二:在秦朝,黑色为尊贵的颜色,衣饰也以黑色为时尚颜色。秦始皇身着服饰上黑下红,代表上天下地,此意也是神化皇权和经天纬地之独尊权力的表达。

——摘编自崔琦《秦至南北朝服饰类名物词概念场研究》

材料三:北朝时期……北方少数民族男子原来是披发左衽、窄袖、长领长袍,女子是冠帽夹领、小袖短袄。民族杂居相处后,胡人穿上了宽大飘逸的汉服。

——摘编自王家范等《大学中国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周代佩玉”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产生这一特点的原因。
(2)据材料二,概括秦始皇身着“上黑下红”服饰的根本意图。为了强化该意图,秦始皇开创了哪一制度?周秦两代服饰上的规定有何共同作用?
(3)北朝时哪一民族统一了北方?据材料三,北方少数民族的服饰出现了什么新变化?结合所学知识,这一变化可能与哪一事件有关?
(4)综上所述,归纳影响中国古代服饰发展的因素。
2023-08-22更新 | 46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南京市玄武区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首页5 6 7 8 9 10 11 12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