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秦朝的中央集权统治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642 道试题
1 . 从公元前230年起,秦国只用了10年时间,就完成了“六王毕,四海一”的伟业。从此,一个广袤的统一帝国就在中国历史上诞生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迨(到)始皇吞并六国,统一宇内,统治时期虽极短促,于“古人之遗法,无不革除,后世之治术,悉已创导……”。

——王亚南《中国官僚政治研究》


(1)材料一中“始皇吞并六国,统一宇内”是哪一年?秦朝哪项制度的实行,开创了此后我国历代王朝地方行政的基本模式?

材料二:嬴政建立统一国家后,把战国时期逐步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中央集权制度加以系统化、完善化,并推行于全国。这一制度主要由三个环节构成。一是建立国家元首制度,称“皇帝”;二是成立中央政府机构……以协助皇帝领导全国军政事务;三是建立地方行政制度。此制的实行开创了此后两千多年历代王朝统治的基本模式。

——摘编自袁行霈等主编《中华文明史》


(2)依据材料二,概括指出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三个主要环节。

材料三:如图所示——秦始皇为巩固国家统一而采取的一种措施。



(3)材料三反映了秦朝为巩固统一采取的哪一措施?该措施有何作用?

材料四:秦统一中国的意义,并不仅仅在于当时消除了国家分裂的局面,使整个中国达到了空前的统一和繁荣,关键在于它找到了一套大一统制度,并使其成为中国古代社会长期有效的一套规则。

——摘编自杨松华《大一统制度与中国兴衰》


(4)根据材料四,归纳秦统一的历史意义。
2023-10-05更新 | 40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济宁市学院附属中学2022-2023学年(五四学制)六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2 . 从战国时期的秦国到大秦帝国,在变革、创新中一路走来经历了兴衰与荣辱,留给后人警示。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而集小乡邑聚为县,置令、丞,凡三十一县。为田开阡陌封,而赋税平“…居五年,秦人富强。

——摘自司马迁《史记卷六十八商君列传第八》

材料二:秦朝在中央设置佐皇帝处理政务的左右丞相、主管军事的太尉以及掌管重要文件、监督百官和司法审判的御史大夫。他们互不相属,互相牵制,从而保证决断权集中在皇帝手中。

——摘自晁福林主编《中国古代史》

材料三: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兵车万辆)…一夫作难而七庙隳(hui,毁坏),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注:陈涉一人起义国家就灭亡了,秦王子婴死在别人手里,被天下人耻笑),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就是因为不施行仁政而使攻守的形势发生了变化)。

——摘自贾谊《过秦论上篇》


(1)根据材料一,概括商鞅变法中直接损害旧贵族利益的措施。并指出这一变法的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秦朝在中央主要设置的官职,并指出秦朝设置这些官职的最终目的。简要说明秦始皇在我国历史发展进程中所起到的作用有哪些。
(3)材料三中作者认为秦朝迅速灭亡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此观点是否正确?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理由。
(4)综合上述材料,从秦的发展演变中,你能得到哪些认识?
2023-10-19更新 | 95次组卷 | 2卷引用:湖南省常德市安乡县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战国商鞅方升(如图)前后经历了120多年的实际使用时间,从秦孝公变法时商鞅统一秦国度量衡,到秦始皇统一六国,它是天下尽用秦制最有力的物证,同时也充分说明秦始皇统一度量衡,是商鞅在秦国变法的继续和发展。


材料二   秦在征服六国过程中,大力推行郡县制。秦建立后,确立郡县为地方行政单位。在郡县制下,地方管理层次分明,县下有乡、里、什、伍组织。各级官员职责明确.这样,皇帝和朝廷就牢牢地控制了全国各地的权力,汉时,虽然郡县与分封并存,然而从武帝时代起,诸侯王在政治上的影响甚微。汉承秦制,郡县制成为汉代主要的地方行政制度。

材料三   武帝治下,儒学在朝中受到尊崇,武帝认为任用饱读儒家经典之士有利于君主,因为他们自律、利他、识礼、循规,而且忠于上司.因此,他建立了一种用儒家经典来培养未来官吏的国家教育体系,建太学,聘用博士讲授五经《易》《书》《诗经》《礼》和《春秋》。

——(美)伊佩霞《剑桥中国插图史》

材料四   中华文明是实现国家统一时间最长的文明,政治上的长期统一使得中央政府可以有效抵御外来入侵和大型自然灾害的冲击。政治上的统一还保证了中华民族历史的完整记载,承载着每一个中国人对于自身历史的深刻记忆。经济与文化的统一是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延续至今的重要载体,传承着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的历史。

——摘编自张海滨《论中华文明历史延续性的根本原因》


(1)材料一中的商鞅方升见证了哪两个重大历史事件?
(2)据材料二指出秦汉实行的共同地方行政制度。并归纳实施这一制度的目的。
(3)据所学知识指出儒家学说的创始人。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概括“武帝治下,儒学在朝中受到尊崇”的具体表现。
(4)依据材料四,分析中华文明延续的主要原因。
4 . 毛泽东的《沁园春·雪》提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秦始皇、汉武帝是中国历史上颇具影响力的君主。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阅读以下图片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李白《古风》

自称始皇帝,皇权至上,皇位世袭,独揽大权。

中央设置三公,分管行政、军事、监察,皇帝决断。

地方废除分封,实行郡县制,地方长官由朝廷任免。

图一图二

材料二

   
图三图四图五

材料三:西汉初年,诸子百家学说流行,诸侯王门下的宾客,常常批评皇帝的政策。汉武帝即位后,为了使忠君守礼的思想成为政权的精神支柱,采纳了董仲舒的建议,统一思想,归本儒家。这给我们带来一个安详而有层次的社会,使我们的国家两千多年来始终能维持大一统的局面,不像面积与中国等大的欧洲,一直四分五裂,国家居然有二三十个之多,由这一点可以看出儒家文化的博大能容。……从此,儒学居于主导地位,为历代王朝所推崇,影响深远。

——摘编子李威熊《董仲舒与西汉学术》


(1)根据材料一图一和图二文字材料,归纳秦始皇对中国历史所作的两大贡献分别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为统一岭南及东南沿海地区,解决运输困难,秦始皇派兵在今广西境内修建了什么工程?
(2)根据材料二,依次归纳图三、图四和图五分别反映了秦始皇为巩固统一采取什么措施?根据所学知识概括说明这些措施对国家的发展有什么重要意义?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武帝时期的思想政策。分析这一思想政策的影响。
(4)综合上述三则材料和问题,请归纳秦汉时期的历史特征。
2023-11-24更新 | 54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田阳区2023-2024学年部编版七年级上学期11月期中历史试题
5 . 秦国是战国七雄之一,秦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王朝。今天让我们一起来探索“秦”的历史。
【创业立国篇】

材料一   周人以西方的一小国代商而有天下,苦于兵力单薄,不足以镇压东方各族人民,于是大封……于东方,以为周室的“藩屏”。

——赵光贤《周代社会辨析》


(1)请问秦国的立国得益于哪一制度的实行?依据材料一,概括“周人”实行这一制度的原因。
【改革探索篇】

材料二   夫商君为孝公平权衡、正度量、调轻重,决裂阡陌(田地间纵横的小路,这里引申为不同田块之间的界限),教民耕战。是以兵动而地广,兵休而国富,故秦无敌于天下。

——《战国策·秦策三》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请写出导致秦国“兵动而地广”的具体措施,材料二中的事件与秦统一六国有什么关系?
【巩固统一篇】

材料三   毛泽东主席有诗云:“劝君少骂秦始皇……百代都行秦政法。”


(3)请问“秦政法”中有一项加强对地方管理,对后世影响深远的制度是什么?请指出该制度的影响。

材料四


      
                            图一                                                                        图二
(4)依据材料四图一图二所示,请分别写出秦朝通用全国的货币和文字的名称。这些措施的实行对国家发展有什么重要意义?(请选择一项谈谈你的看法)
(5)据上述材料,请归纳推动秦强大的因素。
2023-10-13更新 | 56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德州市禹城市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6 . 某校七年级(1)班同学以“社会变革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为主题展开探究活动,请你参与。

材料一


图A   春秋时期的社会现象(漫画)

春秋晚期以前的战争,除了作为战争固定属性的铁血厮杀这种残酷的一面以外,还存在着比较多的以迫使敌方屈服为基本宗旨的温和一面。即便是在刀枪相见式的残酷较量中,也并不缺乏崇礼尚仁的特色。

——摘编自辛田《春秋战国时期社会转型研究》

材料二


图B   老子像

一方面是各家之间的论辩和冲突使得各自的论题和特点越来越突出,相应地,与其他学派之间的界限也就划得越来越清楚;另一方面,却是各家不断地把其他学派的某些因素吸收消化,因此思想综合的程度越高。……这两种趋势并存于战国时期的思想发展中,而且越到战国的后期,它们表现得就越加明显。

——摘自袁行霈等主编《中华文明史·第一卷》

材料三

战国时期的连年战争,影响了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各诸侯国的人民希望结束战乱,过上安定的生活。秦王嬴政即位后,为灭亡六国进行了充分的准备。他招募各国的人才,委以重任,并及时听取建议,积极策划统一大计。

——摘自统编版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图C   秦灭六国形势图

材料四


图D   秦朝的政治建制示意图

虞夏之币,金为三品(指黄金、白银、赤铜三种),或黄,或白,或赤,或钱,或布(铲形的铜钱),或刀(刀形的铜钱),或龟贝。及至秦……铜钱识曰半两,重如其文,为下币。

——司马迁《史记·平准书》


(1)图A体现出春秋时期怎样的社会现象?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导致这一现象出现的制度根源。根据材料一,概括春秋晚期以前的战争特点。
(2)图B人物是哪一学派的创始人?根据材料二,指出战国后期思想领域的发展趋势。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种趋势对当时和后世有何影响?
(3)根据材料三,归纳秦得以统一全国的社会基础和主观条件。图C反映出“秦灭六国”的先后顺序是怎样的?
(4)从图D中央政权机构的“统领”中任选一个,指出其掌管的事务。根据材料四,指出秦始皇实行的经济政策。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春秋战国时期和秦朝时期的认识。
2023-12-28更新 | 33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延安市富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国率先推行县制,按地区划分国民,加强了中央集权,使国家公共权力直接控制基层社会的每一个人。秦统一后将秦国的制度推向了全国,建立了统一的、具有东方特色的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国家。简言之,商鞅变法使国家形态走向成熟,对统一国家和中华民族具有长远影响。

——摘编自任世江《通过商鞅变法让学生接触思辨》

材料二 陆玉林曾探讨“先秦学术的主题”,其结论是“诸子学术实有共同之主题,即重建现实政治、社会、道德与思想的秩序”。陆玉林分析原因有二:一是外在客观原因,礼乐崩坏;二是内在主观原因,知识阶层自觉承担历史使命……“儒道墨法”社会思想具有共同的出发点和价值目标,那就是重建有序社会,救民于乱世,不同的是实现目标的途径和手段。

——摘编自王兴周《重建社会秩序的先秦思想》

(1)根据材料一,指出商鞅变法是如何“使国家公共权力直接控制基层社会的每一个人”的。并结合所学知识,说出“秦统一后将秦国的制度推向了全国”的地方行政措施以及 “国家形态成熟”的表现。
(2)根据材料二,概括“诸子学术”的共同主题。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儒家、法家“实现目标的途径和手段”。
(3)综合以上材料,归纳推动社会发展的因素。
2023-11-18更新 | 18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扬州市梅岭中学教育集团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8 . 从公元前230年起,秦国只用了10年时间,就完成了“六王毕,四海一”的伟业。从此,一个广袤的统一帝国就在中国历史上诞生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迨(到)始皇吞并六国,统一宇内,统治时期虽极短促,于“古人之遗法,无不革除,后世之治术,悉已创导……”。

——王亚南《中国官僚政治研究》

材料二   嬴政建立统一国家后,把战国时期逐步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中央集权制度加以系统化、完善化,并推行于全国。这一制度主要由三个环节构成。一是建立国家元首制度,称“皇帝”;二是成立中央政府机构……以协助皇帝领导全国军政事务;三是建立地方行政制度。此制的实行开创了此后两千多年历代王朝统治的基本模式。

——摘编白袁行霈等主编《中华文明史》

材料三   如图所示——秦始皇为巩固国家统一而采取的一种措施。


材料四   秦统一中国的意义,并不仅仅在于当时消除了国家分裂的局面,使整个中国达到了空前的统一和繁荣,关键在于它找到了一套大一统制度,并使其成为中国古代社会长期有效的一套规则。

——摘编自杨松华《大一统制度与中国兴衰》


(1)材料一中“始皇吞并六国,统一宇内”是哪一年?秦朝哪项制度的实行,开创了此后我国历代王朝地方行政的基本模式?
(2)依据材料二,概括指出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三个主要环节。
(3)材料三反映了秦朝为巩固统一采取的哪一措施?该措施有何作用?
(4)根据材料四,归纳秦统一的历史意义。
2023-10-05更新 | 51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济宁市任城区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     西周社会等级示意图

西周实行大规模层层分封的制度,实际上是在奴隶制的社会背景下的一种国家政体,周王根据血缘关系远近和功劳大小,将宗亲和功臣分封到各地,通过“分而治之”的方式去统治一个疆土辽阔的大国,这是中国政治史的一个创举……

——摘编自李绍连《试论西周实行分封制的前因后果》

材料二


   

2   秦朝形势图

——摘编自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1)根据材料一,指出西周分封制中周王实行分封的依据,并概括这一制度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简述秦朝在地方实行的管理制度,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其作用。
(3)综合以上材料,归纳中国古代地方管理制度的发展趋势。
10 . 我国作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已有2000多年的发展历史,“大一统”的情怀成为维系民族团结与国家统一的牢固纽带。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作为一个多民族的统一的大国……在世界历史中,特别是与其他古国相比,是一个十分罕见的现象。……中国几千年来的政治制度,也是这个多民族的千年古国得以始终维持统一的重要原因。

——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

(1)根据材料一,概括作者的主要观点。结合所学知识,写出“中国几千年来的政治制度”是哪一制度。

材料二 中华民族大一统的国家伟业到了汉武帝时代,完成了从地理空间到精神空间的整合与凝聚,正是这个伟大而充满凝聚力的民族共同体,承载着中华文明古往今来的生生不息。

——翦伯赞《中国史十五讲》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汉武帝为实现“从地理空间到精神空间的整合与凝聚”,在政治和思想方面分别采取了什么措施。

材料三 中国边疆最早确立于秦汉之际……在长期边疆治理实践的基础上,中国逐渐形成富有智慧的边疆治理方略以及各种因势而定的边疆治理方式。

——周平、李大龙《中国的边疆治理:挑战与创新》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以元朝和清朝前期为例,分别说明“中国逐渐形成富有智慧的边疆治理方略以及各种因势而定的边疆治理方式”有哪些。
(4)综合上述内容,归纳历代政府是从哪些角度巩固和发展“大一统”国家的。
2023-10-25更新 | 196次组卷 | 3卷引用:2023年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宜州区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模拟(一)历史试题
首页4 5 6 7 8 9 10 11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