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初中语文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77 道试题
现代文阅读 | 适中(0.65) |
1 .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各题。

我认为豆腐是世界上最美味的东西

①我知道这世上有很多我没有见过、甚至没有听说过的美食,但在很长一段时间,我认为豆腐才是世界上最美味的东西。

②那时候,豆腐可以从街上换来。冬天的清晨,很多时候,我会被卖豆腐的吆喝声唤醒。印象中卖豆腐的多是中老年男人,穿着黑色或者灰色的棉袄,推一辆独轮车。车上的豆腐用一块白布小心翼翼地盖着,当白布掀起,水灵灵白生生肥嫩嫩的豆腐就颤颤地露了出来。母亲将半瓢黄豆倒上秤盘,便能换来一块豆腐。豆腐切得方方正正,哪怕只差一点点不够秤,卖豆腐的人也会切一片补上,即使切多了也就那样了。卖豆腐的做得是生意,是乡情,也是人情世故。

③我喜欢每一个卖豆腐的人。他们的吆喝声非常美妙,即便把我从美梦里扰醒,内心也充满愉悦。那吆喝声简单直接,就两个字豆——腐字拖得极长,字却极短促,藏在的结尾处,轻快并且俏皮。直到现在,在我的老家,卖豆腐的也是这样的吆喝,未曾有过一点改变。后来我听相声,《学叫卖》《卖估衣》……捧逗皆拿出看家本领,叫卖得热闹精彩,我却感觉那些吆喝太花哨。在我老家,卖什么把什么喊出来就完了,其他的一个字都不必多说。这就是信任。

④豆腐换回来,母亲会切下一小块,把它一分为二,再淋点酱油,就是我和我哥难得的零食。酱油豆腐保持了豆腐最纯粹的香嫩与酱油最纯粹的咸鲜,入嘴即是满足感与幸福感。我和我哥坐在灶台前,一边大口吃着豆腐,一边扭头看着电视。有时我会边吃边问,咱家的黄豆还有多少?母亲说,能换到明年清明。精打细算的母亲,总能让豆腐的香气贯穿我家的整个冬天,再加大半个春天。

⑤白菜是整个冬天最普通最扎实的味道,而豆腐,则让单调的白菜,焕发出新的生机。老家人常做的,喜欢的,就是白菜粉条炖豆腐。

⑥白菜下锅,粉条下锅,然后豆腐下锅。母亲将豆腐托在掌心,横几刀、竖几刀,豆腐就变成规规矩矩的小块——豆腐必须切得整整齐齐,才是吃豆腐的样子。多年以后我曾在饭店里吃到一道蒸豆腐,将豆腐整块放在锅里蒸透,然后用筷子胡乱搅成几块,再浇上料汁,撒上葱花,竟卖出了烤鸭的价格。且不说这道菜价格昂贵、口味一般,仅是对待豆腐的态度,就让我心生不满。我一直固执地认为,豆腐就应该方方正正,如同那些朴素的农人。

⑦白菜粉条炖豆腐,热气腾腾的一大盆。冬日里一家人围坐炕上,大口大口嚼着豆腐,嗞嗞溜溜地吸着粉条,农人的日子,便有了滋味。如果再有几块猪血,几块肥肉,甚至几块大骨,便是无敌的存在了。只不过这些东西实在罕见,通常情况是,母亲放在锅里的那一勺猪油,已经让一家人心满意足。

⑧这种满足,绝不是对生活质量的不求上进,而是对于朴素庸常的日子的热爱,甚至感恩。外面天寒地冻,火炕烧得暖烘烘的,窗玻璃上的冰花开始融化,黑白电视机里重播着连续剧,我和我哥的书包安静地挂在墙上,父亲摘下冒着白汽的帽子,母亲将一块极小的肉渣夹进我的碗里,门口跑过嬉闹的孩子,一群麻雀飞过院落,远处的天空炸开一个响雷……这样的日子,我是过不够的。而当我终于意识到我愿意过这样的日子,已是多年以后。

1.从全文看,题目中加点的“最美味”,有什么深刻含义?
2.请从修辞方法或词语使用的角度,赏析第②段画线句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车上的豆腐用一块白布小心翼翼地盖着,当白布掀起,水灵灵、白生生、肥嫩嫩的豆腐就颤颤地露了出来。
3.文中第⑧段画线部分是一个场面描写,有什么作用?

外面天寒地冻,火炕烧得暖烘烘的,窗玻璃上的冰花开始融化,黑白电视机里重播着连续剧,我和我哥的书包安静地挂在墙上,父亲摘下冒着白汽的帽子,母亲将一块极小的肉渣夹进我的碗里,门口跑过嬉闹的孩子,一群麻雀飞过院落,远处的天空炸开一个响雷……

4.下列关于选文的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选文第①段交代了本文的写作对象,“最美味”三个字奠定了全文的感情基调,引起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B.选文第③段写家乡卖豆腐吆喝的特点,并与相声中的吆喝做对比,突出了家乡卖豆腐吆喝声音的美妙、简单直接。
C.选文第⑥段写我对在饭店吃到的“蒸豆腐”不满,是因为饭店将“蒸豆腐”卖出了烤鸭的价格,而且口味一般。
D.豆腐是全文的线索,穿起了我对童年生活的回忆、对淳朴乡情的赞美、对母亲温暖持家的留恋。
2024-05-15更新 | 264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年中考押题预测卷01(北京卷)-语文(含考试版、全解全析、参考答案、答题卡)
现代文阅读 | 较难(0.4) |
2 . 阅读《每一筷子下去都是历史》,完成下面小题。

每一筷子下去都是历史

①张良仁教授上周的行程表是这样的:周一,上午拍摄北京烤鸭,下午核对英文字幕;周二,上午准备课件,下午和晚上,上两堂大课;周三,上午拍摄东晋墓展,下午给研究生开组会,晚上连线直播吃烧烤;周四,上午拍摄奶茶,下午拍摄羊蝎子;周五,全天接受采访……到南京大学历史学院就职以来,他在这里工作了9年,活动半径不超过5公里。吃饭基本在家和食堂解决,朋友来了才出去小撮一顿,虽喜欢美食,却远算不上吃货。可如今,隔两天就得进城觅食,店在哪里,他就在哪里。

②一个考古学家做短视频,却不讲考古,讲美食,是不是有点奇怪?会不会过于艰深,寡淡乏味?

③2023年7月,在几位朋友的帮助下,他开设了短视频平台账号。每一期视频的诞生都是一次集体作战:团队成员先去踩点、撰写脚本,张良仁审定核心素材,确认文字表达,然后开始探店录制,回来配音解说,最后进行剪辑、修改。他们先从南京人熟悉的美食开始,专门做了一个吃鸭系列,起名鸭生不易。拍南京烤鸭时,张良仁招呼老板来四分之一前脯,再搭一根脖子,做派地道,架势娴熟,一边请粉丝先吃,一边科普金陵的鸭如何随朱棣到了北京,直至成为今日登堂入室的国宴大菜。拍鸭油烧饼时,【甲】他一口咬下鼓起圆润肚腩、浑身沾满芝麻的烧饼,慢慢追溯烧饼的历史。拍芋泥香酥鸭时,他说这道被电视剧带火的美食是新发明的料理,没什么好讲,随后又在网友的请求下,欣然讲起光绪帝阴差阳错发明香酥鸭的轶事。

④因为戴着帽子、背着书包走街串巷觅食的形象深入人心,张良仁被网友们称为中国版孤独的美食家。吃到糖粥藕,他讲起了马王堆汉墓出土的2000多年前的藕片汤,由此说到考古中有机物的保护技术;吃到酸菜鱼,他介绍酸菜的做法源自《诗经》中记载的。一笼汤包的历史,他从7000年前的蒸笼讲到宋朝的山洞梅花包子;一碗馄饨的演变,他从三国的《广雅》说到清代的《随园食单》;一次旋转小火锅挑战,吃什么就讲什么,每一筷子下去都是历史——南宋诞生的油条、唐朝就有的腐竹、北宋普及的面筋,就连方便面也不是日本人首创,早在18世纪,中国书法家伊秉绶就发明了它的前身伊府面……边探店边讲述美食中的考古知识,最后他不忘调侃一下早已馋涎欲滴的网友:【乙】我饱了,你们呢?有没有被知识喂饱呢?

⑤这些年来,习惯了面对土、面对书、面对文物,这一次要面对镜头,对张良仁来说,挑战可谓艰巨。为此,他专门请了一位播音员纠正自己的发音和吐宇。团队里的年轻人熟悉网络用语,救他用在视频里。他虽然内心吐槽,但也照单全收,对着镜头往老鸭粉丝汤里倒上辣油,说简直绝绝子。演技也是一大难题。一开始,张良仁吃着吃着就忘词了,表情僵硬奇怪,再加上被围观,浑身不自在。后来慢慢习惯了,也体会到演员的不容易。端上来热气腾腾的,等各个角度拍一遍,几十分钟过去了,吃到嘴里,菜凉了,面条、粉丝也坨了,再好吃的东西也不好吃了,但你还得表现出特别美味的样子。张良仁给自己的演技打59分,差一分及格,还要继续学习。

⑥一个有点社恐"的书呆子教授,非要这样抛头露面、自讨苦吃,是不是不务正业?

⑦1991年从北京大学考古系毕业后,他进入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商周研究室。在商周考古领域,前辈大家们早已论著颇丰,难寻新意,想找新方向又缺乏灵感,他决定出国留学,改学外国考古。2014年,张良仁来到南京大学开设世界考古课程。并启动了酝酿已久的外国考古项目:在俄罗斯,中俄联合考古队在阿尔泰边疆区开展了调查发掘工作,研究额尔齐斯河沿线的人群迁徙、冶金技术、农业和家畜传播;在伊朗,中伊联合考古队揭开了纳德利土丘的神秘面纱,在这处古丝绸之路的重要路段,考察文化的交流与互动。在他看来,世界考古是中国考古学未来的发展方向,过去,是西方发达国家的考古学家们去非洲、西亚、南美发掘;现在,身处一个崛起的大国,该轮到我们的考古学家为世界考古作贡献了。现在的影视作品、自媒体平台讲历史故事,总是围着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转,老百姓也需要了解亚历山大、拿破仑、伊丽莎白女王。这就要求我们的学者走出去,了解当地的民情民俗、历史文化,向大众传递、科普这些知识。这样,当我们探讨一些国际问题时,也会更加客观公允。只有走进世界,才能走出自己;只有认识世界,才能认识自己。

⑧在国外考古,常常要面对不同工作模式的转换碰撞。在中亚草原,张良仁体验了俄式发掘的简单粗暴,那里地层简单,挖土就行,但人烟稀少,雇不到民工,于是师生每人一把铁锹,抡圆膀子先挖了一个月的土。在伊朗高原,中国独有的考古钻探工具洛阳铲大展神威,探铲打入地下,把土提上来,据此识别下面有什么遗迹,很快就把一大片区域摸清楚了,轻便,快速,高效。伊朗的考古学家很感兴趣,特意派人来学习,张良仁手把手地将钻探技术传授给外国同行,最后还把探铲送给他们。

⑨至于风吹雪打、日晒雨淋,则和国内考古并无二致。对张良仁来说,考古的辛劳背后也有愉悦和享受:白天在天寒地冻的工地上发掘,晚上在温暖的房子里喝茶,感受的是另一种诗意;炎炎夏日去当地人的农场转转,在树荫下铺上毯子,吃着瓜果,纳凉消遣,也很惬意。更不用提那些花样繁多的异域美食:伊朗的烤馕、藏红花米饭,俄罗斯的酸奶、冰激凌、大串烤肉,中亚的羊肉抓饭、甜度惊人的桑葚……张良仁开始如数家珍地报菜名,作为美食博主,他希望未来的探店之旅能走得更远。

⑩每次探店,他都会和店主们聊聊。他发现,【丙】在老百姓的日常劳动和生活中往往埋藏着知识的富矿,了解他们的人生经历,就如同翻开一本大书。他去过的那家汤包店,老板年轻时曾在上海学艺,回南京后开了店,二十年如一日,没生过病,也不应酬,勤勤恳恳挣一份收入。为照顾街坊旧邻,店里的汤包一直走低价路线,从当年的3块到如今的12块,在一笼汤包20多块的行情下,是独属于街边小馆的温情厚道。还有那家卖馄饨的小店,老板白发白须,酷似宫崎骏。煮馄饨用的是柴火,木头来自别人扔掉的旧家具,让从小吃柴火饭长大的张良仁,多了几分亲切,比天然气烧的馄饨味道好。有困难的人或者穷游的年轻人走进店,店主就会端上免费的烧饼和馄饨。这些人间烟火,看似平凡,却蒸腾着大学问,不见于文字,却在日日上演。张良仁通过自己的美食探店视频把这些一一记录下来。

⑪起初做短视频,其实只是赶鸭子上架,因为做国外考古经费短缺,这样能扩大知名度,争取社会力量的支持,让更多人了解考古的意义——既是打开历史真相的一把钥匙,也是探索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一个入口。而从最贴近大众日常生活的美食入手,摘下了考古学高冷、神秘的面具,让更多小伙伴看到这个学科可爱、温暖的内在。张良仁的探店之旅,他的视频记录,给后代留下一份文献资料,未来的他们可以跟着视频来研究今天的我们,这是一份应该令他们感到惊喜的礼物。这份惊喜,可能并不亚于今天的我们在博物馆里看到商人的蒸笼和唐人的馄饨时,在舌尖上感受到的血脉觉醒吧。

(取材于《环球人物》2023年第23期许晓迪文章,有刪改)

1.第七组同学将本文编入班刊“精彩故事”栏目,在文章前写了“编者按”,请你在横线上填写恰当的内容。
文章从一位考古学教授一周忙碌的行程写起,接着重点描述了①_______和②________的经历,最后写了探店的意外收获。一个不同寻常的教授,一个不同寻常的故事。
2.同学们认为,张良仁本人就是一个精彩的故事。请结合第⑦段画线句谈谈他的精彩之处。
3.同学们从本文中评选出“精彩故事里的精彩语言”,【甲】【乙】【丙】三句得票最高。请从中任选一句,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
4.第⑪段前两句话的内容,在作者的原文中处于开头位置,“张良仁在朋友帮助下开设短视频平台账号”之前。同学们为了让这个故事更精彩,将其调整到现在的位置,并对上下文略作改动。你是否认可这样的修改,请说明理由。
2024-05-15更新 | 12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北京市石景山区中考一模语文试题
3 . 班级开展以“故事的力量”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各组进行专题研究,在展示交流会上分享成果,并结集成册,同时制作数字班刊相关栏目。你负责编辑,请完成下列任务。
1.在专题研究报告集的封面上用正楷字书写“故事的力量”作为标题__________
2.第一组同学向大家介绍莫言演讲词“讲故事的人”。下面对其文稿中的字音和字形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自己的故事总是有限的,讲完自己的,就必须讲他人的。当然,我对他们都进行了文学化理,使他们成为文学形象。写作时,有时我使用他们的真实姓名,借此获得一种亲近感。有人找我父亲发泄不满,我父亲替我道歉,同时开导他们不要真:《红高粱》中他第一句就说我父亲这个土匪种’,我都不在意,你们还在意什么?

写社会现实类小说时,面对的最大问题,是不使它变成一个社会事件的实报告。小说家自然有自己的立场和观点,但在写作时,必须站在人的立场上,把所有人都当人来写。只有这样,文学才能发端于事件但超越事件。

A.“处”在此处是“处置”的意思,应读作“chǔ”。
B.“当”在此处是“应当”的意思,应读作“dāng”。
C.“纪”在此处是“记录”的意思,应写作“纪”。
D.“作”在此处是“当成”的意思,应写作“作”。
3.第二组同学向大家介绍“如何讲好故事”。下面文稿中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如果你想成为讲故事高手,最佳途径之一是向经典名著学习。《水浒传》继承了宋元以来“说话”的艺术,情节跌宕起伏,人物个性鲜明,结构安排错落有致,犹如抽丝剥茧,集英雄好汉于梁山。其中林冲的故事,从狱庙烧香到水泊落草,从逆来顺受、委曲求全到忍无可忍、奋起反抗,其间迂回曲折,穿插衔接,有伏笔,有照应,浑然天成
A.跌宕起伏B.抽丝剥茧C.委曲求全D.浑然天成
4.第三组同学的专题研究成果是“故事的语言”,其文稿中引用了一段叶圣陶先生的话。你想准确把握其中“经济”的意思,查阅了《现代汉语词典》。根据词典释义及文段内容,“经济”在这里的意思是_______
用语言讲述一件事情,往往噜噜苏苏,不厌其详。传述一场对话,更是照样述说,甲说什么,乙说什么,甲又说什么,乙又说什么。做文章不能这样。文章为求写作和阅读双方的省事,最要讲究经济。一篇文章,把紧要的话都漏掉,没有显露出什么中心来,这算不得经济。


5.第四组同学向大家介绍其专题研究成果,你帮助他们在开头设计一个问题引发同学们的思考。请在下面横线上填写恰当的内容。

我们发现了一个值得研究的现象:很多文学作品都有背后的故事,如《石壕吏》的背后是杜甫赴任途中写下“三吏三别”的故事,_______,《龙须沟》的背后是老舍到北京城南和老百姓拉家常的故事,《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背后是奥斯特洛夫斯基从童工成长为坚强的共产主义战士的故事……经过研究,我们得出的结论是______

6.第五组同学向大家介绍其专题研究成果。你发现画线句存在问题,请作出修改。

好的故事可以展现一个民族的精气神。我们从来不缺乏好故事的素材。说起责任,抗美援朝老战士哪怕只剩一支枪,一个人,也要战斗到底,用行动诠释着老一辈的使命担当;谈及奋斗,我国空间站首位载荷专家桂海潮一步一个脚印从大山奔向广袤宇宙,身体力行地证明了当代人的接力传承;提到热爱,贵州村超村BA的队员面对强大的对手决不放弃,用拼搏书写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歌颂。这些榜样       

7.你帮助第五组同学完善文稿。请在上面文段最后一句的横线处,用“不仅是……更是……的句式将其补充完整,点明榜样的力量。
2024-05-15更新 | 12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北京市石景山区中考一模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 | 适中(0.65) |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①第十四届全国冬季运动会于2024年2月17日在内蒙古呼伦贝尔市开幕,将于27日闭幕。据统计,“十四冬”在内蒙古的四个赛区:呼伦贝尔、呼和浩特、乌兰察布和赤峰在春节期间共接待游客1314.97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01.17亿元。

②一系列亮眼数据的背后,是对冰雪相关赛事活动的提前谋划和主动作为。2023年12月,国家体育总局发布了20项“跟着赛事去旅行”2023—2024全国冰雪赛事目录,组织开展了“全国冰雪消费季活动”,鼓励各地组织开展冰雪消费活动,丰富冰雪消费场景。

(摘编自新华网2024年2月24日)

【材料二】

①冰雪旅游的“火爆”,也让相关配套产品持续热销。这个冬天,浙江省义乌市国际商贸城四区“佳艺帽业”店铺负责人陈光富一直没闲着。“节前接到一个北方客户的补单电话,需要采购2000顶帽子围巾一体的加绒帽。”据陈光富介绍,在冰雪旅游的带动下,这款兼具帽子和围巾功能的加绒帽“走红”,入冬以来已经卖出十几万顶。

②冰雪运动的普及,冰雪装备需求随之增长,带动国内企业在产品制造、创意设计、品牌塑造上下功夫,越来越多的中国原创冰雪装备品牌走进消费者的视野。前不久,在哈尔滨市举行的“2024中国冰雪旅游发展论坛”上,力达克丝张家口冰雪装备科技有限公司入围“2024年冰雪装备十佳品牌”。

(摘编自新华网2024年2月19日)

【材料三】

①2024年的第一个网红城市非哈尔滨莫属。据统计,元旦3天假期,哈尔滨市累计接待游客304.79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59.14亿元,两个数字双双达到历史峰值。人造月亮、飞马踏冰、逃学企鹅,这些精心策划的新场景、新玩法,把东北地区优质冰雪资源的独特魅力展现得淋漓尽致,为游客制造了一波又一波惊喜,也带动了冰雪经济提质增效。

②哈尔滨不仅将冰雪玩出了新花活,还拿出满满的诚意,把游客“宠”出了新高度。在机场玩快闪花式迎客,在广场建“温暖驿站”方便游客落脚,地铁、冰雪大世界到太阳岛区间摆渡免票……东北人民的待客之道不光体现在这些暖心细节里,还体现在不断改善服务、强化管理的硬核举措上。

③随着哈尔滨冰雪旅游爆发式增长,冰雪消费厚积薄发,最冷省会城市成为最热打卡地,带动餐饮、住宿和零售等行业销售不断走高,全市消费品市场呈现出了较强的活力。

(摘编自中国青年网2024年1月5日,摘编自《生活报》2024年2月18日)

1.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十四届全国冬季运动会在内蒙古举行,带动了赛区旅游,提高了赛区收入。
B.国家体育总局发布20项全国冰雪赛事目录,鼓励各地开展冰雪消费活动。
C.冰雪旅游的“火爆”,让相关配套产品持续热销,配套产品的价格不断上涨。
D.冰雪装备需求增长,越来越多的中国原创冰雪装备品牌走进消费者的视野。
2.根据材料三,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哈尔滨精心策划新场景,展现优质冰雪资源的魅力,为游客制造惊喜。
B.哈尔滨在细节上温暖游客,以满满的诚意把游客“宠”出了新高度。
C.哈尔滨的待客之道,还体现在不断改善服务、强化管理的硬核举措上。
D.最冷省会城市哈尔滨成为最热打卡地,给当地消费品市场带来了压力。
3.依托冰雪资源发展经济,上面三则材料能提供哪些启示?请简要概括。
2024-05-14更新 | 209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年中考押题预测卷01(北京卷)-语文(含考试版、全解全析、参考答案、答题卡)
现代文阅读 | 适中(0.65) |
5 . 材料一:

这个冬天,东北冰雪游火爆出圈,零下20摄氏度的严寒也挡不住人们奔赴的热情。哈尔滨更是一跃而成顶流城市,元旦3天假期累计接待游客304.79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59.14亿元,游客接待量与旅游总收入达历史峰值。网友感叹,泼天的富贵终于轮到了哈尔滨,但好运气并非凭空而来,而是天时地利人和的水到渠成。

(摘编自熊丽《契合民生所盼激发消费潜能》,《经济日报》2024年1月6日)

材料二:

①在很大程度上,哈尔滨成为顶流并非偶然或意外,而是一场蓄谋已久的城市营销行动的结果。

②为了迎接疫情后第一个冰雪旅游季,哈尔滨政府和文旅界从很久之前就开始了各方面的筹划。这些精心的准备成功引发了全国游客和网友的追捧,带来成倍的回报。

③2023116日,哈尔滨的第一场雪,比以往时候来得早了些。雪一下,冰城的感觉就来了,在哈利·波特的背景音乐中,哈尔滨霍格沃茨般的城市景象在网上迅速传播。117日,哈尔滨的第一个热度小高峰到来。

④许多人不知道的是,早在冰雪季到来之前,政府就已经在营销宣传上进行了大量准备,做了不小的投入。省文旅厅、市文旅局组织各成员单位奔赴武汉、长沙、重庆、广州、北京等十个城市进行旅游推介,还联合网红等文旅推荐官在网络上造势,带动起各地游客对黑龙江的向往。

(摘编自胡苗《哈尔滨的冷与热》,《财经》2024年1月13日)

材料三:

①我们从12月中旬说起。哈尔滨的这场泼天富贵,一开始是源自一场舆论危机。1218日,有一条短视频冲上了抖音和微博的热搜。这条短视频里,很多游客挤在哈尔滨的冰雪大世界园区里,高喊退票,他们抱怨说,现场气温零下20多度,很多人为了玩现场一个大滑梯项目排队排了四五个小时,但直到园区关门也没玩上。

②按理来说,这场退票风波一开始确实是哈尔滨的冰雪大世界不占理。但很快小红书上出现了一些免费攻略,什么意思?有些游客用自己的经验,教别人怎么先在冰雪大世界玩个遍,然后再退票套回300多块的门票钱。

③如果你是一座这样乐园的管理者,遇到这种事,多半觉得是遇到了口碑和收入的双重危机:一边管理不善导致了游客不满,另一边有贪小便宜的游客落井下石。

④哈尔滨什么反应呢?哈尔滨24小时内就发了一封公开信,给所有外来游客道歉,并且给出了三个具体整改措施,至于游客们的退票要求里哪些是委屈哪些是占小便宜的,哈尔滨一概不计较,统统给退票了,当作给外地朋友的伴手礼。

⑤紧接着,哈尔滨商务局也现身了,给本地餐饮和住宿企业发了服务质量倡议书。文旅局也给全体市民发了公开信,建议市民们热情待客,给外地游客让路让景,尽己所能给游客提供姜汤、顺风车等主人待遇。随后,哈尔滨延长了公交运营时间,在街边搭建了温暖驿站,还调派了体校的大高个学生来陪护南方游客滑冰滑雪,很多哈尔滨市民也响应号召,在线上给游客们写穿搭建议、游玩指南,在线下给南方游客们送暖宝宝、开免费顺风车。几个动作一出,哈尔滨很快平定了退票风波,逆转了舆论危机。

⑥哈尔滨迎接八方来客的热情与真诚,也让游客们纷纷在社交平台造梗:身穿浅色羽绒服、显得圆滚滚、一看见雪就眼睛发亮的南方小土豆多次登上微博热搜榜;一位上海小游客在哈尔滨机场拖着行李,不肯登机哭着喊道:我不想离开哈尔滨的家的视频很多人都刷到过……游客们的这些欢呼和不舍,又通过社交网络进一步反哺文旅市场,让热度更可持续。

(摘编自蔡钰《哈尔滨文旅策略》)

1.下列对材料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哈尔滨元旦三天的游客接待量达历史峰值表明好运气并非凭空而来,而是多方努力的结果。
B.哈尔滨成为“顶流”很大程度上不存在偶然或意外,而是城市营销行动的必然结果。
C.面对舆论危机与退票风波,哈尔滨迅速采取了有力整改措施,比如,给所有游客退了票。
D.文旅局向全体市民发公开信,建议市民们热情待客,给外地游客让路让景,打造好客之城。
2.根据材料,下图符合哈尔滨2023年最后一季度搜索热度走势的一项是(     
A.B.
C.D.
3.《经济日报》将哈尔滨火爆的原因归结为“天时地利人和”,请结合材料概括“人和”体现在哪些方面。
2024-05-14更新 | 231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年中考押题预测卷02(北京卷)-语文(含考试版、全解全析、参考答案、答题卡)
6 . 仲春与暮春之交,春和景明,惠风和畅。师大附中初一年级的同学们走出校园,分成几条路线,开展了丰富多彩的跨学科综合实践活动。请同学们阅读下面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路线一:赏花踏青,春日诗会——陶然亭公园里感受清明

清明节源自早期人类的祖先信仰,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盛大的祭祖大节。清明时,万物吐故纳新,大地呈现春和景明之象,正是郊外踏青与墓祭的好时节。

陶然亭公园是一座融古典建筑和现代造园艺术为一体,以突出中华民族亭文化为主要内容的历史文化名园。取唐代诗人白居易更待菊黄家酿熟,共君一醉一陶然之诗意。在公园西南一角,建有华夏名亭园。本着名亭求其真,环境写其神,重在陶然之意,妙在荟萃人文的宗旨,从全国各地选择和仿建十余座名亭。①一座座造型各异的精美建筑,或依山崖,或临流水,或傍茂林,或倚修竹,峰回路转,错落有致,各呈异彩,互为映带,为整个园林增添了无限风光。

园内的慈悲庵始建于元代。著名的林则徐、龚自珍、秋瑾等妇     )皆知的爱国志士常来此吟诗抒怀。五四运动前后,李大钊、毛泽东、周恩来等革命先驱也曾在此从事过革命活动。在陶然亭公园中央岛锦秋墩北麓,北京共产党早期组织成员之一的高君宇和石评梅烈士的墓碑屹立于此。正值清明祭扫之际,多人到高君宇烈士墓前,庄严肃穆地瞻仰烈士墓碑,向烈士墓敬献鲜花,表达对革命先烈的崇敬、缅怀与哀之情。

路线二:进戏楼,近京剧——湖广会馆里体味国粹

湖广会馆部分建筑原为万历首辅张居正的旧宅,至清嘉庆年间扩建为湖广会馆。建立之初主要是用来招待湖南、湖北进京参加会试的举人。②中试的举子等待朝廷分配官职,落榜举子滞留京师qiè( )而不舍地等待三年后的会试,都需要住所。由于举人们在故乡多小有声望且有望跃龙门,因此家乡在京任职和经商的人士就在名流召集下集资修建招待举子的会馆。

清朝时湖广会馆与正乙祠、安徽会馆、阳平会馆并称为四大戏楼。一座座戏楼如同一座座博物馆,记录着中国戏曲数百年兴衰沉浮,是往日辉煌剧目凝固的华章,是当年风光无限的场上人生的呜诉说。湖广会馆内的北京戏曲博物馆以翔实珍贵的戏曲文献、文物、图片和音像资料,向观众展示了以京剧艺术为主的北京戏曲发展史。京剧历经百年发展,成为国粹,只有走近它,了解它,才解其中滋味。操琴司鼓奏皮黄,字正腔圆韵味香。念白抑扬含顿挫,唱腔委婉透激昂。老生花脸朝靴厚,花旦青衣水袖长。演绎古今天下事,粉墨人生荡激情。走进湖广会馆,奔赴一场文化盛宴,体验一次文脉传承。

路线三:煌煌天坛溯文化——天坛公园里探寻文化

天坛位于北京中轴线南端点以东,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是明清两代帝王祭天祈谷的场所。天坛内外两道坛墙,北圆南方,蕴含着古人天圆地方的哲学思想。坛内主要建筑有祈年殿、皇乾殿、回音壁、七星石等名胜古迹,是世界上最大的祭天建筑群。

天坛公园集古代哲学、历史、数学、力学、美学、生态学于一炉。在建筑设计和营造上集明、清两代建筑技术、艺术之大成。祈年殿、皇穹宇采用木制构件,圆形平面,③为形体巨大,工艺精制,构思巧妙的殿宇。在生态学方面,天坛又以大面积树林和丰富的植被创造了天人协和的生态环境,是研究古代建筑艺术和生态环境的实物,具有较高的科学价值,是皇家祭坛建筑群中较为越的范例。天坛公园建筑轴线北部的构图中心——祈年殿,体态雄伟,构架精巧,色彩斑lán     ),而不失协调得体,使人步入坛内如踏祥云登临天界。天坛是物化了的古代哲学思想,有着较高的历史价值、科学价值和独特的艺术价值,更有着深刻的文化内涵。

路线四:中轴健步觅康趣——南中轴线穿越古今

北京的中轴线南起永定门,北至钟鼓楼,长约7.8公里。从南往北依次为:永定门、前门箭楼、正阳门、中华门、天安门、端门、午门、紫禁城、神武门、景山、地安门、后门桥、鼓楼和钟楼。从这条中轴线的南端永定门起,就有天坛、先农坛,太庙、社稷坛,东华门、西华门,安定门、德胜门,以中轴线为轴对称分布。这条中轴线不仅是北京城市规划的对称轴,更是展现北京古都风貌的重要载体。它见证了北京从元明清到现代的历史变迁,承载了古以来丰富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④中国著名建筑大师梁思成先生曾经说:北京的独有的壮美zhì( )序就由这条中轴线的建立而产生。

1.依次给文段中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哀dào       yān       越zhuō       古gèn
B.哀diào              越zhuó       古gèng
C.哀dào              越zhuó       古gèn
D.哀diào       yān       越zhuō       古gèng
2.依次按文段中的字音书写汉字,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妇儒皆知       锲而不舍       色彩斑斓       秩序
B.妇孺皆知       契而不舍       色彩斑澜       治序
C.妇儒皆知       契而不舍       色彩斑澜       治序
D.妇孺皆知       锲而不舍       色彩斑斓       秩序
3.下面是同学们实践后写的感想,其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A.天坛是世界上最大的祭天建筑群,其中的祈年殿,体态雄伟,可谓气冲斗牛
B.今天有幸参观了湖广会馆,里面竟有戏楼,与我之前的想象迥乎不同
C.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是许许多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创造出来的,清明祭扫正是我们以实际行动来缅怀先烈的体现。
D.我们开启一段特别的运动之旅——南中轴线徒步活动。长达十公里的徒步距离,相信今晚我一定可以酣然入梦了。
4.对文段中四个划线句的标点修改正确的一项是(     
A.①句中前3个“或”字后的逗号应换成顿号。(出自路线一)
B.②句中的第一个逗号应换成分号。(出自路线二)
C.③句中的两个逗号应改为顿号。(出自路线三)
D.④句中句尾的句号应放到引号外。(出自路线四)
5.行至华夏名亭园,看到满眼春色,有同学想到了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中的“烟花三月下扬州”。老师打开手机,让同学们欣赏右侧启功先生的这幅书法作品,请你找出同学赏析有误的一项(     

A.王小明:此为启功先生作品,笔画清劲优雅,节奏和谐。
B.顾海:欣赏整幅作品,字体干净匀称,温润如玉。
C.李静:作品以行书为主,楷行并用,墨色浓淡相宜。
D.齐京豪:作为草书作品,其柔美不足,刚劲有余。
6.下面句中加点词的词性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①他学校里。             ②他湖广会馆听戏。
B.①传承传统文化保护自然环境并举。       ②张健李林一同走中轴线去了。
C.①这座房子南。             ②他南去了陶然亭。
D.①他活动学案上的字写很工整。       ②在这次实践活动中,他了不少奖励。
7.走进天坛公园,同学们不仅完成了“煌煌天坛溯文化”的学习任务,看到了人类为鸟儿们筑起的巢穴,还观察到了漂亮的戴胜鸟从里面飞出……大家从中感受到了天坛工作人员的爱心。请你仿照下面的句子,在横线上填入适当的语句,组成句式相同、语意连贯的排比句。
爱心是一缕阳光,使人感到温暖;爱心是一泓泉水,使人看到希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4-05-14更新 | 65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7 . 学校编辑部计划在公众号进行“好书推荐”活动宣传。阅读宣传稿,完成下列各题。

编者按

世界读书日全称为【甲】世界图书与版权日【甲】。其设立目的是推动更多的人去阅读和写作。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多读书,读好书,才能心胸开阔、心境澄明。活动中,同学们推荐了自己喜欢的书藉

好书推荐一:马伯庸《长安的荔枝》

跨越千里为京城递送新鲜荔枝,在那个时代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李善德要如何完成呢?一个平时看起来笨抽和胆小的人,如何豁出命去守护他所珍视的东西?这本书人物丰满、高潮叠起。读者不仅能看到小人物的乱世生存之道,也能感受到事在人为的精神力量。

好书推荐二:杨绛《我们仨》

在杨绛先生平静又深情的一笔一画中,仿佛有什么东西悄悄靠近,攀上四肢,探入心房,然后骤然收缩,让人心房为之一颤,沁出满脸泪花。如何定义人生圆满【乙】如何面对生活中的失去?这些时常困扰我们的问题,或许可以在《我们仨》这本书中找到答案。

结语

席勒曾说:一本书像一艘船,带领我们从狭隘的地方,驶向无限广阔的人生海洋。阅读对个人成长的影响是巨大的,腹有诗书气自华,一本好书往往能改变人的一生。读▁▁,可以让我们徜徉于想象的世界,体验人生的悲欢离合;读▁▁,可以让我们穿越时光的隧道,探寻古人的智慧与风采;读▁▁,可以让我们品味生活的滋味,感受人间烟火的温暖与美好。

1.有同学想为本次活动创作一幅书法作品。根据“字体一致,和谐美观”的原则,“书”字的书写最恰当的一项是(     

A.B.C.D.
2.编辑部成员对宣传稿中加点词语的字音字形作出判断,其中有误的一项是(     
A.“书藉”的意思是装订成册的图书和文字,应写成“书籍”。
B.“笨拙”中的“拙”字指“笨、迟钝”,应读作“zhuó”。
C.“叠起”的意思是一次接着一次地发生,应写成“迭起”。
D.“狭隘”中的“隘”字指“狭小、狭窄”,应读作“ài”。
3.同学们在“好书推荐”环节中踊跃发言。下列发言中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我推荐阅读北宋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我们熟悉的《木兰诗》就选自这本书。
B.我读了鲁迅的小说集《呐喊》,书中有严而不厉的寿镜吾和善良有爱的长妈妈。
C.读完杨绛的《我们仨》,我对“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这句话有了深刻的理解。
D.马伯庸的《长安的荔枝》和老舍先生的《骆驼祥子》都呈现了小人物的生活处境。
4.同学们为喜爱的作家拟写了小传,下列选项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鲁迅先生的作品家喻户晓,不仅揭示了社会的黑暗,更唤醒了沉睡而麻木的国人。
B.闻一多先生锲而不舍地追求学术真理,他的精神激励着我们在科研道路上勇往直前,不断探索未知的领域。
C.李白对满城笛声不以为然,于是有了千古名句“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D.杜甫在逃亡途中深刻认识到了贪官污吏对百姓的残害,他对此深恶痛绝,写下了很多愤慨之作。
5.在【甲】【乙】两处分别填入标点符号,最恰当的一项是(     
A.【甲】   “”   【乙】   B.【甲】   “”   【乙】   
C.【甲】   《》   【乙】   D.【甲】   《》   【乙】   
6.下面是一位同学读完《长安的荔枝》后写的一副对联,你认为在上下联横线处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上联:长安映朝霞,小吏孤身寻
下联:古道烟尘遮,众生齐心守
A.①荔枝   ②未来   ③阳光   ④初心
B.①悠久   ②未来   ③皓月   ④初心
C.①荔枝   ②希望   ③皓月   ④善良
D.①悠久   ②希望   ③阳光   ④善良
7.根据“结语”的内容,在文段横线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A.①历史典籍   ②文学小说   ③小品散文
B.①文学小说   ②历史典籍   ③小品散文
C.①文学小说   ②小品散文   ③历史典籍
D.①小品散文   ②文学小说   ③历史典籍
8.“好书推荐”活动结束后,同学们对“开卷有益”有了更深的感悟。根据语境,在横线处仿写句子。
一本书像一把钥匙,为我们开启智慧的大门;
一本书像一艘小船,带我们驶向梦想的远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4-05-13更新 | 69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8 . 阅读《我的读书故事》,完成下面小题。

我的读书故事

邢敦岭

①也许我与文字有一种命中注定的缘分。

②记得很小的时候,还没有入学启蒙,我便经常翻看叔叔的小学课本里的插图,还特别喜欢闻书本里的墨香味。

③上小学二年级时,我常与邻居二柱一起同桌学习。一天,二柱从书包里鼓捣出一本书来,用一只手围成喇叭筒状趴在我耳朵上很神秘地说:给你本书看,看完了还我,可不准再传给别人。我一听有书看,立马眉开眼笑,连连点头:那是,那是。我接过书,哪敢放在桌面上看,而是半放在抽屉里半放在大腿上看,而且两只手把书压得紧紧的,生怕人家给抢去似的。这是一本形状近似于正方形的儿童读物,既无封面也无封底,只剩下当中几页,还撕得少皮无毛的,不是缺个角就是扯开个大口子。可就是这么一本书,我却如获至宝,读了一遍又一遍。我边读边为这本书的前后部分被撕掉而深深地惋惜,曾不止一次地问二柱,这本书的书名叫什么,撕去的内容是什么。他总是装聋作哑地不予理会,问多了,二柱便不耐烦了:你个憨瓜,我怎么知道?你去问书里的那个小孩吧。

④后来,二柱告诉我,这本书是他的哥哥从旧书堆里捡来给他的,据他哥哥讲,书名叫《找红军》,至于撕掉的是什么内容他就不知道了。多少个夜晚啊,我翻来覆去睡不着觉,很为书里那个小孩的命运担忧:他找到爸爸了吗?他在路上遇到白匪军了吗?他饿了怎么办?他夜里在哪儿睡觉的……我绞尽脑汁地填补着撕掉的空白,整个儿融化到书的情节里去了,以至忘了难挨的饥饿和寒冷。当时我家兄弟姊妹多,连吃咸盐的钱都没有,可我有了这本书做伴,从没感到过饥饿。原来,书本可以忍饥,知识可以挡饿。

⑤第二年的暑期后,我需到七里路外的学校上学。街上有个李师傅,开了一间剃头铺。为了吸引小学生来剃头,他购置了几十本小人书(连环画册)挂在室内后墙上。因他只收剃头费,看书免费,我们称其为免费图书馆。由于学生大多喜欢看小人书,李师傅的剃头铺也逐渐红火起来。那时,我总是在免费图书馆前转来转去,因无钱剃头,不好意思进去白看书。我站在门前直直地瞅着那几本正在被学生们翻看的小人书,眼馋得直咽唾沫。李师傅正在忙活,瞥见我戳在门外的窘状,笑着说:小同学,屋里坐吧,有书看呢。我巴不得听到这句话,连声说:谢谢李师傅!便走到后墙拿了一本小人书,一瞅,屋里的地盘实在太小,两条长凳上几个学生几乎坐满了一屋,又不准拿到外面去看,我左瞅右瞅,最后只得在屋子东北角里坐在扫地用的笤帚疙瘩上看书。看着看着就完全进入了角色,连我的呼吸也随同书里的人物一起一伏。

⑥我禁不住书的强大诱惑,天天到免费图书馆去读书。李师傅热情如初,可我心里却过意不去。于是决定在剃头铺里剃一次头,报答李师傅一下。可我又拿不出一分钱来,这可如何是好呢?经过一番思索,我终于想出来一条无奈之计——借钱剃头。于是,我没经家里同意,狠狠心向二柱借了一角钱,由他陪我去剃头。我从来没在剃头铺里剃过头,李师傅见我爽快地拿出一角钱来,略作迟疑,便动手给我剃起来。他边剃头边向我询问钱的来历,我撒谎说是家里给的,可二柱却纠正说是我向他借的。李师傅没再说什么,笑了笑,便岔开话题。剃完头,李师傅把一角钱硬是塞在了我的衣兜里,说什么也不愿收。顿时,我的两行热泪像断了线的珠子直往下落,我哽咽着,泣不成声地说:谢谢李师傅!便转身逃也似的跑出门去。小同学,以后尽管天天来看书,该剃头时我会免费给你剃头的,啊……”后面追来李师傅的声音。

⑦由于读书成癖,同学们给我取了个外号邢书记,因借书要记上书名和自己的名字,记的次数多了,便成了书记

⑧实在应该感谢书,让我吃了一顿又一顿饕餮大餐!

⑨书啊书,我的挚友,我的乐园!

(节选自散文集《遥远的乡村》,有删改)

1.文章写了“我”少年时期与读书有关的往事:很小的时候,________________;小学二年级时,“我”痴迷地看二柱借给我的《找红军》,会因这本书的前后部分被撕掉而______________(情感),也会为书中小孩的命运而担忧;第二年的暑期后,___________,感到过意不去,于是狠心向二柱借钱剃头,为李师傅不愿意收钱而_________(情感)。
2.第⑤段划线语句形象生动,富有情感。简要赏析其表达效果。
3.结合全文内容,谈一谈你对第⑨段的理解。
2024-05-13更新 | 44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9 .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清明,是二十四节气之一,春季的第五个节气,因节令期间气清景明、万物皆显而得名。这个时节阳光明媚、草木萌动、百花盛开,自然界呈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清明既是节气又是节日,清明节气在时间和天气物候特点上为清明习俗的形成提供了重要条件。清明作为节气,与岁时物候相关,用以指导农事,有春耕时宜之意;清明作为节日,是人们扫墓祭祖、慎终追远的日子。因为二者相融,让清明兼具【甲】内涵。

图一

材料二

《逸周书·时训解》中说道:清明之日桐始华,又五日田鼠化为駕(rú),又五日虹始见。也就是说,古人将清明节气的十五天划分为三候。一候桐始华:白桐花开,清香四溢,春回大地,自然界到处呈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二候田鼠化为驾:田鼠因烈阳之气渐盛而躲回洞穴,喜阳的鸟儿则开始出来活动,田鼠为至阴之物,鸟为至阳之物,此语意指阴气潜藏而阳气渐盛。三候虹始见:清明时节多雨,故而彩虹出现,在风光明媚的春季,有了雨水的洗涤,有了繁茂的植物绿叶对裸土的封遮和对粉尘的吸收,美丽的彩虹才会出现在雨后的天空。

材料三

清明节是中华民族传统的春祭节日,民俗多样,但自古以来主要包含两个内容。一是扫墓祭祖缅怀祖先,弘扬中华孝道亲情;一是踏青郊游愉悦身心,欣赏山川青翠美景。有关清明节的诗词有很多。如唐代【乙】的《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这首诗就代表了清明追思,本身就心情低落,更何况又遇到细雨纷纷,更加愁肠百结,也唯有借酒消愁了。又如唐代温庭筠的《清明日》:清娥画扇中,春树郁金红。出犯繁花露,归穿弱柳风。马骄偏避幰(xiǎn),鸡骇乍开笼。柘弹何人发,黄鹂隔故宫。写一早外出踏青,看到各色花瓣上的露水晶莹剔透;归来时,清风拂过那袅娜多姿的柔弱柳枝。这首诗风格明快,色彩艳丽,繁花带露,弱柳扶风,全诗充满诗情画意。清明时节自然界的和谐美景,让外出踏青的人们心情格外愉悦。

1.根据三则材料内容及图一信息,可以看出文本是从____________________这四个方面介绍了清明的相关知识。
2.根据三则材料内容,判断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甲】清明既是节气又是节日。清明是春季的第五个节气,又是表达追思的节日。
【乙】清明节气不是指具体的某一天,而是分成三候,每五天算一候,共十五天。
【丙】清明节的习俗只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第一是扫墓祭祖,第二是踏青郊游。
3.根据上下文内容,在材料一和材料三的横线上填上恰当内容,正确的一项是(       
A.【甲】人文和自然【乙】杜牧B.【甲】自然和人文【乙】李商隐
C.【甲】人文和自然【乙】李商隐D.【甲】自然和人文【乙】杜牧
2024-05-10更新 | 38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北京市房山区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 | 适中(0.65) |
10 . 阅读《炉火》,完成各题。

炉火

①小时候的冬天,没有什么能比火炉更让人亲近和充满情感的了。

②每次放学归来,呼哧呼哧进门,母亲总是拉着我走到炉子旁边,把我的手放到炉边烤火,然后又把我的手拉过来,放到她的手里焐一会儿。我的手暖和了,母亲的热量也透过肌肤和神经,一直传到我的心底。饿了,母亲会把糍粑放在瓦片上,在炉火上烤上片刻,便有香味飘出,唾液腺跟着活跃起来,等到一面烤成焦黄,再翻过来烤另一面。一会儿的功夫,糍粑烤熟了。我迫不及待地咬一口,热乎乎香喷喷软糯糯,好吃极了。于是,我心里的温暖和母亲心头的满足,还有燃着的炉火,在那一个个寒冷的夜晚都交融在一起。

③有雪的日子,我喜欢捧着一本书坐在火炉边,尽情地享受炉火的温暖。外面沙沙沙,雪落有声,银白晶莹;屋内呼呼呼,炉火有形,通红透亮。渐渐的,炉火有了几分雪的潇洒与俊逸,雪也添了几分炉火的从容与温情,炉火以它的体温温暖着我。读到会心之处,忽然听到炉子里砰砰爆上几声,像是为我欢呼,为我歌唱。炉子上时常会放一把水壶,那壶中的水啊,被炉火细长的手指一轻拨,不一会儿,就唱起令人迷醉的曲子来。【甲】先是一个几个唱,极细微的低吟浅唱,唱着唱着,更多的声音加入到这场演唱会中来,便婉转悠扬了,整个屋子里便充盈着说不出来的温馨

④在另一房间里做针线活儿的母亲,总会在炉火将烬时进屋添煤,并捎带问声:九满,冷不?我冲母亲笑笑:不冷,您去忙吧!添过煤之后,母亲悄悄退出,那一方炉火愈加透红温暖,连同那些知识汩汩渗进我的心中。我喜欢看炉里那熊熊燃烧的火焰。火光带着红色的特质和蓝色的神韵,自煤眼里涌出,一朵小小的火苗灭了,另一朵又颤颤地升起,合成一股长长的蓝色旋卷着的火焰,热烈地舞动着,不停地升腾着。它们有时聚在一处,有时散在四周,分分合合,合合分分,享受着行动的自由。【乙】炉火时而发红,时而泛黄,时而蓝,时而紫,时而色彩单调,时而多色并存。我不仅身体上感受到温暖,内心更感受到一种启示与希望。许多童年的梦想,不着边际的期待,就在这暖暖的炉火边突然萌生,引出许多梦幻般的思绪……

⑤晚饭后,忙完繁琐家务,圈实了家畜家禽,一家人守着一盏灯,围着一盆火,感受那贫瘠岁月里滋生的精神享受。父亲绘声绘色地讲起家族里惊天地泣鬼神的奋斗故事,向后人讲述一个大家庭绵延发展和辉煌的历史——红红的火光映着他粗犷的脸,压在父亲心头的艰辛在那一瞬间都躲远了。母亲呢,孟母三迁”“卧冰求鲤之类的就是她最爱讲的故事。户外寒风凛冽,屋内暖意融融,一家人,说着笑着,特别温馨美好,特别富有诗意。除了饭桌,再也没有其它物件能像炉火这样,把一家人拉得这么近。正如汪曾祺老先生所描述的家人闲坐,灯火可亲。多少中国儿童的家教启蒙,性格养成,就是在这温馨的围炉夜话中完成的。

⑥农闲时,近邻也有出来串门的。不见外,进了屋,自家人一般,把冻得要僵的双手伸向跳跃的炉火,把冰凉的脚往火炉上放去,便跟着说开了。客人一坐稳,母亲就把热气腾腾的芝麻豆子茶端过来,一碗碗地敬着客人,芝麻豆子茶的香气,便快乐地在空气中弥漫开来。喝着飘香的芝麻豆子茶,唠唠谁家母猪下了崽,唠唠田土作物、一年的收成,唠唠走出村子的后生、考上大学的子侄、城里工作的子女……那淡淡的茶香和浓浓的乡情即刻就漫延、萦绕在屋里,在心头。每见此景,我必掺和进去,不时也随他们笑几声。听大人们谈话,让我知道了许多家以外的事情,让我在漫漫的冬夜里增长了见识,有了走向更广阔世界的憧憬。

⑦有了炉火,家里就有了温暖和温馨;有了炉火,人生就有了期待和憧憬。

⑧不知不觉间,我爱上了温暖的炉火。

(取材于散文网,有删改)

1.本文以“炉火”为题,围绕炉火描写了以下场景:_____;下雪时我在炉火边读书;晚饭后与父母围炉夜话;_____。这些场景都表达了我对炉火充满深厚的感情。
2.联系上下文,简要分析第⑤段“惊天地泣鬼神”在表达内容和情感上的作用。
3.请从文中【甲】【乙】两处画线句中任选一处,结合上下文,分析其表达效果。
4.结合全文,简析结尾段我为什么不知不自觉间“爱上了温暖的炉火”。
2024-05-08更新 | 134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北京市顺义区中考一模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