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初中语文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286 道试题
现代文阅读 | 适中(0.65) |
1 .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问题。

指路

①“那就是一道铜墙铁壁,一道无法突破的铜墙铁壁……”老人喃喃地说。

这是一个瘦削而又矮小的老人,满脸沟壑纵横,坐在院子里那把大大的圈椅上,身板挺得笔直。我尝试着从他眼睛里看到一些什么,可那双眼睛是沉静的,我什么也看不到。

我忽然觉得,那下沉的夕阳不是落向西山,而是落在老人的眼睛里。

作为报社的记者,领导让我去挖掘一些革命老战士的英雄事迹。经多方打听,才找到这位老人,听说他曾经参加过一场著名的阻击战,不过他很少和任何人提起那段岁月。

因为我们的到来,他特意换上了一身干净的军装,一顶军帽放在旁边的石桌上,那上面似乎沉淀着老人的峥嵘岁月。这让我不禁肃然起敬,更想从老人的身上挖掘出一些东西

我提起了那场阻击战,老人沉默了很久,阳光从侧面照着他,让他的脸有一半笼罩在暗影里。

⑦“您能亲历那场阻击战,一定有很多记忆深刻的人和事。我说。

老人的身子瑟瑟地抖动一下,腰板瞬间佝偻起来,那宽大的圈椅,竟然让他显得有些羸弱不堪。

⑨“那是一道无法突破的铜墙铁壁……”老人喃喃地说着,我的耳边都是爆炸的声音,鼻子里全是烧焦的味道……”

这是真正经过战火考验的老英雄!我身子正了正,手中的笔在采访本上飞速地记录着。

⑪“周围很静,眼前一片漆黑……一股血腥味,是我的血,从我的脸上一直流,流到我的嘴里,我没有死,只是我的眼睛看不见了……我很害怕,我不敢喊……”老人的身体在抖,声音也跟着抖起来,我听到了枪炮声,整个大地都在震动,老人挪动一下身子,靠在椅背上,好像很疲惫,我听到有人喊给我上,我很高兴,我得救了,因为我知道这是谁喊的话……我又听到有人喊跟我上,随即……一发炮弹在我身旁爆炸……”

⑫“当我醒来的时候,什么声音也没有了,只有那种难闻的味道。老人的声音像从很远的地方飘过来,像是地狱的味道……”

⑬“没有人救您回去?我停下笔,惊愕地看着老人。

⑭“我以为我会死在战场上……我却碰到了他……他的声音很虚弱,问我的眼睛是不是看不到了……”老人的声音有些哽咽,我问他是谁,他告诉了我……他的两条腿都负了重伤,不能走路了……他说他想活着,要不然他的狗剩子就没爹了。

我的鼻头一酸,看着老人的眼睛,我以为那里也会有泪水流出来,可是什么也没有,依旧很沉静。

⑯“我不得不跟他走,因为我也想活着。我背着他,他给我指路……他的两条腿晃荡着,一下一下地敲打着我的大腿。老人的脸上闪现出一丝儿捉摸不透的神情,继续说道,他没有叫,甚至连呻吟的声音都没有,我隐隐感觉到他竟然有些兴奋。他说这里就是一道铜墙铁壁,没有谁能够突破……后来,他哭了,说整整一个连的战友就剩下他,连长是第一个牺牲的……”

我不由得站了起来,我无法想象一个眼睛受伤看不见路的人,背着一个负了重伤的战士走下战场的壮烈。

⑱“他说你知道我们为什么胜利吗?因为我们军队的口号是跟我上’,而他们,只会喊给我上’……老人全身抖得更加厉害,声音也跟着抖得变了调,“他连说话的力气都没有了,但他还是不停地说…”

⑲“我知道他说的都是对的,我的眼睛受伤看不见了,但是我的心不瞎……”老人从圈椅上颤巍巍地站了起来,说道。

我看到他的眼睛有眼泪流出来,我想让他活下去,可是他死了……我顺着他指给我的路往前摸索着爬,因为他说过,只有走这条路才是正确的……后来,军医治好了我的眼睛,我加入了他所在的军队。

㉑“啊?那您是?

㉒“那之前,我是国民党士兵……”老人低下头,声音轻得像风。

空气中揉搓出干燥的摩擦声,是老人拿起桌上的军帽,端端正正地戴在头上,那鲜红的五角星,在阳光下变得更加鲜红。老人的眼睛里,被西落的阳光印满:不过,他给我指了一条最光明的路。

(文/闫秀丽)

(1)阅读小说,从老人口中“他”的角度梳理情节。
奋勇杀敌,阻击敌人——______________——遭遇敌人,极力感化——______________
(2)请从人物描写的角度赏析下面的句子。
老人全身抖得更加厉害,声音也跟着抖得变了调,“他连说话的力气都没有了,但他还是不停地说……”
(3)小说以老人的讲述为主,第⑤段和第⑩段中画线句写“我”的感受有什么作用?
(4)读完这篇小说,小雉认为被采访的老人是主人公,小如则认为老人讲述的“他”是主人公,你赞同谁的观点,为什么?
2024-05-20更新 | 42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南通市如皋市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2 . 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问题。

无数个清晨和黄昏,在书橱隔成的长廊里,在中华经典的陈列前,我轻抚着洁白的一张张书页,内心无比zhèn hàn。我的思想挣脱shù fù,拉开历史的wéi mù,探入浩浩中华五千年文明。于是,我看见屈原从《离骚》中走来,在汨罗江畔披发行吟;我看见文天祥从《指南录》中走来,在零丁洋里高声吟唱……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①zhèn hàn _______②shù fù _______③wéi mù _______
(2)画线句有语病,请写出修改意见。
2024-05-20更新 | 30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南通市如皋市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 | 较易(0.85) |
3 .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满票

贺俊立

①“张老倔是煤矿采煤队的一名安全员。最近几天,他愁眉不展,拉着个脸,惹得妻子气不打一处来。其实,事情很简单,采煤队要投票选新安全员,他这个现任安全员很有可能会落选。

②“你整天倔了吧唧的,当了两年多安全员,看看你得罪了多少人?妻子没好气地说。

③“张老倔眼睛一瞪,不服气地说:你懂个啥?干安全员哪能不得罪人?

妻子毫不示弱,提高嗓门儿喊了起来:可你是谁也敢得罪。上到矿长、下到工人,都让你得罪遍了。你要是能再当上安全员,我给你磕八个响头。

妻子的一通冷嘲热讽,让张老倔心里更感觉堵得难受。他早饭也不吃了,开门就往外走。妻子连着喊了几声,他毫不理会。

⑥“张老倔真名叫张有山,因为脾气倔,所以大家伙都管他叫张老倔

⑦“张老倔这人认死理、爱较真,所以当安全员期间,没少得罪人。

有一次,矿长来采煤队检查工作,司机还没来得及把安全帽送过来,矿长没留心就走进了作业区域。这一幕正巧被张老倔看到了,说啥也要罚矿长200元钱。陪同矿长的煤矿安监部主任、采煤队队长都出面向张老倔说情,都不好使。张老倔说啥也要罚款,弄得安监部主任、采煤队队长十分生气。矿长倒是没有生气,笑呵呵地交了罚款。张老倔现场开了罚款单据。这一回,张老倔更出名了。

⑨“张老倔在采煤队安全管理上本来没啥说的,但是,大家都觉得,有些事情也不用太较真,大差不差就行了。可是,张老倔不管这些。只要他认定违反规则的,该罚款的罚款、该警告的警告,一点不留情面,弄得采煤队的人对张老倔都有看法。

⑩“张老倔没想到,按照上面的要求,安全员要投票推荐。这下他心里没底了。其实张老倔很热爱这份工作,舍不得离开这个岗位。

投票那天,张老倔早早地来到了办公室,手捧着安全员的臂章感慨万千。上班时间到了,大伙都去了会议室,准备投票选安全员。张老倔把臂章戴在胳膊上和往常一样朝门外走,走到门口他又停住了脚步,缓缓地把臂章摘下来,端端正正放回原处。

张老倔低垂着头走进会议室,感觉大家都在看他。他默默地找了个角落坐下来。

会议开始了,队长作了选举动员后,开始发放选票。

张老倔领到选票后,心脏砰砰跳动得厉害,手里那只抖动的碳素笔出卖了他的内心。该选谁呢?他心里琢磨着,自己得罪了这么多人,大家要是都不选他的话,弄个光头那可要丢死人了。自己选自己?张老倔又觉得不是那么回事儿。正当他犹豫不定时,有人开始催促他交选票了。张老倔心一横,在选票上写下了强劲有力的张有山三个字。

开始统计选票了,张老倔的心里紧张得不得了。听到监票员第一个念的就是张有山时,他想,这一定是自己投的那一票。可接下来他听到的还是张有山”“张有山”……一连串的张有山把他弄蒙了,他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一阵忙活后,当监票人提高嗓门喊道本次共收到选票39张,有效选票39张,张有山同志以39票全票当选时,会议室里响起了一阵热烈的掌声。

掌声刚落,张老倔就被人从角落里拽到了主席台上。

队长故意问张老倔“‘老倔呀,今天咱们队39个人投票,你得了个满票。这是咋回事呀?

张老倔摸了摸脑袋,不好意思地说:我琢磨着弄个零票不好看,就给自己投了一票。

会议室响起了一片笑声。队长朝着台下挥手说:大家别笑了。我看张有才这一票投得好,咱们采煤队要想不出安全事故,就需要他这样的倔人。他越倔、越较真,咱们的安全生产才越有保障。大伙儿说,是不是这样啊?

是!台下的人齐声回答。接着响起了更热烈的掌声。

㉑“张老倔的脸上充满了笑容,一股快乐、幸福感在他的内心涌动着。

(选自《中国煤炭报》,有删改)

1.请简要分析“张老倔”的人物形象。
2.小说的第⑧段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
3.小说中“张老倔”妻子这个人物形象有什么作用?
4.请谈谈对题目“满票”的理解。
2024-05-20更新 | 6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周恩来红军中学教育集团中考二模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 | 困难(0.15) |
4 .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弄堂口的皮匠摊

陈建兴

儿时的弄堂口都有一只皮匠摊,或靠路边,或占一角,位置固定也不挡道。弄堂里许多人不知道修鞋人姓啥叫啥,对年纪大一点的就叫他老皮匠、年纪轻一点的叫他小皮匠。在我们弄堂口的,大家都叫他老皮匠。

皮匠摊的全部家当是一根扁担,两只矮木箱,一只箱子里放着修鞋工具,铁榔头、木榔头、鞋楦、鞋撑、弯刀、胶水等等,另一只箱子里塞满了自行车的旧轮胎。长年累月室外生活,老皮匠的皮肤晒得黝黑黝黑的,凛冽的寒风吹得十指生满了冻疮。老皮匠干活时戴着一副老光眼镜,嘴上叼着一根香烟,一直坐在一只小矮凳上,背也有些驼了。他时常一边将鞋撑敲得“咚咚”响,一边操着一口的苏北话与人“茄山河”,还不时与进出弄堂的熟人打招呼。看得出,老皮匠与左邻右舍的关系蛮好的,他时常拿着一只搪瓷杯到邻居家要水喝,去趟厕所会叫邻居帮他看个摊头。谁家煮馄饨、包粽子、烧排骨面,总不忘端一碗送到皮匠摊上

那些年,弄堂人家都是修修补补过日子的,不少人家做好的新鞋子都会拿到皮匠摊上去钉“掌子”,楦鞋子。

一个冬日,母亲让我将父亲的一双老棉鞋送给老皮匠去钉掌子。我坐在皮匠摊的小矮凳上,看他干活。只见他把棉鞋放在一块自行车外胎皮上,用红笔画上一圈,选择了前掌和后跟两块要用的车胎皮,用弯刀划了几刀,再放到鞋撑上用铁榔头猛敲十余下,弄平车胎皮,将棉鞋扣在鞋撑上,用一枚枚鞋钉沿着胎皮将鞋底牢牢地钉住,四周多余的胎皮,用一柄弯刀削去。最后,他将手伸进鞋内,发现钉子扎手,又将鞋子套回鞋撑,沿着一排钉子猛敲几下,直到把钉子鼔平不扎手了才给我。

我的一双“元宝”套鞋(雨聚)穿得久了,经常会有裂缝,拎着去找老皮匠。他用贴在方木上的锉皮把要补的地方锉了几下,又剪了一块自行车内胎皮,同样又是锉上几下,特别是四周,锉得又轻又细心,吹掉碎屑后,打开一只小铁皮盒,用小刷子蘸上些许刺鼻的胶水涂到胎皮上,又放到一边,约摸过了二三分钟,拿起胎皮贴到要补的地方,用木梆头轻轻敲上几下,就补好了。他还特地关照我:“半小时内不要穿哦。”老皮匠见我是个学生,补一处仅收三分钱。这个活看上去不算难,后来,我在南京路中央商场买了一块铁皮锉和一小瓶胶水,从此,家里人的坏套鞋都由我来补了。

夏日,弄堂里不少孩子都穿着海绵拖鞋嬉戏。有一次,我的拖鞋搭襗断了,就用一根细铁丝将搭襻串在鞋底并缠上一块布条。但走起路来磨脚,我一瘸一瘸的样子让老皮匠看到了,硬把我叫到摊头上,让我脱下拖鞋,说是帮我修一下。我说:“我没钞票呃。”老皮匠说:“谁要你钱啦。”说罢,就将一把缠着布条的宽锯条插进煤球炉里,用烧红的锯条将拖鞋的搭襻与鞋底烫牢,用力拉了拉,对我说:“好了,穿上去玩吧。”傍晚,母亲下班回家,我讨了五分钱去给老皮匠,他死活不肯收,还说:“小把戏,把钱还给你妈妈去。”

春节前,老皮匠生意火爆,都是弄堂人家为老人小孩做的新棉鞋,有的要纳鞋,有的要钉掌子,有的要楦鞋……老皮匠起早摸黑忙个不停,收取的费用与平时一样。年初一早上,大家都穿上新鞋,那一刻,老皮匠才卷着铺盖,踏上回老家的路。

打我记事起,老皮匠就在我家的弄堂口了;直到我走上了工作岗位,他仍然在弄堂口。上世纪90年代初,弄堂里旧区改造开始了,老皮匠不断地从这个弄堂口搬到另外一个弄堂口。有一天,整个里弄都拆平了,老皮匠也不见了踪影。

皮匠摊曾是弄堂里的一道风景线,也是上海这个城市记忆的一个部分。今天,非常偶然才会在路边小区门口看到这样的摊头,每到此时,我都会驻足,看上一会儿。

(节选自《弄堂轶事》)

1.作者在文章中回忆了弄堂口老皮匠的生活点滴,重点叙述了与“我”相关的三件事情。请用简洁的语句概括事件内容。
2.选文第②段的画线句子,除了交代老皮匠的日常生活,还有什么作用?
3.《弄堂轶事》一书的序言中写道:“在《弄堂轶事》中我读到了弄堂里的人和事,也读到了善良和感动⋯⋯”请结合下面的语句,谈谈你的理解,并以批注的形式写下来。
选文批注

最后,他将手伸进鞋内,发现钉子扎手,又将鞋子套回鞋撑,沿着一排钉子猛敲几下,直到把钉子敲平不扎手了才给我。

(1)

老皮匠起早摸黑忙个不停,收取的费用与平时一样。年初一早上,大家都穿上新鞋,那一刻,老皮匠才卷着铺盖,踏上回老家的路。

(2)

4.文章结尾写道:“皮匠摊曾是弄堂里的一道风景线,也是上海这个城市记忆的一个部分。今天,非常偶然才会在路边小区门口看到这样的摊头,每到此时,我都会驻足,看上一会儿。”联系全文,说说这个结尾蕴含了作者怎样复杂的情感。
5.小语建议同学们把这篇文章与教材第三单元的《阿长与<山海经>》《老王》等文章放在一起、做一次题为“凡人微光”的主题式阅读。根据你对这些文章的理解,你认为小语的建议是否合理?为什么?
现代文阅读 | 适中(0.65) |
5 . 小玄在《在西南联大的日子》一书中读到《晚翠园曲会》,他拟将文中西南联大轶事绘制成画作,你与他一起讨论设计。

晚翠园曲会

汪曾祺

①云南大学西北角有一所晚翠园,园内栽种了很多枇杷树,很幽静。云大中文系有几个同学搞了一个曲社,活动(拍曲子、开曲会)多半在这里借用一个小教室,摆两张乒乓球桌,二三十张椅子,曲友毕集,就拍起曲子来。

②曲社的策划人实为陶光,陶光是西南联大中文系教员,教“大一国文”的作文。“大一国文”各系大一学生必修。我的作文课是陶先生教的。

③陶光面白皙,风神朗朗。他有一个特别的地方,是同时穿两件长衫。里面是一件咖啡色的夹袍,外面是一件罩衫,银灰色。都是细毛料的。于此可见他的生活一直很不拮据——当时教员、助教大都穿布长衫,有家室的更是衣履敝旧。他走进教室,脱下外衣,搭在椅背上,就把作文分发给学生,摘其佳处,很“投入”地评讲起来。

④陶光的曲子唱得很好。他是唱冠生的,在清华大学时曾受红豆馆主傅侗亲授。他嗓子好,宽、圆、亮、足,有力度。他常唱的是“三醉”“迎像”“哭像”,唱得苍苍莽莽,淋漓尽致。

⑤有一个女同学交了一篇作文,写的是下雨天,一个人在弹三弦。陶先生在一段末尾给她加了一句:“那湿冷的声音,湿冷了我的心。”当时我就记住了。由此觉得他有点感伤主义。

⑥说陶光是寂寞的,常有孤独感,当非误识。他的朋友不多,很少像某些教员、助教常到有权势的教授家走动问候,也没有哪个教授特别赏识他,只有一个刘文典和他关系不错。他的《<淮南子>校注》是陶光编辑的,扉页的“淮南子校注”也是陶光题署的。从扉页题署,我才知道他的字写得很好。

⑦他是写二王的,临《圣教序》功力甚深。我曾看到他为一个女同学写的小条幅,字较寸楷稍大,写在冷金笺上,气韵流转,无一败笔。写的是唐人诗:

故园东望路漫漫,

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

凭君传语报平安。

⑧这条字反映了陶光的心情。“炮仗响了”(日本投降那天,昆明到处放鞭炮,云南把这天叫做“炮仗响”的那天)后,联大三校准备北返,三校人事也基本定了,清华、北大都没有聘陶光,他只好滞留昆明。后不久,受聘云大,对“洛阳亲友”,只能“凭君传语”了。

⑨我们回北平,听到一点陶光的消息。听说他之后郁悒潦倒,竟至客死街头。

⑩每次做“同期”(唱昆爱好者约期集会唱曲,叫做同期)必到的是崔芝兰先生。她是联大为数不多的女教授之一,多年来研究蝌蚪的尾巴。崔先生几乎每次都唱《西楼记》。女教授,举止自然很端重,但是唱起曲子来却很“嗲”。

⑪除了联大、云大师生,还有一些外来的客人来参加同期。

⑫有一位先生,大概是襄理一级的职员,我们叫他“聋山门”。他是唱大花面的,而且总是唱《山门》,他是个聋子——并不是板聋,只是耳音不准,总是跑调。真也亏给他擫笛的张宗和先生,能随着他高低上下来回跑。聋子不知道他跑调,还是气势磅礴地高唱:

⑬“树木叉桠,峰峦如画,堪潇洒,喂呀,闷煞洒家,烦恼天来大!”

⑭给大家吹笛子的是历史系教员张宗和,几乎所有人唱的时候笛子都由他包了。他笛风圆满,唱起来很舒服。

⑮许宝騄先生是数论专家,但是曲子唱得很好。许家是昆曲大家,会唱曲子的人很多。许先生听过我唱的一支曲子,跟我们的系主任罗常培说,他想教我一出《刺虎》。罗先生告诉了我,我自然是愿意的,但稍感意外。我不知道许先生会唱曲子,更没想到他为什么主动提出要教我一出戏。我按时候去了,没有说多少话,就拍起曲子来:

⑯“银台上晃晃的风烛炫,金猊内袅袅的香烟喷……”

⑰许先生的曲子唱得很大方,《刺虎》完全是正旦唱法。他的“擞”特别好,摇曳生姿而又清清楚楚。

⑱参加同期、曲会的,多半生活清贫,然而在人心浮躁之际,他们还能平平静静地做学问,并能在曲声笛韵中自得其乐,对复兴民族大业不失信心,不颓唐,不沮丧,他们是浊世中的清流,旋涡中的砥柱。他们中不少人对文化、科学做出了很大的成绩,安贫乐道,恬淡冲和,是中国的知识分子优良的传统,这个传统应该得到继承、扶植、发扬。

⑲如此,则晚翠园是可怀念的。

(选自《在西南联大的日子》,浙江人民出版社,有删改)

【注释】①襄理:旧时职位名称,相当于企业副经理。②擫笛:按笛奏曲的一个动作。
【画前准备】
1.小玄根据上文,梳理了曲会中的人物群像,你将下列表格补充完整。
人物不同之处相同之处
身份曲会表现

纯正高雅的爱好,(4)______的品性。


演员
陶光中文系教员唱冠生,有力度
崔芝兰生物系教授举止端庄,唱腔妩媚
“聋山门”职员(2)_____
许宝騄(1)______(3)_______
伴奏张宗和历史系教员笛风圆满

【画中研讨】
2.在绘制曲会人物群像时,小玄想把陶光置于画面中心,你同意吗?并说明理由。
3.小玄想在画“聋山门”唱曲的场景时,从人物映衬的角度表现亦庄亦谐的艺术效果,请你给出人物动作、神态的设计建议。
【画后延伸】
4.小玄认为语文教材和名著中一些人物与参加曲会的人物在精神品性上相似,可以绘制“中国传统优秀知识分子”群像,便列出以下人物素材,你指出其中不妥帖的一项是(     
A.刘禹锡居陋室自得其乐。B.欧阳修游琅琊与民同乐。
C.虞育德吃白粥安闲和乐D.娄公子宴宾朋吟诗作乐。

【画后深思】
5.汪曾祺回忆西南联大生活时曾说:“我要不是读了西南联大,也许不会成为一个作家。至少不会成为一个像现在这样的作家。”请你结合本文并联系自己的阅读经验,从做人和作文两个方面推断汪曾祺是个怎样的作家。
2024-05-19更新 | 49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江苏省南京市玄武区中考一模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 | 适中(0.65) |
6 . “云游”西南联大线上博物馆后,小玄与你参加了“西南联大”主题小报设计活动。
活动方案

活动步骤资料夹


网上考察,搜集资料。

资料一:

西南联大纪念碑碑文(节选)

国立北京大学、国立清华大学原设北平,私立南开大学原设天津。二十六年平津失守,三校奉命迁移湖南,合组为国立长沙临时大学。迨京沪失守,武汉震动,临时大学又奉命迁云南。师生徒步经贵州,于二十七年四月二十六日抵昆明。旋奉命改名为国立西南联合大学。

昆明本为后方名城,自日军入安南,陷缅甸,乃成后方重镇。联合大学支持其间,先后毕业学生二千余人,从军旅者八百余人。河山既复,日月重光,联合大学之使命既成,奉命于三十五年五月四日结束。原有三校,即将返故居,复旧业。   

【注】纪念碑的背面,镌刻着1946年5月4日立碑时所能收集到的832位从军学生名单。
资料二:

西南联大通识课程

通识课程即共同必修课,体现了联大“通才”教育的培养目标。全校性的共同必修课主要集中在一年级,一般包括:国文、英文、伦理学、中国通史、世界通史、1门社会科学基础课目(可任选:社会学概论、法学概论、政治学、经济学)和1门自然科学基础课目(可任选:地学概论、 普通心理学、普通地质学、普通生物学、普通物理学、普通化学、普通数学、微积分)。原则上共同必修课是所有学生必修的,不过各院又可根据需要进行调整。

到图书馆查找资料。资料三:

活动成果:完成电子小报
【精选标题】
1.根据四则资料内容,从下列选项中为电子小报选择一个最恰当的标题是(     
A.重温西南联大:烽火岁月中的明灯B.西南联大:培养世界级学者的摇篮
C.西南联大:烽火岁月中的家事与国事D.重温西南联大:战火中的青春岁月

【设计版面】
2.大家将小报设计成以下四个版块。说说你会将资料三放在哪个版块并阐述理由。
版块一:学校概况     版块二:先生风采     版块三:杰出校友     版块四:浩气长存
【编写文稿】
3.参照示例,结合四则资料,为小报“杰出校友”版块编写文稿。
示例:

联大与邓稼先

联大学生参加抗日战争,发起“一二·一”民主运动。这种甘于奉献的精神和爱国情怀也影响了邓稼先。他在极端艰苦的条件下,为中国的核科学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无愧于“‘两弹’元勋”。

联大与杨振宁
【配制插图】
4.同学们拟为版块一配上西南联大校徽(如下图),大家讨论后觉得等边三角形的设计暗合联大精神,请你将校徽旁加注的关键词补充完整。

(1)______               (2)_____
2024-05-19更新 | 3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江苏省南京市玄武区中考一模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 | 适中(0.65) |
7 . 在《西南联大与现代中国》这部书里,小玄读到了西南联大的校歌,他又找来南京大学、东南大学的校歌与你一起探究。
材料一:

西南联大校歌

万里长征,辞却了五朝宫阙,暂驻足,衡山湘水,又成离别。绝徼移栽桢干质,九州遍洒黎元血。尽笳吹、弦诵在山城,情弥切。

千秋耻,终当雪,中兴业,须人杰。便一成三户,壮怀难折。多难殷忧新国运,动心忍性希前哲。待驱除仇寇复神京还燕碣

材料二:

东南大学校歌

东揽钟山紫气,北拥扬子银涛。六朝松下听箫韶。齐梁遗韵在,太学令名标。

百载文枢江左,东南辈出英豪。海涵地负展宏韬。日新臻化境,四海领风骚。

材料三:

南京大学校歌

大哉一诚天下动,如鼎三足兮,曰知、曰仁、曰勇。千圣会归兮,集成于孔。下开万代旁万方兮,一趋兮同。

踵海西上兮,江东;巍峨北极兮,金城之中。天开教泽兮,吾道无穷;吾愿无穷兮,如日方暾。

(材料二、材料三分别摘录自该大学官方公众号)

[注释]①绝徼:指云南边疆。②桢干:喻指人才。③黎元:民众。④燕碣:古诸侯国名,位于今河北、北京一带。⑤箫韶:泛指美妙音乐。
1.用“/”为材料一的画线内容断句(限断2处),并用自己的话说出它的意思。
待驱除仇寇复神京还燕碣
2.根据三首校歌内容,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西南联大校歌记述了大学南迁的艰辛和师生不屈壮志,抒发了师生对胜利的期望。
B.东南大学校歌融入了大学的地理位置、悠久历史、办学辉煌,以及对未来的展望。
C.南京大学校歌深受道家思想的影响,弘扬了以诚为本的教育理念,培养精英人才。
D.这三所大学校歌的歌词精炼且典雅,折射出时代精神,激励学子追求知识与真理。
3.阅读了以上材料,小玄对校歌歌词品读有了一定标准,请帮他完善下列评价表,以便大家更好地欣赏校歌。
校歌歌词评价表
欣赏角度评价内容等级
内容与主题(1)____;激励学生追求知识与真理。★★★
创意与表达(2)____;语言精炼、优美。★★★
结构与节奏歌词各部分相互呼应,形成整体;(3)____★★★
2024-05-19更新 | 2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江苏省南京市玄武区中考一模语文试题
8 . 网友“小竹子”在书展官方号“联大背影”留言,引发了你的思考。
小竹子:想了解西南联大,看书不如去看高质量纪录片,我推荐《西南联大》《九零后》,视频比书鲜活多了!

你不认同“小竹子”的观点,结合“西南联大读书心法”内容和生活经验,你在他的留言下这样回复:
小竹子,你好。高质量的纪录片可以介绍知识,开人眼界,但不可取代书籍,因为(1)______。再说,只看纪录片也是有弊端的,因为(2)_____
2024-05-19更新 | 3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江苏省南京市玄武区中考一模语文试题
9 . 在书展上购买文创产品可以自主定制产品文案。你购买了《先生·朱自清》笔记本,想将朱先生的作品嵌入对联并印在封面上。以下最合适的一项是(     
A.背影匆匆春色永在,清气满满经典常谈B.匆匆背影满满清气,经典常谈春色永在
C.背影匆匆常谈经典,清气满满春色永在D.清气满满春色永在,经典常谈背影匆匆
2024-05-19更新 | 59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江苏省南京市玄武区中考一模语文试题
名句名篇默写-句子默写 | 适中(0.65) |
10 . 在书籍推荐区,你们参与试读,抽取互动纸条并讨论交流。

汪曾祺认为“别人的诗都是画在白底子上的画,李贺的诗是画在黑底子上的画,故色彩特别浓烈”,闻一多先生称赞他这个观点。你能结合学过的诗句理解这个观点吗?

《在西南联大的日子》

闻一多先生篆刻的“”(国)字为什么缺口向东,你知道吗?

《西南联大甲骨文笔记》

小玄:“白底子上画画”让我联想到骆宾王《咏鹅》诗句“白毛浮绿水,(1)_____”。

你:这样的画面色彩明丽。我也想到了几句,“(2)_____,千树万树梨花开”“最爱湖东行不足,(3)_____”(从《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钱塘湖春行》中选句填入)。

小玄:你说得对。李贺的诗是“画在黑底子上的画”,色彩凝重,用《雁门太守行》举例再好不过,比如“(4)______,甲光向日金鳞开”。

你:老师闻一多慧眼识珠,学生汪曾祺见识非凡。这正如《马说》中所说的“___________(6)_______ ”。

小玄:这一对师生真了不得!

小玄:我找到闻一多先生“国”字留缺口的答案了,考考你。“国”原作“或”,由表示人口的“口”、表示疆土的“一”和表示军队的“戈”组成,意为军队保护城邦,后面才加上了表示范围的“囗”(wéi),指都城等区域。

你:“国”有国防之意,比如“固国不以山溪之险”。不过“国”在古诗文里大多还是表示国都或国家,如“(7)______”。

小玄:是的,所以在当时闻一多先生篆刻“国”字缺口向东是有深意的。你知道原因了吗?

你:(8)_____

2024-05-19更新 | 49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江苏省南京市玄武区中考一模语文试题
首页3 4 5 6 7 8 9 10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