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化学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49 道试题
1 . 将钴酞菁和三氯化铝复合嵌接在碳纳米管上,可制得一种高效催化剂。
(1)碳的几种单质如图所示。

①基态碳原子的轨道表示式是 ___________
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_____
a.金刚石中碳碳原子间是σ键
b.C60熔化时破坏的作用力是共价键
c.以上四种单质均能导电
(2)钴酞菁是配位化合物,其分子结构如图所示。

钴酞菁分子中能形成配位键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
(3)气态AlCl3通常以二聚体Al2Cl6的形式存在,其空间结构如图1所示。AlF3结构属立方晶系,晶胞如图2所示。

①二聚体Al2Cl6中Al原子的轨道杂化类型为 ________
②AlCl3的熔点为192℃,远低于AlF3的熔点1090℃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
③AlF3晶体距离F最近的阳离子有 _____个。
④AlF3的晶胞形状为正方体,边长为anm,该晶体密度为 _____________g•cm3。(列出计算式,阿伏加德罗常数用NA表示,1nm=107cm)
2024-05-22更新 | 35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房山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
2 . 原子结构、元素性质、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之间存在密切的相互关系。如图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表中所列的字母分别代表一种化学元素。

回答下列问题:
(1)a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___________
(2)基态b原子核外电子占据的最高能级符号为 _______,该能级的电子云轮廓图形状为 _______形。
(3)元素c位于周期表的 _____区。
(4)元素b、d、e中电负性最大的是 _______(用元素符号表示)。
(5)基态f原子的价层电子排布式为 ___________
(6)气态c原子失去核外不同电子所需能量如下:
电离能I1(第一电离能)I2(第二电离能)

I3(第三电离能)

能量/kJ•mol1737.71450.77732.7
①元素c的最高化合价为 _______
②c原子的逐级电离能越来越大的原因是 __________
2024-05-22更新 | 62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房山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
3 . 某实验小组同学依据资料深入探究Fe3+在水溶液中的行为。
资料:ⅰ.Fe3+在水溶液中以[Fe(H2O)6]3的形式存在
ⅱ.[Fe(H2O)6]3+发生如下水解反应:[Fe(H2O)6]3++nH2O⇌[Fe(H2O)6(OH)n]3n+nH3O+(n=0~6);
ⅲ.[FeCl4(H2O)2]为黄色。
(1)配离子[Fe(H2O)6]3+的中心离子是 _________,配体是 ________,配位数是 _____
【实验一】分别向等浓度的Fe(NO3)3和FeCl3溶液中滴加硝酸,观察颜色变化。
ⅠI


(2)②中溶液褪色的原因是 ___________
(3)③中溶液呈棕黄色与[FeCl4(H2O)2]有关,支持此结论的实验现象是 ____________
【实验二】分别以实验一①、③中的试剂作为待测液,用色度计测定其透光率。溶液透光率随温度变化曲线图如图(t1开始加热,t2停止加热;溶液颜色越深,透光率越低)。

(4)由图甲、乙可知:①、③中的试剂加热过程中,溶液颜色均 _______(填“变浅”“变深”或“不变”)。
(5)由实验二,可以得出如下结论:
【结论1】FeCl3溶液中存在可逆反应:[Fe(H2O)6]3++4Cl⇌[FeCl4(H2O)2]+4H2O
得出此结论的理由是 ____________
【结论2】结论1中反应的ΔH _______(填“>0”或“<0”)。
(6)实验小组同学重新设计了一个实验,验证(5)中结论1。
实验方案:取①中溶液,____________________(请描述必要的实验操作和现象)。
2024-05-10更新 | 15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房山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
4 . 是一种常用的氧化剂。某实验小组利用氯气氧化制备并对其性质进行探究。
的制备】
(1)用下图装置制备(加热和夹持装置已略去),装置B的作用是___________

(2)C中发生反应的离子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
的性质探究】
资料:i.在强酸性条件下被还原为,在近中性条件下被还原成
ii.单质硫可溶于溶液,溶液呈淡黄色。
某小组研究溶液与溶液反应,探究过程如下。
实验序号实验过程实验现象

紫色变浅(),生成棕褐色沉淀()

溶液呈淡黄色(),生成浅粉色沉淀(MnS)

(3)①甲同学取实验Ⅰ中少量溶液进行实验,检测有,得出被氧化成的结论,乙同学否定了该结论,理由是___________
②同学讨论后,设计了如下实验,证实该条件下的确可以将氧化成

a.右侧烧杯中的溶液是___________
b.连通后电流计指针偏转,一段时间后,___________(填操作和现象)。
(4)实验I的现象与资料i不相符,其原因是新生成的产物()与过量的反应物()发生反应,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
(5)实验II的现象与资料也不完全相符,丙同学猜想原因与(4)中所述原因相似,其原因是___________,请设计验证此猜想的实验方案___________
(6)反思:反应物相同而现象不同,表明物质变化不仅与其自身的性质有关,还与___________等因素有关。
2024-05-02更新 | 369次组卷 | 2卷引用:北京市房山区2024届高三一模化学试题
5 . 草酸钴()可用于催化剂的制备,用水钻矿(主要成分为,含有少量杂质)制备草酸钴工艺流程如图所示:

资料:①不能直接被浸出;
②酸性条件下,转化为,但不会氧化
③部分阳离子以氢氧化物形式沉淀时溶液的如表所示:
沉淀物
开始沉淀时的2.77.64.07.67.7
完全沉淀时的3.79.65.29.29.8
(1)酸浸时,为提高矿石的溶解速率可采取的一种措施为___________
(2)浸出过程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
(3)向“浸出液”中加入的作用是___________
(4)加入调节溶液至5.2,过滤所得到的沉淀成分为___________
(5)滤液I“除镁、钙”是将镁、钙离子转化为沉淀。已知在该操作温度下,,若使沉淀完全[c(Ca2+)≤10-5mol/L],所需浓度不低于___________
(6)在萃取除锰时,先向除杂后的溶液中加入有机酸萃取剂,金属离子的萃取率与溶液的关系如图,萃取应选择的范围是___________
A.2.0~2.5       B.3.0~3.5       C.4.0~4.5

(7)为测定制得样品的纯度,现称取样品,将其用适当试剂转化,得到草酸铵[]溶液,再用过量稀硫酸酸化,用溶液滴定,已知在酸性条件下被还原为,达到滴定终点时,用去溶液。所得草酸钴样品中的纯度为___________[已知:]。
2024-04-11更新 | 298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房山区2024届高三一模化学试题
6 . 氮元素能与金属或者非金属元素形成种类繁多、应用广泛的化合物。
(1)基态N原子的价层电子轨道表示式是___________
(2)与碳氢化合物类似,N、H两元素之间也可以形成氮烷、氮烯。
①在最简单的氮烯分子中,N的杂化方式是___________
具有很强的还原性,是常用的火箭推进剂,它在常温常压下为无色液体。判断是否溶于水并说明理由___________
(3)配合物可用作广谱杀菌剂,其中Cu属于___________区元素,该配合物中的配位原子是___________,配位数是___________
(4)的某种晶体结构中,原子间均以单键结合,其硬度比金刚石大,原因是___________
(5)形成的化合物是一种重要的半导体材料。其某种晶胞形状为立方体,边长为,结构如图所示。

①距离最近的___________个。
②已知阿伏加德罗常数为,氮化镓(GaN)的摩尔质量为,该晶体的密度表达式为___________()。
2024-04-11更新 | 331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房山区2024届高三一模化学试题
7 . 多丁纳德(化合物I)是一种治疗痛风的药物,以下为其合成路线之一(部分条件已略去)。

已知:

(1)A所含的官能团名称是___________
(2)A→B的反应类型是___________
(3)C的结构简式是___________
(4)D→E的反应试剂和条件是___________
(5)在D的同分异构体中,同时满足下列条件的结构简式是___________
①含有苯环
②遇溶液显紫色
③与溶液反应放出
④核磁共振氢谱显示为五组峰,且峰面积比为2:2:2:1:1
(6)已知K的分子式为,F+K→G的方程式是___________
(7)设计反应①和反应②的目的是___________
(8)J→K的反应还可能生成高分子M,写出M的一种结构简式___________
8 . 大气中含量的控制和资源化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1)还原是实现“双碳”经济的有效途径之一,相关的主要反应有:
Ⅰ:
Ⅱ:
反应___________
(2)工业上可利用制备   
时,该反应的平衡常数,该温度下某时刻测得体系内四种物质的浓度均为,则此时___________(填“>”“=”或“<”)。
②提高反应速率且增大的平衡产率,可采取的措施___________
A.升高反应温度
B.使用合适的催化剂
C.增大体系压强
D.从平衡体系中及时分离出
(3)一种捕获并实现资源利用的反应原理如图1所示。反应Ⅰ完成之后,以为载气,将恒定组成的混合气,以恒定流速通入反应器,单位时间流出气体各组分的物质的量随反应时间变化如图2所示。反应过程中始终未检测到,在催化剂上有积碳,推测发生了副反应(反应Ⅲ):

①反应Ⅱ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时间段内,反应Ⅱ速率减小至0的原因___________
时刻,反应II和反应Ⅲ生成的速率之比为___________
(4)在铜基配合物的催化作用下,利用电化学原理可将转化为碳基燃料(包括、烷烃和羧酸等),其装置原理如图所示。

①图中生成甲酸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
②当有通过质子交换膜时,理论上最多生成的质量为___________
9 . 某小组用如下装置(夹持装置已略去)制备并探究 的性质。

(1)制备 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
(2)①中控制生成 多少的操作是___________
(3)②用于探究 的性质,依据下列试剂和现象不能得出相应结论的是___________

②中试剂现象结论
a品红溶液红色褪去有漂白性
b溶液紫色褪去有还原性
c溶液溶液变浑浊,有淡黄色固体生成有酸性

(4)③用于处理 尾气,可选用的试剂是___________
(5)铜在此反应中作还原剂,证据是:反应结束后,将少量①中溶液倒入水中,溶液呈___________色。
2024-02-23更新 | 151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房山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检测化学试题
10 . 为探究 的反应,某小组同学选用三种不同的铁盐溶液(均约为1)进行了如下实验。
序号实验操作实验现象
向盛有 铜片的试管中加入溶液铜片部分溶解,溶液变为蓝色
向盛有 铜片的试管中加入溶液铜片部分溶解,溶液黄色变浅,铜片表面有白色固体出现
向盛有 铜片的试管中加入溶液铜片部分溶解,溶液变为棕色,实验过程中未见气泡产生
【查阅资料】
ⅰ.氯化亚铜 是难溶于水的白色固体。
ⅱ.可发生反应,生成棕色的
【分析解释】
(1)实验Ⅰ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
(2)为探究实验Ⅱ中白色固体的组成,小组同学设计并完成了以下实验。
步骤1:取少量洗涤后的白色固体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稀硝酸,观察到固体溶解,溶液变为蓝色,液面上方有少量红棕色气体生成。
步骤2:向步骤1所得溶液中滴加 溶液,生成白色沉淀。
①能证明实验Ⅱ白色固体中含有+1价铜的现象是___________
②步骤2中滴加 溶液的目的是___________
通过以上实验,证明了实验Ⅱ中白色固体为
(3)小组同学对实验Ⅲ中的氧化剂进行了探究和分析。
①甲同学取少量棕色溶液,向其中滴加2滴 溶液,溶液变为红色,由此推断没有参与氧化反应。乙同学认为该推断不合理,理由是___________
②乙同学认为溶液呈棕色与 有关,均参与了氧化反应,请设计简单实验进行验证___________
【反思评价】
(4)综合上述实验,说明 的反应与___________等因素有关。
2024-02-23更新 | 148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房山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检测化学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