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浓度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9 道试题
1 . 一定条件下,苯基丙炔()可与发生催化加成,反应如下:

   

反应过程中该炔烃及反应产物的占比随时间的变化如图(已知:反应I、Ⅲ为放热反应),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反应焓变:反应I>反应Ⅱ
B.反应活化能:反应I<反应Ⅱ
C.增加浓度可增加平衡时产物Ⅱ和产物I的比例
D.选择相对较短的反应时间,及时分离可获得高产率的产物Ⅰ
2023-06-21更新 | 7783次组卷 | 28卷引用:湖南省岳阳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开学化学试题
2 . 已知:,向一恒温恒容的密闭容器中充入发生反应,时达到平衡状态I,在时改变某一条件,时重新达到平衡状态Ⅱ,正反应速率随时间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容器内压强不变,表明反应达到平衡
B.时改变的条件:向容器中加入C
C.平衡时A的体积分数
D.平衡常数K:
2021-06-09更新 | 9321次组卷 | 49卷引用:2021年新高考湖南化学高考真题
3 . 已知,25℃时K2Cr2O7溶液中存在以下平衡:
①Cr2O(aq)+H2O(l)2CrO(aq)+2H+(aq) K1=3.27×10-15
②Cr2O(aq)+H2O(l)2HCrO(aq) K2=3.0×10-2
③HCrO(aq)CrO(aq)+H+(aq) K3
25℃时,0.1mol/LK2Cr2O7溶液中,lg随pH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lg3.27=0.52,10-0.78=0.17)。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0.1mol/LK2Cr2O7溶液中,加入少量的HI气体,c(CrO)增大
B.溶液颜色不再变化,可以判断该体系达到平衡
C.a点溶液中离子浓度关系:c(K+)>c(CrO)>c(Cr2O)>c(H+)
D.反应③的化学平衡常数K3=
2023-04-12更新 | 1290次组卷 | 8卷引用:湖南省2024届高三下学期高考仿真模拟卷(四)化学试题
4 . 某温度下,改变0.1mol/L 溶液的pH时,各种含铬元素微粒及浓度变化如图所示(已知是二元酸),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A.该温度下的
B.溶液中存在平衡,该温度下此反应的
C.向0.1mol/L 溶液中加入一定量NaOH固体,溶液橙色变浅
D.E点溶液中存在
2022-06-01更新 | 1259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长沙市雅礼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三下学期5月模拟考试(二)化学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碳酸锶(SrCO3)难溶于水,主要用于电磁材料和金属冶炼。一种由工业碳酸锶(含少量Ba2+、Ca2+、Mg2+、 Pb2+等)制备高纯碳酸锶的工艺流程如下:

已知:I. Cr(OH)3为两性氢氧化物;
II.常温下,各物质的溶度积常数如下表所示。
化合物Cr(OH)3Ca(OH)2Mg(OH)2SrCO3
Ksp近似值1×10-315.5×10-61.8×10-115.6×10-10
回答下列问题:
(1)气体A的电子式为_______
(2)“除钡、铅”时,pH过低会导致(NH4)2CrO4的利用率降低,原因为_______(用离子方程式解释);“还原”时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
(3)“滤渣1”的主要成分为_______(填化学式)。
(4)用氨水和NaOH分步调节pH,而不是直接调节溶液的pH≈13的原因为_______
(5)“调pH ≈13”后需对溶液进行煮沸并趁热过滤出滤渣2,煮沸并趁热过滤的原因为_______
(6)已知:碳酸的电离常数Ka1=4.4×10-7、Ka2=4.7×10-11,则“碳化”时,反应Sr2+(aq)+2HCO(aq)SrCO3(s)+H2CO3(aq)的平衡常数K=_______(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7)“系列操作”中包含“200°C烘干”操作,烘干过程中除蒸发水分外,还能够除去SrCO3中的微量可溶性杂质,该杂质除NH4HCO3外还可能为_______ (填化学式)。
2022-04-09更新 | 1200次组卷 | 13卷引用:化学-2022年高考考前押题密卷(湖南卷)
6 . 的配位化合物较稳定且运用广泛。可与等配体形成使溶液呈浅紫色的、红色的、黄色的、无色的配离子。某同学按如下步骤完成实验:

   

已知:的反应在溶液中存在以下平衡: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I中溶液呈黄色可能是由于水解产物的颜色引起的
B.向溶液II中加入NaF后,溶液颜色变为无色,说明
C.为了能观察到溶液I中的颜色,可向该溶液中加入稀盐酸
D.向溶液III中加入足量的KSCN固体,溶液可能再次变为红色
7 . 的配位化合物较稳定且应用广泛。可与等配体形成使溶液呈浅紫色的、红色的、无色的、黄色的配离子。某同学按如下步骤完成实验:

已知:向的溶液中加入KSCN溶液生成蓝色的配离子;不能与形成配离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Ⅰ中溶液呈黄色可能是由水解产物的颜色造成
B.向溶液Ⅲ中加入足量的KSCN固体,溶液可能再次变为红色
C.可用NaF和KSCN溶液检验溶液中是否含有
D.为了能观察到溶液Ⅰ中的颜色,可向该溶液中加入稀盐酸
8 . 钯碳催化剂活性高、选择性好,在石油化工、精细化工和有机合成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利用废钯碳催化剂回收钯(杂质主要含碳、有机物及少量Fe、Zn等)的工艺流程如图:

已知:
①钯常见的化合价有+2和+4价。钯容易形成配位化合物,如[Pd(NH3)4]Cl2、[Pd(NH3)2]Cl2、[H2Pd(NO3)4]。
②当有硝酸存在时,钯易与硝酸形成稳定的配位化合物。
回答下列问题:
(1)“焙烧”的目的是_____
(2)“烧渣”的主要成分是PdO,利用水合肼(N2H4•H2O)在弱碱性环境下还原,产生可以参加大气循环的气体。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3)钯在王水(浓硝酸与浓盐酸按体积比1:3)中转化为H2PdCl4,硝酸的还原产物为NO,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4)H2PdCl4溶液进行充分“浓缩赶硝”的原因是_____
(5)“氨水络合”时需要控制溶液的pH,欲使溶液中的杂质金属离子沉淀完全,pH至少调节为_____(保留三位有效数字)。(已知常温下Ksp[Fe(OH)3]=2.8×10-39,Ksp[Zn(OH)2]=2.0×10-16,lg2=0.3)
(6)用平衡移动原理解释盐酸将Pd(NH3)4]Cl2转化为Pd(NH3)2]Cl2沉淀的原因_____
(7)海绵状金属钯密度为12.0g•cm-3,具有优良的吸氢功能,标准状况下,其吸附的氢气是其体积的840倍,此条件下海绵钯的吸附容量R=_____mL•g-1
9 . 金属镍广泛应用于制造记忆合金、储氢合金以及用作加氢反应的催化剂,是重要的战略物资,但资源匮乏。从某废镍渣(含NiFe2O4、NiO、 FeO、 Al2O3)中回收镍并转化为NiSO4的流程如图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1)“碱浸”时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
(2)“焙烧” 后金属元素以硫酸盐的形式存在,写出NiO与(NH4)2SO4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3)使用95℃热水“溶解”后过滤,所得滤渣的主要成分的化学式是___________
(4)①“萃取”时发生反应Mn+ + nRH MRn+ nH+ (Mn+为金属离子,RH为萃取剂),萃取率与的关系如下表所示,当 =0.25时,水层中主要的阳离子为___________


        

萃取率/%
0.10.150.20.250.30.350.4
Ni2+55%68%80%99%99.5%99.8%99.9%
Fe2+2%2%4%5%8%30%58%
②物质X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
(5)镧镍合金储氢后的晶胞如图所示,该化合物中原子个数比N([La) : N(Ni) : N(H)=___________

(6)Ni2+与丁二酮肟可形成鲜红色的二丁二酮肟合镍(M= 289 g·mol-1),结构如下图所示。

144.5g二丁二酮肟合镍分子内含有σ键___________mol,碳碳键是由___________轨道重叠形成的。
a. sp3和sp2 b. sp2和 sp2 c. sp2和p                  d. sp3和p
2023-03-18更新 | 628次组卷 | 2卷引用:湖南省常德市 临澧县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五次阶段性考试化学试题
10 . 实验室以二氧化铺铈废渣为原料制备,其部分实验过程如下:

已知:能被有机萃取剂(简称HA)萃取,其萃取原理可表示为:(水层)(有机层)(有机层)+(水层)。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酸浸”过程中做氧化剂
B.加氨水“中和”除去过量盐酸,主要目的是提高的萃取率
C.试剂a一定是盐酸
D.“沉淀”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2023-03-29更新 | 627次组卷 | 4卷引用:湖南省岳阳市2023届高三下学期教学质量监测(二模)化学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