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难溶电解质的沉淀溶解平衡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9 道试题
1 . 下列有关AgCl沉淀的溶解平衡说法正确的是
A.AgCl沉淀生成和沉淀溶解不断进行,但速率相等
B.AgCl难溶于水,溶液中没有Ag和Cl-
C.继续加水,AgCl沉淀的溶解度增大
D.向AgCl沉淀中加入NaCl固体,AgCl沉淀的溶解度不变
2021-01-28更新 | 118次组卷 | 2卷引用:陕西省宝鸡市渭滨区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
2 . Na2S2O4 (保险粉)是一种强还原剂,锌粉法制备Na2S2O4的原理为,制备Na2S2O4的装置(夹持及加热装置已省略)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a中盛放的药品是___________(填名称),导管b的作用是___________
(2)实验开始前,需要向三口烧瓶中充满N2,目的是___________
(3)通入三口烧瓶中的SO2是由铜屑与浓硫酸反应制得的,生成SO2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4)制备Na2S2O4时,三口烧瓶的加热方式是___________
(5)Zn粉消耗完全后,在搅拌下向三口烧瓶中加入NaOH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向滤液中加入NaCl固体,冷却结晶、过滤、蒸馏水洗涤、酒精洗涤及干燥得产品。加入NaCl固体的作用是___________,酒精洗涤的目的是___________
(6)取a g产品溶于适量NaOH溶液,加入亚甲基蓝指示剂,用标准溶液滴定,至终点时消耗标准溶液V mL。
已知:被还原为被氧化为
①滴定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
②产品中Na2S2O4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列出计算式)。
2021-01-21更新 | 569次组卷 | 4卷引用:陕西省安康市2021届高三第一次教学质量联考化学试题
13-14高三上·湖北黄冈·期末
3 . 化工生产中常用MnS作沉淀剂除去工业废水中的Cu2+:Cu2+(aq)+MnS(s)CuS(s)+Mn2+(aq),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MnS的Ksp比CuS的Ksp
B.该反应达到平衡时c(Mn2+)=c(Cu2+)
C.往平衡体系中加入少量CuSO4固体后,c(Mn2+)变大
D.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
2020-12-16更新 | 906次组卷 | 38卷引用:陕西省榆林市第十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
4 . t℃时,已知PdI2在水中的沉淀溶解平衡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t℃时,PdI2Ksp=7×10-9mol3/L3
B.图中a点对应的溶液是饱和溶液,b、d两点对应的溶液都是不饱和溶液
C.向a点的溶液中加入少量NaI固体,溶液由a点沿曲线向c点方向移动
D.要使d点移动到b点可以降低温度
5 . 下列化学用语表示不正确的是(       
A.醋酸的电离:CH3COOHCH3COO-+H+
B.碳酸氢钠在水溶液中的电离:NaHCO3=Na++HCO
C.氯化铵的水解:NH+H2ONH4OH+H+
D.碳酸钙的溶解平衡:CaCO3(s)Ca2+(aq)+CO(aq)
6 . 某水样中含有较多剧毒离子,实验室中加入过量FeS固体,可使转化为CdS沉淀除去。据此可推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水中的溶解度:FeS>CdS
B.溶解平衡常数Ksp:FeS<CdS
C.FeS具有较强的吸附能力
D.CdS难溶于任何溶液
7 . 一定温度下,在氢氧化钡的悬浊液中,存在氢氧化钡固体与其电离的离子间的溶解平衡关系:Ba(OH)2(固体) Ba2++2OH。向此种悬浊液中加入少量的氧化钡粉末,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溶液中氢氧根离子浓度增大B.溶液中钡离子浓度减少
C.溶液中钡离子数目减小D.pH减小
2019-01-30更新 | 919次组卷 | 8卷引用:陕西省榆林市第十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
8 . 向含有MgCO3固体的溶液中滴加少许浓盐酸(忽略体积变化),下列数值变小的是
A.c()B.c()C.c(H+)D.Ksp(Mg)
2016-12-09更新 | 1240次组卷 | 28卷引用:陕西省延安市富县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
12-13高二上·吉林长春·期末
9 . 已知25℃时,AgI饱和溶液中c(Ag+)为1.22×108mol/L,AgCl的饱和溶液中c(Ag+)为1.25×105mol/L。若在5mL含有KCl和KI各为0.01mol/L的溶液中,加入8mL0.01mol/LAgNO3
溶液,这时溶液中所含溶质的离子浓度大小关系正确的是
A.c (K+)>c (NO3) >c (Ag+) = c(Cl) + c (I)
B.c (K+)>c (NO3) >c (Ag+) >c (Cl)>c (I)
C.c (NO3)>c (K+)>c (Ag+) >c (Cl)>c (I)
D.c (K+)>c (NO3) >c (Cl) >c (Ag+)>c (I)
2016-12-09更新 | 474次组卷 | 6卷引用:陕西省榆林市第十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