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四单元 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613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 . 清中期,贵州县级城市从23个增至47个,新增县城集中于黔西、黔南的民族地区;云南县级城市从36个增至60个,从滇池、洱海两盆地扩展至金沙江、澜沧江、怒江等流域;此外湖北、湖南、四川、陕西等省在少数民族地区也新置多个县级城市。这一变化说明(       
A.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B.地方管理政策的调整
C.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D.边疆地区得到了开发
2023-07-12更新 | 50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雅安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2 . 康熙初年,山东青州贫民“每当日出,皆荷锄立于集场”,等待有田雇主前来雇佣;乾隆十六年,河南林县无业之民在农忙时节手持农具,清晨赶赴集市“受雇短工,名曰人市”。这反映了当时(       
A.资本主义经济发达B.个体农耕经济衰退
C.劳动力市场的发展D.人身依附关系强化
2023-07-12更新 | 30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绵阳市高中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3 . 明清时期,当铺遍布全国城市集镇以及农村,有的当铺资本额高达数万两或十几万两。经营典当业的除商人外,还有地主、官僚,甚至政府也投资设当铺。当铺的业务有存款、放款、兑换等。这一现象出现的根本原因是(       
A.商品经济的高度发达B.白银的广泛流通
C.商人群体组织的出现D.工商业市镇兴起
2023-07-12更新 | 93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雅安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4 . 明成祖以“振纲常以布中外,敷文德以及四方”为己任,当有人主张对入贡互市的外商征税时,明成祖的答复是:“今夷人慕义远来,乃侵其利,所得几何?而亏辱大体多矣”。明成祖意在(       
A.限制中外贸易的规模B.彰显王朝富庶和国威
C.塑造君主的专制权威D.重视商业税的征收
2023-07-11更新 | 94次组卷 | 2卷引用:四川省雅安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古代中国的“大一统”理念包括以下内容:“大一统”的地理观——天下观,“大一统”的政治观——政治一统,“大一统”的思想观——思想一统,“大一统”的民族观——华夷一统。它不仅是汉民族的共同理念,而且是历史上各少数民族的共同理念。在封建王朝两三千年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无论是统一还是分治时期,“大一统”理念长期存在于各民族中。尽管在分治时期地理上的“大一统”不复存在,但思想和文化上的大一统依然存在于各分治区域之中,形成了一种无形而强大的向心力。

——摘编自何星亮《“大一统”理念与中国少数民族》


从材料中选一角度,自拟论题,并运用中国古代史的相关史实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实准确,表述清晰)
2023-07-10更新 | 177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资阳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乾隆五十五年,四大徽班进京,后与湖北汉调艺人合作,吸收了昆曲、秦腔的部分剧目、曲调、表演方法及一些民间曲调,通过不断交流融合,最终形成京剧。其多种艺术元素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象征符号。其形成反映了当时(     
A.君主专制强化B.文化隔阂消除C.意识形态宽松D.民族交融加强
7 . 阳明心学盛行,士林学风“束书不观,游谈无根”,打机锋、弄隐语,几近狂禅,空疏已达极点,针对学风空疏,明末清初学者起而提倡“实学”。这反映了当时(     
A.市民文学兴起B.思辨哲学没落C.儒学地位动摇D.经世思潮产生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美国学者佛兰克在《白银资本》一书中说:“在16—17世纪,世界上三分之一的白银,通过贸易流向了中国。”据此可知当时中国(     
A.奢侈品消费蔚然成风B.鼓励发展新的经济因素
C.商品经济有较大发展D.海禁政策推行遭到失败
9 . 明清时期,随着北京粮食需求的增加,京杭大运河便成了运送漕粮的生命线。因此,只要漕粮未过,即便运河沿岸遭受旱灾,也不得引运河水用于灌溉。为确保运河航运,即便黄河下游决溢成灾,也往往暂不堵口。这表明当时(       
A.北方已丧失粮食生产能力B.区域之间的长途贸易兴盛
C.运河是对外贸易主要通道D.南方的经济地位至关重要
2023-07-09更新 | 170次组卷 | 4卷引用:四川省资阳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1685至1757年,西方来华商船312艘,而乾隆帝实行“一口通商”后的1758至1838年,前来广州贸易的商船达5107艘。18世纪30年代到18世纪末平均每年关税税银大约5万两左右,而19世纪初则达到每年100多万两。这表明(     
A.清朝朝贡贸易持续发展B.自然经济即将走向解体
C.闭关锁国实为有限开放D.国家财政倚重关税收入
首页5 6 7 8 9 10 11 12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