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四单元 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613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在元明戏曲小说中,唐代诗人李白被塑造成才华横溢的文士、蔑视权贵的狂士、针砭时弊的志士、仗义疏财的侠士、志高意远的逸士、嗜酒如命的酒中仙。元明文人对李白的形象塑造(       
A.表达了对社会黑暗现实的愤懑B.顺应了市民对世俗文化的需求
C.宣扬了儒士兼济天下的价值观D.寄托了士人的心理期待和追求
2023-08-04更新 | 833次组卷 | 25卷引用:四川省达州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2 . 明太祖废除丞相后,“威权在上,事皆亲决”。成祖时“奏章皆亲览,不假手他人”。宣宗时始有票拟之制,“凡有大事皆与群臣商议,面决可否”。宪宗以后“帝渐疏于政事”,于是票拟、廷议、廷推等决策方式日益重要,并演变成制度。材料主要反映了(     
A.中枢决策发生根本变化B.内阁对皇权有一定制约
C.宰相制度实际得到恢复D.制度建设服从皇权需要
3 . “外销画”大量出现在18、19世纪的广州口岸。当时广州外销画家在荷兰人的要求下,虽仍然使用中国传统人物作为题材,但创作了不同于中国市井画意境的社会生活图画,相关绘画形象被纳入了西方视觉文化中。这些外销画作品成套装订成册出售,受到欧美人士的欢迎。由此可知,“外销画”的出现(     
A.成为中外经济文化交流的主要载体B.是当时中西方商业贸易的产物
C.表明商品流动推动中国绘画世俗化D.表明中国文化具有广泛辐射性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四库全书》是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下诏有计划地征求当时国内所有存书,集中大批人力、物力,历经十三年,精心修綦而成。共收录书籍3462种,79338卷。将凡能收入的内容全部完整收入(除了删、毁的内容),体现“述而不作”的传统精神;经部书籍置于最显赫的位置,"甄录最宽",所收著录接近全部著录书籍的1/5。而有关生产工艺、科学技术一类的书籍,却被贬为“奇技淫巧”而受到排斥,除某些为封建统治所需要的项目如天文历法、数学、水利、农桑外,其他方面收录的则寥寥无几;西方传教士带来的有关科学技术的著作,也挂一漏万。《四库全书》保存了许多珍贵的文献资料,在修辑过程中曾大量销毁和删改旧书,使祖国的文化遗产受到损失。

材料二   1751年至1772年,狄德罗汇集了伏尔泰、卢梭等150余位作者编著《百科全书》,其间屡屡遭受耶稣会派的强烈反对、政府的查封,历尽千辛万苦,最终完成。该书采用辞条的形式把各门科学知识汇集,每一辞条,作者都根据自己的研究成果,对该命题历史渊源以及发展现状,做出全新的阐释或详细的记述。《百科全书》不仅描绘出当时法国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宗教、典章制度、风俗人情等各方面的全貌,而且反映了18世纪下半叶欧洲科学和技术的发展水平,表达了那个时代各个领域启蒙学者的要求与呼声。

——均摘编自肖东发、周悦《<四库全书〉与法国〈大百科全书〉的编纂出版之比较》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括《四库全书》与《百科全书》编撰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四库全书》与《百科全书》呈现不同特点的原因及《四库全书》编撰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2023-07-29更新 | 40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自贡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如图,下列组图可用于探究的主题是(     
   
A.统一多民族国家巩固B.君主专制制度加强
C.改土归流成效显著D.统治危机初步显现
2023-07-26更新 | 97次组卷 | 4卷引用:四川省成都外国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9月月考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乌鲁木齐至巴里坤一带,地亩颇为宽广,自(乾隆)二十六年移驻户民,至今已有一万余户,兼之满洲、绿营俱系携眷驻防,又商民、遣犯人烟聚集,已至数万,实为边疆繁盛之区。迩年改设州县,添筑城堡村庄,居然内地。……嗣准勒尔谨(陕甘总督)将应送伊犁户民六百四十二户于今春移送到屯。奴才即照预为拔定处所,备盖房间安插,并将应给口粮、籽种、马匹、农具、地亩一一发给,俱各欢欣得所,无不盛颂皇恩。

——摘编自《乌鲁木齐都统索诺穆策凌为复甘肃被灾贫民移往新疆屯垦事奏折》

(注:乌鲁木齐都统,始设于1773年,为新疆东部地区最高军政长官,地位仅次于伊犁将军。索诺穆策凌是首任乌鲁木齐都统。上文奏折事发生在1777年)


(1)根据材料一,概括清政府在新疆进行屯田开发的措施。

材料二   历代新疆屯垦规模及形式

朝代

人数面积

时间

形式

西汉

20000多人50万亩

113年

军屯为主

东汉

5000人10万亩

128年

军屯为主,少数犯屯

魏晋

2000人4万多亩

96年

军屯为主、少数犯屯、民屯

隋朝

3000人6万多亩

10年

军屯为主、少数犯屯

唐朝

50000人50万亩

160年

军屯、民屯、犯屯

元朝

57000人100多万亩

20年

军屯为主、民屯为辅

清朝

120000人960万亩

195年

军屯、民屯、犯屯、旗屯、商屯、回屯

材料三   历代新疆屯垦地点示意图


——摘编自邓德芳、段汉明《古代新疆屯垦的时空分布特征与动力机制分析》


(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古代新疆屯垦的特点及意义。
2023-07-20更新 | 33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达州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7 . 元末,确立辽金宋“三国各与正统”修史方案,三史分修;此后,辽金“正统”地位受到挑战而争论不断,直至清乾隆钦定《辽史》《金史》为中国正史。“宋辽金三史的正统体系”始终未被颠覆。这说明(     
A.修史对君臣大义的坚守B.华夷之辨的演变轨迹
C.以史为鉴修史观的形成D.华夏一体观逐步强化
2023-07-15更新 | 116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宜宾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405711日,奉成祖命,郑和率2.78万人第一次下西洋。回航途中,郑和从容指挥打败海盗袭扰,船队满载着象牙、胡椒、香料和药材等顺利回国。1407年,郑和船队第二次下西洋。到了真腊(今柬埔寨)迄罗(今缅甸)等地,向当地人民传授凿井、筑路、农作物栽培等技术;还把

中国的丝绸、瓷器、茶叶、漆器、金属制品和书籍等运往国外。1409年,郑和奉旨第三次下西洋。船队到锡兰,提前察觉锡兰国王(亚烈苦奈儿)陷害预谋,才免遭不测,后押解亚烈苦奈儿到南京皇宫,明成祖对其宽大处理,放回锡兰。至1433年,郑和船队先后七下西洋,到达非洲东海岸等地,始终奉行“共享太平之福”的对外政策。梁启超先生曾评价道“郑和下西洋后而移居南洋诸岛,当不下五百四、五十万人,加上与土著人杂婚者,当及七百万人。”到了明朝后期大约有十几万华侨散居在南洋各国。

——摘编自朱光立《浅谈郑和下西洋对当下意识形态传播的启示》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郑和下西洋的功绩。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郑和取得功绩的原因。
2023-07-14更新 | 65次组卷 | 3卷引用:四川省宜宾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9 . 明清时期江南地区常常出现“棉争粮田”“桑争稻田”的现象,福建漳州府的农民将肥沃的耕地改种烟草,“闽地二千余里……今则烟草之植,十之六七。”这反映了当时(       
A.农业的商品化趋势B.人地矛盾的激化
C.粮食安全面临威胁D.自然经济的解体
2023-07-13更新 | 29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绵阳市高中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10 . 顾炎武提出以“明道救世”为治学宗旨。从青年时起,他便提倡读书务实,“自一身以至于天下国家,皆学之事也”。据此可知,顾炎武主张(       
A.维护君主专制B.推行功利主义
C.提高儒学地位D.批判宋明理学
2023-07-13更新 | 36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绵阳市高中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首页4 5 6 7 8 9 10 11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