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81 道试题
1 . 祖先崇拜是商周时期首要的国家信仰,但是到了战国时期,祖先信仰逐渐被宇宙神或自然神崇拜(尤其是名山大川)取代;另外,祭祀的主要地点则由向先祖献祭的祠庙转到向自然神和宇宙神献祭的室外神坛。这一变化
A.反映先秦思想日趋成熟理性B.体现了地主阶级的威权构建
C.表明宗法制分封制开始瓦解D.标志着家天下观念开始出现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周礼·地官·族师》中有“五家为比,十家为联;五人为伍,十人为联;四闾为族,八闾为联;使之相保相受,刑罚庆赏,相及相共,以受邦职,以役国事,以相埋葬"的记载。这表明周代
A.基层管理蕴含连带责任机制B.礼法并施且赏罚分明
C.村社行政管理体系严密完备D.宗法制深入社会底层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西周时期,大部分农官,尤其是高级农官,主要是父子相承,世族任职。到了春秋战国时期,中高级农官往往由诸侯亲自任命,或由代表他们的有关行政机构任命。至于基层农官,一些有实权的大臣和郡县长官都有权任命。这说明
A.血缘宗法关系已经消失B.社会政治体制发生变动
C.西周王权势力不断衰微D.井田制度逐步趋于瓦解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中国古代先民对自然与鬼神保持着无限崇敬与信仰的态度。到了春秋时期,出现了重“人”与重“民”的社会思潮,原始宗教发生了人文化、道德化的嬗变。这种变化产生的主要原因是当时
A.人们改造自然能力的提高B.道德伦理的人文理性增强
C.儒家思想社会影响力扩大D.社会等级秩序逐步强化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西周青铜器铭文的格式:首先,重申受赏者先祖与王之先祖间领导与服从的关系;然后,受赏者承继其先祖之特权,接受王的统治;最后,王策命赏赐,受赏者感谢王与先祖的美德。这表明西周时期
A.文化传承意识极强B.书法艺术日益成熟
C.宗法礼仪备受重视D.分封制度趋于崩溃
6 . 现已面世的甲骨卜辞中绝大部分是对于祖先神灵的贞问,认为神灵是历史的主宰。到了西周时期,青铜铭文则多载人事,少言神灵。统治者也更加关注民众和如何获得民心,这一变化说明西周
A.专制王权不断发展B.神权意识渐趋消亡
C.人文观念逐步兴起D.儒家思想影响扩大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西周时期,统治者注重对历史经验教训的总结,《尚书》中《多士》《无逸》等篇总结了殷商在为政用人方面的成功经验,并将其归结为“敬德保民”的思想;《召诰》《酒诰》等篇,则历数了殷商为政之失。材意在强调西周统治者
A.吸取商朝灭亡的教训B.重视历史的现实价值
C.坚持儒家的德治理念D.注重成功经验的总结
8 . 周代对国君的亲属关系做出诸多限制,要求国君的族人与兄弟不能以亲情之原则对待国君。此外,周代还强调“不以家事辞王事,以王事辞家事”。这些观念
A.表明家与国的一体同构B.说明君主专制已经建立
C.注重维护公共政治秩序D.反映血缘关系逐渐弱化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下表为先秦时期一些文献的相关记载。这些记载
史料出处
天子七庙,三昭三穆,与太祖之庙而七。诸侯五庙,二昭二穆,与太祖之庙而五。大夫三庙.一昭一穆.与太祖之庙而三。士一庙.庶人祭于寝《礼记·王制》
故天子株楼衣冕,诸侯玄裕衣冕.大夫裨冕,士皮弁服。德必称位,位必称禄.禄必称用,由士以上则必以礼乐节之,众庶百姓则必以法数制之《荀子·富国》
A.遵循了儒家的治国原则B.说明当时社会等级森严
C.彰显重历史传承的风尚D.确保了周王的专制权力
10 . 商代国家体制有内服与外服之分,且外服异姓方国居多。西周时期,大规模分封宗室子弟和功臣。商周政治体制变化反映的历史趋势是
A.部落血缘色彩增多B.国家政权的强化
C.财产地域观念淡化D.等级制度的瓦解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