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特点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727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04年,梁启超发表《新大陆游记》,文章流露出中国大不如日本,更不如美国的感慨。191812月,梁启超与好友游历英、法、德、意等欧洲列国,1920年后发表《欧游心影录》,态度大转变。向中国青年大声疾呼:“我可爱的青年啊,立正,开步走!大海对岸那边有好几万万人,愁着物质文明破产,衰衰欲绝地喊救命,等着你来超拔他哩。我们在天的祖宗三大圣(指孔子、老子、墨子—引者)和许多前辈,眼巴巴盼望你完成他的事业,正在拿他的精神来加佑你哩。”

——摘编自梁启超《新大陆游记》《欧游心影录》等

材料二   1922年,罗素撰写《中国问题》,剖析中国社会现实,对中国前景作出预测。当时中国学者们正急切寻求建立共和政府可以借鉴的西方现代思想。罗素参与了当时中国应采取何种政体的辩论,他认为中国应走区别于西方资本主义和革命式社会主义的“第三条道路”。罗素认为,中国是高度文明的社会,有着悠久的历史与值得骄傲的文化。中国资源丰富、人口众多,有潜力成为继美国之后的世界强国。虽然中国迫切需要西方科学,但在罗素看来,传统中国文明提供了关于美好生活的另一个视角,这或对西方世界的不破不立起到一定的约束作用。

——摘编自[]路易斯格林斯潘《罗素在中国》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梁启超对东西方文明态度发生转变的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罗素的主要观点,并说明罗素和梁启超关于东西方文化的观点对现代的启示。
2023-06-22更新 | 35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焦作市普通高中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2 . 先秦时期,巫师掌管祭祀礼神事务。此外,《国语》记载巫师观天象“命火正黎司地以属民”,《说文》记载“古者巫彭初作医”。这可以用来说明(       
A.天文观测具有浓厚的神秘色彩B.先秦社会宗教信仰的持续松动
C.关注现世民生的观念由来已久D.王权与神权结合强化政治统治
2023-06-21更新 | 167次组卷 | 3卷引用:海南省2023届高三选择考模拟(八)历史试题
3 . 春秋时期,宋襄公要求用人进行祭社,大臣司马子鱼反对说:“古者六畜不相为用,小事不用大牲,而况敢用人乎!祭祀以为人也。民,神之主也。用人,其谁飨之……将以求霸,不亦难乎?得死为幸!”这说明当时(       
A.诸侯国君权力受到制约B.儒家伦理思想受到重视
C.朴素的重民思想已形成D.诸侯争霸兼并后果严重
2023-06-21更新 | 116次组卷 | 5卷引用:陕西省安康市汉阴县汉阴中学2023届高三下学期模拟预测文综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书中的时代·时代中的书

1、表2是晚清某位思想家(18091874)代表作的目录摘编和版本情况。

1

()

汰冗员议广取士议厚养廉议减兵额议……

()

均赋税议兴水利议筹国用议罢关征议……

()

重儒官议改科举议改会试议

停武试议……

()

收贫民议稽户口议严盗课议

复宗法议……

()

制洋器议善驭夷议采西学议重专对议……

2

稿本

成书于咸丰十一年(1861)

抄本

1861年后在士大夫中广泛流传

津河广仁堂刻本

光绪九年(1883)

江西豫章刻本

光绪十年(1884)

弢园老民活字印本

光绪十一年(1885)

潘氏敏德堂刻本

光绪十八年(1892)

丰城余氏刻本

光绪二十三年(1897)

弢园老民铅印本

光绪二十三年(1897)

文瑞楼石印本

光绪二十三年(1897)

聚丰坊校刻本

光绪二十三年(1897)

冯世激刻本

光绪二十四年(1898)

上海书局石印本

光绪二十四年(1898)

仿泰西法石印本

光绪二十四年(1898)

北洋官书局石印本江右两仪堂刻本

光绪二十四年(1898)

关中味经官书局刻本

光绪二十四年(1898)

       ——据《江苏艺文志》等


(1)书中的时代是一个怎样的时代?
(2)表2对我们了解这部书在时代中的作用有什么帮助?谈谈你的看法。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工匠”一词出现于春秋战国时期。《逸周书·文传解》中记载:“山林以逐其材,工匠以为其器”。东汉的《说文解字》中解释为“工者,巧饬也。百工皆称工、称匠。”《管子·立政》说道:“工事竞于刻镂,女事繁于文章,国之贫也……工事无刻镂,女事无文章,国之富也。”《考工记》中记录了大量有关器物制造的标准尺寸和技术要求,书中从零件制造、工艺应用、材料选择、规格要求以及成品检验等环节都进行了详尽叙述……被封建统治者、士大夫、官吏文人所鄙视的科学技术终究要发展,但是只能在农业、手工业生产实践的基础上,依靠匠人经验的缓慢积累而自发地发展。崇德尚贤、德艺兼修也成为中国古代工匠砥砺技艺、修身养性的专业职责与精神追求。

——摘编自赵薇《中国古代工匠精神特点及其价值追求》

材料二   19世纪30年代,德国最初在制造业上采取偷师、模仿英法制造业的方式,假冒伪劣现象严重。1887年,英国在修改《商标法》条款时,带有侮辱性地规定,所有德国进口商品必须标明“德国制造”。19世纪90年代开始,德国在深刻反思的情况下开始学习美国,大力促进应用科学研究。德国工匠勤奋、严谨、有序、热情的工作态度无不体现着宗教追求,充满着理性精神的德国哲学,渗透着德意志民族内向、深沉和善于思辨的民族品格。从1907年德国建立第一个旨在主张标准化和批量化生产设计组织——德意志制造联盟起,截至目前德国已经基本建立起了涵盖主要行业与产业的标准起草组织。一战后,德国相继出台了《反对限制竞争法》《企业基本法》等一系列法律法规,用以规范企业的治理结构和能力,并适时进行修订。德国著名的伍尔特集团,自1945年成立以来,始终如一地生产“螺丝”这一单一产品,其产品在很多领域是不可替代的德国鼓励技术工人移民,在德国工作的技术“工匠”,享受永久居留权。德国“工匠”培育的最主要渠道是职业教育,有近80%的年轻人接受不同形式的职业教育,而且职业教育几乎覆盖所有职业。在工匠精神的影响下,德国在机械、钢铁、电气、化工等领域打下深厚根基,“德国制造”声名显赫。

——摘编自徐春辉《德国“工匠精神”的发展进程、基本特征与原因追溯》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古代中国工匠精神产生及发展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德国工匠精神形成的原因,并分析其影响。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古代中国和近代德国工匠精神的共同价值追求。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佛教在两汉之际传入中国,至今已有两千多年历史。佛教之所以能在中国传播,是外来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既相互碰撞又融合的结果。佛教比其他宗教更加注重人自身的修养,推行一种让人们止恶扬善、自净其意的教法,这比较适应于东方特别是儒家修身为本的道德哲学,所以在东方得到广泛传播。佛教对中华文化的影响,是别的外来文化不能企及的。在中国人的观念中到处可见佛教的影响,人们常说的世界、实际、绝对、一尘不染、三生有幸等,都来自佛教用语。佛经存在着“上天下地毫无拘束的幻想力”,使中国的评书、戏曲、文学深受其影响,由此才会有《西游记》《封神演义》这类经典作品的产生。随着佛教的传播,寺、塔等建筑物逐渐增多起来。洛阳白马寺、苏州寒山寺、西安大雁塔、杭州六和塔等不再只是一些宗教建筑,已经成为中国古建筑中的艺术结晶。以云岗、龙门、敦煌三大石窟艺术为代表的中国石窟艺术,遍布全国,成了具有世界意义的艺术宝藏。佛教对中国民间的最大影响,莫过于“因果报应、轮回转生、修行成佛”等一套说教,这些说教逐渐形成了庙神膜拜和超度亡灵的信仰民俗。

——摘编自王霁主编《中国传统文化》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佛教在中国传播的特点及其能在中国传播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佛教对中国古代文化产生的影响。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从前中国人常爱说“读书明理”一句话。在乡村中,更常听见指说某人为“读书明理之人”。这个理何所指?不烦解释,中国人都明白的。它绝不包含物理的理、化学的理、一切自然科学的理,就连社会科学上许多理,亦都不包括在内。却是同此一句话,在西洋人听去,亦许生出不同的了解罢!中国有许多书,西洋亦有许多书;书中莫不讲到许多理。但翻开书一看,却似不同。中国书所讲总偏乎人世间许多情理,如父慈、子孝、知耻、爱人、公平、信实之类。若西洋书,则其所谈的不是自然科学之理,便是社会科学之理,或纯抽象的数理与论理。因此,当你说“读书明理”一句话,他便以为是明白那些科学之理了。

——摘编自梁漱溟《中国文化要义》

材料二   朱熹论“理”,一则明其绝对、永恒,在气之先,二则明其运动不息而无处不存。针对佛教“空虚”之说,特别强调“理是实理”“万理皆实”,在人性论方面,他认为“道心”禀受于天地,为“理”之体现,至纯至善,虽下愚小人亦皆有之。“人心”则生于形体之私,善恶相混,驳杂不纯,虽上智君子亦不能无。道心、人心既集于一人之身,即须以“精”“一”功夫加以扩充制约。精,一之道,其一则在“内省”“居敬”,其二则是“践履”“格物致知”。


(1)根据材料一、二,指出程朱理学中“理”的主要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程朱理学在宋朝形成的原因。
2023-06-20更新 | 114次组卷 | 2卷引用:河北省沧州市沧县中学2023届高三高考模拟预测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中国人长期专注于内部事务,自秦汉以来几乎都采取向内发展的模式。对外部的态度并非像西方国家一样,多以政府和侵略来获取更多的资源。中国历代统治者绘制地图多用于疆域、政区、土地分配、交通水利、攻势防御等。明代的“世界地图”《四海总图》中,天下以中国为核心,中国的四周环绕着一些岛国,岛国再向外扩展则是无边无际的大海。

——摘编自王霜朱文涛《试析中国古代地图的美学观念和形式表达》

材料二   清末湖南浏阳人卢形编绘了一套以“中国”为图名的《中国历史战争形势全图》。从图集中对战争英雄的谱系叙述来看,绘者多奉黄帝、岳飞等汉族英雄为圭臬。1913年北洋政府陆军部就批示道:“该著考据确凿,图说详明,以之列于文武各学校,不独开治史之门径,兼可收尚武之精神。”同时,民初以来国民教育中有关历史疆域与沿革地理的内容,无不以统合中华民族、振兴爱国精神为归旨。这一时期历史疆域地图的编绘,也已开始摆脱“汉族空间”主义,注重边疆历史地理的书写,呈现出民族化与多元化的风格。

——摘编自李鹏《清末民国中国历史地图编绘与民族国家建构》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古代地图绘制体现的思想特点,并分析这一特点形成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末民初中国地图绘制出现的变化,并说明其影响。
2023-06-20更新 | 229次组卷 | 3卷引用:江苏省扬州市扬州中学2023届高三考前模拟预测历史试题
9 . 1975年,江西省清江县(今樟树市)吴城村发掘出一个相当于二里冈期(商代前期)的遗址。有学者据此提出“吴城文化”的概念,并指出“吴城文化”是分布于赣江、鄱阳湖流域,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又受到中原文化强烈影响的一支独立的考古学文化。材料说明(     
A.中华文明起源的多样性特征B.商代南北之间的文化交流频繁
C.商代文化已传播到长江流域D.交通便利有助于地区文化交往
2023-06-19更新 | 49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通化市梅河口市第五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6月月考历史试题
10 . 入选“2021年中国考古新发现”的江西樟树市国字山战国墓葬,以越文化为主,又有楚文化和江淮文化的因素,墓葬形制也与中原墓葬有相似之处。该考古新发现印证了(     
A.中华文明多元交汇的特点B.“战国七雄”的政治格局
C.统一多民族国家已经形成D.江西地区是中华文明中心
2023-06-19更新 | 141次组卷 | 1卷引用:青海省西宁市2023届高三二模文综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