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41 道试题
1 . 【欧洲文明的发展与传承】

高二3班的小张同学整理了“西欧中世纪中后期的发展”的学习笔记,提纲摘要如下

一、社会经济的变化

1.工商业城市兴起

2.生产组织形式的变化:建立租地农场、出现手工工场

3.生产和经营方式的变化:产品推向市场、雇佣关系发展

二、社会政治的变化

1.王权振兴

2.城市自治

3.封建等级代表制(议会)出现

三、社会结构的变化

1.农村:富裕农民、骑士等成为农村富有生气的阶级力量

2.城市:市民阶层享有新的契约关系赋予的权利,政治权利不断扩大

四、思想文化的变化

1.市民文化、世俗文化兴起

2.“异端”运动

3.城市大学兴起


分析上述某一或某些变化,阐明其对欧洲近代文明勃兴所产生的影响。(要求:观点明确,逻辑清晰,史论结合,表述成文)
2023-11-25更新 | 31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恩施州联盟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文化源远流长,中华文明博大精深。在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发展史中,中华民族创造的伟大文明绵延传承。内聚的地理环境、广阔的疆域和众多人口,是中华文化传承的外在条件。持续沿用的汉字以其广泛适用性、文化附加功能、高度组词能力、形音义一体功能、文化固化功能等,是中华文化持久传承的坚固载体。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海洋文明的水乳交融,丰富了中华文化的形式和内涵。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以儒家学说为主导的意识形态,为文化发展繁荣创造了条件。丰富的、多层次的教化体系,为文化传承提供了持续稳定的保障机制。独特的史学传统,铸就了赓续延绵的历史文化传承意识。中华民族沿着适合自身特点的道路不断前行,生生不息、薪火相传。凝结中华民族思想智慧的《论语》《道德经》《孙子兵法》等等典籍,向其他国家和民族展现了独到的中国理念和中国价值;丝绸、瓷器和茶叶,千百年来源源不断地输往各国,成为独具代表性的中国文化符号。

——摘编自人民网《讲好中国历史向世界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请结合中国古代史的相关史实,就材料中中华文明发展的某一观点展开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3 . 【改革与发展】

考察古今中外的历史,我们可以发现,改革是历史发展的鲜明主题。从某种程度上说,数千年的世界文明史,就是自上而下的改革和自下而上的革命交相更替、互为作用的运动过程。中国古书《周易》上说:“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尽管改革形式多样,效果各异,但所有的改革无疑都充满着艰巨性,改革的道路总是坎坷曲折,改革者需要有大无畏的勇气,克服重重困难,才能实现改革的目的。谭嗣同在戊戌政变发生后,拒绝出走日本。他在狱中写下“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后从容就义。这些直面困难、敢于斗争的改革家的精神品质值得后人学习。

       一一摘编自《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选修1》


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中国历史所学知识,请提炼一个论题。例如:“改革与发展”“前进与曲折”等角度,围绕论题展开论述。(要求:论题明确,史实准确,史论结合,表述成文。)
4 . 印章、印蜕(印章钤印在纸上的图样)、印面,呈现在方寸之间,展现了天下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秦:宜阳津印

西晋:颁给内迁少数民族酋长的“晋归义羌侯”印

铜印,秦代管理宜阳县渡口官员的官印。印文小篆宜阳,旧韩地名,秦时设县驼钮金印。呈现典型的晋代官印文字风格。魏晋时期颁少数民族官印大致有几个特点:一是首字多有“魏”或“晋”字,以表明至高无上的权威;二是官印中多有族名;三是赐给归附投降的少数民族首领多有“归义”字样;四是印钮多为驼钮。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任选一枚印章多角度解读材料。(要求:观点明确,任选一枚印章进行阐述,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5 . 【唐朝的社会开放】

材料   下表是某位同学为研究唐朝社会问题搜集的材料。

现象来源
1宰相李林甫特别钟爱六个如花似玉的女儿,为了让她们得遇如意郎君,便在自家的厅事壁间开了一个横窗,外面饰以大红色的薄纱,一旦有贵族子弟前来拜谒,女儿们躲在窗后自己挑选中意之人。时人称为“选婿窗”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
2中唐名相张镐,年轻未发达时曾在酒家邂逅一年轻貌美的女子,心生爱慕。面对张镐的爱意表达,那个姑娘大大方方地回答道:“君非常人,愿有所托。能终身,即所愿也。”两个人遂结成夫妻唐末五代杜光庭编撰《神仙感遇传》
3“诸卑幼在外,尊长后为定婚,而卑幼自娶妻,已成者,婚如法。未成者,从尊长。违者,杖一百。”这一则条文从法律上承认了成年男女有自主择偶的权利《唐律·户婚》
4玄武门之变,太宗纳李建成和李元吉年轻貌美未育的侧室为妃嫔;太子李治与武才人情投意合,后来纳之为妃为后;玄宗相中儿媳杨玉环,令其离婚披道服出家,然后纳为贵妃。李唐皇室的公主和宗室女多有再嫁者,二嫁、三嫁也不在少数焦杰《包容与开放—聊聊唐代的婚姻》
5贞观年间,有个叫夏侯碎金的妇女,因为父亲双目失明,生活无法自理,又没有其他亲属照顾,便请求与丈夫刘寂离婚,回家伺候父亲,刘寂同意了妻子的要求
根据材料,指出这位同学研究的主题,并结合所学知识对这一主题进行分析论证。
2023-10-01更新 | 41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鄂州市部分高中教研协作体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   民族主义是一种想象的共同体。想象的共同体不是虚构的共同体,是一种与历史文化变迁相关,根植于人类深层意识的心理建构。其建构过程主要受以下三大维度的力量影响。

第一维度:宗教共同体、王权王朝共同体不断衰弱。

第二维度:工业革命;印刷与书面媒体;单一标准语言对人们连接感与归属感的强化。

第三维度:殖民背景下的爱国主义、种族主义,激发深刻的自我牺牲与族群之爱。

——据本尼迪克特·安德森《想象的共同体》整理

结合世界史的相关知识,围绕以上材料的部分或整体内容,自拟论题,予以论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表达清晰。)
2023-09-12更新 | 186次组卷 | 7卷引用:湖北省宜荆荆随恩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6月联考历史试卷(B卷)
7 . 【“大历史观”与历史解释】

材料   章开沅先生(1926-2021)是一位享誉海内外的历史学家。在他看来,史学的使命如司马迁所言,就在于“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章开沅力主“大历史观”,提倡学习法国年鉴学派的史学主张,即从历史的长时段来把握和研究具体的历史事件。他率先提出辛亥革命史研究要“盘点三百年,三个一百年”的观点,他认为:“应该了解孙中山辛亥革命之前的一百年,特别是辛亥革命怎么来的,孙中山的纲领怎么来的,它都是有依据的。同时还要盘点辛亥革命后的一百年。还要研究从现在开始,往后的一百年。”

——摘编自马敏《论章开沅史学思想的特质》

请你选取某一历史事件,运用“大历史观”进行论述。(要求:自拟标题,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成文)
2023-09-08更新 | 41次组卷 | 3卷引用:湖北省“宜荆荆恩”2024届高三上学期起点考试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   明代中后期西班牙、英国等欧洲国家的白银铸币,源源不断地输入福建沿海,并逐渐进入中国内地广泛流通。有学者将福建外国银币流行的原因归纳如下

福建外国银币流行的原因一览表

序号原因陈述
1外国银币流通功能出色外国银币具有成色稳定、形制统一、样式精美、便于携带、无需折算等优点,因而受到福建商民青睐
2私人海外贸易限制松动随着明中后期倭患逐渐肃清,朝廷宣布解除海禁,允许民间远洋贸易,大大推进了中国与国际市场的联系,从而加快了外国白银的流入
3跨区域商人群体的作用
4新航路开辟的外溢效应
参照(1)(2),结合所学知识完成(3)(4)的陈述。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共产党建立以来根据地货币和人民币发展的部分

1931年,在江西瑞金成立中华苏维埃国家银行,发行的货币上印有镰刀、锤子、五角星等图案。其中,壹元和贰角面值的货币上还绘有列宁头像。
1937年,国共两党协议,陕甘宁边区不印发货币,市面上通用法币。1938年,边区政府以延安光华商店的名义印发“延安光华商店代价券”,作为法币的辅币。1941年,边区政府决定独立发行自己的货币。
194812月,中国人民银行在石家庄正式成立,开始发行面值拾元到壹万元不等的第一套人民币。
1953年,中国人民银行发行第二套人民币,陆续完成对新疆和西藏货币的收兑。1962年,中国人民银行发行第三套人民币,纸币面值最大为10元,最小为1分,绘有纺织工人,拖拉机手,钢铁工人等劳动者图案。
1987年,中国人民银行发行第四套人民币,纸币面值最大为100元,最小为1角。

——摘编自戴志强、沈逸林《红色政权发行的货币》等


根据材料中货币发展的相关史实,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阐释。(要求:论题明确,史实准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下表为历史上的东西方茶叶贸易概况。

时间概况
唐代中国茶叶传播至西亚阿拉伯地区,西方就已经注意到中国的饮茶习俗
16世纪欧洲商人、传教士自东返,介绍中国饮茶方式和以茶待客的生活习俗,介绍茶具和其他器具
17世纪至18世纪初荷兰是欧洲最大的茶叶贩运国。荷兰成为最早开始饮茶的欧洲国家。茶叶最初被视为药物放在药店出售,价格相当贵,一般人消费不起
18世纪后半期英国东印度公司支配了世界茶叶贸易。茶叶成为英国的大众饮料,饮茶之风在英国广泛流行,创造了独特的英国“下午茶”文化,这适应了英国工业化生产的需求
19世纪英国人养成了在茶中加糖的习惯,饮茶的流行推动了瓷器茶具、餐具等的流行。中国外销茶叶主要有红茶和绿茶
阐述从上述材料中发现的历史现象,并得出一个结论。(要求:现象源自材料,结论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2023-08-30更新 | 301次组卷 | 4卷引用:历史(湖北卷)-学易金卷:2024年高考第一次模拟考试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