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理学代表人物及其主张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01 道试题
2 . 理学的集大成者是
A.董仲舒B.程颐C.朱熹D.王守仁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存天理,灭人欲”是宋代理学大师朱熹的核心主张,同时他还强调指出:“官无大小,凡事只是一个公。若公时,做得来也精彩。便若小官,人也望风畏服。若不公,便是宰相,做来做去,也只得个没下梢。”在这里朱熹实际上强调国家公职人员要
A.不畏权贵,忠君爱国B.淡泊名利,无为而治
C.格物致知,自我修行D.自我克制,廉洁奉公
单选题-单题 | 容易(0.94) |
名校
4 . 朱熹提出“存天理,灭人欲”,其中“天理”主要是指
A.社会发展规律B.伦理道德规范C.天体运行法则D.封建迷信思想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朱熹指出,要把对封建道德义理的认识落实到行动上,如果只读书明理,不践其实,不但非真知,而且会造成脱离实际,空谈性命的危害。在此,朱熹
A.系统阐释了格物致知的认识体系B.主张道德修养与道德实践相结合
C.明确提出了“知行合一”的命题D.推进了儒学传统伦理观的思辨化
单选题-单题 | 容易(0.94) |
名校
6 . 提出“致良知”、“知行合一”的思想家是
A.程颐B.王守仁C.朱熹D.陆九渊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王阳明强调“以吾心之是非为是非”,圣人之道不是高深莫测,而是简易直接的,愚夫愚妇只要在日常行为的“事上磨练”,同样可以成为圣人。材料说明了王阳明(     
A.猛烈抨击了圣人之道B.认识到知行的辩证关系
C.强调加强个人的修养D.认为天理是万物的本原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8 . “宇宙之间,一理而已。天得之而为天,地得之而为地,而凡生于天地之间者,又各得之以为性。其张之为三纲,其纪之为五常”。该思想
A.带有客观唯心主义倾向B.产生于开元盛世时期
C.由汉代董仲舒最早提出D.不利于维护封建统治
9 . “眼珠子,鼻孔子,朱子高于孔子;眉先生,胡后生,后生长于先生。”这是中国对联艺术中非常典型的双关联。对“朱子高于孔子”喻义的最佳解释是
A.朱熹建立了系统的心学理论B.朱熹继承和发展了儒家学说
C.朱熹对儒家学说的贡献比孔子大D.朱熹的学说更科学
10 . 宋明理学中贯穿着某种“终极关怀”,某种在日常实践中逐渐完善自身,达到超越的理想境界的意向。理学重视人的修养,主张将格物所得到的物理,诠解为道德性的天理,知识与道德同一、善与美合一。这在一定的历史情境中,为人的终极关怀的实现,提供了一条世俗的、美学的道路。据此可知,宋明理学(     
A.具有一定的理性与人文价值B.倡导民众抒发个人内在感情
C.注重提升个人修养D.强调积累更多知识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