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理学代表人物及其主张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01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 . 中国古代某位思想家认为,宇宙“发窍之最精处,是人心一点灵明”;因为人人都有“灵明”,所以“愚夫愚妇与圣人同”、“满街都是圣人”。这位思想家是
A.王阳明B.李贽C.朱熹D.王夫之
2 . 朱熹一生著述甚多,最为重要的是《四书章句集注》。这里的“四书”指的是
A.《诗》《书》《礼》《春秋》
B.《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C.《大学》《春秋》《论语》《孟子》
D.《孟子》《中庸》《书》《春秋》

3 .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指出:儒家学说的道德准则和文学、思想方面的遗产,主要由孔子的经过后代人修改和润色的教诲组成。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论语》

材料二君有过则谏,反复之而不听,则去。……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

――《孟子》

材料三唯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君为臣纲。

――《春秋繁露》

材料四天理,只是仁义礼智之总名,仁义礼智便是天理之件数。……天理存则人欲亡,人欲胜则天理灭。

――《朱子语类》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指出孔子和孟子对君臣关系的主张。

(2)材料三、四分别是怎样“修改和润色”儒家学说中君臣关系的?

(3)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先秦、西汉、南宋以后儒学地位发生的主要变化。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其变化的主要原因,并指出儒学对中国传统社会发展的影响。

4 . 真知与常知异。尝见一田夫,曾被虎伤,有人说虎伤人,众莫不惊,独田夫色动异于众。若虎能伤人,虽三尺童子莫不知之,然未尝真知。真知须如田夫乃是,故人乃知不善犹为不善,是亦未尝真知,若真知,决不为矣。这段话体现出的思想是
A.格物致知
B.心即理也
C.发明本心
D.致良知
2016-11-27更新 | 354次组卷 | 32卷引用:2011年云南省玉溪一中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明正德十三年正月,王阳明领兵进入广东龙川,剿灭山中之贼后,告谕百姓:嫁娶之家,丰俭称赀,不得计论聘财妆奁,不得大会宾客,酒食连朝……街市村坊,不得迎神赛会,百千成群。凡此皆靡费无益。有不率教者,十家牌邻互相纠察;容隐不举正者,十家均罪。此举根本目的是
A.严禁聚会,避免盗贼再起B.提倡节俭,形成淳朴民风
C.推行连坐,维护社会稳定D.教化百姓,挽救封建危机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英国史学家汤因比说:“从王阳明思想来看,人的心与万事万物之理,彼此是同一的。”以下言论中,最能支撑汤因比这一论断的是(   )
A.“以吾心之是非为是非”
B.“减得一分人欲,便得一分天理”
C.“知而不行,只是未知”
D.“千思万虑,只是要致良知”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8 . 在修养论方面,明代王守仁提出:“良知良能,愚夫愚妇与圣人同。但惟圣人能致其良知,而愚夫愚妇不能致,此圣愚之所由分也。”下列观点,实质上与其相同的是
A.李贽: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
B.二程:灭私欲则天理明矣
C.王夫之:天地之化日新
D.张载:以爱己之心爱人,则尽仁
2016-11-27更新 | 1085次组卷 | 20卷引用:2015-2016学年黑龙江牡丹江一中高一上期末考试历史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2004年8月,有人在网上发表了《程朱理学流毒无穷》一文,认为中国悲哀的原因在于出现了朱熹和二程,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A.评论着眼于二程和朱熹维护封建统治秩序,压抑人的个性发展
B.此说法有失偏颇和浅薄,没有去辩证地客观评价
C.这种观点是正确的,程朱理学无任何进步之处
D.我们应批判地继承程朱理学思想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理学强调通过道德自觉达到理想人格的建树,强化了中华民族注重气节和德操、注重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的文化性格。下列属于这一学派主张的是
A.“屈民而伸君,屈君而伸天”
B.“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
C.“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D.“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