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理学代表人物及其主张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01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1 . 朱熹在《四书章句集注》中说:“盖国以民为本,社稷亦为民而立,而君之尊又系于二者之存亡,故其轻重如此。”这一说法(       
A.强调了君主至尊的观念B.体现了儒家传统的民本思想
C.呼应了“存天理,灭人欲”的主张D.推动了儒家思想的新发展
2018-06-09更新 | 8896次组卷 | 135卷引用:天津市河西区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2 . 思想家王守仁说:“夫良知者,即所谓是非之心,人皆有之,不待学而有,不待虑而得者也”“致吾心良知之天理于事事物物,则事事物物皆得其理矣。致吾心之良知者,致知也”。其主张
①重建儒学信仰②人人都有良知③无私则无心④道德自我完善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2018-06-01更新 | 3559次组卷 | 46卷引用:新疆乌鲁木齐市第十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3 . 程朱学派与陆王学派虽然存在着严重的分歧,但他们在理想方面却存在着一致性。其一致性表现在
A.重建儒家文化的新秩序,以安定社会
B.融合释道儒观念,以求达到三教一统
C.强调经世致用之功,致力于政治改革
D.将理学向下通俗化,以觉醒庶民大众
2018-06-01更新 | 2364次组卷 | 49卷引用:山东省烟台市招远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某日,有一弟子问老师:“理是人物同得于天者,如物之无情者亦有理否?”,老师回答:“固是有理。如舟只可行之于水,车只可行之于陆。”这一情境中的老师最有可能是
A.老子
B.朱熹
C.孔子
D.王夫之
5 . 王阳明提出“圣贤庸愚,同具此心,苟能致知,皆能明德”。黄宗羲提出“君之与臣,名异而实同”。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二者都破除了权威崇拜,意味着思想启蒙
B.二者都质疑程朱理学,但所属的范畴不同
C.黄宗羲思想是对王阳明思想的批判与否定
D.黄宗羲思想是对王阳明思想的继承与发展
2018-05-07更新 | 311次组卷 | 16卷引用:云南省丽江市华坪县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6 . 程朱理学的核心思想是
A.天理是宇宙万物的本原
B.格物致知
C.知行合一
D.人心是宇宙万物的本原
2018-03-28更新 | 66次组卷 | 4卷引用:北京市第四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年级下学期夏季会考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王阳明认为,致良知必须实地用功,为学不能与为政任事分离,经世求治成为其立心、立功的基本生活目标。由此可知王阳明
A.以致良知为思想核心
B.提倡“学思结合”的学习方法
C.具有强烈的功利思想
D.具有“经世致用”的思想色彩
2018-02-23更新 | 272次组卷 | 16卷引用:陕西省榆林市府谷三中2018年春季学期高一历史期末试题
17-18高二上·江苏南通·阶段练习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余英时说:“如果一定要在中国思想流派中找出一家与西方科学精神最相近的,我个人认为只有程、朱一系的理学足以当之。”其依据是程朱理学主张
A.格物致知
B.知行合一
C.心即理也
D.经世致用
2018-01-27更新 | 104次组卷 | 2卷引用:江苏省苏州市张家港高级中学2018-2019下学期高一期末历史试题

9 . 人格修养,是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儒家极为关注的一个问题。请阅读以下材料:

材料一:“格物致知,大学之端,始学之事也。一物格则一知至,其功有渐,积久贯通,然后胸中判然不疑所行,而意诚心正矣

——《朱子文集》七十二

材料二:“夫人者,天地之心,天地万物,本吾一体者也。生民之困苦荼毒,孰非疾痛之切于吾身者乎?不知吾身之疾痛,无是非之心者也。是非之心,不虑而知,不学而能,所谓良知也。”

——王守仁:《王文成公书》卷二《答聂文蔚》

材料三:老莱子,春秋时期楚国隐士,为躲避世乱,自耕于蒙山南麓。他孝顺父母,尽拣美味供奉双亲,70岁尚不言老,常穿着五色彩衣,手持拨浪鼓如小孩子般戏耍,以博父母开怀。一次为双亲送水,进屋时跌了一跤,他怕父母伤心,索性躺在地上学小孩子哭,二老大笑

——《二十四孝图之戏彩娱亲》

材料四:忠孝节义,奴隶之道德也。……轻刑薄赋,奴隶之幸福也。称颂功德,奴隶之文章也。拜爵赐第,奴隶之光荣也。丰碑高墓,奴隶之纪念物也

——陈独秀《警告青年》

请回答:(1)依据材料一,概括指出朱熹关于修养成圣的主要途径。

(2)阅读材料二,指出王阳明所谓“良知”的实质是什么?该“良知”在形成上与朱熹有什么不同之处?

(3)阅读材料三,对于材料中所说的“孝”应当如何正确认识?

(4)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陈独秀认为青年应当怎样才能破除旧道德,真正实现人的解放?他为什么要大力抨击旧道德?

17-18高二上·江苏南通·阶段练习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0 . 某思想家曾作诗咏《中秋》:“吾心自有光明月,千古团圆永无缺。山河大地拥情辉,赏心何必中秋节。”该思想家是
A.董仲舒
B.朱熹
C.王阳明
D.李贽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