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随机变量及其分布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250 道试题
1 .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个数为(       
①样本相关系数的绝对值大小可以反映成对样本数据之间线性相关的程度;
②用不同的模型拟合同一组数据,则残差平方和越小的模型拟合的效果越好;
③随机变量服从正态分布,若,则
④随机变量服从二项分布,若方差,则
A.1个B.2个C.3个D.4个
2 . 有以下6个函数:①;②;③;④;⑤;⑥.记事件:从中任取1个函数是奇函数;事件:从中任取1个函数是偶函数,事件的对立事件分别为,则(       
A.
B.
C.
D.
7日内更新 | 295次组卷 | 4卷引用:河南省濮阳市2024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数学试题
3 . 多年统计数据表明如果甲乙两位选手在决赛中相遇,甲每局比赛获胜的概率为,乙每局比赛获胜的概率为.本次世界大赛,这两位选手又在决赛中相遇.赛制为五局三胜制(最先获得三局胜利者获得冠军).
(1)现在比赛正在进行,而且乙暂时以领先,求甲最终获得冠军的概率;
(2)若本次决赛最终甲以的大比分获得冠军,求甲失分局序号之和的分布列和数学期望.
4 . 定义两组数据的“斯皮尔曼系数”为变量在该组数据中的排名和变量在该组数据中的排名的样本相关系数,记为,其中
某校15名学生的数学成绩的排名与知识竞赛成绩的排名如下表: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

5

3

4

9

8

7

6

10

2

12

14

13

11

15


(1)试求这15名学生的数学成绩与知识竞赛成绩的“斯皮尔曼系数”;
(2)已知在这15名学生中有10人数学成绩优秀,现从这15人中随机抽取3人,抽到数学成绩优秀的学生有人,试求的分布列和数学期望.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树人中学高三(1)班某次数学质量检测(满分150分)的统计数据如下表:
性别参加考试人数平均成绩标准差
3010016
209019
在按比例分配分层随机抽样中,已知总体划分为2层,把第一层样本记为,其平均数记为,方差记为;把第二层样本记为,其平均数记为,方差记为;把总样本数据的平均数记为,方差记为
(1)证明:
(2)求该班参加考试学生成绩的平均数和标准差(精确到1);
(3)假设全年级学生的考试成绩服从正态分布,以该班参加考试学生成绩的平均数和标准差分别作为的估计值.如果按照的比例将考试成绩从高分到低分依次划分为四个等级,试确定各等级的分数线(精确到1).
附:
6 . 在某公司举办的职业技能竞赛中,只有甲乙两人晋级决赛,已知决赛第一天采用五场三胜制,即先赢三场者获胜,当天的比赛结束,决赛第二天的赛制与第一天相同.在两天的比赛中,若某位选手连胜两天,则他获得最终冠军,决赛结束,若两位选手各胜一天,则需进行第三天的比赛,第三天的比赛为三场两胜制,即先赢两场者获胜,并获得最终冠军,决赛结束.每天每场的比赛只有甲胜与乙胜两种结果,每场比赛的结果相互独立,且每场比赛甲获胜的概率均为.
(1)若,求第一天比赛的总场数为4的概率;
(2)若,求决出最终冠军时比赛的总场数至多为8的概率.
2024-03-27更新 | 1312次组卷 | 4卷引用:河南省焦作市2024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数学试题

7 . 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数据36,28,22,24,22,78,32,26,20,22的第80百分位数为34
B.用简单随机抽样的方法从51个个体中抽取2个个体,则每个个体被抽到的概率都是
C.已知随机变量,若,则
D.随机变量,若,则
8 . 某学校安排甲、乙、丙三个班级同时到学校礼堂参加联欢晚会,已知甲班艺术生占比8%,乙班艺术生占比6%,丙班艺术生占比5%.学生自由选择座位,先到者先选.甲、乙、丙三个班人数分别占总人数的.若主持人随机从场下学生中选一人参与互动.
(1)求选到的学生是艺术生的概率;
(2)如果选到的学生是艺术生,判断其来自哪个班的可能性最大.
2024-03-13更新 | 3664次组卷 | 11卷引用:河南省济洛平许2024届高三第三次质量检测数学试题
9 . 第19届亚运会在杭州举行,为了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5名大学生将前往3个场馆开展志愿服务工作.若要求每个场馆都要有志愿者,则当甲不去场馆时,场馆仅有2名志愿者的概率为(       
A.B.C.D.
2024-02-17更新 | 5022次组卷 | 14卷引用:宁夏银川市第二中学2024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数学(理)试题
10 . 某人连续掷两次骰子,表示事件“第一次掷出的点数是2”,表示事件“第二次掷出的点数是3”.表示事件“两次掷出的点数之和为5”,表示事件“两次掷出的点数之和为9”.则(       
A.相互独立B.相互独立
C.不相互独立D.不相互独立
2024-01-25更新 | 650次组卷 | 6卷引用:湖南省株洲市第二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调研数学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