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史传文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86 道试题
1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齐桓公问于宁戚曰:“筦子今年老矣为弃寡人而就世也吾恐法令不行人多失职百姓疾怨国多盗贼吾何如而使奸邪不起民衣食足乎?”宁戚对曰:“要在得贤而任之。”桓公曰:“得贤奈何?”宁戚对曰:“开其道路,察而用之,尊其位,重其禄,显其名,则天下之士至矣。”桓公曰:“既以举士而用之矣,微夫子而临之,则未有布衣屈奇之士求见寡人者。”宁戚对曰:“是君察之不明,举之不显;而用之疑,官之卑,禄之薄也;且夫国之所以不能士者,有五阻焉:主不好士,谄谀在旁,一阻也;言便事者,未尝见用,二阻也;壅塞掩蔽,必因近习,然后见察,三阻也;讯诘穷其辞,以法过之,四阻也;执事适欲,擅国权命,五阻也。去此五阻,则豪俊并兴,贤智求处;五阻不去,则上蔽吏民之情,下塞贤士之路;是故明王圣主之治,若夫江海无不受,故长为百川之主;明王圣君无不容,故安乐而长久。因此观之,则安主利人者,非独一士也。”桓公曰:“善,吾将著夫五阻以为戒本也。”

齐景公问于晏子曰:“寡人欲从夫子而齐国之政。”对曰:“婴闻之,国具官而后政可善。”景公作色曰:“齐国虽小,则何为不具官乎?”对曰:“此非臣之所复也。昔先君桓公,身体堕懈,辞会不给,则隰朋侍;居处肆纵,左右慑畏,则东郭牙侍;田野不修,人民不安,则宁戚侍;军吏怠,戎士偷,则王子成父侍;德义不中,信行衰微,则筦子侍。先君能以人之长续其短,以人之厚补其薄,是以辞令穷远而不逆,兵加于有罪而不顿;是故诸侯朝其德而天子致其胙。今君之失多矣,未有一士以闻者也,故曰未具。”景公曰:“善。吾闻高缭与夫子游,寡人请见之。”晏子曰:“臣闻为地战者不能成王,为禄仕者不能成政。若高缭与婴为兄弟久矣,未尝干婴之过,补婴之阙,特进仕之臣也,何足以补君?”

(节选自《说苑·君道》)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筦子今年老矣/为弃寡人而就世也/吾恐法令不行/人多失职/百姓疾怨/国多盗贼/吾何如/而使奸邪不起/民衣食足乎/
B.筦子今年老矣/为弃寡人而就世也/吾恐/法令不行/人多失职/百姓疾怨/国多盗贼/吾何如/而使奸邪不起/民衣食足乎/
C.筦子今年老矣/为弃寡人而就世也/吾恐法令不行/人多失职/百姓疾怨/国多盗贼/吾何如而使奸邪不起/民衣食足乎/
D.筦子今年老矣/为弃寡人而就世也/吾恐/法令不行/人多失职/百姓疾怨/国多盗贼/吾何如而使奸邪不起/民衣食足乎/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贤,意为才德优秀,与“师不必贤于弟子”(《师说》)中的“贤”含义相同。
B.幸,敬辞,表示对方这样做使自己感到幸运,与“而望幸焉”(《阿房宫赋》)中的“幸”含义不同。
C.狱,意为案件,与“小大之狱,虽不能察”(《曹剃论战》)中的“狱”含义相同。
D.善,意为修治,与“善万物之得时”(《归去来兮辞》)中的“善”含义不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宁戚认为齐桓公并没有真正做到举拔贤士并任用他们,因为他考察人才不能明察,选出人才却不重用,任命的官职太低,所给的俸禄太少。
B.宁戚认为,君主若能远离谄媚之人,重用谈便民利国之事之人,了解下情,审案公正,依法施刑,避免手下人独揽国政,贤士就会到来。
C.晏子认为,齐桓公懒散懈怠时有隰朋,恣意放纵时有东郭牙,整治田土和安定百姓有宁戚,整治军队有王子成父,修养德行则有管仲。
D.晏子认为,高缭跟自己成为兄弟已经很久了,但他才干比不上自己,又不能补正自己的失误,且只追求俸禄官职,所以不能担当辅佐重任。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是故明王圣主之治,若夫江海无不受,故长为百川之主。
(2)今君之失多矣,未有一士以闻者也,故曰未具。
5.从两段对话中可以看出齐桓公怎样的形象特征?请简要概括。
2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

韩愈,字退之,邓州南阳人。愈三岁而孤,随伯兄会贬官岭表。会卒,嫂郑鞠之。愈自知读书日记数千百言,比长、尽能通《六经》、百家学。擢进士第。会董晋为宣武节度使,表蜀观察推官。晋,愈从丧出,不四日,汴军乱,乃去。

愈复为博士。既才高数黜,官又下迁,为作《进学解》以自谕。宪宗遣使者往风翔迎佛骨入禁中,三日,乃送佛祠。愈闻恶之,乃上。表入,帝大怒,持示宰相,将抵以死。装度、崔群曰:“愈言讦忤,罪之诚宜。然非内怀至忠,安能及此?愿少宽假,以来谏争。”帝曰:“愈言我泰佛太过犹可容至谓东汉泰佛以后天子感夭促言何乖刺邪?愈,人臣,狂妄敢尔,固不可赦。”乃贬潮州刺史。

镇州乱,杀田弘正而立王廷凑,诏愈宣抚。既行,众皆危之。元稹言:“韩愈可惜。”穆宗亦悔,诏愈度事从宜。

愈至,延凑严兵迓之,甲士陈延。既坐,延凑曰:“所以纷纷者,乃此士卒也。”愈大声曰:“天子以公为有将帅材,故赐以节,岂意同贼反邪?”

语未终,士前奋曰:“先太师为国击朱滔,血衣犹在,此军何负乃以为贼乎?”愈曰:“以为尔不记先太师也,若犹记之,固善。天宝以来,安禄山、史思明、李希烈等有子若孙在乎?亦有居官者乎?”众曰:“无。”愈曰:“田公以魏、博六州归朝廷,官中书令,父子受旗节;刘悟、李祐皆大镇。此尔军所共闻也。”

众曰:“弘正刻,故此军不安。”愈曰:“然尔曹亦害田公,又残其家矣,复何道?”众欢曰:“善。”延凑虑众变,疾麾使去。因曰:“今欲延凑何所为?”愈曰:“神策六军将如牛元翼者为不乏,但朝廷顾大体,不可弃之。公久围之,何也?”延凑曰:“即出之。”念曰:“若尔,则无事矣。”会元翼亦溃围出,延凑不追。

愈归奏其语,帝大悦。

(节选自《新唐书·韩愈传》)

文本二:

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鸣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节选自韩愈《师说》)

1.下列对文本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愈言我奉佛/太过/犹可容/至谓东汉奉佛以后/天子咸夭促/言何乖刺邪
B.愈言我奉佛太过/犹可容/至谓东汉奉佛以后/天子咸夭促/言何乖刺邪
C.愈言我奉佛/太过/犹可容/至谓东汉奉佛/以后天子咸夭促/言何乖刺邪
D.愈言我奉佛太过/犹可容/至谓东汉奉佛/以后天子咸夭促/言何乖刺邪
2.下列对文本中画横线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韩愈,被后人尊为“唐宋八大家”之首。唐宋八大家包括唐代韩愈、柳宗元和宋代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八位。
B.卒,古代对死的讳称。《礼记·曲礼》:“天子死曰崩,诸侯死曰薨,大夫死曰卒,士曰不禄,庶人曰死。”
C.表,是中国古代向帝王上书的一种特殊文体,也是封建社会下臣对皇帝有所陈述、请求、建议时用的一种文体,侧重于议论。
D.天宝,唐玄宗李隆基的年号。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汉武帝即位后开始使用,一个皇帝只用一个年号。
3.下列对文本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韩愈幼年丧父,勤奋好学。他从开始读书,每天都能记诵几千几百字,等到长大,能够完全贯通《六经》、诸子百家的学问。
B.韩愈正直敢谏,多次被贬。韩愈很反感唐宪宗供奉佛骨,于是上表反对,因言辞激烈触怒皇帝,差点被皇帝处死,在众人的求情下,被贬为潮州刺史。
C.韩愈不顾生死,宣抚叛乱。皇上下诏让韩愈前往招抚,韩愈出发后,大家都认为有危险。皇帝也感到后悔,下诏不让韩愈进入敌营招抚。
D.韩愈重视师道,愤世嫉俗。韩列举现实生活中的例子进行对比,深刻批判不重师道的错误态度和耻于从师的不良风气。
4.把文本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然非内怀至忠,安能及此?愿少宽假,以来谏争。
(2)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5.韩愈是如何对王廷凑的士卒进行招抚的?请根据文本一简要概括。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3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白居易,字乐天,其先盖太原人。北齐五兵尚书建,有功于时,赐田韩城,子孙家焉。又徙下邽。父季庚,为彭城令,李正己之叛,说刺史李洧自归,累擢襄州别驾

居易敏悟绝人,工文章。未冠,谒顾况。况吴人恃才少所推可见其文自失曰吾谓斯文遂绝今复得子矣贞元中,握进士,补校书郎。

四年,天子以旱甚,下诏有所蠲贷,振除灾沴。居易见诏节未详,即建言乞尽免江淮两赋,以救流痹。宪宗颇采纳。河东王锷将加平章事,居易以为:“宰相天下具赡,非有重望显功不可任。按锷诛求百计,所得财号为“羡余'以献。今若假以名器,四方闻之,皆谓陛下得所献,与宰相。诸节度私计曰:“谁不如锷?’争裒割生人以求所欲。”

后对殿中,论执强鲠,帝未谕,辄进曰:“陛下误矣。”帝变色,罢,谓李绛曰:“是子我自拔擢,乃敢尔,我叵堪此,必斥之!”……中书舍人王涯上言不宜治郡,追贬江州司马。既失志,能顺适所遇,托浮屠生死说,若忘形骸者。

曰:居易在元和、长庆时,与元稹俱有名,最长于诗,它文未能称是也,多至数千篇,唐以来所未有。其自叙言:“关美刺者,谓之讽谕;咏性情者,谓之闲适;触事而发,谓之感伤;其它为杂律。”又讥“世人所爱惟杂律诗,彼所重,我所轻。至讽谕意激而言质,闲适思澹而辞迁,以质合迂,宜人之不爱也”。今视其文,信然。而杜牧谓:“纤艳不逞,非庄士雅人所为。流传人间,子父女母交口教授,淫言媟语入人肌骨不可去。”观居易始以直道奋,在天子前争安危,冀以立功。虽中被斥,晚益不衰。呜呼,居易其贤哉!

(节选自《新唐书·白居易传》,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况/吴人恃才/少所推可/见其文/自失曰/吾谓斯文/遂绝/今复得子矣/
B.况/吴人/恃才/少所推可/见其文自失/曰/吾谓斯文遂绝/今复得子矣/
C.况吴人/恃才/少所推可/见其文自失/曰/吾谓斯文/遂绝/今复得子矣/
D.况/吴人/恃才/少所推可/见其文/自失曰/吾谓斯文遂绝/今复得子矣/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别驾”,古代职官名。因随刺史巡行视察时另乘车驾,故称为“别驾”。
B.“未冠”,指未成年。古代男子十五岁行加冠礼,称“加冠”,也称“弱冠”。
C.“名器”,原指名号与车服仪制。文中“假以名器”的意思是“授予重任”。
D.“赞”,是纪传体史书写在篇末的评论性文字,用来表达对传主的评价。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白居易的祖先大约是太原人,后来迁居下邽,他父亲是白季庚,-在李正已叛乱时,经多次提升任襄州别驾。
B.白居易为政局的安危多次进谏,宪宗皇帝有时也接受他的建议。但他论执强鲠,有时也会触怒皇帝。
C.白居易擅长写诗,他将自己的诗分成了讽喻、闲适、感伤、杂律几类,其中的杂律诗不为他所重。
D.白居易与元稹当时都很有名,白居易其他体裁文章未足称佳。杜牧赞扬他的诗风格纤艳,能深入人心。
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宰相天下具瞻,非有重望显功不可任。
(2)惟觉时之枕兮,失向来之烟霞。
5.作者为什么认为“居易其贤哉”?请根据文章最后一段简要概括。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4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孔奂,字休文,会稽山阴人也。好学,善属文,经史百家,莫不通涉。沛国刘显时称学府,每共奂讨论,深叹服,乃执奂手曰:“昔伯喈坟素悉与仲宣,吾当希彼蔡君,足下无愧王氏。”所保书籍,寻以相付。州举秀才,射策高第。京城陷,朝士并被拘絷,或荐奂于贼帅侯子鉴,子鉴命脱桎梏,厚遇之,令掌书记。时侯景军士悉恣其凶威,子鉴景之腹心,委任又重,朝士见者,莫不卑俯屈折,奂独敖然自若,无所下。寻遭母忧,哀毁过礼。时天下丧乱,皆不能终三年之丧,唯奂在寇乱中守持法度,以孝闻。及景平,司徒王僧辩先下辟书,引奂为左西曹掾。梁元帝于荆州即位,征奂及沈炯并令西上,僧辩累请留之。帝手敕报僧辩曰:“孔、沈二士,今且借公。”其为朝廷所重如此。高祖受禅,迁太子中庶子。永定二年,除晋陵太守。奂清白自守,妻子并不之官唯以单船临郡所得秩俸随即分赡孤寡郡中大悦号曰神君曲阿富人殷绮见奂居处素俭乃饷衣一袭毡被一具奂曰:“太守身居美禄,何为不能办此?但民有未周,不容独享温饱耳。劳卿厚意,幸勿为烦。”性耿介,请托,虽储副之尊,公侯之重,溺情相及,终不为屈。后主时在东宫,欲以江总为太子詹事,令管记陆瑜言之于奂。奂谓瑜曰:“江有潘、陆之华,而无园、绮之实,辅弼储宫,窃有所难。”瑜具以白后主,后主深以为恨,乃自言于高宗。高宗将许之,奂乃奏曰:“江总文华之人,今皇太子文华不少,岂于总!如臣愚见,愿选敦重之才,以居辅导。”其梗正如此。至德元年卒,时年七十。赠散骑常侍,本官如故。

(节选自《陈书·孔奂传》)


【注】①蔡伯喈:蔡邕,字伯喈,东汉文学家、书法家。②仲宣:王璨,字仲宣,东汉文学家。③高祖:指陈高祖陈霸先。④后主:指陈后主陈叔宝。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妻子并不之官/唯以单船临郡/所得秩俸/随即分赡孤寡/郡中大悦/号曰神君/曲阿富人殷绮见奂居处素俭/乃饷衣一袭/毡被一具/
B.妻子并不之/官唯以单船临郡/所得秩俸/随即分赡孤寡/郡中大悦/号曰神君/曲阿富人殷绮见奂居处素俭/乃饷衣一袭/毡被一具/
C.妻子并不之官/唯以单船临郡/所得秩俸/随即分赡孤寡/郡中大悦/号曰神君/曲阿富人殷绮见奂/居处素俭/乃饷衣一袭/毡被一具/
D.妻子并不之/官唯以单船临郡/所得秩俸/随即分赡孤寡/郡中大悦/号曰神君/曲阿富人殷绮见奂/居处素俭/乃饷衣一袭/毡被一具/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深相叹服”与“蹑履相逢迎”(《孔雀东南飞》)两句中的“相”字含义相同。
B.“累表请留之”与“臣具以表闻”(《陈情表》)两句中的“表”字含义不同。
C.“绝请托”与“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劝学》)两句中的“绝”字含义相同。
D.“岂藉于总”与“相与枕藉乎舟中”(《赤壁赋》)两句中的“藉”字含义不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孔奂是会稽山阴人,爱好学习,擅长写文章,涉猎广泛,沛国刘显经常跟他探讨议论学问,对他很是赞赏佩服,并将自己收藏的书籍赠与他。
B.京城陷落,包括孔奂在内的朝臣遭受拘禁,在炙手可热、气焰嚣张的侯子鉴面前,其他朝臣莫不卑躬屈膝,只有孔奂傲岸不挠,不卑下。
C.在天下大乱的年代,人们在父母去世后,不能守孝三年,而孔奂在母亲去世后,却能坚守传统礼法,为母亲守孝三年,以行孝道而闻名。
D.陈叔宝做太子时,打算让江总担任太子詹事一职,便派人征求孔奂的意见,孔奂认为太子已经拥有才学,没有必要让无才学的江总来辅佐。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或荐奂于贼帅侯子鉴,子鉴命脱桎梏,厚遇之,令掌书记。
(2)但民有未周,不容独享温饱耳。劳卿厚意,幸勿为烦。
2022-11-09更新 | 63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六安市一中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5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秦武王谓甘茂曰:寡人欲车通三川,以窥周室。甘茂对曰:宜阳,大县也。上党、南阳积之久矣,名为县,其实郡也。今王倍数险,行千里而攻之,难矣。臣闻张仪西并巴、蜀之地,北取西河之外,南取上庸,天下不以为多张仪,而贤先王。魏文侯令乐羊将,攻中山,三年而拔之。乐羊反而语功,文侯示之谤书一箧。乐羊再拜稽首曰:‘此非臣之功,主君之力也。’今臣羁旅之臣也,樗里疾,公孙衍二人者,挟韩而议,王必听之,是王欺魏,而臣受公仲侈之怨也。昔者曾子处费,费人有与曾子同名族者而杀人,人告曾子母曰:‘曾参杀人。’曾子之母曰:‘吾子不杀人。’织自若。有顷焉,人又曰:‘曾参杀人。’其母尚织自若也。顷之,又一人曰:‘曾参杀人。’其母惧,投杼逾墙而走。夫以曾参之贤与母之信也而三人疑之则慈母不能信也今臣贤不及曾子而王之信臣又未若曾子之母也疑臣者不适三人臣恐王为臣之投杼也。王曰:寡人不听也,请与子盟。于是与之盟于息壤

果攻宜阳,五月而不能拔也。秦死伤者众,甘茂欲息兵。左成谓甘茂曰:公内攻于樗里疾、公孙衍,而外与韩侈为怨,今公用兵无功,公必穷矣。宜阳拔,则公之功多矣。是樗里疾、公孙衍无事也,秦众尽怨之深矣。樗里疾、公孙衍二人争之王,王将听之,召甘茂而告之。甘茂对曰:息壤在彼。王曰:有之。因悉起兵,复使甘茂攻之。

甘茂攻宜阳,三鼓之而卒不上。秦之右将有对曰:公不论兵,必大困。甘茂曰:我羁旅而得相秦者,我以宜阳饵王。今攻宜阳而不拔,公孙衍,樗里疾挫我于内,而公仲侈穷我于外,是无之日已!请明日鼓之,而不可下,因以宜阳之郭为墓。于是出私金以益公赏。明日鼓之,宜阳拔。

(节选自《战国策·秦策》,有删改)


【注】①三川:韩国一地名 ②樗里疾、公孙衍:秦国大夫,与韩国有密切关系。③公仲侈:韩国相国。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夫以曾参之贤与母之信也而三人疑之/则慈母不能信也/今臣贤不及曾子而王之信臣又未若曾子之母也/疑臣者不适三人/臣恐王为臣之投杼也
B.夫以曾参之贤与母之信也/而三人疑之/则慈母不能信也/今臣贤不及曾子/而王之信臣又未若曾子之母也/疑臣者不适三人/臣恐王为臣之投杼也
C.夫以曾参之贤与母之信也/而三人疑之/则慈母不能信也/今臣贤不及曾子而王之信臣又未若曾子之母也/疑臣者不适三人/臣恐王为臣之投杼也
D.夫以曾参之贤与母之信也而三人疑之/则慈母不能信也/今臣贤不及曾子/而王之信臣又未若曾子之母也/疑臣者不适三人/臣恐王为臣之投杼也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稽首,是九拜中最隆重的礼节,拱手胸前先拜,后叩头至地,多用于朋友之间。
B.息壤,传说中一种能自生长、永不减耗的土壤,也是秦国的地名。文中指后者。
C.尉,古代官职名,一般指武官,掌管军事的叫“军尉”,管刑狱的叫“廷尉”。
D.“是无伐之日已”的“伐”指立功。与《老子》中的“自伐者无功”的“伐”意义不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仪帮助秦惠王攻取巴、蜀、河西、上庸等地之后,天下的人都称赞张仪,认为这是张仪的功劳,与先王没关系。
B.宜阳是韩国重镇。甘茂历时五个月未攻下,准备停战;左成分析甘茂面临的形势,并阐明了攻与不攻的利害关系。
C.樗里疾和公孙衍是秦国的亲韩派,甘茂早就料到他们会阻挠攻韩,在甘茂进攻宜阳受挫之时他们果然从中作梗。
D.甘茂攻宜阳,连续三次擂鼓进军,士兵不前进。他在下属军官的提醒下,拿出自己的钱来激励士兵,最终获胜。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甘茂曰:“我羁旅而得相秦者,我以宜阳饵王。”
(2)是以圣人欲不欲,不贵难得之货,学不学,复众人之所过。
5.为了坚定秦王对他的信任,甘茂采取了哪些策略?请简要概括。
2022-11-05更新 | 117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六安市一中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6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初,越巂太守马谡,才器过人,好论军计,诸葛亮深加器异。汉昭烈临终,谓亮曰:马谡言过其实,不可大用,君其察之!亮犹谓不然,以谡为参军,每引见谈论,自昼达夜。及出军祁山,亮不用旧将魏延、吴懿等为先锋,而以谡督诸军在前,与张郃战于街亭。

谡违亮节度,举措烦扰,舍水上山,不下据城。张郃绝其汲道,击,大破之,士卒离散。亮进无所据,乃拔西县千余家还汉中。收谡下狱,杀之。亮自临祭,为之流涕,抚其遗孤,恩若平生。蒋琬谓亮曰:昔楚杀得臣,文公喜可知也。天下未定而戮智计之士,岂不惜乎!亮流涕曰:孙武所以能制胜于天下者,用法明也;是以扬干乱法,魏绛戮其仆。四海分裂,兵交方始,若复废法,何用讨贼邪!

或劝亮更发兵者,亮曰:大军在祁山、箕谷,皆多于贼,而不破贼,乃为贼所破,此病不在兵少也,在一人耳。今欲减兵省将,明罚思过,权变通之道于将来;若不能然者,虽兵多何益!自今已后,诸有忠虑于国者,但勤攻吾之阙,则事可定,贼可死,功可跷足而待矣。于是考微劳甄壮烈引咎责躬布所失于境内厉兵讲武以为后图戎士简练民忘其败矣。亮上疏请自贬三等,汉主以亮为右将军,行丞相事。

亮遣使者至懿军,懿问其寝食及事之烦简,不问戎事。使者对曰:诸葛公夙兴夜寐,罚二十以上,皆亲览焉;所嗽食,不至数升。懿告人曰:诸葛孔明食少事烦,其能久乎!

是月,亮卒于军中。长史杨仪整军而出。百姓奔告司马懿,懿追之。姜维令仪反旗鸣鼓,若将向懿者。懿敛军退,不敢逼。于是仪结阵而去,入谷然后发丧。懿按行亮之营垒处所,叹曰:天下奇才也!追至赤岸,不及而还。诸军还成都,大赦,谥诸葛亮曰忠武侯。

(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诸葛亮出师》)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于是考微劳/甄壮烈/引咎责/躬布所失于境内/厉兵讲武/以为后图/戎士简练/民忘其败矣
B.于是考微劳甄/壮烈引咎责/躬布所失/于境内厉兵讲武/以为后图/戎士简练民/忘其败矣
C.于是考微劳/甄壮烈/引咎责/躬布所失/于境内厉兵/讲武以为后图/戎士简练/民忘其败矣
D.于是考微劳甄/壮烈引咎/责躬布所失/于境内厉兵/讲武以为后/图戎士/简练民/忘其败矣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引见意思是接见,“引”与《廉颇蔺相如列传》“引车避匿”的“引”字含义相同。
B.节度指调度指挥。与后来用作历象上据以推算天体运行、季节变化的度数的“节度”含义不同。
C.夙兴夜寐指早起晚睡,“夙”与《陈情表》“夙遭闵凶”的“夙”字含义相同。
D.按行意思是巡行巡视,“按”与《鸿门宴》“项王按剑而跽”的“按”字含义不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刘备认为马谡言过其实不堪大用,但诸葛亮对他十分器重,并在出兵祁山时委以重任。
B.马谡领兵失误,被张郃打败,失了街亭,蜀军因此失去了前进的依靠,只得返回汉中。
C.司马懿从诸葛亮的使者口中得知诸葛亮事情繁多但吃得少时,便推断他可能会不久人世。
D.诸葛亮去世后,姜维命令杨仪反举旗帜进攻,司马懿只得领军后退,蜀军取得了胜利。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收谡下狱,杀之。亮自临祭,为之流涕,抚其遗孤,恩若平生。
(2)但勤攻吾之阙,则事可定,贼可死,功可跷足而待矣。
2022-10-26更新 | 97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六安市裕安区新安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7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高宗建炎元年五月甲午,召李纲为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六月己未,李纲至行在,奏曰:“金人不道专以诈谋取胜中国不悟一切堕其计中赖天命未改陛下总师于外为天下臣民所推戴还二圣抚万邦责在陛下。”甲子,以李纲兼御营使。纲入对,言曰:“今国势不逮靖康间远甚,至于所当急而先者,则在于料理河北、河东。料理稍就,然后中原可保,而东南可安。”帝善其言,问谁可任者,纲荐张所、傅亮。时帝手诏择日巡幸东南,纲言:“车驾巡幸之所,关中为上,襄阳次之,建康为下。陛下纵未能行上策,犹当且适襄、邓,示不忘故都,以系天下之心。”帝乃谕两京以还都之意。已而帝意复变,纲又极言其不可,且曰:“自古中兴之主,起于西北则足以据中原而有东南,起于东南则不能复中原而有西北,盖天下精兵健马皆在西北。若委中原而弃之,岂惟金人将乘间以扰内陆,盗贼亦将蜂起为乱,跨州连邑,陛下虽欲还阙,不可得矣,况欲治兵胜敌,以归二圣哉!况尝降诏,许留中原,人心悦服,奈何诏墨未干,遽失大信?”帝然之。而汪伯彦、黄潜善阴主扬州之议。或谓纲曰:“外论汹汹,咸谓东幸已决。”纲曰:“国之存亡,于是焉分,吾当以去就争之!”乙亥,召河东经制副使傅亮还行在。纲言“圣意必欲罢亮,乞付黄潜善施行,臣得乞身归田里。”泣辞而退。或曰:“公决于进退,于义得矣,如谗者何?”纲曰“吾知尽事君之道,不可则全进退之节,祸患非所恤也。”会侍御史张浚劾纲以私意杀宋齐愈,且论其招军买马之非,潜善、伯彦等复力排纲,请帝去之,遂罢纲为观文殿大学士。浚论纲不已,乃落职提举洞霄宫。凡在相位七十七日。

(节选自《宋史纪事本末·李纲辅政》)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金人不道专/以诈谋取胜中国/不悟一切/堕其计中/赖天命未改/陛下总师于外/为天下臣民所推戴/还二圣/抚万邦/责在陛下
B.金人不道/专以诈谋取胜/中国不悟/一切堕其计中/赖天命未改/陛下总师于外/为天下臣民所推戴/还二圣/抚万邦/责在陛下
C.金人不道专/以诈谋取胜/中国不悟/一切堕其计中/赖天命未改陛下/总师于外/为天下臣民所推戴/还二圣/抚万邦/责在陛下
D.金人不道/专以诈谋取胜中国/不悟一切/堕其计中/赖天命未改陛下/总师于外/为天下臣民所推戴/还二圣/抚万邦/责在陛下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朔,农历每月的第一天,“朔气传金柝”中的“朔”与文中的“朔”同义。
B.行在,一是指天子所在的地方,二是专指天子巡行所到之地。文中指后者。
C.车驾,本指马驾的车.也指帝王所乘之车,因用为帝王代称,文中指高宗。
D.两京,两个京城的合称。有多种说法,文中指宋东京开封府和西京河南府。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纲直言进谏,认为国势不如靖康期间,当务之急要任用如张所、傅亮等有能力的人管理好.河北、河东,才能保住中原。
B.李纲心怀天下,认为高宗即使不能选择上策去关中,也应该到襄、邓二州,以示不忘故都,来维系天下人的心念。
C.李纲忠君爱国,不计个人得失,当皇帝还都之意发生变化时,李纲据理力争,当皇帝想罢免傅亮,李纲不惜以辞职来进谏。
D.李纲嫉恶如仇,因与黄潜善、汪伯彦的政见不合,就将不停地弹劾自己杀宋齐愈和招兵买马的张浚降职为提举洞霄宫。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国之存亡,于是焉分,吾当以去就争之。
②吾知尽事君之道,不可则全进退之节,祸患非所恤也。
5.请结合文本,概括李纲极力反对迁都东南的理由。
8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董槐,庭植,濠州定远人。槐貌甚伟,广颡而丰颐,又美髯,论事慷慨,自方诸葛亮、周瑜。父永,遇槐严,闻其自方,怒而嘻曰:不力学,又自喜大言,此狂生耳,吾弗愿也。槐心愧,乃益自摧折,学于永嘉叶师雍。

嘉定六年,登进士第,调靖安主簿。丁父忧去官。嘉定十四年,起为广德军录事参军,民有诬富人李桷私铸兵结豪杰以应李全者,郡捕系之狱,槐察其枉,以守,守曰:为反者解说,族矣。槐曰:吏明知狱有枉,而挤诸死地以傅于法,顾法岂谓诸被告者无论枉不枉,皆可杀乎?不听。顷之,守以忧去,槐摄通判州事,叹曰:桷诚枉,今不为出之,生无由矣。乃为翻其辞,明其不反,书上,卒脱桷狱。

嘉熙元年,出知常州。后三日,提点湖北刑狱。常德军乱,夜纵火而噪。槐骑从数人于火所,且问乱故。乱者曰:将军马彦直夺吾岁请,吾属将之偿,不为乱也。槐坐马上,召彦直斩马前,乱者还入伍中。明日,乃捕首乱者七人戮诸市,而彦直之家。三年,知江州。秋,流民渡江而来归者十余万,议者皆谓:方军兴,郡国急储粟,不暇食民也。槐曰:民,吾民也,发吾粟之,胡不可?至者如归焉。

帝日乡用槐,槐言事无所隐,意在于格君心之非而不为容悦。帝问修太乙祠,则对曰:土工洊起,民于征发,非所以事天也。帝问边事,对曰:外有敌国,则其计先自强。自强者人畏我,我不畏人。槐每奏,帝辄称善。宝祐三年,拜右丞相兼枢密使。槐自以为人主所拔,苟可以利安国家无不为。然务先大体。任人先取故旧之在疏远者,在官者率满岁而迁,嗜进者始不说矣。

景定二年,特授判福州、福建路安抚大使,固辞。三年五月二十八日既夕天大雨烈风雷电槐起衣冠而坐麾妇人出为诸生说《兑》《谦》二卦问夜如何诸生以夜中对,遂。赠太子少师,谥文清。

(节选自《宋史·董槐传》,有删改)


【注】①李全:南宋叛将。②请:军饷。③乡用:信任。④洊:(jiàn)再度。
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槐察其枉,以             白:报告
B.吾属将之偿             责:要求
C.发吾粟                    振:救济
D.民于征发             罢:停止
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三年五月二十八日/既夕/天大雨/烈风雷电/槐起衣冠而坐/麾妇人出为诸生说/《兑》《谦》二卦/问夜如何/
B.三年五月二十八日既夕/天大雨烈风雷电/槐起/衣冠而坐/麾妇人出/为诸生说《兑》/《谦》二卦/问夜如何/
C.三年五月二十八日既夕/天大雨/烈风雷电/槐起衣冠而坐/麾妇人出/为诸生说《兑》/《谦》二卦/问夜如何/
D.三年五月二十八日/既夕/天大雨烈风雷电/槐起衣冠而坐/麾妇人出/为诸生说《兑》/《谦》二卦/问夜如何/
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字,人的别名,又称“表字”,是为了便于他人称谓,对平辈或尊辈称字出于礼貌和尊敬,古人幼时命名,男女到成年时均可取字。
B.丁父忧,指遭逢父亲丧事。封建社会,在职官员若父母去世,必须辞官回到祖籍为父母守孝三年,守孝结束后即官复原职。
C.赙,拿钱财帮助别人办理丧事。古代丧葬礼极隆重,耗费财力甚多,届时死者的上司、或亲戚朋友等常拿财物助丧家办理丧事。
D.薨,“死”的一种讳称。《礼记》:“天子死曰崩,诸侯曰薨,大夫曰卒,士曰不禄,庶人曰死”,这也反映了古代严格的等级制度。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董槐相貌堂堂,知错能改。他少时谈论事情,慷慨激昂,但他自视甚高,父亲对此很生气,他受到训斥后也能及时改正错误。
B.董槐明察秋毫,为人正直。他在广德任职时,李桷受人诬陷被抓入狱,董槐与太守据理力争,最终太守上书为李桷翻了案。
C.董槐临危不乱,处事果断。常德发生兵乱,董槐查明事件原因后,当即斩杀了侵占士兵军饷的将军马彦直,兵乱得以平息。
D.董槐善待百姓,颇受赏识。任职江州时让渡江而来的流民有种回家的感觉;皇帝经常向他询问事情,他每次上奏,都得皇帝称赞。
5.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槐骑从数人于火所,且问乱故。
(2)槐自以为人主所拔,苟可以利安国家无不为。
9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辛弃疾字幼安,齐之历城人。主亮死,中原豪杰并起。耿京聚兵山东,称天平节度使,节制山东、河北忠义军马,弃疾为掌书记,即劝京决策南向。绍兴三十二年,京令弃疾奉表归宋高宗劳师建康召见嘉纳之授承务郎天平节度掌书记并以节使印告召京乾道六年,时虞允文当国,帝锐意恢复,弃疾因论南北形势及三国、晋、汉人才,持论劲直。作《九议》并《应问》三篇、《美芹十论》献于朝,言逆顺之理,消长之势,技之长短,地之要害,甚备。以讲和方定,议不行。

迁司农寺主簿,出知滁州。州罹兵烬,井邑凋残,弃疾宽征薄赋,招流散,教民兵,议屯田,乃创奠枕楼、繁雄馆。留守叶衡雅重之,衡入相,力荐弃疾慷慨有大略。召见。寻知潭州兼湖南安抚。盗连起湖湘,弃疾悉讨平之。又以湖南控带二广,与溪峒蛮獠接连,草窃间作,岂惟风俗顽悍,抑武备空虚所致。乃奏疏曰:“军政之敝,统率不一,差出占破,略无已时。乞依广东摧锋、荆南神劲、福建左翼例,别创一军,专听帅臣节制调度,庶使夷獠知有军威,望风慑服。”

时江右大饥,诏任责荒政。始至,榜通衢曰:“闭籴者配,强籴者斩。”次令尽出公家官钱、银器,召官吏各举有干实者,量借钱物,逮其责领运籴,不取子钱,期终月至城下发粜。于是连樯而至,其直自减,民赖以济。时信守谢源明乞米救助,幕属不从,弃疾曰:“均为赤子,皆王民也。”即以米舟十之三予信。帝嘉之,进一秩,以言者落职。

弃疾豪爽尚气节,识拔英俊,所交多海内知名士。帅长沙时,士人或诉考试官滥取第十七名《春秋》卷,弃疾察之信然,索亚榜《春秋》卷两易之,启名则赵鼎也。弃疾怒曰:“佐国元勋,忠简一人,胡为又一赵鼎!”掷之地。次阅《礼记》卷,弃疾曰:“观其议论,必豪杰士也,此不可失。”启之,乃赵方也。

(节选自《宋史·辛弃疾列传》,有删节)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京令弃疾奉表/归宋高宗/劳师建康/召见嘉纳之/授承务郎/天平节度掌书记/并以节使印告召京/
B.京令弃疾奉表归/宋高宗劳师建康/召见/嘉纳之/授承务郎天平节度掌书记/并以节使印告召京/
C.京令弃疾奉表归/宋高宗劳师/建康召见/嘉纳之/授承务郎天平/节度掌书记/并以节使印告召京/
D.京令弃疾奉表归宋/高宗劳师建康/召见/嘉纳之/授承务郎/天平节度掌书记/并以节使印告召京/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金,中国历史上由女真族建立的封建王朝,共传十帝,享国一百二十年。
B.绍兴,宋高宗逃至越州时,想要让宋朝复兴,打败金军,就以绍兴为年号。
C.《春秋》,是中国古代儒家典籍“六经”之一,是我国第一部国别体史书。
D.列传,是西汉司马迁撰《史记》时首创,为以后历代纪传体史书所沿用。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辛弃疾身处乱世,忠心不改。金主完颜亮死后。中原豪杰并起,他就在耿京幕府里做掌书记,并奉劝耿京定下南归决策。
B.辛弃疾实绩突出,平乱有方。湖湘两广的盗贼都被他平定,他曾上疏皇上,指出平叛不力的原因,主张建立一支统一领导的部队。
C.辛弃疾体恤百姓,顾全大局。他受皇上指令,到江右处理饥荒之事,禁止囤积和强买粮食,并且拨运米粮到信州,受到皇帝嘉奖。
D.辛弃疾坚持原则,识拔英才。做长沙帅时,有的士人上告考官渎职,辛弃疾予以查实,然后批阅《礼记》卷子,发现豪杰之士。
4.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留守叶衡雅重之,衡入相,力荐弃疾慷慨有大略。
(2)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2022-10-19更新 | 65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六安市舒城县舒城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10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黄霸字次公,淮阳阳夏人也。霸少学律令,喜为吏,武帝末以待诏入钱赏官,补侍郎谒者,坐同产有罪劾免。簿书正,以廉称,补河东均输长,复察廉为河南太守丞。霸为人明察内敏,又习文法,然温良有让,足知,善御众。为丞,处议当于法,合人心,太守甚任之,吏民爱敬焉。自武帝末,用法深。昭帝立,幼,大将军霍光秉政,大臣争权,上官桀等与燕王谋作乱,光既诛之,遂遵武帝法度,以刑罚痛绳群下,由是俗吏尚严酷以为能,而霸独用宽和为名。会宣帝即位,在民间时知百姓苦吏急也,闻霸持法平,召以为廷尉正,数决疑狱,庭中称平。

时,上垂意于治,数下恩泽诏书,吏不奉宣。太守霸为选择良吏,分部宣布诏令,令民咸知上意,使邮亭乡官皆畜鸡豚,以赡鳏寡贫穷者。然后为条教置父老师帅伍长班行之于民间劝以为善防奸之意及务耕桑节用殖财种树畜养去食谷马尝欲有所司察择长年廉吏遣行属令周密。吏出,不敢舍邮亭,食于道旁,乌攫其肉。民有欲诣府口言事者适见之,霸与语,道此。后日吏还谒霸,霸见迎劳之,曰:“甚苦!食于道旁乃为乌所盗肉。”吏大惊,以霸具知其起居,所问豪氂不敢有所隐。

霸力行教化而后诛罚,务在成就全安长吏。霸以外宽内明得吏民心,户口岁增,治为天下第一。又乐陵侯史高以外属旧恩侍中贵重,霸荐高可太尉。天子使尚书召问霸:“太尉官罢久矣,丞相兼之,所以偃武兴文也。如国家不虞,边境有事,左右之臣皆将帅也。夫宣明教化,通达幽隐,使狱无冤刑,邑无盗贼,君之职也。将相之官,朕之任焉。侍中乐陵侯高帷幄近臣,朕之所自亲,君何越职而举之?”尚书令受丞相对,霸免冠谢罪,数日乃决,自是后不敢复有所请。然自汉兴,言治民吏,以霸为首。为丞相五岁,甘露三年,谥曰定侯。

(节选自《汉书·循吏传》,有改动)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然后为条教/置父老师帅伍长/班行之于民间/劝以为善/防奸之意/及务耕桑/节用殖财/种树畜养/去食谷马/尝欲有所司察/择长年廉吏/遣行/属令周密/
B.然后为条教/置父老师帅/伍长班行之于民间/劝以为善/防奸之意/及务耕桑/节用殖财/种树畜养/去食谷马/尝欲有所司察/择长年廉吏遣行/属令周密/
C.然后为条教/置父老师帅/伍长班行之于民间/劝以为善防奸之意/及务耕桑/节用殖财/种树畜养/去食谷马/尝欲有所司察/择长年廉吏/遣行/属令周密/
D.然后为条教/置父老师帅伍长/班行之于民间/劝以为善防奸之意/及务耕桑/节用殖财/种树畜养/去食谷马/尝欲有所司察/择长年廉吏遣行/属令周密/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所以偃武兴文也”中的“所以”与《答司马谏议书》“故今具道所以”中的“所以”含义不同。
B.察,汉代选拔官吏的制度,为察举制,由地方推荐后经朝廷登记后即可为官,是一种自下而上的选官制度。
C.邮亭,政府专设的机构,是供古代传递文书的人沿途休息的处所,有时也称驿馆。
D.薨,古代称诸侯之死,或用于高等级的嫔妃及其子女,后世有封爵的大官之死也可以称“薨”。
3.下列读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黄霸熟悉律令,断案公正。他从小学习律度法令,思维敏捷而且通晓法律条文;处事议政合乎法度,得到官吏百姓的敬爱。
B.黄霸宣传朝中政策,不遗余力。面对皇帝国家治理的各项诏令,官吏们懒政怠政,黄霸为此选拔优秀官员,分地区宣传,让政策落地。
C.黄霸重视教化,长于治民。极力推行教化,然后才施用刑罚,制定并推行相关措施,深得民心,郡中户口增加。
D.黄霸通达明理,知晓进退。黄霸欲推荐史高为太尉,皇帝认为此举不利于“偃武兴文”,因而未同意;黄霸主动认识到错误,不再进奏此事。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遂遵武帝法度,以刑罚痛绳群下,由是俗吏尚严酷以为能,而霸独用宽和为名。
(2)盘庚不为怨者故改其度,度义而后动,是而不见可悔故也。(《答司马谏议书》)
5.黄霸举荐乐陵侯史高担任太尉,却被皇帝批评的原因是什么?
2022-09-02更新 | 120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六安市一中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检测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