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史传文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30 道试题
1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康绚字长明。绚少俶傥有志气。齐文帝为雍州刺史,所辟皆取名家,绚特以才力召为西曹书佐。永明三年,除奉朝请。文帝在东宫,以旧恩引为直后,以母忧去职。服阕,除振威将军、华山太守。推诚抚循,荒余悦服。永元元年,义兵起,绚举郡以应高祖,身率敢勇三千人,私马二百五十匹以从。义师方围张冲于郢城旷日持久东昏将吴子阳壁于加湖军锋甚盛绚随王茂力攻屠之自是常领游兵有急应赴,斩获居多。天监元年,封南安县,邑三百户。魏围梁州,刺史王珍国使请救,绚以郡兵赴之,魏军退。绚身长八尺,容貌绝伦,虽居显官,犹习武艺。高祖幸德阳殿戏马,令绚马射,抚弦贯的,观者悦之。其日,上使画工图绚形,遣中使持以问绚曰:“卿识此图不?”其见亲如此。时魏降人王足陈计,求堰淮水以灌寿阳。高祖使水工陈承伯、材官将军祖暅视地形,咸谓淮内沙土漂轻,不坚实,其功不可就。高祖弗纳,发徐州、扬州人,率二十户取五丁以筑之。假绚节、都督淮上诸军事,并护堰作,役人及战士,有众二十万。堰起于徐州界,刺史张豹子宣言于境,谓已必尸其事。既而绚以他官来监作,豹子甚惭。俄而豹子受绚节度,每事辄先谘焉,由是遂谮绚与魏交通,高祖不纳,犹以事毕征绚。绚还后,豹子不修堰,至其秋八月,淮水暴长,堰悉坏决,奔流于海,祖暅坐下狱。绚在州三年,大修城隍,号为严政。绚宽和少喜惧,在朝廷,见人如不能言,号为长厚。在省,每寒月见省官褴褛,辄遗以襦衣,其好施如此。普通元年,除卫尉卿,未拜,卒,时年五十七。舆驾即日临哭。赠右卫将军,赙钱十万,布百匹,谥曰壮。

(节选自《梁书·康绚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义师方围张冲/于郢城旷日持久/东昏将吴子阳壁于加湖/军锋甚盛/绚随王茂力攻/屠之自是/常领游兵/
B.义师方围张冲/于郢城旷日持久/东昏将吴子阳壁于加湖/军锋甚盛/绚随王茂力攻屠之/自是常领游兵/
C.义师方围张冲于郢城/旷日持久/东昏将吴子阳璧于加湖/军锋甚盛/绚随王茂力攻屠之/自是常领游兵/
D.义师方围张冲于郢城/旷日持久/东昏将吴子阳壁于加湖/军锋甚盛/绚随王茂力攻/屠之自是/常领游兵/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我国古代,谥号“文帝”指该帝善于治理天下,在领土、外交等方面有所建树。
B.男,爵位中的一级。爵是古代君主对贵戚功臣的封赐。周代有公、侯、伯、子、男五爵,后代爵位制度往往因时而异,不尽相同。
C.敕,我国古代帝王诏令文书名称之一,多用于任官封爵、告诫臣僚等。
D.城隍,道教中守护城池之神。城隍信仰在南北朝时期兴起,至明清时期,城隍变为“阴官”,专责本地区阴间的大小事务。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康绚富有才华。康绚少年时就卓尔不群,志向高远;齐文帝任雍州刺史时,康绚凭借自己特别的才华被召为西曹书佐。
B.康绚作战勇敢。康绚跟随王茂歼灭吴子阳;康绚经常带领士兵巡游,哪里有危急就奔赴救援,杀死和俘获了很多敌人。
C.康绚深受亲近。皇帝让画工给康绚画像,派宦官拿着画去问康绚是否认识画上的人,他被亲近的程度到如此地步。
D.康绚乐善好施。康绚在州郡时,每到寒冬腊月,拜见州官,自己衣衫褴褛,却赠送短袄给穷苦百姓,他就是这样乐善好施。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高祖弗纳,发徐州、扬州人,率二十户取五丁以筑之。
(2)堰起于徐州界,刺史张豹子宣言于境,谓已必尸其事。
2022-06-14更新 | 55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抚州市金溪县一中等八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2 . 阅读材料,完成文后小题。

宁宗嘉泰四年春,韩侂胄定议伐金,时金为北鄙鞑靼等部所拢,有劝韩侂胄立盖世功名以自固者,侂胄然之。会邓友龙使金还,言金国困弱,用师之意益决。

开禧二年五月丁亥,侂胄下伐金绍。初,华岳谏未宜用兵。侂胄下岳大理,编管建宁。甲午,攻宿州、寿州、唐州、蔡州,皆不克。侂胄既丧师,始觉为苏师旦所误。召李壁饮酒酣语及师旦始谋事壁微摘其过以觇之因极言师旦怙势招权使明公负谤非窜谪此人不足以谢天下侂胄然之,翌日罢师旦。十月,金仆散揆分兵九道南下。后自引兵至淮,遣人密测淮水,惟八叠滩可涉,即遣奥屯骧扬兵下蔡,声言欲渡。守将何汝励以为诚然,悉众屯花靥以备之。揆乃遣赛不等潜师渡八叠,驻于南岸。官军不虞其至,遂皆溃走,自相蹂践,死者不可胜计。遂屯瓦梁河,江表大震。三年春,时金已有和意,丘崈上疏乞移书金帅,以成和议;且言金人既指韩侂胄为首谋,宜暂免系衔。

侂胄大怒,罢崈。四月,方信孺如金军,还言敌所欲者五事:一割两准,二增岁币,三索归正人,四犒师银,五斩首谋。侂胄大怒,夺信孺官。侂胄怒金人欲罪首谋,和议遂辍,复锐意用兵。九月,张岩罢。岩自侂胄委开督府,费耗县官钱三百七十万缗而无寸功。十一月,史弥远请诛侂胄。皇后杨氏素怨侂胄,因使皇子进言:“再启兵端,将不利于社稷。”帝不答。后从旁力赞之,帝犹未许。后请命其兄次山,择群臣可任者,与共图之,帝始诺。夏震统共三百,候侂胄入朝,至太庙前,即呵止之,拥至玉津园侧,杀之。嘉定元年六月,王柟以侂胄、师旦首至金。九月,诏以金国和议谕天下。

(节选自《宋史纪事本末·北伐更盟》,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召李壁饮/酒酣/语及师旦始谋事壁/微摘其过以觇之因/极言师旦怙势招权/使明公负谤/非窜谪此人/不足以谢天下/
B.召李壁饮/酒酣/语及师旦始谋事壁/微摘其过以觇之/因极言师旦怙势招权/使明公负谤非/窜谪此人/不足以谢天下/
C.召李壁饮/酒酣/语及师旦始谋事/壁微摘其过以觇之因/极言师旦怙势招权/使明公负谤非/窜谪此人/不足以谢天下/
D.召李壁饮/酒酣/语及师旦始谋事/壁微摘其过以觇之/因极言师旦怙势招权/使明公负谤/非窜谪此人/不足以谢天下/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大理,指大理寺,官署名,掌刑狱案件审理,相当于现在的最高法院。
B.移书,本身包含“致函”和“发布公告”两种意思,文中指发布公告。
C.岁币,旧指朝廷每年向外族输纳的钱物,当时宋每年要向金缴纳绢银。
D.县官,一般用于称谓一县之长官,也可代指朝廷、官府,文中指后者。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有人劝韩侘胄利用金为鞑靼等部所扰的机会,伐金立功巩固地位,韩接受了这一建议。
B.金军统帅仆散揆分兵九路南下,采用声东击西的战术渡过淮河,大败宋军,震动江表。
C.丘崈与方信孺主张与金和谈,他们列出条件来推动宋金和议,结果都遭到韩侂胄罢免。
D.韩侂胄因北伐用兵不利引起多方不满,加之皇后撺掇,在上朝途中被夏震带兵杀死。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官军不虞其至,遂皆溃走,自相蹂践,死者不可胜计。
(2)侂胄怒金人欲罪首谋,和议遂辍,复锐意用兵。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3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初,匈奴降者言:月氏故居敦煌、祁连间,为强国,匈奴杀月氏王,以其头为饮器,余众遁逃远去,怨匈奴,无与共击之。元朔三年,上募能通使月氏者,汉中张骞以郎应募,出陇西,径匈奴中,单于得之,留骞十余岁。骞得间亡至大宛大宛闻汉之饶财欲通不得见骞喜为发导译抵康居传致大月氏。大月氏太子为王,既击大夏,分其地而居之,地肥饶,少寇,殊无报胡之心。骞留岁余,竟不能得月氏要领,乃还,欲从羌中归,复为匈奴所得。留岁余,会匈奴国内乱,骞乃与堂邑氏奴甘父①逃归。骞初行时百余人,去十三岁,唯二人得还。

元鼎二年,浑邪王既降汉,汉兵击逐匈奴于幕北西域道可通。于是张骞建言:乌孙王昆莫本为匈奴臣,后兵稍强,不肯复朝事匈奴,匈奴攻不胜而远之。今单于新困于汉,而故浑邪地空无人。今诚以此时厚币赂乌孙,招以益东,居故浑邪之地,与汉结昆弟,其势宜听,听则是断匈奴右臂也。既连乌孙,自其西大夏之属皆可招来而为外臣。天子以为然,拜骞为中郎将,将三百人,赍金币帛直数千巨万,多持节副使,道可便,遣之他旁国。

骞既至乌孙,昆莫见骞,礼节甚倨。骞谕指曰:乌孙能东居故地,则汉遣公主为夫人,结为兄弟,共距匈奴,匈奴不足破也。乌孙自以远汉,未知其大小;素服属匈奴日久,且又近之,其大臣皆畏匈奴,不欲移徙。骞因分遣副使使大宛、康居、大月氏、于阗及诸旁国。是岁骞还,后岁余,骞所遣使通大夏之属者皆颇与其人俱来,于是西域始通于汉矣。乌孙王既不肯东还,汉乃于浑邪王故地置酒泉郡,稍发徙民以充实之。后又分置武威郡,以绝匈奴与羌通之道

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汉通西域》


注:①堂邑氏奴甘父:堂邑氏,姓,汉人。堂邑氏的奴隶名甘父,胡人。
1.下列对文中划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骞得间亡/至大宛/大宛闻汉之饶财/欲通不得/见骞喜/为发导译/抵康居/传致大月氏。
B.骞得间/亡至大宛/大宛闻汉之饶财/欲通不得/见骞/喜/为发导译/抵康居/传致大月氏。
C.骞得间亡/至大宛/大宛闻汉之饶财/欲通不得/见骞/喜/为发导译抵康居/传致大月氏。
D.骞得间/亡至大宛/大宛闻汉之饶财/欲通不得/见骞喜/为发导译抵康居/传致大月氏。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元朔,年号,是皇帝纪年的名号。汉武帝始创年号,元朔、元鼎均为其年号,一个皇帝在位期间可用几个年号。
B.幕北,“幕”同“漠”,即沙漠,幕北,即漠北,指的是蒙古高原戈壁沙漠以北的地方,是匈奴人活动的区域。
C.西域,汉代后多指山海关、阳关以西地区,是“丝绸之路”的重要组成部分。
D.持节,节,旄节,以竹为竿,上缀以牦牛尾,是使者所持有的信物。持节使是接受皇帝的命令出使他国的人。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主要目的是应汉武帝之命联合月氏夹击匈奴,但最终目的并未达成。
B.张骞的到来让久欲与汉通使的大宛人非常高兴,他们积极地为张骞提供帮助,先将张骞等人送到康居,再辗转送到月氏国。
C.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重点是说服乌孙返回原来居住地,但因乌孙畏惧匈奴,不敢贸然行事,故而结盟一事再次遭遇失败。
D.张骞在乌孙分派副使们携带着厚重的礼物到其他各国去,很多国家派使臣跟随他们一起返回,开始与汉朝往来。
4.将文中划横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与汉结昆弟,其势宜听,听则是断匈奴右臂也。
(2)后又分置武威郡,以绝匈奴与羌通之道。
2022-05-30更新 | 95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抚州市临川一中2021-2022学年高三5月实战演练冲刺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4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英宗治平四年闰三月癸卯,以王安石知江宁府。终英宗之世,安石被召未尝起,韩维、吕公著兄弟更称扬之。神宗在颍邸,维为记室。每讲说见称,辄曰:此非维之说、维友王安石之说也。维迁庶子,又荐安石自代,帝由是想见其人。及即位召之安石不至帝谓辅臣曰安石历先帝朝召不赴或以为不恭令又不至果病邪有所要邪曾公亮曰:安石真辅相材,必不欺罔。吴奎曰:臣尝与安石同领群牧,见其护短自用,所为迂阔,万一用之,必紊纲纪。帝不听,乃有江宁之命。众谓安石必辞,及诏至,即起视事。九月,以王安石为翰林学士。时宰相韩琦执政三朝,或言其专。曾公亮因力荐王安石,觊以间琦。琦求去益力,帝不得已从之,以司徒兼侍中。入对,帝泣曰:侍中必欲去,今日已降制矣。然卿去,谁可属国者?王安石何如?琦对曰:安石为翰林学士则有余,处辅弼之地则不可。帝不答。神宗熙宁元年夏四月乙巳,王安石始至京师,帝诏安石越次入对。帝问为治所先,安石对曰:择术为先。帝曰:唐太宗何如?曰:陛下当法尧、舜,何以太宗为哉!尧、舜之道,至简而不烦,至要而不迁,至易而不难,但末世学者不能通知,以为高不可及耳。帝曰:卿可谓责难于君,恐无以副卿此意。可悉意辅朕,庶同跻此道。冬十一月,郊。执政以河朔旱伤,国用不足,乞南郊勿赐金帛。诏学士议,司马光曰:救灾节用,当自贵近始,可听也。王安石曰:国用不足者,以未得善理财者故也。光曰:善理财者,不过头会箕敛尔。安石曰:不然,善理财者,不加赋而国用足。光曰:天下安有此理?天地所生财货百物,不在民,则在官,彼设法夺民,其害乃甚于加赋。争议不已。帝曰:朕意与光同,然姑以不允答之。

(节进自《宋史纪事本末·王安石变法》)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及即位/召之安石/不至/帝谓辅臣曰/安石历先帝朝/召不赴/或以为不恭/今又不至果/病邪/有所要邪/
B.及即位/召之/安石不至/帝谓辅臣曰/安石历先帝/朝召不赴/或以为不恭/今又不至/果病邪/有所要邪/
C.及即位/召之安石/不至/帝谓辅臣曰/安石历先帝/朝召不赴/或以为不恭/今又不至果/病邪/有所要邪/
D.及即位/召之/安石不至/帝谓辅臣曰/安石历先帝朝/召不赴/或以为不恭/今又不至/果病邪/有所要邪/
2.下列对文学常识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疏,属于古文体的奏议类,是封建时代臣子向皇帝陈述意见的奏章。
B.谏,意思是含蓄委婉地规劝,使对方改正错误或是过失,一般用于下对上。
C.赋,由先秦诗歌派生出的一种文体,有短赋、骚赋、骈赋、文赋等类型。
D.《六国论》中的“论”,是一种以论证为主的文体,长于说理。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英宗在位时,韩维、吕公著兄弟三人就常对人称道王安石,韩维升任太子庶子时,还向神宗推荐王安石代替自己任记室之职。
B.吴奎曾与王安石共事,他反对神宗任用王安石,认为他行为迂阔,若受重用,必然紊乱朝纲,可他的意见并没有被皇帝听从。
C.曾公亮认为王安石确是辅相之才,向朝廷大力举荐王安石,希望借机让皇帝疏远宰相韩琦。皇帝让王安石以司徒身份兼任侍中。
D.宰相等人因黄河北部连遭旱灾,国家用度不足,请求南郊祭天后不再照例赏赐金钱绢帛了,司马光认为朝廷可以采纳这一提议。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及已学课文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众谓安石必辞,及诏至,即起视事。
(2)而议事每不合,所操之术多异故也。
5.请概括说明王安石与司马光在国用不足上有何分歧。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5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贞观二年,公卿奏曰:“依《礼》,季夏之月,可以居台榭。今夏暑未退,秋霖方始,宫中卑湿,请营一阁以居之。”太宗曰:“有气疾,岂宜下湿?若遂来请,糜费良多。昔汉文将起露台,而惜十家之产,朕德不逮于汉帝,而所费过之,岂为人父母之道也?”固请至于再三,竟不许。贞观四年,太宗谓侍臣曰:“崇饰宫宇游赏池台帝王之所欲百姓之所不欲帝王所欲者放逸百姓所不欲者劳弊劳弊之事诚不可施于百姓。朕尊为帝王,富有四海,每事由己,诚能自节,若百姓不欲,必顺其情也。”魏征曰:“陛下本怜百姓,每节己以顺人。隋炀帝志在无厌,惟好奢侈,所司每有供奉营造,小不称意,则有峻罚严刑。上之所好,下必有甚,竞为无限,遂至灭亡。此非书籍所传,亦陛下目所亲见。为其无道,故天命陛下代之。陛下若以为足,今日不啻足矣; 若以为不足,更万倍过此,亦不足。”太宗曰:“公所奏对甚善。非公,朕安得闻此言?”贞观十六年,太宗谓侍臣曰:“朕近读《刘聪传》,聪将为刘后起仪殿,廷尉陈元达切谏,聪大怒,命斩之。刘后手疏启请,辞情甚切,聪怒乃解,而甚愧之。人之读书,欲广闻见以自益耳,朕见此事,可以为深诫。比者欲造一殿,仍构重阁,今于蓝田采木,并已备具,远想聪事,斯作遂止。”岑文本为中书令,宅卑湿,无帷帐之饰。有劝其营产业者,文本叹曰:“吾本汉南一布衣耳,竟无汗马之劳,徒以文墨致位中书令,斯亦极矣。荷俸禄之重,为惧已多,更得言产业乎?”言者叹息而退。


【注】①刘聪:十六国时期汉国国君。在位时穷兵黩武,广建殿,浪费民力,沉湎酒色,激起人民的反抗。②蓝田:县名。在陕西省渭河平原南缘,秦岭北麓,渭河支流灞河上游。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崇饰宫宇/游赏池台/帝王之所欲/百姓之所不欲/帝王所欲者放逸/百姓所不欲者劳弊/劳弊之事诚/不可施于百姓
B.崇饰宫宇/游赏池台/帝王之所欲/百姓之所不欲/帝王所欲者/放逸百姓/所不欲者劳弊/劳弊之事诚/不可施于百姓
C.崇饰宫宇/游赏池台/帝王之所欲/百姓之所不欲/帝王所欲者放逸/百姓所不欲者劳弊/劳弊之事/诚不可施于百姓
D.崇饰宫宇/游赏池台/帝王之所欲/百姓之所不欲/帝王所欲者/放逸百姓/所不欲者劳弊/劳弊之事/诚不可施于百姓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公卿,是三公九卿的简称,也泛指高官,是我国古代各级政府中的高级官职。
B.季夏,每季分三个月,分别用孟、仲、季表示。季夏,即夏季的最后一个月。
C.朕,第一人称代词,本来不论尊卑皆可自称朕,秦始皇起专用作皇帝的自称。
D.中书令,唐太宗以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处理政务,中书令为中书省长官。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公卿劝说太宗营建楼阁,但太宗以自己有气疾并且引汉文帝惜十家之产的事例加以拒绝,尽管公卿坚决请求,太宗最终也没有答应。
B.太宗认为,自己贵为帝王,富有四海,事事由自己决定,如果能够自我约束,那么一定能够顺应民情,不会把劳弊之事施于百姓。
C.魏征善于劝谏,他认为应该从亲眼所见的隋炀帝灭亡的事例中汲取教训,以免重蹈覆辙,太宗善于纳谏,他对魏征的观点极为赞赏。
D.刘聪将修建凤仪殿,廷尉直言极谏使他大怒,后经刘后求情,他才平息怒气。太宗以史为鉴,认为可以引这一史事为戒,从中获益。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朕德不逮于汉帝,而所费过之,岂为人父母之道也?
(2)吾本汉南一布衣耳,竟无汗马之劳,徒以文墨致位中书令,斯亦极矣。
2022-04-28更新 | 90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抚州市临川一中2021-2022学年高三4月模拟检测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6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李稷,字孟豳,滕州人。稷幼颖敏,八岁能记诵经史。从其父官袁州,师夏镇,又从官铅山,师方回孙。镇、回孙皆名进士,长于《春秋》,稷兼得其传。泰定四年,中进士第,授淇州判官。淇当要冲,稷至,能理其剧。岁大饥,告于朝堂以赈之,民获以苏。游民尚安儿饮博亡赖稷疑其为非督弓兵擒之果盗邻村王甲家财与其党五人俱伏辜调海陵县丞亦有能声入为翰林国史院编修官,擢御史台照磨。

至正初,出为江南行台监察御史,迁都事,又入为监察御史。劾奏阉宦高龙卜恃赖恩私,侵挠朝政,擅作威福,交通时相,请谒公行,为国基祸,乞加窜逐,以正邦刑。章上,流高龙卜于征东。又言:“御史封事,须至御前开拆,以防壅蔽之患。言事官须优加擢用,以开谏诤之路。殿中侍御史、给事中、起居注,须任端人直士,书百司奏请,及帝所可否,月达省台,付史馆,以备纂修之实。”承天护圣寺火,有旨更作,乃上言:“水旱相仍,公私俱乏,不宜妄兴大役。”议遂寝。

十一年,廷议以中原租税不实,将履亩起税,稷诣都堂言曰:“方今妖寇窃发,民庶流亡,此政一行,是驱民为盗也。”相臣是之。寻参议中书省事,俄迁治书侍御史。

至正十九年,丁母忧,两起复,为陕西行省左丞、枢密副使,乞终制,不起。服阕,命为大都路总管,兼大兴府尹,除副詹事。二十四年,出为陕西行台中丞,未行,改山东廉访使。得疾,上章致仕,还京师。卒,年六十一。赠推忠赞理正宪功臣、集贤大学士、荣禄大夫、柱国,追封齐国公,谥文穆。

稷为人孝友恭俭,廉慎忠勤,处家严而有则,与人交,一以诚恪,尤笃于乡党朋友之谊。中丞任择善、陈思谦既没,皆抚其遗孤,人以是多之。出入台省者二十年,始卒无疵,为时名卿云。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游民尚安/儿饮博亡赖/稷疑其为/非督弓兵擒之/果盗邻村王甲家财/与其党五/人俱伏辜/调海陵县丞/亦有能声入/为翰林国史院编修官/擢御史台照磨/
B.游民尚安儿/饮博亡赖/稷疑其为非/督弓兵擒之/果盗邻村王甲家财/与其党五人俱伏辜/调海陵县丞/亦有能声/入为翰林国史院编修官/擢御史台照磨/
C.游民尚安/儿饮博亡赖/稷疑其为/非督弓兵擒之/果盗邻村王甲家财/与其党五人俱伏辜/调海陵县丞/亦有能声/入为翰林国史院编修官/擢御史台照磨/
D.游民尚安儿/饮博亡赖/稷疑其为非/督弓兵擒之/果盗邻村王甲家财/与其党五/人俱伏辜/调海陵县丞/亦有能声入/为翰林国史院编修官/擢御史台照磨/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起居注,是我国古代负责帝王日常生活和记录其言行的官职。
B.省台,朝廷诸省和御史台的并称。亦泛指中央政府。
C.服阕,古丧礼规定,因父母死亡,服丧三年,期满除服,称“服阕”。
D.致仕,古代官员正常退休叫作“致仕”,也称为“致事”“致政”“休致”等。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稷理政有方,体恤百姓。他做淇州判官时,能将繁杂的事务处理得井井有条;该年饥荒,禀告朝廷赈济百姓,百姓才得以残喘生存。
B.李稷不畏权贵,敢于弹劾。他任监察御史时,弹劾宦官高龙卜依仗皇恩,干扰朝政,作威作福,奏章呈上后,高龙卜被流放到征东。
C.李稷敢于直谏,切中时要。承天护圣寺发生火灾,皇帝降旨重建,李稷上奏说水旱之灾不断,国库和私人都亏乏,不宜随便大兴土木。
D.李稷为人友爱,廉洁谨慎。他的同乡中丞任择善、陈思谦去世后,他抚养了他们的遗孤,别人认为抚养多了;在朝廷二十年,没留任何污点。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交通时相,请谒公行,为国基祸,乞加窜逐,以正邦刑。
(2)处家严而有则,与人交,一以诚恪,尤笃于乡党朋友之谊。
文言文阅读 | 较难(0.4) |
名校
7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舞阳侯樊哙者,沛人也。以屠狗为事,与高祖俱隐。初从高祖起丰,攻下沛。高祖为沛公,以哙为舍人。从攻胡陵、方与,还守丰,击泗水监丰下,破之。

项羽在戏下,欲攻沛公。沛公从百余骑因项伯面见项羽,谢无有闭关事。项羽既飨军士,中酒,亚父谋欲杀沛公,令项庄拔剑舞坐中,欲击沛公,项伯常屏蔽之。时独沛公与张良得入坐,樊哙在营外,闻事急,乃持铁盾入到营。营卫止哙,哙直撞入,立帐下。项羽目之,问为谁。张良曰:“沛公参乘樊哙。”项羽曰:“壮士。”赐之卮酒彘肩。哙既饮酒,拔剑切肉食,尽之。项羽曰:“能复饮乎?”哙曰:“臣死且不辞,岂特卮酒乎!且沛公先入定咸阳,暴师霸上,以待大王。大王今日至,听小人之言,与沛公有隙,臣恐天下解,心疑大王也。”项羽默然。沛公如厕,麾樊哙去。是日微樊哙奔入营谯让项羽,沛公事几殆。先黥布反时,高祖尝病甚恶见人卧禁中诏户者无得入群臣群臣莫敢入十余日哙乃排闼直入大臣随之上独枕一宦者卧。哙等见上流涕曰:“始陛下与臣等起丰、沛,定天下,何其壮也!今天下已定,又何惫也!且陛下病甚,大臣震恐,不见臣等计事,顾独与一宦者绝乎!且陛下独不见赵高之事乎?”高帝笑而起。

太史公曰:“吾适丰沛,问其遗老,观故萧、曹、樊哙、滕公之家,异哉所闻!方其鼓刀屠狗卖缯之时,岂自知附骥之尾,垂名汉廷,德流子孙哉?”

(节选自《史记·樊郦滕灌列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高祖尝病甚恶/见人卧禁中/诏户者无得入群臣/群臣莫敢入/十余日/哙乃排闼直入/大臣随之/上独枕一宦者卧。
B.高祖尝病甚恶/见人卧禁中/诏户者无得入群臣/群臣莫敢入/十余日/哙乃排闼直入/大臣随之上/独枕一宦者卧。
C.高祖尝病甚/恶见人/卧禁中/诏户者无得入群臣/群臣莫敢入/十余日/哙乃排闼直入/大臣随之/上独枕一宦者卧。
D.高祖尝病甚/恶见人/卧禁中/诏户者无得入群臣/群臣莫敢入/十余日/哙乃排闼直入/大臣随之上/独枕一宦者卧。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高祖,是中国古代帝王的庙号,如刘邦被称为汉高祖、李渊被称为唐高祖。
B.参乘,亦作“骖乘”。古时乘车,尊者在左,御者在中,又一人在右,称车右或骖乘。由武士充任,负责警卫。
C.禁中,表示禁令所及范围之内,指帝王所居宫内,也作“禁内”。帝王所居的宫苑,因不许人随便进出,故有此称。
D.陛下,陛,原指帝王的宫殿。“陛下”后来变成了尊称帝王的称谓。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樊哙出身低微,以杀狗为生,当初和高祖在丰县起兵,高祖为沛公,樊哙为舍人,跟从沛公攻打沛县、胡陵、方与。
B.樊哙有勇有谋。鸿门宴上,项庄舞剑,威胁沛公安全时,樊哙毅然闯入军帐,面对项羽慷慨陈词,明为责备项羽,实则为沛公开解。
C.樊哙生性豪爽。在项羽帐中,大口喝酒,生食猪腿,不仅没有被项羽治罪,反而赢得了项羽的称赞。
D.樊哙胆识不凡,忠心为君。高祖一度病重,不肯见人,樊哙率众闯入,以赵高作乱之事警示高祖。高祖一笑而起。
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沛公从百余骑因项伯面见项羽,谢无有闭关事。
(2)是日微樊哙奔入营谯让项羽,沛公事几殆。
5.樊哙为什么能垂名汉廷,德流子孙?请结合文本分析。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8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唐穆宗长庆元年。翰林学士李德裕,以中书舍人李宗闵尝对策讥切其父,恨之。宗闵又与翰林学士元稹争进取有隙。右补阙杨汝士与礼部侍郎钱徽掌贡举,西川节度使段文昌、翰林学士李绅各以书属所善进士于徽。及榜出,文昌、绅所属皆不预焉。文昌言于上曰:今岁礼部殊不公,所取进士皆子弟,无艺,以关节得之。上以问诸学士,德裕、稹、绅皆曰:诚如文昌言。上乃命中书舍人王起等覆试。夏四月丁丑,贬徽江州刺史,宗闵剑州刺史,汝士开江令。或劝徽奏文昌、绅属书,上必寤。徽曰:苟无愧心,得丧一致,奈何奏人私书,岂士君子所为邪?取而焚之,时人多之。自是德裕、宗闵各分朋党,更相倾轧,垂四十年。二年夏六月甲子,裴度、元稹皆罢相,以兵部尚书李逢吉为门下侍郎、同平章事。三年。户部侍郎牛僧孺,素为上所厚。初,韩弘之子右骁卫将军公武为其父谋,以财结中外。及公武卒,弘继薨,稚孙昭宗嗣,主藏奴与吏讼于御史府。上怜之,尽取弘财簿自阅视,凡中外主权,多纳弘货,独朱句细字曰:某年月日,送户部牛侍郎钱千万,不纳。上大喜,以示左右曰:果然,吾不缪知人。三月壬戍,以僧孺为中书侍郎、同平章事。时僧孺与李德裕皆有入相之望。德裕出为浙西观察使,八年不迁,以为李逢吉排己引僧孺为相,由是牛、李之怨愈深。大和五年九月,吐蕃维州副使悉怛谋请降,李德裕遣行维州刺史虞藏俭将兵入据其城,具奏其状。牛僧孺曰:失一维州,未能损其势。徒弃诚信,有害无益。上以为然,诏德裕以城归吐蕃。六年冬十一月乙卯,西川监军王践言数为上言:缚送悉怛谋以快虏心绝后来降者非计也附李德裕者因言僧孺与德裕有隙害其功上疏之僧孺内不自安累表请罢

(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朋党之祸》)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缚送悉怛谋以快虏心绝/后来降者/非计也/附李德裕者因言/僧孺与德裕有隙/害其功/上疏之/僧孺内不自安累/表请罢/
B.缚送悉怛谋以快虏心/绝后来降者/非计也/附李德裕者因言/僧孺与德裕有隙/害其功/上疏之/僧孺内不自安累/表请罢/
C.缚送悉怛谋以快虏心/绝后来降者/非计也/附李德裕者因言/僧孺与德裕有隙/害其功/上疏之/僧孺内不自安/累表请罢/
D.缚送悉怛谋以快虏心绝/后来降者/非计也/附李德裕者因言/僧孺与德裕有隙/害其功/上疏之/僧孺内不自安/累表请罢/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对策,汉代试士,将设问写在简策上,应试者因其所问而作答,称为“对策”。后代也有以此取士。
B.元稹,唐代文学家,诗作号为“元和体”,与白居易齐名,并称“元白”,曾共同发起“新乐府运动”。
C.礼部,隋以后中央行政机构六部之一,掌管五礼之仪制及官吏的任免与考核,长官为礼部尚书。
D.贡举,古时地方府向帝王荐举人才,有乡里选举、诸侯贡士之制,至汉始合贡、举为一,而称贡举。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朋党之争缘于翰林学士李德裕与李宗闵、元稹之间的私人恩怨,双方相互倾轧将近四十年,给唐王朝带来了巨大的损失。
B.段文昌、李绅各自写信给掌管贡举的钱徽,希望能录取所荐之人,未能如愿。后段文昌上书告发,杨、钱二人都遭贬谪。
C.皇上向来看重户部侍郎牛僧孺,当看到韩弘家账簿、知晓牛僧孺没有接受韩弘贿赂时非常高兴,后任命牛僧孺为中书侍郎、同平章事。
D.先前牛僧孺和李德裕都可能入朝为相,李德裕外任浙西观察使,八年没有升迁,以为是李逢吉推荐了牛为相,从此更加怨恨牛。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今岁礼部殊不公,所取进士皆子弟,无艺,以关节得之。
(2)尽取弘财簿自阅视,凡中外主权,多纳弘货。
文言文阅读 | 较难(0.4) |
名校
9 .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高祖十年,定陶戚姬有宠于上,生赵王如意,上以太子仁弱,谓如意类己,虽封为赵王,常留之长安。上之关东,戚姬常从,日夜啼泣,欲立其子。吕后年长,常留守,希见上,益疏。上欲废太子而立赵王,大臣争之,皆莫能得。御史大夫周昌廷争之,上问其说。昌为人吃,又盛怒,曰:“臣口不能言,然臣期期知其不可。陛下欲废太子,臣期期不奉诏。”上欣然而笑:吕后侧耳于东厢听,既罢,见昌,为跪谢曰:“微君,太子几废!”

十二年十一月,上破黥布归,疾益甚,愈欲易太子。叔孙通谏曰:“昔者晋献公以骊姬之故,废太子,立奚齐,晋国乱者数十年,为天下笑。秦以不蚤定扶苏,令赵高得以诈立胡亥,自取灭祀,此陛下所亲见。今太子仁孝,天下皆闻之。陛下必欲废嫡而立少,臣愿先伏诛,以颈血污地。”帝曰:“公罢矣,吾直戏耳。”叔孙通曰太子天下本本一摆天下振动奈何以天下为戏乎!”时大臣固争者多,上知群臣心皆不附赵王,乃止不立。

夏四月甲辰,帝于长乐宫。五月己已,太子即皇帝位,尊皇后曰皇太后。

太后令永巷囚戚夫人,髡钳。遣使召赵王如意,使者三反,赵相周昌谓使者曰:“高帝属臣赵王,赵王年少。窃闻太后怨戚夫人,欲召赵王并诛之。臣不敢遣王,王且亦病,不能奉诏。”太后怒,先使人召昌。昌至长安,乃使人复召赵王。王来未到,帝知太后怒,自迎赵王霸上,与入宫,自挟与起居、饮食。太后欲杀之,不得间。

惠帝元年冬十二月,帝晨出射。赵王少,不能蚤起,太后使人持鸠饮之。黎明,帝还,赵王已死。太后遂断戚夫人手足,去眼,熏耳,饮喑药,使居厕中,命曰“人彘”。居数日,乃召帝观人彘。帝见,问知其戚夫人,乃大哭,因病,岁余不能起。使人请太后曰:“此非人所为,臣为太后子,终不能治天下。”帝以此日饮为淫乐,不听政。

(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诸吕之变》)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叔孙通曰/太子/天下本/本一摇/天下振动奈何/以天下为戏乎
B.叔孙通曰/太子/天下本/本一摇天下/振动/奈何以天下为戏乎
C.叔孙通曰/太子/天下本/本一摇天下/振动奈何/以天下为戏乎
D.叔孙通曰/太子/天下本/本一摇/天下振动/奈何以天下为戏乎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太子,是中国古代帝王的继任者的称谓,被定为王位、皇位继位者的人。
B.甲辰,干支是十地支和十二天干的总称。甲辰在这里是干支纪日。
C.崩,古代天子的死常用山塌下来比喻,从周代开始帝王死称“崩”。
D.髡钳,是古代刑罚的一种,指的是剃去头发,并用铁圈束颈。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御史大夫周昌虽口吃,但劝谏高祖时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使得高祖暂时放弃废太子的打算。
B.叔孙通以历史上晋国和秦朝的惨痛教训劝阻高祖废太子,并表达死谏决心,最终打动了高祖。
C.惠帝顾念兄弟之情,知道母亲有意杀害赵王,于是与赵王一同起居、饮食,以这种方式保护赵王。
D.吕太后在杀死赵王如意之后,对戚夫人进行了一系列残忍的伤害,这种行为也伤害到了儿子惠帝。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为跪谢曰:“微君,太子几废!”
(2)赵王少,不能蚤起,太后使人持鸩饮之。
5.高祖产生“废太子而立赵王”想法的原因有哪些?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10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刘正夫,字德初,衢州安人。未冠入太学,有声,与范致虚、吴材、江屿号“四俊”。元丰八年南省奏名在优选而犯高鲁王讳凡五人皆当黜宣仁后曰外家私讳颁未久不可以妨寒士命置级末久之为太学录太常博士。母服阕,御史中丞石豫荐之,召赴阕,道除左司速。时方究蔡邸狱,正夫入对,徽宗语及之,徐引淮南“尺布、斗粟”之谣以对。帝感动,解散其狱,待蔡王如初。他日,谓正夫曰:“兄弟之间,人所难言,卿独能及此,后必为公辅。”又言:“元祐、绍圣所修《神宗史》互有得失,当折中其说,传信万世。”遂诏刊定,而以起居舍人为编修官。不阅月,迁中书舍人,进给事中、礼部侍郎。蔡京据相位,召为工部尚书,拜右丞,进中书侍郎。太学诸生习乐成,京欲官之。正夫曰:“朝廷长育人材,规为时用,而使与伶官齿,得无为士子羞乎?东封仪物已具,正夫请问,力陈不可,帝皆为之止,益喜其不与京同。政和六年,擢拜特进、少宰。才半岁,属疾,三上章告老,除安化军节度使、开府仪同三司致仕。病小愈,丐东归,诏肩舆至内殿,长子皂民掖入坐。从容及燕云事,自:“臣起书生,军旅之事末之学,然两朝信誓之久,四海生灵之众,愿深留圣思。”明日,徙节安静军,起充中太一宫使,封康国公。将行,赐之诗及观笔、图画、药饵、香茶之属甚厚。正夫献诗谢,帝又属和以荣其归,至盱眙,病亟,命子弟作遗牍,自书“留神根本,深戒持盈”八字,遂卒,年五十六。赠太保,谥文宪,再赠太傅。


注:①出自《史记·淮南衡山列传》。汉文帝刘恒弟淮南厉王刘长谋反事败,被徙蜀郡,途中绝食而死。孝文十二年,民有作歌歌淮南厉王曰:“一尺布,尚可缝;一斗粟,尚可舂;兄弟二人不相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元丰八年/南省奏名在优选/而犯高鲁王讳/凡五人皆当黜/宣仁后曰/外家私讳颁未久/不可以妨寒士/命置末级久之/为太学录/太常博士
B.元丰八年/南省奏名在优选/而犯高鲁王讳/凡五人皆当黜/宣仁后曰/外家私讳颁未久不可/以妨寒士/命置末级久之/为太学录/太常博士
C.元丰八年/南省奏名在优选/而犯高鲁王讳/凡五人皆当黜/宣仁后曰/外家私讳颁未久/不可以妨寒士/命置末级/久之/为太学录/太常博士
D.元丰八年/南省奏名在优选/而犯高鲁王讳/凡五人皆当黜/宣仁后曰/外家私讳颁未久不可/以妨寒士/命置末级/久之/为太学录/太常博士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太学是古代最高学府,兼有教育行政机构的职能。汉魏设太学;西晋改成国子学,隋又称国子监,从此国子监与太学互称。
B.私讳是避讳的一种。封建时代为了维护等级制度的尊严,说话写文章时遇到君主或尊亲的名字不直接说出或写出,改用其他的字来委婉地表述,叫做避讳。封建时代以父、祖的名字为私讳,也称家讳。
C.工部是六部之一,管理工程营造、屯田水利、赋税财政等事务。工部长官为尚书,副职为侍郎,下设郎中,副职称员外郎。
D.东封,因汉武帝曾东至泰山封禅,此后便以“东封”代称帝王封禅,昭告天下太平。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刘正夫颇有才学,年少有名。他很早便进入太学,崭露头角,名声颇佳,成为“四俊”之一,几次受到举荐,因而得到皇上召见,授予官职。
B.刘正夫一生忠于国君,关心国事,但因疾病缠身最后上书致仕。他离朝之际仍心忧边防之事,对皇帝提出意见,皇帝对他赏赐极为丰厚。
C.刘正夫为人温和,谨严持重,上谏富有智慧,善于以情动人。针对蔡王一案,他回答皇帝询问时,巧妙地引用汉代著名民谣来劝谏,打动了皇帝,使得皇帝和兄弟蔡王和好。
D.刘正夫不惧权贵,遇事敢于谏言。他竭力阻止东封之事,皇帝看在他的面子上欣然接受意见,对于他和蔡京的抗衡分权之势感到高兴。
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母服阕,御史中丞石豫荐之,召赴阙,道除左司谏。
(2)朝廷长育人材,规为时用,而使与伶官齿,得无为士子羞乎?
2022-03-06更新 | 207次组卷 | 2卷引用:江西省抚州市南丰县二中等四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
首页2 3 4 5 6 7 8 9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