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阅读与鉴赏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21 道试题
文言小题-选择类 | 适中(0.65) |
名校
1 . 对下列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A.距关,毋纳诸侯,秦地可尽王也。(远离函谷关,不要让诸侯进来,秦国的土地可以全部占领而称王了。)
B.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杀人像是怕不能杀尽,给人用刑像是怕不能用尽。)
C.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如果灭亡郑国对您有好处,我们怎敢拿这事来麻烦您身边的办事人员呢?)
D.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秦朝时和我一起出游,项伯杀了人,把我救下来了。)
2022-04-01更新 | 77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东营市广饶县一中2021-2022学年高一3月线上检测语文试题
2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项王则夜起,饮帐中。有美人名虞,常幸从;骏马名骓,常骑之。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数阕,美人和之。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

于是项王乃上马骑,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余人,直夜溃围南出,驰走。平明,汉军乃觉之,令骑将灌婴以五千骑追之。项王渡淮,骑能属者百余人耳。项王至阴陵,迷失道,问一田父,田父绐曰:“左。”左,乃陷大泽中,故汉追及之。项王乃复引兵而东,至东城,有二十八骑。汉骑追者数千人。项王自度不得脱,谓其骑曰:“吾起兵至今八岁矣,身七十余战,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遂霸有天下。然今卒困于此,此天之亡我,非战罪也。今日固决死,愿为诸君快战,必三胜之,为诸君溃围,斩将,刈旗,令诸君知天亡我,非战之罪也。”乃分其骑以为四队,四向。汉军围之数重。项王谓其骑曰:“吾公取彼一将。”令四面骑驰下,期山东为三处。于是项王大呼驰下,汉军皆披靡,遂斩汉一将。是时,赤泉侯为骑将,追项王,项王瞋目而叱之,赤泉侯人马俱惊,辟易数里。与其骑会为三处。汉军不知项王所在,乃分军为三,复围之。项王乃驰,复斩汉一都尉,杀数十百人,复聚其骑,亡其两骑耳。乃谓其骑曰:“何如?”骑皆伏曰:“如大王言。”

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乌江亭长舣船待,谓项王曰:“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愿大王急渡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项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乃谓亭长曰:“吾知公长者。吾骑此马五岁,所当无敌,尝一日行千里,不忍杀之,以赐公。”乃令骑皆下马步行,持短兵接战。独籍所杀汉军数百人,项王身亦被十余创,顾见汉骑司马吕马童,曰:“若非吾故人乎?”马童面之,指王翳曰:“此项王也。”项王乃曰:“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乃自刎而死。

(选自《史记·项羽本纪》)

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乃陷大泽中,故汉追及之       身翼蔽沛公
B.吾公取彼一将                       旦日飨士卒,击破沛公军
C.此天亡我,非战之罪也            臣请入,与同命
D.至东城,有二十八骑               项伯夜驰之沛公军
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愿大王急渡/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
B.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愿大王急渡/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
C.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愿大王急渡/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
D.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愿大王急渡/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
3.下列各项对文章内容的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项羽被汉军包围在垓下,夜听四面楚歌,感到大势已去,于是饮酒帐中,慷慨悲歌,无限悲凉。
B.项羽带领骑兵,乘夜突围,过淮河,剩下八百余人,到阴陵时迷路,为一老农所骗,陷入沼泽地,被汉军追及。
C.为了证明“天之亡我,非战之罪”,项羽奋起杀敌,斩汉军二将,杀数十百人,使汉军骑将赤泉侯倒退数里。
D.乌江亭长请项羽过江,项羽自言无面目再见江东父兄,把马送给亭长,带领部下徒步作战,最后自刎而死。
4.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2)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5.从文中看,项羽有机会逃回江东从头再来,但最后项羽把自己的马送人,浴血奋战后自杀,结合文章分析项羽这样做的原因。
2022-03-29更新 | 119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东营市广饶县一中2021-2022学年高一3月线上检测语文试题
文言小题-选择类 | 适中(0.65) |
名校
3 . 对下列各句的解释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①非曰能之,愿学焉。(不敢说我有能力,但是愿意学习这些事务。)
②唯求则非邦也与。(只有冉有讲的不是国家的事吗?)
③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我只用精神去和牛接触不拿眼睛看,感觉器官的作用停止了,而精神在活动。)
④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范增多次给项羽递眼色,用佩戴的玉玦向他多次示意。)
⑤我虽不敏,请尝试之。(我虽然不聪慧,请您尝试着给我讲讲。)
⑥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损害秦国却让晋国得利,希望您考虑这件事。)
⑦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我死都将不逃避,一杯酒怎么值得说?)
A.②③⑤⑥B.①③④⑦C.②③④⑥D.①②⑤⑦
文言小题-选择类 | 较易(0.85) |
名校
4 . 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宗庙之事”,指诸侯祭祀祖先的事,在古代是国家重要的正事,宗庙是天子、诸侯供奉祖宗牌位的处所。
B.“敢以烦执事”,“敢”是表示冒昧的自谦之词,执事就是办事的官员,这里用来代指秦穆公,表示对他的尊敬。
C.孔子称冉有为“求”是称名,郑伯自谦称自己为“寡人”,张良称刘邦为“沛公”是按封地,项羽自称其名为“籍”。
D.“按剑而跽曰”中,“跽”是一种挺直上身警备的姿势,因为古人席地而坐,双膝着地,起身对敌前需挺直上身准备。
文言小题-选择类 | 适中(0.65) |
名校
5 . 下列文言特殊句式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夫子之谓也
②沛公安在
③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④浴乎沂,风乎舞雩
⑤是乃仁术也
⑥莫之能御也
⑦百姓之不见保
⑧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
⑨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⑩私见张良,具告以事
A.①⑧/②⑥/③⑦/④⑩/⑤⑨B.①⑤/②⑥⑧/③⑦/④⑩/⑨
C.①②⑥/③⑦/⑤⑨/④⑩/⑧D.①⑤⑨/②⑥⑧/③⑦/④⑩
文言小题-选择类 | 适中(0.65) |
名校
6 . 下列各项,句中加点词有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A.①方六七十,五六十 ②沛公起
③杀人不能举 ④固不也,且为之奈何
B.①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②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吾一日长乎尔 ④汝不必无侣悲
C.①亦各言志也已矣 ②若是,孰能御之
③吾还也 ④方千里者九,齐集有
D.①之以饥馑 ②批大郤,导大窾,其固然
人之力而敝之 ④击沛公于坐
文言小题-选择类 | 较易(0.85) |
名校
7 . 下列各组句子,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六七十,如五六十     海内之地,千里者九
②齐桓、晋文之事可得   其声,不忍食其肉
③吾点也     失其所,不知
④乃令张良留       张良入,曰:沛公不胜杯杓
⑤言斯心加诸彼而已     杀人如不能
⑥乃经首之会     木直
舍郑以为东道主   入前为寿
⑧仲尼之徒无桓文之事者     臣之所好者
⑨妇女无所     来告良
⑩道芷阳   至军中
A.①②④⑦B.②③⑧⑩C.①④⑥⑩D.③⑤⑥⑨
文言小题-选择类 | 适中(0.65) |
名校
8 . 下列加点词的解释有两处错误的一项是(     
A.①乎大国之间(夹处) ②于寡妻,至于兄弟 (同“型”,榜样)
庖月更刀(一般) ④约为婚姻(两家结为婚姻关系)
B.①齐国虽褊小,吾何一牛(舍不得) ②其言不(责备)
刀而藏之(同“缮”,修理) ④焉用亡郑以邻(增加)
C.①王若其无罪而就死地(痛惜,哀怜) ②既东郑,又欲肆其西封(疆界)
③越国以远 (使……成为边邑) ④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进出)
D.①为肥甘不足于口与?(美味的食物) ②奚暇礼义哉(讲求)
③沛公旦日百余骑来见项王(率领、带领) ④夫人之力不及此 (没有)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0.65) |
名校
9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夏天的玫瑰

史铁生

雨中的黄昏,很静。郊外的土路又细又长。

远处的村落里,大喇叭唱着。夏天最后的一朵玫瑰,还在孤独地开放。这是一支洋歌。老头儿在竹竿的顶端罩了一把雨伞。每逢雨天他就这样。那只纸叠的小风车儿在灰暗的雨伞下面默默地转着,就像那支歌。

他抱着那只刚买来的铜牛,拄着一支木拐,慢慢地走着。那铜牛不轻。他不时停下脚步,用衣袖擦去溅在牛身上的雨点。他每天都要到城里去卖小风车儿,每天都这个时候回来。牛身上布满了粗糙的气孔、绿锈和凹凸不平的铸痕,老头儿总觉得那是些伤疤。他早就想买这只牛,牛的高高隆起的肩峰一直吸引着他。吸引他的还有牛的四条结实的腿和牛的向前冲去的姿势。今天总算把它买回来了,老头儿很高兴。

可他一觉得高兴,就又想起了那个孩子。

那孩子可真倒霉,刚生下来就这么倒霉!百分之九十五的可能是残废,好几个大夫都这么说。唉,可怎么好……老头儿想着,看了看天。

老头儿又走了一会儿,然后在路边的土埂上坐下来,把铜牛放在并拢的双腿上。他拍拍牛的结实的脊背,对自己说:别像个老傻瓜似的胡思乱想了。”“也别净替八竿子打不着的人瞎操心了。他又劝自己忘掉那个不幸的孩子。他出神地看着那只青铜的公牛,真佩服它有那么一身漂亮的肌肉。

小风车儿像一团红色的雾,在他白发苍苍的头顶上。空旷的田野上空,光是飘着雨。所有她可爱的伴侣,都已凋谢死亡,再也没有一朵鲜花,陪伴在她的身旁……隐隐约约还可以听到村子里的喇叭声。放广播的准是个年轻人。

这歌倒是像唱着老头儿的身世。

他就靠卖这种纸叠的小玩意儿为生,干不了别的了,老了,而且两条腿的下半截都是假的。晚上,他在灯下把一张张红红绿绿的电光纸裁开,叠成一个个四角的小风车儿,再用大头针把它们钉到白天捡回来的冰棍棍儿上去。他喜欢喝酒,喜欢一边做着小风车儿一边喝酒。他一边咂摸着酒,一边欣赏看那些小风车儿,吹吹这个,吹吹那个,看看它们是不是都转得很好。

他希望孩子们可别有哪一个将来要得脉管炎,这些欢笑着的小脸儿可别有一天要变得悲伤。他默默地为孩子们祈祷。他的腿,一条是在二十岁的时候锯掉的,另一条是在三十多岁,都是因为脉管炎

雨悄声地飘洒着,沙沙沙地落在田野上、土路上和老头儿的雨伞上。他的背驼得很厉害,蓝布褂子的背部让太阳晒得发了白。他的头发也全是白的。竹竿上那只红色的小风车儿显得很鲜艳。老头儿一直看着那只青铜的公牛。吸引他的还有那对犄角,像一张弓,尖利的两端向前弯去,向前直冲。真横!老头儿握住牛的犄角:老虎又怎么着?老虎也未必经得住它这一下子。

老头儿在土埂上坐了很久,撅起来的后衣襟被雨水打湿了。那对儿小夫妻不听我的,依我说就别再抢救那孩子了。当然啦,谁舍得自个儿的孩子呢?可舍不得他,是为了让他来受罪吗?让人看不起?他叨叨咕咕地跟自己说着。

他让自己不去想这些事,又欣赏起他的铜牛来。他想买这只牛已经很久了。

有一天,他忽然发现了这只青铜的公牛。它站在橱窗里,梗着脖子,四只蹄子紧紧地抠在地上,身体的重心全移到了高高隆起的厚实的肩峰上,低着头,两只犄角像是两把挥舞着的尖刀。老头儿愣住了,被牛的骄蛮的姿态吸引住了。牛身上每一块绷紧的肌肉都流露出勃勃的生气和力量,每一条涨鼓的血管都充满了固执和自信,每一根鲜明的骨头都显示着野性的凶猛,使人想到一只被它顶死的老虎,想到它被老虎咬伤的地方淌着粘稠的鲜血,想到它冲向对手时发出的暴怒的咆哮,想到它踏在老虎尸体上时那傲视一切的眼神,它晃着那对刀一样的犄角,喷着粗气,在荒野上飞奔狂跳……他望着那只牛,沉静了多年的血液又在身体里动荡、奔突。老头儿忽然明白了,他常常在梦中看见而醒来又变得模糊的那个形象,正是这样一只牛……

天黑了,雨仍然没停。远远地看见了一片灯光,他走到了三岔路口。一条路是通向他的小屋的,另一条通向那所产院。老头儿又想起了那个倒霉的孩子。

他们还在抢救他呢,老头儿说。他又在路边的土埂上坐下,犹豫着该不该再去跟那对年轻的父母说说。

……我不愿看你继续痛苦、孤独地留在枝头上……我把你那芬芳的花瓣,轻轻散布在花坛上……

老头儿也快会唱这支歌了。

一列客车隆隆地开过,车窗里的灯光照亮了那只小风车儿。小风车儿在夜风里转着,像一团红色的雾,像一朵玫瑰。

(有删改)

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中多次出现“雨伞”“小风车”“那支歌”,让老头儿凄惨的生活有了诗意,丰富了文章的内蕴。
B.老头儿从开始听“夏日的玫瑰”这支歌到后来快会唱,体现出歌曲对老人的感染力,也暗示老人想早日得到解脱。
C.虽然老头儿的身体状况和生活现状堪忧,但他却时时关心那个“倒霉的孩子”,更加突出老人的善良。
D.文中的“岔路口”,既是现实中的路口,更是老人迷茫、忧虑心情的写照,突出老人对孩子命运的担忧。
2.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中关于雨和土路的描写,衬托出老头儿的孤寂、凄凉的心境和生活的艰辛,奠定了全文的感情基调。
B.第14段运用拟人、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和细节描写,将铜牛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语言富有张力。
C.小说运用心理描写和语言描写来叙写老头儿对残疾新生儿命运的关心,表现出老头儿淳良的本性。
D.小说对铜牛进行了细致地描写,而对老人的经历、孩子的病情等内容几笔带过。详略得当,主次适宜。
3.本文以“夏天的玫瑰”为题,有什么妙处?
4.文中描写铜牛如墨如泼,细致入微,请分析作者是如何艺术地描写的?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10 . 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涉江采芙蓉

《古诗十九首》

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月夜

【唐】杜甫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注】①天宝十五载(756)六月,安史之乱,杜甫带着妻小逃到鄜州,寄居羌村。七月,杜甫只身赶到灵武(唐肃宗在灵武即位),为平叛效力,不料启程不久,就被叛军捉住,送到沦陷后的长安。
1.下面对诗歌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从诗歌内容看,两首诗都属于思人怀乡诗,诗中充满了别离怀人的愁绪。
B.《涉江采芙蓉》中主人公采撷美草香花,送给“同心人”以寄相思之情。
C.《月夜》中诗人杜甫深陷囵圄,望月思家,“怜”“忆”两字饱含浓浓深情。
D.作者“今夜”“独看”,与夫妻双方“何时”“双照”前后照应,泪眼怎干。
2.“思乡怀人”类诗歌常常采用“对写法”,即诗人落笔对方,通过对方来反照自己,将自己深挚的思念之情委婉含蓄地表达出来。请据此赏析这两首诗。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