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阅读与鉴赏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98 道试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0.65) |
名校

1 . 阅读下面文学类文本,完成下面小题

沙原隐泉

余秋雨

①沙漠中也会有路的,但这儿没有。

②远远看去,有几行歪歪扭扭的脚印。顺着脚印走吧?不行,被人踩过了的地方反而松得难走。只能用自己的脚,去走一条新路。回头一看,为自己长长的脚印高兴。不知这行脚印,能保存多久?

③挡眼是几座巨大的沙山。只能翻过它们,别无他途。上沙山实在是一项无比辛劳的苦役。刚刚踩实一脚,稍一用力,脚底就松松地下滑。用力越大,陷得越深,下滑也越加厉害。才踩几脚,已经气喘,不禁恼怒。

④软软的细沙,也不硌脚,也不让你碰撞,只是款款地抹去你的全部气力。你越发疯,它越温柔,温柔得可恨之极。无奈,只能暂息雷霆之怒,把脚底放轻,与它厮磨。

⑤心气平和了,慢慢地爬。

⑥沙山的顶越看越高,爬多少,它就高多少,简直像儿时追月。已经担心今晚的栖宿。狠一狠心,不宿也罢,爬!再不理会那高远的目标了,何必自己惊吓自己。它总在的,看也在,不看也在,那么,看又何益?

⑦还是转过头来看看自己已经走过的路吧。我竟然走了那么长,爬了那么高。脚印已像一条长不可及的绸带,平静而飘逸地划下了一条波动的曲线。

⑧不为那越来越高的山顶,只为这已经画下的曲线,爬;不管能抵达哪儿,只为已耗下的生命,爬。无论怎么说,我始终站在已走过的路的顶端——永久的顶端,不断浮动的顶端,自我的顶端,未曾后退的顶端。

⑨沙山的顶端是次要的。爬,只管爬。

⑩脚下突然平实,眼前突然宽阔,怯怯地抬头四顾,山顶还是被我爬到了。

⑪夕阳下的绵绵沙山是无与伦比的天下美景。光与影以最畅直的线条流泻着分割,金黄和暗红都纯净得毫无斑驳,像用一面巨大的筛子筛过了。日夜的风,把山脊、山坡塑成波荡,那是极其款曼平适的波、不含一丝涟纹。

⑫于是,满眼皆是畅快,一天一地都被铺排得大大方方、明明净净。色彩单纯到了圣洁,气韵委和到了崇高。为什么历代的僧人、俗民、艺术家要偏偏选中沙漠沙山来倾泄自己的信仰,建造了莫高窟、榆林窟和其他洞窟?站在这儿,我懂了。我把自身的顶端与山的顶端合在一起,心中鸣起天乐般的梵音。

⑬刚刚登上山脊时,已发现山脚下尚有异象,舍不得一眼看全。待放眼鸟瞰一过,此时才敢仔细端详。那分明是一弯清泉,横卧山底。动用哪一个藻饰词汇,都会是对它的亵渎。只觉它来得莽撞,来得怪异,安安静静地躲藏在本不该有它的地方。是的,这无论如何不是它来的地方。要来,该来一道黄浊的激流,但它是这样的清澈和宁谧。或者,来一个大一点的湖泊,但它是这样的纤瘦和婉约。

⑭怎么走近它呢?我站立峰巅,它委身山底;向着它的峰坡,陡峭如削。此时此刻,刚才的攀登,全化成了悲哀。

⑮世间真正温煦的美色,都熨帖着大地,潜伏在深谷。君临万物的高度,到头来只构成自我嘲弄。我已看出了它的讥谑,于是急急地来试探下削的陡坡。人生真是艰难,不上高峰发现不了它,上了高峰又不能与它亲近。看来,注定要不断地上坡下坡、下坡上坡。

⑯咬一咬牙,狠一狠心,且把脖子缩紧,歪扭着脸上肌肉把脚伸下去。一脚,再一脚,整个骨骼都已准备好了一次重重的摔打。然而,奇了,什么也没有发生。才两脚,已出溜下去好几米,又站得十分稳当。不前摔,也不后仰。再稍用力,如入慢镜头,跨步若舞蹈,只十来下,就到了山底。

⑰实在惊呆了:那么艰难地爬了几个时辰,下来只是几步!想想刚才伸脚时的悲壮决心,哑然失笑。

⑱茫茫沙漠,滔滔流水,于世无奇。惟有大漠中如此一湾,风沙中如此一静,荒凉中如此一景,高坡后如此一跌,才深得天地之韵律、造化之机巧,让人神醉情驰。

⑲山,名为鸣沙山;泉,名为月牙泉。

(选自《文化苦旅》,有删改)

1.爬沙山的旅途是一项无比辛劳的苦役。小艾根据作者遭遇的困难及其解决办法梳理出了下面的图文信息,请你帮助她完成剩下部分。

A旧迹难行,走条新路       B.______,平和慢爬
C.目标高远,____________             D.________________
2.小艾在读到第④段时,联想到了一段所学的课文。请你从语言表达的角度找出这两段话都有哪些共同的特点并简要阐述。

语段一:软软的细沙,也不硌脚,也不让你碰撞,只是款款地抹去你的全部气力。你越发疯,它越温柔,温柔得可恨之极。无奈,只能暂息雷霆之怒,把脚底放轻,与它厮磨。       

(选自余秋雨《沙原隐泉》)

语段二:它(格拉丹东峰)还不喜欢人们过于恭顺,在等待云散天晴的日子里,面对大家的恳求它不为所动;等到导演用粗话诅咒的那一天,它可就在蔚蓝的天幕下十分情愿地露了面。

(选自马丽华《在长江源头格拉丹东》)

插图整体设计小贴士

明晰基本的构图元素。

把握构图元素的形状、色彩、线条等特征,不同构图元素之间的空间关系。

确定画面想要传达的意境氛围。


3.站在鸣沙山的顶端,作者看到了无与伦比的天下美景。小艾阅读后,不禁想要为第⑪段文字所描绘的绝美画面配一幅插图,邀请你来帮她进行构图的整体设计。
4.读完文章后,小艾对标题“沙原隐泉”产生了一丝疑惑:作者为什么要用“隐”字来形容月牙泉呢?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的看法。
5.这篇游记富含哲理,小艾读后觉得对学习很有帮助,就在积累本上摘抄了几个金句。请你帮助她完成阅读笔记的整理。
【敢于创新】顺着脚印走吧?不行,被人踩过了的地方反而松得难走。只能用自己的脚,去走一条新路。
批注一:_______________
【坚持到底】不为那越来越高的山顶,只为这已经画下的曲线,爬;不管能抵达哪儿,只为已耗下的生命,爬。
批注二:学习中要肯定自己的付出,任何时候都不能半途而废。
【②__________】人生真是艰难,不上高峰发现不了它,上了高峰又不能与它亲近。看来,注定要不断地上坡下坡、下坡上坡。
批注三:学习不是一劳永逸的,要不断调整和确定新的目标。
现身说法:③_______________
2023-09-07更新 | 55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一中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开学检测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2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训蒙大意示教读

明·王守仁

古之教者,教以人伦。后世记诵词章之习起,而先王之教。今教童子,惟当以孝弟忠信礼义廉耻为专务。其栽培涵养之方,则宜诱之歌诗以发其志意,导之习礼以肃其威仪,讽之读书以开其知觉。今人往往以歌诗、习礼为不切时务,此皆末俗庸鄙之见,乌足以知古人立教之意哉!

大抵童子之情,乐嬉游而惮拘检,如草木之始萌芽,舒畅之则条达,摧挠之则衰痿。今教童子必使其趋向鼓舞中心喜悦则其进自不能已。譬之时雨春风,沾卉木,莫不萌动发越,自然日长月化;若冰霜剥落,则生意萧索,日就枯槁矣。故凡诱之歌诗者,非但发其志意而已,亦所以泄其跳号呼啸于咏歌,宣其幽抑结滞于音节也。导之习礼者,非但肃其威仪而已,亦所以周旋揖让而动荡其血脉,拜起屈伸而固束其筋骸也。讽之读书者,非但开其知觉而已,亦所以沉潜反复而存其心,抑扬讽诵以宣其志也。凡此皆所以顺导其志意,调理其性情,潜消其鄙吝,默化其粗顽,日使之渐于礼义而不苦其难,入于中和而不知其故。是盖先王立教之微意也。

若近世之训蒙稚者,日惟督以句读课仿,责其检束而不知导之以礼,求其聪明而不知养之以善,挞绳缚,若待拘囚。彼视学舍如囹狱而不肯入,视师长如寇仇而不欲见,窥避掩覆以遂其嬉游,设诈饰诡以肆其顽鄙。偷薄庸劣,日趋下流。是盖驱之于恶而求其为善也,何可得乎?

凡吾所以教,其意实在于此。恐时俗不察,视以为迂,且吾亦将去,故特叮咛以告。尔诸教读,其务体吾意,永以为训,毋辄因时俗之言,改废其绳墨,庶成“蒙以养正”之功矣。念之念之!

1.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今教童子A必使B其趋C向D鼓舞E中心F喜悦G则其进自H不能已。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亡,同“无”,指没有,“燕虽小国而后亡”的“亡”指灭亡、消亡,两者意义和用法皆不同。
B.歌诗,即咏唱诗篇,这里阐述的诗的功能与《论语》中的“诗,可以兴”所强调的基本一致。
C.被,文中是覆盖的意思,与《聊斋·促织》“成归,闻妻言,如被冰雪”中的“被”词义相同。
D.揖让,文中指的是古代宾主相见的礼节,在周代按关系的亲疏远近分为土揖、时揖、天揖等。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多次提到古人先王之教,认为教之明伦、诱之歌诗、导之习礼、讽之读书均是先王立教之意,值得效法。
B.作者批评当世教学者把记诵词章当作教学重点,这种方法难以调理性情、完善品格,甚至会让儿童走上歧途。
C.本文主要论述童蒙教育的目的、内容、方法,不仅关注儿童时期的品德修养,还体现了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目标。
D.本文阐释了把礼与善作为教学内容的重要性,强调用礼义潜移默化,这样能改弃成规,达到“蒙以养正”的功效。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讽之读书者,非但开其知觉而已,亦所以沉潜反复而存其心,抑扬讽诵以宣其志也。
(2)责其检束而不知导之以礼,求其聪明而不知养之以善。
5.如果只一味以“句读课仿”要求学生,会有哪些后果?请结合文段简要概括。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较难(0.4) |
名校

3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神话是文学的源头,是文学产生的母胎。西方文学的神话背景突出,希腊神话与《圣经》中的神话更是西方文学创作重要的源泉与母题。“重述神话”是西方文学一种自觉而源远流长的文学传统。中国上古时代也产生了许多神话传说故事,但在文献古籍中记载不多,资料零散,不像古希腊神话那样被完整系统地保留下来,除了《山海经》等记载神话比较集中以外,其它则散见于古籍中。流传比较广泛的神话有“创世神话”中的“盘古开天辟地”、“始祖神话”中的“女娲补天”、“洪水神话”中的“大禹治水”、“发明创造神话”中的“后羿射日”等。

汉魏六朝的神怪小说、唐人传奇、宋元话本、《西游记》等明清小说,都或多或少受到中国神话的影响。现实主义杰作《红楼梦》也有浓厚的神话传统底蕴,贾宝玉、林黛玉的劫运历程与创世神话的原始、历劫、回归的结构非常相似。另外中国的诗歌与神话的关系也十分密切,如屈原的赋,李白、李贺、李商隐等的诗歌许多都有神话元素。但是,以上只是说中国文学受到中国神话的影响,一直以来中国都缺乏严格意义上的“重述神话”之作。这种情况到了20世纪发生了一定程度的改变。20世纪上半叶,鲁迅先生创作了《故事新编》,其中的《补天》《奔月》《理水》是三篇比较成熟的“重述神话”之作。

鲁迅说他的《故事新编》是“只取一点因由随意点染之作”,“叙事有时也有一点旧书上的根据,有时却不过信口开河。”这里所谓“点染”和“信口开河”也就是另一种意义上的“重写”。鲁迅对《奔月》的“重写”就具有与原神话不同质的“现代体验”。《奔月》取材于中国上古神话中“羿射十日”“嫦娥奔月”的故事,但鲁迅抽空了古代典籍文化中庄严、瑰丽、神圣的意味,具备高度主观化的自我表现意味。在典籍中,这位射九日、斗文豹、屠长蛇、气吞山河、顶天立地的羿已逐渐成为英雄人物的活标本。然而,鲁迅只撷取了它的基本故事骨架,借这个以英雄为主人公的故事载体进行“点染”“信口开河”与“解构”。于是,这位传奇式英雄在鲁迅笔下遇到一个个人生的困境——日复一日地捕不到猎物,遇到刁钻泼辣的老婆子的纠缠,学生冷箭的暗算,爱妻嫦娥的背弃离去。神话中的英雄在鲁迅“信口开河”的“点染”中被消解与颠覆,褪去了英雄的油彩衣服,具备了常人的烦恼与痛苦。羿的这种落寞凄凉、孤独彷徨的生存状况无疑是具备相同心境的鲁迅自身的写照,羿“举起了投枪”却不见长蛇、不见封豕、踯躅辗转的生存状态无疑就是鲁迅陷入“两间余一卒,荷戟独彷徨”的“无物之阵”中的生存状态,羿的痛苦其实就是鲁迅精神苦闷的外化。鲁迅正是由对神话故事的外壳进行点染,而重写出一个迥然不同的新故事来。

(摘编自古大勇《鲁迅、苏童与世界文学中的“重述神话”传统》)

材料二:

“新神话”以传统神话故事为叙述基础,超越了对超能力的崇拜,已经与宗教完全割裂。新神话动画就是以这种现代的神话理念进行创作的动画作品。新神话动画生存的当代社会,已经基本完成了启蒙和现代化的改造。神话这一题材的发展与延续,首先必须直面的尖锐问题就是如何去重建“弃神”后引发的权威消解和因此带来的文化真空与意义的缺失。《小门神》以中国道教传统和民俗文化中最接地气的保护神——门神作为主角设定,而剧情发展的主要诱因,就是动画中所映射的真实世界——“弃神”的现代世界。这样的世界,神性消失,也无人再将神作为崇拜的对象,张贴门神保护平安也成为了一种过气的旧俗,已经无人遵守;天上的门神也沦落至只有打扫清洁的工作可做,还面临着随时失业的危险。《西游记之大圣归来》中的孙悟空一开场,就同《小门神》中的神荼和郁垒一样,处于消极的人生低谷。故事中的神话主角,就像今天在世俗社会中已经几乎消失的神话英雄一样,没落、低沉,完全失去了英雄的光环,落入了世俗的尘埃。

但是在这些电影的结局中,一开始被抛弃的神又都重新恢复了往日的荣光,新的信仰秩序被建立,神性也得以重建。经历了长期现代化发展的世俗社会,物质世界已经极尽繁荣,但精神世界崩塌后,人心秩序的维系愈发困难,这是现代社会无法回避的问题所在,也是新的神话题材动画内容讲述的现实基础。藏于神话背后的历史传统作为文化深处的基因符号,虽然在现实中已经逐渐被公众淡漠,但依然有人对此坚守。新的神话题材动画结局中陷入低谷的“神”都开始重新站起,开始重新确立起自己的价值,而那些被打破的基因符号,也被一点点地重新拼贴。重建后的神话形象已经摆脱了旧神话的窠臼,而成为了动画中被人重新崇拜的英雄。神话的重新建构符合社会需要,而动画叙事的设置便是现实的映射。《小门神》中的门神重新受到欢迎和张贴,烟花、爆竹的燃放对年的驱逐,也象征着中国动画电影的叙事中,对于传统文化和意义回归的一种期待。

(摘编自赵洋《神性重建与传统回归:当下神话题材类国产动画的叙事策略》)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中国,虽然神话资源比较丰富,但是在二十世纪以前“重述神话”是不自觉、不成熟的,没有成为一种严格意义上的文学传统。
B.鲁迅将神话故事重写成具有复杂生动的人物形象的小说,表现出鲁迅的现代生命体验,这是神话“重述”后产生的新的文学特质。
C.在新神话动画中,现代世界是“弃神”的世界,神不再处于高高在上、受人膜拜的位置,失去了神的光环,与世俗里的人接近。
D.电影可以折射社会真实,面对现代世俗社会出现的精神危机,国产动画电影通过让低谷中的“神”恢复神圣的地位来解决这一问题。
2.根据材料的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指出羿在以往典籍中确定的英雄形象,与鲁迅重新塑造的羿的形象形成了对比。
B.材料一引用鲁迅“随意点染”“信口开河”的话语,是为了说明他的创作旨在反叛传统。
C.材料二借电影中神话人物没落的例子来说明“神”在理性发达的现代社会中的不适应性。
D.材料一和材料二都体现出了中国神话是中国文艺创作的灵感源泉,富有极强的生命力。
3.下列选项,不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       
A.鲁迅《破恶声论》:“夫神话之作,本于古民,睹天物之奇觚,则逞神思而施以人化,想出古异,淑诡可观,虽信之失当,而嘲之则大惑也。”
B.在动画电影《年兽大作战》中,托塔天王被迫退休,大量的神仙无事可做,而神话中骇人的年兽只不过是一个吓唬并娱乐“人”的公司职员。
C.神话学家斯特伦斯基曾说:“我们不应把神话当作某种古已有之的实存之物,应将神话视作一种‘繁荣昌盛的工业’,不断推陈出新。”
D.在电影《西游记之大圣归来》的结尾,消极潦倒的孙悟空冲破封印,熔岩为甲,化焰为篷,恢复法力,找回自我,重新成为了英雄。
4.请你以一个中国传统神话故事为基础,进行“重述神话”的创作,写一个120字以内的故事梗概。
5.鲁迅的小说《奔月》和中国新神话动画对神话的重写有何异同?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

4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风蝉

唐·赵嘏

风蝉旦夕鸣,伴夜送秋声。

故里客归尽,水边身独行。

噪轩高树合,惊枕暮山横。

听处无人见,尘埃满甑生。

【注】①作者一说“贾岛”。②甑,炊具。

1.下列对这首诗歌的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风蝉旦夕鸣,伴夜送秋声”句用白描手法写出秋夜、秋风中寒蝉带来的特有秋声,表现其夏生秋死、朝不保夕的凄惨境地。
B.刘勰《文心雕龙》有言:“情以物迁,辞以情发……虫声有足引心。”客居之人对物候变化很敏感,几声蝉鸣便可引发思乡之情。
C.“噪轩高树合”句与虞世南的《蝉》中“居高声自远”句表意并不相同,这里写的是蝉在高处的鸣叫惊醒了枕上的客居之人。
D.由于诗人的主观感情同他的境遇息息相关,诗人借蝉“听处无人见”的境地来表明自己“蝉蜕于浊秽”的高洁品质。
2.后人曾用“清迥”“悲苦”来形容赵嘏的诗风,请结合诗歌内容作具体分析。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0.65) |

5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里昂的婚礼

奥地利     茨威格

一七九三年十一月十二日,在法兰西国民公会上,巴雷尔针对里昂城提出了一项杀机腾腾的提案:里昂反对自由,里昂必须消亡!

于是,富歇就佩戴着人民代表的功勋来到了里昂城。他们在地下埋上火药一排排地炸毁整个城市中最豪华美丽的建筑物,司法机构每两天都能得到最新的指令,大肆枪杀很多无辜的人。当时死的人太多了,弄进棺材里,或者挖坑掩埋,已经赶不上杀人的速度了,所以他们就开始在湍急的罗纳河中抛尸,河水迅速就能把尸体给冲走。

里昂的几座监狱早就人满为患了,所以他们又在建筑物的地窖、学校和修道院里收容嫌疑犯,不过也只能短暂地看押一段时间而已,一个人至多能在稻草上躺一晚上就会被杀掉。

一天,非常寒冷,又有一大群犯人被送进了市政府的地窖。这64个男女犯人都胡乱地在低矮的地窖里坐着,拱顶的地窖里昏暗、潮湿,散发着酒桶和腐烂作物特有的霉变味道。最前面的屋子里有个壁炉,里面点燃着微弱的炉火,看上去似乎给这幽暗的地窖平添了些许温暖气息,其实更像给众人染上了一抹鲜红的血色。大多数的犯人一副呆滞、冷漠的样子,仿佛正在自己的坟墓旁待着似的。

晚上七点钟的时候,狱卒送来了一批新的犯人,大约二十多个。地窖里的囚犯们盯着那些新加入进来的犯人,目光并不友善,他们早就无意识地将这间散发出带有霉味的空气的房间,以及已经生霉的草堆和壁炉旁温暖的地方当作自己独有的东西,虽然他们都要死了。新来的犯人进来以后,也不会跟之前的囚徒打招呼问候,而是找个小角落,挤在那里沉默着。

罗伯特!罗伯特!突然,一声爽朗愉悦的呼叫打破了沉寂,似乎是从另一个世界传来的声响,把陷于麻木之中的人们拉了出来。一位少女从新囚犯堆里跳出来,伸出双臂,跌跌撞撞地扑向了一个青年男子,听到呼喊的男子也奔向了那位少女。两个年轻人紧紧地拥抱在一起,深深地亲吻,欢乐的泪水顷刻间从两人双颊流过。他们旁若无人地抽泣着,倾诉着,完全沉浸在无限的柔情当中。能够同生共死,这样就都不必为了失去对方而感觉到悲伤难过了。

原来这位少女和青年男子罗伯特几个月前刚刚订婚。教堂里已经贴出他们即将结婚的公告,婚礼的日子恰好订在里昂城鲜血横流的那一天。可新郎却要在佩西将军的队伍里去进行那绝望的突围,音讯全无。

这位少女曾经为了未婚夫去找人大代表和里昂刽子手富歇,然而却被告知未婚夫已经死去。得知这一消息,刚烈的少女愤怒地从头发上摘下革命的徽章,扔在地上用双脚猛踩,并大骂刽子手,她因此被抓了起来。

在这样一对被奇妙的巧合安排在一起的情侣周围呆着,大家都情绪激动起来,也都把自己的命运抛诸脑后了,向他们表示赞叹,或者怜悯,或者同情。

可少女说:唯有一点遗憾的地方就是,我还只能用自己娘家的姓名跟罗伯特共同赴死,而不是作为对方的妻子一起共面天主。

这时,一位年纪稍长的男子从地上挣扎着站起身,走向这对情侣。这是一个不愿意宣誓效忠革命政府的神父,虽没有身穿神父的制服,可担任着神父的职务。他说,在这里,有这些受难者,以及随处可在的天主作为明证,可以让他们结为夫妻。

牢里的所有人,一听到能够把这个阴沉的死亡监狱瞬间变成教堂,心中都被神圣的情绪所笼罩,大家都想为他们的婚礼尽力,以此来掩盖自己内心无法抑制的激动。男人们把地窖里数量不多的几把椅子全部搬来、摆放好,并在钉着耶稣受难的十字架下面摆放了一排蜡烛,凑合着把桌子搬了过去,做成了个很简易的小祭坛。而女人们则将自己遭难游行时收到的少得可怜的鲜花,编织成一顶非常细小的花冠,用来装饰这位未婚少女的头发。然后,神父带领着少女和未婚夫走进隔壁的房间,听他们向神忏悔,并向他们发问。少女的声音非常坚定,她回答说:我愿意与他同生共死。接着,神父将他们两人的手叠放在一起,正式宣布他们成为夫妻。这一对新婚的夫妻对神父行了吻手礼,而囚犯们全都围上前,对他们说祝福的话语来表达自己当下最恳切的情感,在这个短暂的时刻,任何人都没有想到死亡的结局。

整个监牢里的受难者还赠送给这一对新婚夫妻一件珍贵的礼物,那就是独处的机会,帮他们挪出里面那间比较小的屋子,让他们安静地度过专属于自己的新婚之夜,也是生命中的最后一夜。

第二天清晨,最终的结局没能逃脱平常的惯例。守卫的士兵将犯人按队列排好站在那里,子弹就一梭梭地冲着他们打过去,随后,这些温热的、鲜血还在汩汩流淌的尸体被丢进罗纳河里,湍急的流水冷漠地卷着这些尸体,片刻之间就将他们都送进了河底……唯有新娘头顶所戴的花冠,被河水轻柔地从少女的头上冲了下来,花冠还奇怪地随波逐流了一会儿,它毫无目的地在奔流的波浪上漂浮着。最终,这一顶漂亮的花冠也被河水浸没了。

(选编自《里昂的婚礼》)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中的姑娘对爱情忠贞,甚至不惜自己的生命,表明武力不能毁灭爱。因为爱,可以勇敢面对杀戮,不惧死亡。
B.法国革命者的激进措施使得法国陷入白色恐怖,在这种恐怖之中,少女与青年在临刑前一夜的婚礼更显珍贵,也无情鞭挞了所谓革命者的强权与暴力。
C.对于里昂人民面临的生存困境,茨威格以文艺的方式给出了自己的回答,在希望渺茫的境况下坚定地呼唤与追求人道:仁爱、同情、宽恕与自我牺牲。
D.这群人的遭遇是在里昂的“屠城”命运中对这座失序城市的聚焦,他们运用自身的理性力量从死神嘴边夺来一场神圣婚礼和一个宁静而美好的夜晚。
2.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从法国大革命这—宏大画卷中选取了一对年轻人的婚礼来写,将这件事情写得如此惊心动魄,把爱情的唯美与死亡的残酷放在一起,具有浪漫主义的色彩。
B.茨威格通过狱中难友心理、行为的前后变化,展现了普通人的人性美。在对爱情歌颂之时,对战争、暴力加以鞭笞,传达出只有人性与爱才是永恒的主题。
C.茨威格的小说笔触细腻。本文对这位无名少女进行了心理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刻画了她活泼、开朗、勇敢面对现实、像太阳一样照亮监狱里的所有人的生动形象。
D.茨威格的小说多沉重、压抑、悲凉,《里昂的婚礼》也不乏这种悲戚色调,但却也有些不同之处,因为它不光是绝望,还有温暖的成分在。
3.小说以尸体被抛到罗纳河的场景作为结尾,有什么作用?
4.请探究《里昂的婚礼》这一标题的深刻意蕴。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0.65) |

6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青城往事

序章

“呼——”,刚踏上青城的土地,一阵清风扑面而来。

“啊啊,青城可真是名不虚传的地球最绿城市啊!”身边的路然一边舒展着筋骨,一边啧啧称赞道,“要是来的路上,不用坐又贵又慢的太阳能动车就更完美了。”

“青城主打的就是生态旅游,要是你坐个飞机过来,指不定增加几吨二氧化碳排放呢。”我白了路然一眼。青城,作为国家试点的碳中和城市,近几年成了全国乃至世界都火爆的旅游目的地,我和好兄弟路然趁着暑假随大流来这里放松身心。因为青城的碳排放政策,飞机是不允许进入的,普通的高铁也被严格限制,我们只好飞到邻城,再转太阳能动车,足足在森林里穿梭了三个小时才到达目的地。

“欢迎来到青城!两位需要导游服务吗?”一个和我们年纪相仿的女孩子,五官端正,面容清秀,正在向我们微笑。

“好啊!我叫路然……”我赶紧把路然拉到一边:“咱省点啊,青城消费水平你懂的,我们要绿色旅游啊!绿色!”

“咱们刚到青城,人生地不熟的,有个导游在会方便很多嘛。而且,你会忍心拒绝这么热心又可爱的女孩子吗?”好吧,我拗不过路然,只好同意。

绿色背面

“欸,我还以为青城会有很多树呢。”坐在氢能源公交车上,我们和导游林音攀谈了起来。

“青城多数植被在城郊,就是你们坐动车经过的森林。而城区绿化和普通城市差不多,毕竟青城要养活一千二百多万人呢,不可能把黄金地段的地皮大量用来种树吧。”听着林音悦耳的讲解声,我开始赞同路然的决定,有个导游在确实可以大大提升旅游体验啊。

青城并不是想象中翠绿植物点缀着洁白大楼的理想化城市,太阳能板覆盖下,路边的高楼多显现出深深的黑褐色,树的确不多,但处处有草本的绿植点染其间。城区用地似乎非常紧张,城市主干道旁,挨挨挤挤的都是三十层以上的高楼。

“这是?”路然指着公交车窗户右下角的一个小标签问道。

“这是绿碳点数的标签,上面写的‘+5’表示乘坐这辆公交车会获得的绿碳点数,而绿碳点数积攒到一定数量是可以作为代币购物的呦。”林音解释说。

“有正的,也会有负值?”我问。

“对的,那些会产生额外碳排放的行为都会被扣除相应的绿碳点数,比如超额用电、乘坐非新能源交通工具等等。游客也会有临时的绿碳帐账户,有赠送点数,正常使用,是不会变负数导致罚款的。”

接下来的两天,林音带着我和路然逛遍了青城各景区。第三天的时候,我突发奇想,想去体验一下青城居民真正的“绿色生活”。林音沉默了,随后,她带着我们拐进了高楼背后一条逼仄的小巷子。几步路之后,就仿佛进入了另一个世界。夹在高楼中间的小巷射不进阳光,幽暗深邃,擦肩而过的路人神情晦暗。这里就像是青城的背面,幽闭的环境压得我们喘不过气,我们三人谁都没有说话。拐了几个弯,林音停在一栋半旧的暗色居民楼前:“这是我家。”

绿色枷锁

林音家在六楼,房间很局促,我们勉强挤在沙发上,林音给我们递了一杯茶。

“是不是没想到,外表光鲜的碳中和试点城市,内里竟然是这副模样?”林音叹了口气,“我们家原本住在郊区,政府要种树,就把我们迁到了市区。可是市区生活太难了!因为技术不成熟,青城的那些绿色产品贵得吓人,但买非绿色产品,就会被扣绿碳点数。搬进城没多久,我爸工作的钢铁厂就因为碳排放过高而被关停,全家只能靠我妈开的小卖部勉强维持生活。我父母学历低,他们不知道是谁造成了这一切。”

“可我知道。”林音抬起头看着我们,“政府下了大功夫来粉饰这座城市,把青城包装成世界上最大的碳中和城市,来吸引游客,吸引投资。的确,青城的天很蓝,空气很清新,可是这些对于抬头看不见天空,住在连风都吹不进来的巷子里的老百姓来说又有什么意义呢?夏天不敢开空调,冬天不敢开暖气,生怕用电超过额度承受巨额罚款;吃饭只能勉强吃饱,衣服只有过年的时候买,就是这样也被超高的物价压得喘不过气来……”

“我们也想过搬走,但政府为了维护城市形象严格限制人口流动。我也想过曝光,但事实是你发再多的帖子也抵不过限流和水军……”讲到这里林音已经有些哽咽。我和路然一句话也讲不出来,无论如何,我们都想不到“碳中和”这三个字竟会这样沉重。

“你还记得我们之前做的限流和反限流模拟吗?”路然突然转过来冷不丁地问我。

“你是说,我们可以通过技术手段来曝光青城!”我立刻反应过来,“学长们正在做网络机器人的研究,请他们一起……”

也许是向大海里扔了一粒石子,也许是点燃了草原上的星星之火,但至少这世界上会多一些人,知道青城背后的真实。

尾声

时隔两年,我和路然再次踏上青城的土地。空气依然清新,比起上次,更多了些烟火气。

一年前,青城市市长停职接受审查,严苛的禁令被废除,氢能源公交车和太阳能板保留了下来。丢掉了碳中和城市头衔的青城,现在是全国环保示范城市,相比以前,多了人情和温暖。

林音的父母现在经营着一家小餐馆,天然气限制放松以后经营成本下来了,林音家里的经济状况也大有改善。当天晚上,我们一行人,就在林音家的餐馆里吃着烧烤,唱着歌。烧烤炉上升起袅袅青烟,我想,这,才算生活吧!

(原文有删改)

1.关于选文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头的叙写留给读者以美好的绿色城市形象,奠定了小说全文欢快乐观的感情基调,暗示“双碳”已经实现,表达出作者的欣喜之情。
B.文章描写的苛政下的青城百姓的生活暗无天日,绿色生态和他们完全无关,让读者看着心酸,更有无奈,发人深省;也为后文的改革埋下了伏笔。
C.小说提到青城市市长停职这一情节,意料之外却又情理之中。作者意在借此暗示并表达对我国政府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和坚持自我革命的赞许。
D.小说尾声描写改革后的青城,是作者对未来“双碳”实现后美好生活的想象与期待,体现了作者乐观昂扬的态度。
2.下列关于选文艺术特色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A.选文通过近乎神奇的宏大想象,塑造了一个似乎很荒唐、但再读又会发现其实是一个十分合理的社会。表面上写“青城”,实则是借此展开想象,理性分析了苛政带来的问题,一定程度上具有较好的警示意义。
B.文章运用了大篇幅的人物对话,既可以丰富人物形象,也可以通过对话巧妙地暗示出时代背景,有利于读者精细化地理解文章内涵。
C.文章在行文过程中,蕴含了许多科学科普知识。这使得这篇小说在发人深省的同时,也具有了一定的科普价值
D.作者以“这,才算生活吧”一句结尾收束全文,意味深长,暗示作者对青城现在真正的绿色生活的赞美。
3.小说中出场人物的名字具有深意。试简要分析人物名字背后的意蕴。
4.文章中对治国之道的思考与柳宗元的《种树郭橐驼传》有相似之处。请你结合你对选文的理解谈谈你对治国之道的态度和看法。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7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小题。

阮郎归·湘天风雨破寒初

秦观

湘天风雨破寒初。深沉庭院虚。丽谯吹罢小单于,迢迢清夜徂。

乡梦断,旅魂孤。峥嵘岁又除。衡阳犹有雁传书,郴阳和雁无。

【注】①这首词系秦观贬谪郴州时所作。②丽谯,绘有彩纹的城门楼,后指楼,即城门上的更鼓楼。③小单于,唐代大角曲名。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上阕写出了词人长夜难眠的苦闷,一个“虚”字,既写出环境的深幽空寂,又流露出贬谪生活的寂寥与空虚。
B.“丽谯吹罢小单于,迢迢清夜徂”两句写出词人听尽乐曲、思虑万千、仍未入睡的情态,虚实相生,内涵丰富。
C.下阕抒发了仕途不顺的悲慨与深沉的怀乡之情,词人感叹连返回故乡的好梦也断了,只能如同孤独的游魂。
D.“峥嵘岁又除”交代了词人年复一年流徙在外的处境,尤其是在他人阖家团圆的除夕,痛楚之情溢于言表。
2.前人评价秦观“真古之伤心人也,其淡语皆有味,浅语皆有致”。请说说“衡阳犹有雁传书,郴阳和雁无”是如何体现这一特点的。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0.65) |
名校

8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咳嗽天鹅

铁凝

天越来越冷了。刘富鞧在被窝里想,院子里那只天鹅,得赶紧送去动物园。

刘富在镇上给镇长开车,把车拾掇得挺干净。刘富爱干净,后来去外边开过眼界,变得更爱干净,并且滋长着一点从前并不明显的小傲气。比如他经常对香改说:“就你,要不是为了让我妈高兴,打死我也不会娶了你。”

香改是刘富的老婆,人长得好看,却生性邋遢,手脚都懒。结婚之后,刘富从来没在自家的大衣柜里找到过要找的衣服。这很让刘富受不了,就为了这个,他和香改闹起离婚。香改抵抗不住刘富的坚决:“离就离,缺了鸡蛋还不做槽子糕了!”话没说完突然大声咳嗽起来,从此这咳嗽没有一天断过。

现在,刘富钻出被窝,西屋响起香改的咳嗽声。刘富朝东窗根望望,窝棚里的天鹅好似响应着香改的咳嗽,伸出雪白的长颈也“咳、咳、咳”地叫起来。每逢这时刘富就想:怨不得这天鹅名叫咳嗽天鹅呢,一叫还真像咳嗽一样,可真不怎么好听。

这只天鹅是镇长送给刘富的:耷拉着脖子,毛奓着,一看就是只病鹅。他讲究干净,打算过几天把它给出去。女儿正念初中,上网查了这只鹅的学名应该是大天鹅,也叫咳声天鹅,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刘富尤其记住了咳声天鹅四个字,只是听成了咳嗽天鹅,从此没改口。

刘富虽然对它很不耐烦,但还是和女儿研究起怎么给它治病,只两天,这鹅竟然好了起来,也吃也喝了,每天吃家里一个鸡蛋,刘富很心疼。每天早晨刘富一出屋门,它准在东窗根的窝棚里咳、咳、咳地大叫几声,问好似的。常常在这时,西屋的香改也会咳嗽起来,好似迫不及待和天鹅比着赛。刘富不为天鹅的“问候”所动,他只觉得自己倒霉,稀里糊涂家里就添了女人的咳嗽和咳嗽的天鹅。

一天早晨,天鹅步履踉跄地从窝棚里钻出来,站也站不好,走又不敢走。刘富发现它的脚蹼已经干裂。刘富的脚就在这时也突然不自在起来,脚趾缝之间像有利刃在切割,凉嗖嗖的刺痛。原来天鹅只能旱养两三个月,离开水过久脚蹼就会皴裂。哪里能管它的一世呢?女儿想了想说:动物园。

刘富打通了省城动物园的天鹅馆,接电话的是景班长,刘富就说了要送天鹅的事。晚上,刘富把香改叫到东屋说,明天你也跟我去趟省城。你那咳嗽从来也没好好治过,离婚之前,我得给你把咳嗽治好。

中午之前他们就顺利到了省城,刘富搬下装着天鹅的竹筐对车上的香改说,你就坐在车上等我,一会儿我就出来。

刘富很快就找到了天鹅馆:敢情有这么一大片水啊,三十来亩吧。景班长打量着他怀里的竹筐说,不错,是大天鹅,我们这儿最多的就是大天鹅……刘富想亲眼看见裂了脚蹼的咳嗽天鹅下水入了池,他也就算对得起它了,也就算了了一桩麻烦事。

快中午了,景班长说吃了饭再走。

一会儿粉条菜端上来了。

一会儿管理员叫景班长出去了。

一会儿景班长回来了。

一会儿一只热气腾腾的黑铁锅端了上来,锅里炖着灰褐色的大块的肉。景班长举起筷子冲着铁锅对刘富说,来,尝尝。

刘富说这是鸡呀?景班长说是鹅,你送来的那只天鹅。

刘富放下筷子,似懂未懂的样子。

景班长只好给他解释说,动物园医生已经为这只天鹅做了体检,结果是它太老了,足有25岁了,体内脏器严重老化,基本不再有存活的意义。

刘富说多老算是老啊。

景班长说天鹅寿命在25岁左右,你说它老不老。

刘富说可它正活着哪。

景班长说我们养这么一只老天鹅所要花费的成本你想过没有?

刘富不记得自己是怎么离开天鹅馆的,只记得他摔了眼前一个酒杯。他觉出自己的脚趾缝一阵阵钝痛,像被长了锈的锯子在割锯。他把头伏在方向盘上闭住眼,眼前立刻是黑铁锅里被肢解了的白天鹅。刘富的整个脑袋顿时轰鸣起来。他没有想到,这只麻烦了他几个月的天鹅,竟会让他的心有那么大的说不出的难受。这时后排座上传出一阵咳、咳、咳的咳嗽声,刘富心里一惊:这不是我那咳嗽天鹅吗?难道它没有被送进黑锅它也没有那么衰老?刘富扭转头朝后排座看去,看见了歪坐在那里的香改。

刘富如果不在这时往后看,他就真的记不起香改还在车上等着他。大半天时间他已经把她给忘了,他原本要在离婚前给香改治好咳嗽的。是啊,咳嗽,刘富曾经那么厌恶香改的咳嗽,也同样不喜欢天鹅的咳嗽。每当女人和鹅同时在院子里咳嗽起来,他就觉得他的生活纷杂、烦乱,很没有成色。但是就在刚才,当他听见后排座上突然响起的咳嗽声时,竟意外地有了几分失而复得般的踏实感。

刘富一心想要快些离开省城,路上他只下了一次车给香改买了一套煎饼馃子。香改不挑食,也不抱怨刘富丢她在车上那么长时间,只扎着头吃煎饼。吃了一会儿才冷不丁问刘富一句:“哎,你不吃啊?”刘富摇摇头,香改就又自顾自地吃起来。唉,这就是香改了。刘富叹道。其实香改从来就是这样吧?只是他忘了她从来就是这样。他没有在医院门前停车,也没有征得香改的同意。也许他是想,要是从今往后给香改治咳嗽还有的是时间,他又为什么非在今天不可呢。

(有删改)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咳嗽天鹅没有死在普通的百姓家中,却死在懂得照顾天鹅的动物园工作人员手上,这充满讽刺意味。
B.刘富很疼爱咳嗽天鹅,与它建立起较深的感情,天鹅脚蹼因缺水而皴裂,他就赶紧联系相关动物园。
C.天鹅在家里是“雪白的长颈”,在动物园是“灰褐色的大块的肉”,强烈的视觉冲击,带来灵魂的震撼。
D.本来铁了心要和香改离婚的刘富,却因为天鹅之死领悟到了人生的真谛,从而放弃了离婚的念头。
2.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通过咳嗽声相似这一点巧妙地将人与人的关系和人与动物的关系连接起来,构思用心,叙事讲究,内涵丰富。
B.本文以悬念开篇,引发读者兴趣,接下来用插叙的手法交代了刘富得到天鹅的由来、喂养的经过及送走天鹅的原因。
C.刘富“觉出自己的脚趾缝一阵阵钝痛,像被长了锈的锯子在割锯”,比拟形象生动,意在批判动物园宰杀老鹅的冷酷。
D.小说以小见大,借助一个庸常的生活琐事,把读者导向了一个生活哲学的境界,体现了作者对现实的细腻冷静的体察。
3.小说中咳嗽天鹅的结局“意料之外,情理之中”,请简要分析这一效果是如何取得的。
4.有人认为“咳嗽天鹅”就在我们身边,那么“咳嗽天鹅”有哪些象征意味呢?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较难(0.4) |
名校
9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根据《周礼·保氏》的记载和历代相关注疏,文字教育首在明解六书,即通过六种构形方式和原理来了解文字形体、读音和义项,明确用法,一一和语言中的对应,也称之为小学。文字教育始于识读,重在应用,应用的一项重要内容是按照既定的方法、标准来书写,要进行贯穿小学教育始终的长期训练,以及持续进行的考核。传统六艺中列具的内容,足见其重要性。

书,书写。《说文解字》释云:著于竹帛谓之书,书者,如也。”“,指文字的具体应用,如记事记言、属文作、著述等,竹帛指书写材料。,《说文解字》释云从随也,意渭书写要恪守字形结构和书体样式,亦即后世正字正体的标准,兼有文字与书法两方面内容。析言之,一是准确地把握文字的形音义,代表了知识的传承与理解;二是认识和把握书体样式的意义,从观念上、书写心理上打好基础,如造字本原与文化涵义、象形字与画成其物,随体诘屈的书写特征等等;三是在书写方法、标准的潜移默化下,理解并认同秩序和法度之美,随着书体演进而调整认知,推演新的书写审美旨趣和技术标准,这就是大篆、小篆、隶、楷诸正体规范的先后确立与书法审美的发展主线。如果说商代的象形装饰文字和甲骨文所代表的原始书法美出于集体无意识的创造,那么由西周金文建立起来的正体大篆所代表的秩序之美则出于礼乐文化陶冶化育的自觉审美。从商周时代开始,书法即已深深地打上文化的烙印,实缘乎此。正体的产生及其对秩序之美的崇尚,表明书法作为文化的象征符号,与日益高涨的人文精神有直接关系。

著于竹帛的涵义有四。其一,摒弃不同地域的方言而采用通行的雅言,又名正音”“通语。《论语·述而》称子所雅言,《诗》、《书》、执礼,皆雅言也,孔子用雅言讲学,书面语也会自然而然地用之,以消除方言的隔膜,使之四方通达。其二,记事、记言都有一个把口语转化、润色为书面语的过程,其修辞能力、经验要通过长期的阅读和训练才能满足于社会需求,以实现较好的知识传承和社会化交流。其三,根据不同场合、功用的文体需求,采取与之各自对应的修辞和表达方式,总之曰文言。其四,纯粹的文学创作与著述,如诗文之作。

著于竹帛的过程中,文言亦即书面语的文学化是其发展主流,也是读书人工诗能文的重要保障。吴宽《匏翁家藏集》认为书家例能文辞,不能则望而知其笔画之俗,特一书工而已,即因此而发。如果说,著于竹帛是文学与书法之双重审美的过程,似亦不嫌为过。《宣和书谱》评薛道衡书法称文章、字画同出一道,特源同而派异耳,又评杜牧书法谓其与文章相表里,都是基于这一认识而做出的理性归纳和总结。

(摘自丛文俊《传统书法批评与文学修辞》)

材料二:

辨析书法的艺术性和实用性要从具体的形式要素切入。比如说点画,点画是笔法的体现,理论上说,实用的书写虽然也有技法的要求,但这种要求可以是不严格的,它只需要达到可识可读的标准即可。而实际上,善书的古人往往都经过了严格的技法训练,与此同时,也有修身的要求,因此,他们的书写就具有艺术的某些属性。而对今人而言,实用与艺术已经分离,要检验是不是艺术性的书写,就必须从具体的形式要素考察,检验其是否具备作为一门成熟的艺术所要求的技法与形式规范。

古人有在实用中产生的作品,也有为创作而创作的作品,如果我们从书法本体切入,会发现两者之间存在着比较明显的区别,尤其是在可识性和艺术性上。比如,当古人在给某人写信时,可识性肯定要放在第一位,此类作品几乎字字独立,点画与结体都交代得比较清楚。我们再看那些专门创作的书法作品,可识性相对困难一些,行列比较模糊,跌宕幅度大,各种夸张手段表现得比较任性。

(摘自胡抗美《书法的实用性与艺术性》)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传统的文字教育又被称之为“小学”,其主要内容就是通过了解文字的形音义,达到可以识读的水平。
B.书法之美的发展中,由象形装饰文字和甲骨文到正体大篆有从“集体无意识”创造到自觉审美的过程。
C.一个拥有良好文言能力的古人,即使面对不同的情境,也能够采取比较固定的表达方式,做到从容应对。
D.今天书法是一门艺术,但古人的书写实用性和艺术性尚未分离,因此古人的书法创作过程必须兼顾两者。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我们要了解造字本原与文化涵义,主要目的是可以更好地进行知识传承与理解。
B.我国幅员辽阔,方言众多,古代使用“雅言”与今天推广普通话有着相似目的。
C.经过学校教育中长期的阅读与训练,我们就能较好实现知识传承和社会化交流。
D.隶楷行草等书体各有特点,书体可辨识性的强弱与其艺术性的高低有直接关联。
3.下列选项中,最不适合体现材料一中正体的审美倾向的一项是(     
A.冯班《钝吟书要》:“作字惟有用笔与结字。用笔在使尽笔势,然须收纵有度;结字在得其真态,然须映带匀美。”
B.刘熙载《艺概》:“行笔不论迟速,期于备法。善书者虽速而法备,不善书者虽迟而法遗。”
C.王《论书剩语》:“须是字外有笔,突然一落,去来无迹,而向背往来,不可得其端倪矣。”
D.蔡邕《九势》:“凡落笔结字,上皆覆下,下以承上,使其形势递相映带,无使势背。”
4.请结合材料一谈谈文学和书法两种艺术有哪些相关性?
5.假设你作为博物馆工作人员要向书法夏令营的成员介绍唐代楷书作品《多宝塔碑》,请结合两则材料罗列解说词的要点。
2023-08-14更新 | 68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一中2022-2023学年高三3月月考语文试题
10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水调歌头·徐州中秋

苏辙

离别一何久,七度过中秋。去年东武今夕,明月不胜愁。岂意彭城山下,同泛清河古汴,船上载凉州。鼓吹助清赏,鸿雁起汀洲。

坐中客,翠羽帔,紫绮裘。素娥无赖,西去曾不为人留。今夜清尊对客,明夜孤帆水驿,依旧照离忧。但恐同王粲,相对永登楼。


【注】①1077年,苏轼任徐州知州,苏辙与之短暂相聚。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七度过中秋”对“一何久”做了说明,凸显了往昔诗人与兄长离别七年,佳节难以团圆的苦闷和无奈。
B.七年离别,短暂相聚,“岂意”凸显出相聚的欢愉,但遗憾的是兄长即将启程前往凉州,诗歌情感基调复转悲凉。
C.词中“无赖”指月亮无情,与辛弃疾《清平乐·村居》“最喜小儿无赖”中“无赖”的意思不同。
D.王粲滞留荆州才华难施,借《登楼赋》表达眷恋故乡之情和怀才不遇之感,苏辙化用此典故抒发离情。
2.词中三处写到月亮,请分别赏析。
2023-08-14更新 | 92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一中2022-2023学年高三3月月考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