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阅读与鉴赏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2 道试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双文本 | 适中(0.65) |

1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文本一:

走向虫子(节选)

刘亮程

一次我看见一只蜣螂滚着一颗比它大好几倍的粪蛋,滚到一个半坡上。蜣螂头抵着地,用两只后腿使劲往上滚,费了很大劲才滚动了一点点。而且,只要蜣螂稍一松劲,粪蛋有可能再滚下去。我看得着急,真想伸手帮它一把,却不知蜣螂要把它弄到哪儿。朝四周看了一圈也没弄清哪是蜣螂的家,是左边那些草底下,还是右边那几块土坷垃中间。假如弄明白的话,我一伸手就会把这个对蜣螂来说沉重无比的粪蛋轻松拿起来,放到它的家里。我不清楚蜣螂在滚这个粪蛋前,是否先看好了路,我看了半天,也没看出朝这个方向滚去有啥去处,上了这个小坡是一片平地,再过去是一个更大的坡,坡上都是草,除非从空中运,或者蜣螂先铲草开一条路,否则粪蛋根本无法过去。

或许我的想法天真,蜣螂根本不想把粪蛋滚到哪儿去。它只是做一个游戏,用后腿把粪蛋滚到坡顶上,然后它转过身,绕到另一边,用两只前爪猛一推,粪蛋骨碌碌滚了下去,它要看看能滚多远,以此来断定是后腿劲大还是前腿劲大。谁知道呢。反正我没搞清楚,还是少管闲事。我已经有过教训。

那次是一只蚂蚁,背着一条至少比它大二十倍的干虫,被一个土块挡住。蚂蚁先是自己爬上土块,用嘴咬住干虫往上拉,试了几下不行,又下来钻到干虫下面用头顶,竟然顶起来,摇摇晃晃,眼看顶上去了,却掉了下来,正好把蚂蚁碰了个仰面朝天。蚂蚁一骨碌爬起来,想都没想,又换了种姿势,像那只蜣螂那样头顶着地,用后腿往上举。结果还是一样。但它一刻不停,动作越来越快,也越来越没效果。

我猜想这只蚂蚁一定是急于把干虫搬回洞去。洞里有多少孤老寡小在等着这条虫呢。我要能帮帮它多好。或者,要是再有一只蚂蚁帮忙,不就好办多了吗。正好附近有一只闲转的蚂蚁,我把它抓住,放在那个土块上,我想让它站在上面往上拉,下面的蚂蚁正拼命往上顶呢,一拉一顶,不就上去了吗。

可是这只蚂蚁不愿帮忙,我一放下,它便跳下土块跑了。我又把它抓回来,这次是放在那只忙碌的蚂蚁的旁边,我想是我强迫它帮忙,它生气了。先让两只蚂蚁见见面,商量商量,那只或许会求这只帮忙,这只先说忙,没时间。那只说,不白帮,过后给你一条虫腿。这只说不行,给两条。一条半。那只还价。

我又想错了。那只忙碌的蚂蚁好像感到身后有动静,一回头看见这只,二话没说,扑上去就打。这只被打翻在地,爬起来仓皇而逃。也没看清咋打的,好像两只牵在一起,先是用口咬,接着那只腾出一只前爪,抡开向这只脸上扇去,这只便倒地了。

那只连口气都不喘,回过身又开始搬干虫。我真看急了,一伸手,连干虫带蚂蚁一起扔到土块那边。我想蚂蚁肯定会感激这个天降的帮忙。没想到它生气了,一口咬住干虫,拼命使着劲,硬要把它再搬到土块那边去。

我又搞错了。也许蚂蚁只是想试试自己能不能把一条干虫搬过土块,我却认为它要搬回家去。真是的,一条干虫,我会搬它回家吗?

我这颗大脑袋,压根不知道蚂蚁那只小脑袋里的事情。

蚂蚁

南帆

一只蚂蚁畏畏缩缩地爬上了我的书桌,如同一个成功的偷渡者。

一缕阳光穿过窗帘的缝隙投射到桌面上。这只蚂蚁越过阳光地带,微小的身躯透彻晶莹,没有一点杂质。

书桌是一块陌生的大陆。这只孤独的蚂蚁有一点胆怯。它谨慎地左顾右盼,慢慢地朝一个方向迈出了几步,随后又不放心地退了回来,往另一个方向试探。它的小脑袋不停地摇晃,仿佛在认真地嗅着什么,作出某种重大的判断。终于,它下定了决心,义无反顾地对准一个方向前进。此刻,这只蚂蚁从我面前的稿纸上面爬过,信念坚定。

我在稿纸上写下两个字“蚂蚁”。

这只蚂蚁在桌面上发现了我丢下的一粒饼干屑,它惊奇地停了下来,快乐得就要晕过去了。蚂蚁围绕着这粒饼干屑不停地打圈子,冲上去尝了尝,随即又退回原处,远远地打量这个意外的战利品。它在瞬息之间明白了运气的涵义。

我在心里想,可怜的小东西,多么渺小的幸福。它的世界仅仅是这一张桌面。它无法知道,它的上方就有一副怜悯的眼光居高临下地观察它,更不知道一根手指顷刻之间就能将它捻成碎末。

我并没有感到自己比蚂蚁优越。也许,另一个高度上面,同样有一副眼光正在注视着我,主宰我的命运——一切如同我之于蚂蚁一样。

这只蚂蚁竭尽全力地扛起了那粒饼干屑,在我的眼光下面蹒跚地往回走。它的幸福是货真价实的,我实在不忍心戳破它的快乐。

于是,我伸手拿起了笔,在稿纸上写下一行字:“蚂蚁是令人感慨的动物。”我不知道,我是在感慨我自己吗?

1.下列对文本一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一项是(       
A.蜣螂滚着一颗比它大几倍的粪蛋上坡,并不是为了把粪蛋弄回家,而是想以此来断定后腿劲儿大还是前腿劲儿大。
B.忙碌的蚂蚁回头看见我捉过去的那只,二话没说,腾出一只前爪,抡开向那只脸上扇去,主要是担心自己的干虫被它抢走。
C.本文叙述角度独特,既有客观的自我经验言说,又有对虫子生活主观臆想的描述,体现了作者的自我反思,同时又富有情趣。
D.在表达方式上,作者善用比喻、拟人的手法描摹动物的情态,行文喜用短句,用词朴实凝练、简洁明澈而又形象传神。
2.下列对文本二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头把爬上书桌的蚂蚁,描述成一个“畏畏缩缩的偷渡者”,说蚂蚁是“偷渡者”并不是客观描述,而是作者有意夸大蚂蚁的小心翼翼。
B.在发现我丢在桌上的饼干屑之后,蚂蚁冲上去尝了尝,随即又退回原处,说明蚂蚁对潜在的危险充满了警惕。
C.我眼中的蚂蚁既渺小,又可怜。它既无从知道自己幸福的局限,也无法预知“一根手指就能将它捻成碎末”灾难性危机。
D.作者理性冷峻,在观看蚂蚁的活动时处在一个高高在上的位置,带着上帝般的视角审视着这个卑微渺小的动物。
3.文本一和文本二都以蚂蚁为描写对象,但在语言特点和表达意图上却有所不同,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
4.文本一选自刘亮程的散文集《一个人的村庄》,在初版时题为“三只虫子”,再版改成了“走向虫子”,作者为什么这样改?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的理解。

2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平蔡州【注】三首(其二)

刘禹锡

汝南晨鸡喔喔鸣,城头鼓角音和平。

路傍老人忆旧事,相与感激皆涕零。

老人收泣前致辞,官军入城人不知。

忽惊元和十二载,重见天宝承平时。

【注】蔡州,唐天宝时为汝南郡,安史之乱后,沦为叛军巢穴。元和十二年,唐王朝在宰相裴度的主持下,由李愬率军雪夜袭破蔡州,活捉了割据抗命的淮西藩帅吴元济。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首联用常语写奇袭,既没有正面描写奇袭的艰险,也没有正面描写李愬的智勇,而是极力渲染蔡州凌晨雄鸡报晓、鼓角不悲的和平气氛。
B.颔联“忆旧事”暗含对比,“忆旧事”到“皆涕零”,揭示了人民对于国家统一的热烈向往,以及平蔡之役的重大意义。
C.颈联“官军入城人不知”一句与首联相关合,表达了对李愬用兵、治军高超本领的赞美与歌颂。
D.尾联写出了百姓重新过上了天宝年间那种太平盛世生活的惊喜之情;“元和十二载”,表明诗人是用史笔的手法来记载这一事件。
2.“老人”是诗中一个重要的意象,在诗中有何作用?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现代文阅读-实用类文本 | 较难(0.4) |

3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编者按:

今年,我们将迎来第74个五四青年节。历经社会百年变迁,青年有过迷茫、有过困惑,但他们爱党、爱国、爱人民的赤诚追求始终未改。如今,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青年面临更艰巨的挑战,也因此催生了“鼠鼠文学”“孔乙己的长衫”等一系列以自嘲自讽方式应对社会矛盾的文化趋势。

青年的自嘲自讽反映出的是“不妥协”的态度。面对“青年失落”,我们不能一味批判,而要站在新的历史方位上进行思考,致力于解决其背后的社会主要矛盾,解答新的时代课题。《教育家》特邀社会学家和心理学家,对当下一些青年文化进行解读,一起走进青年的世界。

01“标”:卑微自嘲与发展困惑

南开大学社会学系   秘舒

很长一段时间以来,人们把大学教育定位成精英教育,大众自然对其有更高的期待,即通过更高等的教育实现所谓“阶层的向上流动”。然而,今日的大学无论是从规模还是培养模式来说早已不同往昔,2022年的高校毕业生甚至突破了千万大关。这批高质量劳动者,虽然可以满足产业升级对高水平劳动力的需求,但他们的自我价值期待却在不断降低。

在应对来自学业、就业、人际交往等方面的压力和挫折时,有一部分青年会选择回避,故而生出“啃老”“宅”“躺平”等带有明显躲避性的亚文化;还有一部分选择直面压力,但迫于现实与理想的差距,他们会把自己定位成很卑微的角色,选择以幽默的方式自嘲、自省,试图让自己接受并融入现实,正如“孔乙己文学”“谁人不在浪浪山”等网络热词的出现。这种消极情绪在网络的传播下具有很强的“传染性”,加剧了青年人的压力和焦虑。

从青年一代的成长过程来分析,他们大多在单一的评价标准中成长起来,所以在面对如今多元开放的社会和丰富多元的文化时,会产生很大的矛盾感——内心对生活的预期、对自我价值感的期待和一贯以来所受的评价方式、行为约束存在矛盾,导致他们一方面想要按照自己的预期生活,另一方面又无法摆脱整个社会长期以来对青年发展评价的桎梏。我们的教育一直期待为学生树立一种“学习是为了看到更广阔的世界、拥有更多选择、收获幸福人生”的观念,但应试教育留下的“硬伤”、根深蒂固的教育功利化思想,以及“996”“内卷”“学历竞赛”等社会现实,极大降低了青年在学习和工作中的满足感和幸福感。

02“本”:社会流动与青年思考

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系   李荷

在当下的知识青年对社会发出的种种叩问中,“尊严”是我们必然要谈论的话题。孔乙己的故事中,由于存在严格的等级秩序,“长衫”和“短衣帮”成为泾渭分明的身份符号,穿长衫的人即使生活潦倒,也不愿脱掉长衫,成为短衣帮,这恰恰说明短衣帮地位的卑微、生存的艰辛和社会尊重的缺乏。体力劳动者在物质和精神上处于双重劣势。社会越是分化,底层人民的社会尊严就越无法体现。当他们的子女终于上了大学,希望以此提升自己与家人的身份地位时,却发现千辛万苦得到的文凭“贬值”了,大学生依然面临为了生计而滑向“短衣帮”之势。这是什么样的无望!只有在一个“人人虽然不同却有同等尊严”的社会,青年的成长之花才能绽放,生命的选择才能多样。

面对社会结构性问题,教育很多时候是无能为力的,但有一些地方确实需要反思和警醒。长久以来,教育的一大问题在于它在实践中,偏执于以“绩优”来要求和衡量人的成长,用数字化、工具化的方式评价人,导致形成“高度竞争”的教育环境。杜威强调的是“教育即生活,生活即教育”,我们要做的是让教育回归教育本身,培养内心充盈的人,无论身处何种境况,都能够宠辱不惊、富贵不淫、贫贱不移。

03“药”:晴耕雨读与情绪激活

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张荣华

面对时代洪流下的无奈与迷茫,每个人都能感同身受,因为无论是社会环境和时代的变迁还是不可控因素的干扰,对于个体而言都无力改变,唯有调整自我和适应,但这对于缺少社会磨砺和时间洗礼的青年来说,不是一件易事。

古人适应环境的智慧是“晴耕雨读”——下雨了,不如将原本外出劳作的计划变成在家读书、喝茶,偷享浮生半日闲;等雨停了,人也休息好了,更有精力投入农耕。对待学习、工作中的压力和焦虑,可转变心态:人力不可及的,坦然接纳;人力可及的,积极有为。要把更多注意力放在自身能改变的事情上,保持良好心态,以待来时。

根据泰勒·本·沙哈尔的理论,幸福是“对于快乐和意义的全然体验”。如何帮助青年人找到生活的快乐和意义?通常来说,自我要求高的人总是容易“求不得”,因此会经常不满、抱怨,活得很累。对于这种情况,我们要允许他们“找乐子”,让他们感受“当下的快乐”。但是,“当下的快乐”带来的积极情绪有可能不持久,从长远角度来看,需要用人生价值和意义来积蓄长期的情绪动力。所谓的“药”,就是给正在做的事情赋予当下的快乐和长远的意义。

——本文刊于《教育家》2023年4月刊第1期,原标题为《青年失落的“标、本、药”》

(有删改)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编者看来,“孔乙己的长衫”是新时代青年面对挑战时的一种自嘲,其精神内核仍然是一种不妥协的态度,不应对其进行批判。
B.“啃老”“宅”“躺平”“孔乙己文学”等网络热词带有的消极情绪具有很强的“传染性”,加剧了青年人的压力和焦虑。
C.在孔乙己的故事中,“长衫”是一种身份符号,能够与地位的卑微、生存的艰辛的“短衣帮”区分开来。
D.现代青年经常不满、抱怨,活得很累,是因为其自我要求高,常常处于“求不得”的境况之中。
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教育家》杂志特邀社会学家和心理学家对当下引发热议的“孔乙己的长衫”进行解读,是希望能够解答新的时代课题。
B.当代青年如果能够在多元的评价标准中成长起来,在面对多元开放的社会和文化时,就不会产生很大的矛盾感。
C.青年人在忙碌的工作之余,可以通过打王者荣耀、吃大餐等方式,来感受当下的快乐,缓解压力和疲惫感。
D.三篇选文虽然都谈到了青年困惑,但侧重点各有不同,小标题中的“标”“本”“药”非常精炼的将这种不同指出来了。
3.下列选项,不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张荣华“晴耕雨读”观点的一项是(       
A.罢官北归,张孝祥在《过洞庭》中写道“尽挹西江,细斟北斗,万象为宾客”。
B.被贬黄州后,苏轼在《定风波》中写道“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C.受到反对者的排挤,屈原在《离骚》中说“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
D.知音难觅时,黄庭坚在《登快阁》中说“万里归船弄长笛,此心吾与白鸥盟”。
4.编者在选文中标注详细的作者信息,在文末标注信息来源,有何用意?
5.如何解决“青年失落”这一新的时代课题?请结合材料简要阐述。

4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经】四年春王二月,莒人伐杞,取牟娄。戊申,卫州吁弑其君完。夏,公及宋公遇于清。宋公、陈侯、蔡人、卫人伐郑。秋,翚帅师会宋公、陈侯、蔡人、卫人伐郑。九月,卫人杀州吁于濮。冬十有二月,卫人立晋。

【传】四年春,卫州吁弑桓公而立。公与宋公为,将寻宿之盟。未及期,卫人来告乱。夏,公及宋公遇于清。

宋殇公之即位也,公子冯出奔郑,郑人欲纳之。及卫州吁立,将修先君之怨于郑,而求宠于诸侯以和其民,使告于宋曰:“君若伐郑以除君害,君为主,敝邑以赋与陈、蔡从,则卫国之愿也。”宋人许之。于是,陈、蔡方睦于卫,故宋公、陈侯、蔡人、卫人伐郑,围其东门,五日而还。

公问于众仲曰:“卫州吁其成乎?”对曰:“臣闻以德和民,不闻以乱。以乱,犹丝而棼之也。夫州吁阻兵而安忍阻兵无众安忍无亲众叛亲离难以济矣夫兵犹火也弗戢将自焚也夫州吁弑其君而虐用其民,于是乎不务令德,而欲以乱成,必不免矣。”

秋,诸侯复伐郑。宋公使来乞师,公辞之。翚父请以师会之,公弗许,固请而行。故书曰“翚帅师”,之也。诸侯之师败郑徒兵, 取其禾而还。

州吁未能和其民,石厚问定君于石碏。碏曰:“王觐为可。”曰:“何以得觐?”曰:“陈桓公方有宠于王,陈、卫方睦,若朝陈使请,必可得也。”厚从州吁如陈。石碏使告于陈曰:“卫国褊小,老夫耄矣,无能为也。此二人者,实弑寡君,敢即图之。”陈人执之而请莅于卫。九月,卫人使右宰丑莅杀州吁于濮,石碏使其宰乳羊肩莅杀石厚于陈。

君子曰:“石碏,纯臣也,恶州吁而厚与焉。大义灭亲,是之谓乎!”

卫人逆公子晋于邢。冬十二月,宣公即位。书曰“卫人立晋”,众也。

(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夫州吁/阻兵而安忍/阻兵无众/安忍无亲众/叛亲离难/以济矣/夫兵/犹火也/弗戢将自焚也/
B.夫州吁阻兵而安忍/阻兵无众/安忍无亲/众叛亲离/难以济矣/夫兵/犹火也/弗戢/将自焚也/
C.夫州吁/阻兵而安忍/阻兵无众/安忍无亲/众叛亲离/难以济矣/夫兵犹火也/弗戢/将自焚也/
D.夫州吁阻兵而安忍/阻兵无众安/忍无亲众/叛亲离/难以济矣/夫兵犹火也/弗戢将自焚也/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公与宋公为会”与“于今无会因”(《孔雀东南飞》)两句中“会”字含义相同。
B.“犹治丝而棼之也”与“不效,则治臣之罪”(《出师表》)两句中“治”字含义不同。
C.“故书曰‘翚帅师’,疾之也”与“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屈原列传》)两句中的“疾”字含义相同。
D.“其是之谓乎!”与“其皆出于此乎?”(《师说》)两句中的“其”字含义不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州吁做了国君之后,准备向郑国报旧怨,以此来讨好诸侯,安定民心。他便联合宋国,出兵出物,并让宋国牵头,带领陈、蔡、卫联合攻郑。
B.各诸侯第二次围攻郑国的时候。宋殇公派人向隐公请求一起参与,被鲁隐公推辞了。翚父不经隐公同意便擅自派兵,所以被称为“翚帅师”。
C.州吁篡位之后不能安定百姓。石厚向他父亲石碏询问良策,石碏让他朝见陈桓公,让陈桓公代为请求周天子,以便让州吁可以名正言顺。
D.陈国将前来请托帮忙的州吁和石厚抓住并扭送到卫国,卫国先是让右宰丑杀了州吁,后来石碏又让管家孺羊肩杀了自己的亲生儿子石厚。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翚父请以师会之,公弗许,固请而行。
(2)卫人逆公子晋于邢。冬十二月,宣公即位。书曰“卫人立晋”,众也。
5.材料中的“经”和“传”指的是哪两部史书?两者之间有何关系?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5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送韩十四江东省觐省

杜甫

兵戈不见老莱衣,叹息人间万事非。

我已无家寻弟妹,君今何处访庭闱?

黄牛峡静滩声转,白马江寒树影稀。

此别应须各努力,故乡犹恐未同归。


注:①这首诗是诗人在成都白马江畔送韩十四去江东探亲时写的。当时安史之乱尚未平定。②老莱衣:相传春秋时隐士老莱子,七十多岁还常常穿上彩衣,模仿儿童,使双亲欢娱。③黄牛峡:位于宜昌之西。韩十四去江东探亲要经过此地。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颔联“何处访庭闱”一句采用设问句,暗示这也正是首联“万事非”中的一例。
B.诗中写黄牛峡的景属于虚写,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也采用了这一手法。
C.诗人在秋天送别友人,但全诗并不见离别的感伤之情,气概整体昂扬。
D.首联用典,用古代的美谈和当今的时局形成对照,点示出当时的时代背景。
2.诗歌颈联写景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请结合诗文简要分析。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较难(0.4) |
名校
6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1-5题。

材料一:

艺术形式越来越呈现出多元、融合、交叉、难以分类的趋势,新艺术形态顺势而生。

回望人类艺术谱系的发展,留下一长串艺术随技术发展而演化的足迹,艺术因工具变迁更加精彩。每一种新艺术形式的诞生,每一次艺术的重要变革,都离不开新科技文明的推动。如果没有解剖学和透视学的出现,就不可能出现文艺复兴绘画的兴盛;如果没有摄像技术及数字技术的发展,电影将无法诞生,更别提从默片到有声、从黑白到彩色、从二维到三维、从真人到CG的演变了;如果没有机械转台、投影设备、多媒体屏等舞台装置,舞台艺术的呈现效果将会大打折扣。

艺术创造者的视野与艺术灵感因科技要素刺激不断拓展,新要素的灌注往往也给艺术受众带来崭新的艺术审美体验。画家陈丹青说:“艺术跟着工具走……一切取决于那件工具发明了没有,人发明什么,就有什么艺术。”艺术发展总是因工具、手段的丰富而变迁成长,从艺术内容到表现形式,从古老传统艺术到新锐实验派,都在融入新技术文明的潮流下获得再生。装置艺术、城市公共艺术、新媒体艺术、数字艺术设计等,都是伴随着生产力催动下的文明变迁脚步而生,借助新艺术的载体和介质,记录下一个时代思想的面貌。

传统艺术有了新工具的“点化”,被赋予了新生命并创造出了新鲜艺术体验,其艺术表现力和表达形式也变得更震撼、更强大,新艺术场景营造给予观众前所未有的艺术体验和视觉盛宴。曾经因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焰火作品“大脚印”而家喻户晓的当代艺术家蔡国强,于2019年担任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联欢活动焰火总导演,他以独具的艺术创意与视觉特效设计,化传统为神奇,借助先进数控技术,用传统烟花神奇地演绎了“70”“人民万岁”等字样,强烈的视觉效果和艺术力量把观众带入了火药爆破艺术的震撼空间。同时,借助技术工具和艺术新场景的营造可以突破社会和自然的物理空间局限,二维空间可以变成三维立体空间,静态画面成为加入时间线的真实生活镜像。凤凰卫视、故宫博物院一起打造了动态的清明上河图,让宋代汴梁的市井生活活起来,角色带入感极强。虽历千年犹身临其境,似乎听得见市声攘攘,让人们不知不觉沉浸在了历史回响中。敦煌研究院与腾讯网合作,让千年的壁画动起来,走进大众视野。艺术借了数字技术的一臂之力悄悄带来了一种文化观览方式的变革。

如今电影艺术实现了从2D到3D的转换,极大地拓展了文化空间及角色环境的立体呈现效果。2009年,全球首部将IMAX和3D技术结合的电影《阿凡达》上映,影片颠覆了人们对电影的认知。新的艺术形式超乎人们的想象,新的科幻电影更加炫目多彩,开拓了人类认识和审美的疆域。艺术形态与艺术观念在科技变革中不断调整更新,丰富着艺术理念和美学选择,不知不觉间也改变了受众的艺术审美心理,艺术表现力也因为技术加持获得了超能动力。

(摘编自高宏存《艺术因科技发展赋能更精彩》)

材料二:

新媒介是一个不断变化的概念。当前的新媒介主要指以数字技术和互联网技术为依托的网络应用,如微博、微信、短视频、网络直播等。新媒介对创作生产全方位的重塑和影响,使当前文艺呈现许多新特点、新趋势。

文艺创作新类型、新形式不断涌现。比如网络文学就是新媒介催生的文艺新品类。数以万计的在线作家以日更两亿字的速度,创造出史无前例的小说创作规模和文学传播奇观。有研究者指出,中国网络文学有望成为全球性文化现象。在视频领域,短视频、竖屏剧、互动剧等新鲜形态层出不穷,丰富人们的文艺生活。

创作者对受众需求把握更为准确,文艺创作更加有的放矢。借助大数据技术,精准定位的信息“窄播”使传播效率得到全方位提升;由于在线及时互动,创作者得以把握用户心态,了解粉丝需求。因此,无论是视频网站精细的内容分类,还是网络文学的创作类型,都能与其受众精准匹配。跨媒介艺术消费更是强化深度体验,一部优秀的系列作品可以根据不同媒介有针对性地定制和分发内容,有效吸引不同受众群体的支持。

文艺创作成为跨越多种艺术门类的综合行为。数字技术方便各种艺术门类之间的取长补短与互相借鉴,走向更具综合性的融合创新。媒介间相互依存、彼此助益的特性,使文化艺术产业链不断延长、愈加完备。比如,一部优秀网络小说,可以延展出影视改编、动漫制作、游戏开发、音频传播等产业链价值。小说《杜拉拉升职记》出版后,各种版本的衍生品纷至沓来,话剧、电影、电视剧风行一时,相关游戏改编和视频混剪数不胜数。新媒介语境下,全产业链开发已成为文艺生产的常规路径,每一个新文本都对整个故事作出独特而有价值的贡献。

(摘编自陈定家《新媒介赋能文艺创作生产》

1.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A.信息“窄播”利用大数据技术,使信息定位更精准、信息传播效率得到全面提升,创作者也能由此把握受众需求,使作品更有地针对性。
B.传统艺术只要被新工具“点化”了,就能焕发新生命,创造新的艺术体验,增强艺术表现力,丰富表达形式,从而带给观众全新的艺术享受。
C.随着科技要素的刺激,艺术创造者不断开阔视野,其艺术灵感被激发,艺术受众的艺术审美体验也常常随着新要素的灌注而得到更新。
D.人类艺术谱系的发展中,艺术随技术发展而演变、因工具变迁更精彩,新科技文明决定了新艺术形式的诞生和艺术的变革方向。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数字技术方便各种艺术门类之间取长补短、互相借鉴,走向更具综合性的融合创新,因此文艺创作将来就没有艺术门类的区别了。
B.艺术与科技紧密相连,如文艺复兴绘画的兴盛离不开解剖学和透视学的出现,精彩的舞台艺术效果的呈现离不开机械转台、投影设备、多媒体屏等舞台装置。
C.敦煌研究院与腾讯网合作,让千年的壁画动起来,让敦煌艺术走进大众视野,可见借助技术可突破一定的局限。
D.科技变革使艺术形态与艺术观念不断调整更新,使艺术理念和美学选择不断得到丰富,受众的艺术审美心理也在潜移默化中改变。
3.下列各项中不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     
A.各类阅读软件“攻城略地”,网络阅读人机交互特性和自动检索功能赋予用户接受和使用信息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B.我国首部线上戏剧《等待戈多》由广州大剧院与腾讯视频联手新浪戏剧导演王翀共同打造,完全以网络为表演空间,创造出一种新的演艺形态。
C.《觉醒年代》依靠大数据分析决定了演员角色的选择,满足了潜在观众的需求,从而赢得了市场。
D.人工智能已渗透到艺术创作领域,“小冰”可作诗绘画,AI作曲进入商用阶段,人们担心人工智能未来会成为人类职业的替代者。
4.材料二采用了怎样的论证结构?请简要概括。
5.某广播电视台拟推出一台中秋节晚会,作为了解传统文化和新技术、新媒介的新青年,请你结合两则材料思考,可以从哪些角度向电视台提出吸引年轻观众、提升活动魅力指数的哪些相应措施。
7 . 对《乡土中国》中“礼治秩序”一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人们常认为乡土社会是“人治”的社会,这种观点并不符合实际,因为乡土社会是礼治社会。
B.相比较而言,礼治社会比法治社会更为优越,因为礼治社会是靠礼来维持秩序的。
C.礼治社会并不代表“文明”,某种程度上甚至可以说是“野蛮”的。
D.“礼”并不是靠一个外在的权力来推行,而是从教化中养成了个人的敬畏之感,使人服膺。
文言文阅读 | 较难(0.4) |
名校
8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太祖武皇帝,沛国谯人也,姓曹,讳操,字孟德,汉相国参之后。太祖机警,有权数,而任侠放荡,不治行业,故世人未之奇也;惟梁国桥玄、南阳何颙异焉。玄谓太祖曰:“天下将乱,非命世之才不能济也,能之者,其在君乎!”年二十,孝廉为郎,除洛阳北部尉,迁顿丘令,征拜议郎。十四年春三月,军至谯,作轻舟,治水军。辛未,令曰:“自顷已来军数征行或遇疫气吏士死亡不归家室怨旷百姓流离而仁者岂乐之哉不得已也其令死者家无基业不能自存者,县官勿廪,长吏存恤抚循,以称吾意。”十五年春,下令曰:“自古受命及中兴之君,曷尝不得贤人君子与之共治天下者乎!及其得贤也,曾不出闾巷,岂幸相遇哉?上之人不求之耳。今天下尚未定,此特求贤之急时也。若必廉士而后可用,则齐桓其何以霸世!今天下得无有被褐怀玉而钓于渭滨者乎?二三子其佐我明扬仄陋,唯才是举,吾得而用之。”十九年,公至孟津。天子命公置旄头,宫殿设钟虞。年乙未,令曰:“夫有行之士未必能进取,进取之士未必能有行也。陈平岂笃行,苏秦岂守信邪?而陈平定汉业,苏秦济弱燕。由此言之,士有偏短,可废乎!有司明思此义,则士无滞,官无废业矣。”又曰:“夫刑,百姓之命也,而军中典狱者或非其人,而任以三军死生之,吾甚惧之。其选明达法理者,使持典刑。”于是置理曹属。

(节选自陈寿《三国志·魏书·武帝纪》)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自顷已来/军数征行/或遇疫气/吏士死亡不归/家室怨旷/百姓流离/而仁者岂乐之哉/不得已也
B.自顷已来/军数征行/或遇疫气/吏士死亡不归家/室怨旷/百姓流离/而仁者岂乐之哉/不得已也
C.自顷已来军/数征行/或遇疫气/吏士死亡不归家/室怨旷/百姓流离/而仁者岂乐之哉不得已也
D.自顷已来军/数征行/或遇疫气/吏士死亡不归/家室怨旷/百姓流离/而仁者岂乐之哉/不得已也
2.下列句中加点实词的含义,相同的一项是(     
A.安   之者             而今在哉
B.绝   县官勿          江河
C.举   孝廉为郎          匏樽以相属
D.是   年乙未             日观道中石刻
3.下列句中加点字的含义,相同的一项是(     
A.少   太祖机警          焉,月出于东山之上
B.庸   可废乎             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C.遗   则士无          采之欲
D.事 而任以三军死生之   安能摧眉折腰权贵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曹操与众不同。他年少时能随机应变,机智敏锐,但放浪形骸,因此桥玄、何颙等认为他非同常人。
B.曹操重视人才。他认为如今天下尚未平定,正是需要贤才的时候,执政者应该去寻访贤才,唯才是举。
C.曹操仁爱士兵。他下令官府要慰问救济无基业、难以维持生活的战死士兵的家庭,不得停止供应食粮。
D.曹操重视军法。他认为把将士的生死大权委任给不通晓法律的人是可怕的,因此设置理曹掾属之职。
5.把下列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正确的选项是(     
其选明达法理者,使持典刑。
A.他选用通晓法律的人,派遣出使持有刑罚的国家。
B.应该选择通晓的法律规则,让它统率刑罚。
C.应该选用通晓法律的人,让他主持刑罚。
D.他选用通晓法律的人,让他主持编撰刑法。
6.把下列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若必廉士而后可用,则齐桓其何以霸世!
古代诗歌阅读 | 较难(0.4) |
名校
9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和舍弟题书堂

杜荀鹤

兄弟将知大自强,乱时同葺读书堂。

岩泉遇雨多还闹,溪竹唯风少即凉。

藉草醉吟花片落,傍山闲步药苗香。

团圆便是家肥事,何必盈仓与满箱。


【注释】①杜荀鹤(约846—906),字彦之,自号九华山人。汉族,池州石埭(今属安徽省石台)人。他出身寒微,中年始中进士,仍未授官,乃返乡闲居。曾以诗颂朱温,后朱温取唐建梁,任以翰林学士,知制诰。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上下句之间具有因果关系,因为兄弟们对未来充满美好期待,所以修缮读书堂以勤奋学习,等待机遇。
B.颔联写山泉欢畅,溪竹送爽,从视觉、听觉、触觉的角度写出书堂周边环境静谧清幽、舒适恬淡的特点。
C.颈联用互文结构,诗人“藉草”“傍山”,或“闲步”,或“醉吟”,置身自然,内心悠闲自在,个性得以彰显。
D.全诗以反问语气结尾,表达了诗人对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态度,也传达出对舍弟的劝慰与祝福之情。
2.这首诗表现出诗人诸多自我满足之感,请结合诗句谈谈诗人自我满足的原因。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10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王守仁,字伯安,余姚人。父华,成化十七年进士第一。年十五,访客居庸、山海关。时阑出塞,纵观山川形胜。弱冠举乡试,学大进。顾益好言兵,且善射。登弘治十二年进士。正德元年冬,刘瑾逮南京给事中御史戴铣等二十余人。守仁抗章救,瑾怒,廷杖四十,谪贵州龙场驿丞。龙场万山丛薄,苗、僚杂居。守仁因俗化导,夷人喜,相率伐木为屋,以栖守仁。兵部尚书王琼素奇守仁才。十一年八月擢右佥都御史,巡抚南、赣。当是时,南中盗贼蜂起。明年正月,守仁亲率锐卒屯上杭。佯退师,出不意捣之,俘斩七千有奇。后进兵大庾,凡破巢八十有四,俘斩六千有奇。守仁所将皆文吏及偏裨小校,平数十年巨寇,远近惊为神。十四年,宁王宸濠反。守仁急趋吉安,征调兵食,治器械舟楫,传檄暴宸濠罪,俾守令各率吏士勤王。七月壬辰朔,宁王袭下九江、南康,出大江,薄安庆。或请救安庆,守仁曰:“不然。今九江、南康已为贼守,我越南昌与相持江上,二郡兵绝我后,是腹背受敌也。不如直捣南昌。贼精锐悉出,守备虚。我军新集气锐,攻必破。贼闻南昌破,必解围自救。逆击之湖中,蔑不胜矣。”宸濠果自安庆还兵,联舟为方阵。官军以小舟载薪,乘风纵火。宸濠舟胶浅,仓卒易舟遁,追执之。凡三十五日而贼平。当是时,谗邪构煽,祸变叵测,微守仁,东南事几殆。世宗深知之。甫即位,趣召入朝受封。因拜守仁南京兵部尚书。守仁已病甚,疏乞骸骨,不俟命竟归。行至南安卒,年五十七。丧过江西,军民无不缟素哭送者。

守仁天姿异敏。谪龙场,穷荒无书,日绎旧闻。忽悟格物致知,当自求诸心,不当求诸事物,遂笃信不疑。学者翕然从之,世遂有“阳明学”云。赞曰:王守仁始以直节著比任疆事提弱卒从诸书生扫积年逋寇平定孽藩终明之世文臣用兵制胜未有如守仁者也

(节选自《明史·王守仁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王守仁始以直节著/比任疆事/提弱卒/从诸书生扫积年逋寇/平定孽藩/终明之世/文臣用兵制胜/未有如守仁者也
B.王守仁始以直节著比任/疆事提弱卒/从诸书生扫积年逋寇/平定孽藩/终明之世/文臣用兵制胜/未有如守仁者也
C.王守仁始以直节著比任/疆事提弱卒/从诸书生扫积年逋寇/平定孽藩/终明之世/文臣用兵/制胜未有如守仁者也
D.王守仁始以直节著/比任疆事/提弱卒/从诸书生扫积年逋寇/平定孽藩/终明之世/文臣用兵/制胜未有如守仁者也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乡试:又称秋闱,通常每三年举行一次,乡试考中后称为秀才,这是科举考试的起点。
B.壬辰朔:指七月初一,“壬辰”采用了干支纪日法,“朔”指每月农历初一。
C.乞骸骨:指古代官吏自请退职,意为使骸骨得以归葬故乡。与“致仕”略有不同。
D.阳明学,又称王学、心学,是由明代王守仁发展的儒家学说。提倡“知行合一”和“致良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守仁出身名门,年少有成。父亲是成化十七年状元,王守仁十五岁时就出游居庸关、山海关,纵览山川;二十岁考中乡试,弘治十二年考中进士。
B.王守仁正直敢言,因上疏论救戴铣等人而触怒了刘瑾,被廷杖四十后贬到贵州的龙场。任龙场驿丞时,受到当地民众爱戴。
C.王守仁有勇有谋,出奇制胜。巡抚南、赣,率领弱旅铲除横行几十年的巨寇;宁王叛乱,王守仁采纳属下建议出其不意直捣南昌,逼迫宁王回撤,从而在湖中击败叛军。
D.王守仁天资聪颖,不只是军事奇才,学说也有建树,被贬龙场,悟出格物致知的内涵,创立了“阳明学”。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守仁急趋吉安,治器械舟楫,传檄暴宸濠罪,俾守令各率吏士勤王。
(2)当是时,谗邪构煽,祸变叵测,微守仁,东南事几殆。
5.王守仁决定直接攻打南昌的原因有哪些?请简要概括。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