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阅读与鉴赏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8 道试题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较难(0.4) |
名校
1 .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在今天,某些作家以为只要自己写的是现实题材,就一定是货真价实的现实主义作品。这让人不得不存疑:写现实题材的作品就是现实主义文学吗?答曰:非也。

在我看来,现实主义作为一种创作方法,与现实题材的结合无疑更能显示出写实的重量和深度,二者是相得益彰的,但并非写现实题材的作品就是现实主义文学。正如鲁迅当年批评革命文学时所言:我以为根本问题是在作者可是一个‘革命人’,倘是的,则无论写的是什么事件,用的是什么材料,即都是‘革命文学’。从喷泉里出来的都是水,从血管里出来的都是血。鲁迅的现实主义不同于茅盾的现实主义,巴尔扎克的现实主义不同于卡夫卡的现实主义。可见,最重要的不是写什么样的现实、而是作家如何理解现实,又如何表达现实,由此决定了现实主义的

埃德加·莫林和安娜布里吉特·凯恩在《地球·祖国》一书中区别了两种不同的现实主义:一种是不对抗现实,并且去适应它;一种是重视现实,以便改变它。对现实妥协、屈服,不是真正的现实主义。伪现实主义往往只是对现实的低级的模仿,丧失了作家的意志,丢失了文学的价值。

重视现实,以便改变它,我以为才是我们现实题材文艺创作应当坚持的真现实主义。借用罗兰·巴尔特的话来说,现实生活在人那里一直都呈现着三重面貌:真实的、意象的和书写的,小说作为某种特殊的书写形式,它要书写的并非真实的生活,而是意象的生活。现实主义不能仅仅当作一种描写现实、接近真实的创作方法,不应仅仅满足于对现实的逼真摹写,更不应该因此而成为某些低俗、庸俗、恶俗的所谓现实主义写作的借口,而应该作为一种认识世界的态度和立场。文学应该有一种对现实的批判和超越精神,也就是说,真正的现实主义既要对黑暗给予揭露和批判,同时也要关注人性的探究、人性的含量、人性的传达,要展示一种理想价值和人文情怀。进而言之,真现实主义要求作家对不合理不公正的现象进行揭示和批判,从而凸现出作家自身的价值标尺和对现实的是非判断。这样的作家才可以称得上是真正的现实主义作家,这样的文学才可以称得上是真正的现实主义文学。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现实,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现实主义。现实永远是流动的,文学也永远是流动的,文学永远不是简单地模仿现实、反映现实,而是发现现实,甚至创造现实,这种发现和创造很大程度上体现于作家对艺术形式的再发现和再创造,而这恰恰是那些迷信内容的题材决定论者所忽略的。很显然,就叙述效果而言,它们因过分追求对现实的模仿而遵从于生活本身的线性逻辑,显得过于沉稳和僵化,缺少与现代人的喜乐愁怨相匹配的开放和灵动,也难以与当下多元变动的社会生活和读者的阅读心理相一致。从这个意义上说,真正的现实主义,不仅呈现在作品内容的批判性和人文性上,也必然要求在形式上充满探索性和当代性。

总之,写现实题材的作品并不一定就是现实主义文学。

(摘编自江飞《现实主义的》)

材料二:

现实主义作品关键是要有现实主义精神。现实主义精神是我们在作品中体现出的对人的一种高度关注,对人的生存状态、精神状态,以及命运的关注。因为关注人的现状,人的发展,所以会对环绕着人的环境的一些问题进行揭露或者批判,所以现实主义精神里一定包含着批判性,抗辩性。真现实主义创作要始终把人民真的放在心中。

当然,在文学写作中,我们写的都是具体的人,你可能写的是一个干部,一个职员,或者是一个小人物,其实都没关系,心里装着人民,把每一个小人物都当大人物对待,我觉得这点非常重要。我觉得严格意义上讲,文学作品中没有绝对的小人物。如陈彦的长篇《装台》出版之后评价很高,原因就是他写了一些不同寻常的小人物。这些小人物是给舞台装置背景的,灯光、布景、假山、造型等等。这群人很能吃苦,爬高登低,既是力气活但不懂艺术也不行。他写他们的含辛茹苦,也写了他们力尽所能地相互温暖和帮助他人。这个作品里的主人公顺子,先后跟三个女人好,但爱情在其中起的作用并不很大,这三个女人都是没有着落,需要帮助的人。他悉心地爱护照顾每一个女人,让她们体面地生活。他自己过得已经很艰难了,但尽其所能领着一帮小兄弟干活装台,以便他们养家糊口。作品写出了小人物难以言说的苦处,更写出了一个小人物的担当,小人物不光像萤火虫一样带着光亮照亮自己,同时也温暖别人。这个作品在怎么样写小人物和处理小人物方面确实有他的新意。所以我认为好的作品中没有小人物,我们在写作的过程中要把每一个小人物都当大人物,写出他的灵魂,写出他的神性,这样人物自然就栩栩如生。所以在文学作品中,精心对待每一个人物,充分尊重每一个人物,其实也是现实主义精神的一个方面。

(摘编自白烨《现实题材与现实主义》)

1.下列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主张内容“题材决定论者”,反对作家对艺术形式的再发现和再创造,所以其所创作的作品无法切合当下读者的阅读心理。
B.作者认为,现实题材与现实主义创作方法相结合创作出来的作品,更能够显示出写实的重量和深度,二者是相得益彰的。
C.作品的现实主义精神要求写出具体人物的灵魂与神性,应当体现出对人物生存境况的关注,揭露或批判人物的生存环境。
D.真正的现实主义作为一种认识世界的态度和立场,反映在作品形式上充满探索性和当代性,内容上具有批判性和人文性。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引鲁迅当年批评“革命文学”的话,是用类比来阐明要写出真正的现实主义作品,作家必须先做真正理解现实表达现实的人。
B.真现实主义创作要求把人民真的放在心中,作品有时代观,塑造三观正确的人物,不刻画有争议人物,弘扬社会主义文艺核心价值观。
C.为凸现作家自身的价值标尺和对现实的是非判断,真现实主义要求作家必须对不合理不公正的现象进行揭示和批判以使之发生改变。
D.陈彦的长篇小说《装台》对小人物顺子的描写,展示了一种理想价值和人文情怀,是现实主义对人性探究、人性含量、人性传达的关注。
3.结合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中最不能支持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     
A.《祝福》B.《装在套子里的人》
C.《平凡的世界》D.《百年孤独》
4.请简要分析材料一的论证特点。
5.如何理解“写现实题材的作品并不一定就是现实主义文学”,请结合材料一、材料二简要分析。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2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终军,字子云,济南人也。年十八,选为博士弟子。太守甚奇之,与交结,军揖太守而去。至长安上书言事,武帝异其文,拜军为谒者给事中。初,军从济南步入关,关吏予繻。军曰:“以此何为?”吏曰:“为复传,还当以合符。”军曰:“大丈夫西游,终不复传还。”弃繻而去。徐偃使行风俗,偃矫制,使胶东、鲁国鼓铸盐铁。御史大夫张汤劾偃矫制大害,法至死。偃以为大夫出疆,有可以安社稷,存万民,专之可也。有诏下军问状,军诘偃曰:“古者诸侯国异俗分,百里不通,时有聘会之事,安危之势,呼吸成变,故有不受辞造命专己之宜;今天下为一,万里同风。偃巡封城之中,称以出疆,何也?且盐铁,郡有余藏,国家不足以为利害,而以安社稷存万民为辞,何也?偃直矫作威福,以从民望,干名采誉,此明圣所必加诛也。”偃穷诎。当发使匈奴,军自请曰:“军无横草之功,得列宿卫,食禄五年。边境时有风尘之警,臣宜被坚执锐,当矢石,启前行。驽下不习金革之事,今闻将遣匈奴使者,臣愿尽精厉气,奉佐明使,画吉凶于单于之前。臣年少材下,孤于外官,不足以亢一方之任,窃不胜愤懑。”上奇军对,擢为谏议大夫。南越与汉和亲。乃遣军使南越,说其王,欲令入朝,比内诸侯。军自请曰:“愿受长缨,必羁南越王而致之阙下。”军遂往说越王越王听许请举国内属越相吕嘉不期内属发兵攻杀其王及汉使者皆死军死时年二十余故世谓之终童。

(选自《汉书》)


注:①繻:用作通行的帛。②传:凭证。③制:帝王的命令。④横草:使草倒下。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军遂往说越王/越王听许/请举国内属/越相吕嘉不期内属/发兵攻杀其王及汉使者/皆死/军死时年二十余/故世谓之终童/
B.军遂往说越王/越王听许/请举国内属越相/吕嘉不期内属/发兵攻杀/其王及汉使者皆死/军死时年二十余/故世谓之终童/
C.军遂往说越王/越王听许/请举国内属越相/吕嘉不期内属/发兵攻杀其王及汉使者/皆死/军死时年二十余/故世谓之终童/
D.军遂往说越王/越王听许/请举国内属/越相吕嘉不期内属/发兵攻杀/其王及汉使者皆死/军死时年二十余/故世谓之终童/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博士,古为官名。秦汉时是掌管书籍文典、通晓史事的官职,后成为学术上专通一经或精通一艺、从事教授生徒的官职。
B.关吏,指管理关市或守关口的官吏。这里的“关”指函谷关,关吏也就是把守函谷关的官吏。
C.社稷,土神和谷神的总称。分言之社为谷神,稷为土神。土神和谷神是在以农为本的中华民族最重要的原始崇拜物。
D.南越,是秦末至西汉时期位于中国岭南地区的一个政权。是岭南历史上第一个完整的王朝政权,它奠定了今日岭南的基本范围。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终军十八岁就被选为博士弟子。他去长安上书过关时,拒绝接受通行证,认为自己此去一定能够得到皇帝的重用,不会再返回。
B.当要派使者前往匈奴时,终军表示:自己早有冲锋陷阵之心,现在愿意出使匈奴,全力以赴,当好使者的助手,保证完成任务。
C.徐偃受命出使外国,不遵守法纪,事后还巧言狡辩,终军受命审理此案,严厉地驳斥了徐偃,使他理屈词穷。
D.终军请缨赴南越,并且成功地完成了说服南越王的任务,但因为南越发生了内乱,使他功败垂成,年仅二十多岁就为国捐躯。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边境时有风尘之警,臣宜被坚执锐,当矢石,启前行。
(2)乃遣军使南越,说其王,欲令入朝,比内诸侯。
5.王勃的《滕王阁序》中有“无路请缨,等终军之弱冠”之语,终军有着满腔的报国心愿,请概括文本中体现这种心愿的事例。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0.65) |
名校
3 .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范家门的妆容

王剑冰

出郑州一直往南,中岳嵯峨向碧空,千峰万仞走苍龙,龙眼上一个小村子,是远近闻名的范家门。

进了范家门,像进到一个特色独具的山寨,奇峰险壁飞瀑溅雪,野树杂花绿草如茵。上去一个高崖,顺脚一条滑道,弯转腾挪,林幽壑深,只闻长啸声,不见长啸人。下来一片竹林,林边涧水激荡,荡出一汪清潭。往上有空中栈道,更有高峡断谷,隔开了杏花岭与凤凰岭,谷间一座300米长玻璃桥,个别胆大的人走上去,到半途却吓得趴在上面爬行。对面怕不能回,就有溜索等你,斜刺里一条过江龙,闭眼时已到人间。回头再看,就只见云遮雾障的峻极峰。

且不算完,村中还藏有一宝,倒三角的小洞口,怎么都不会想到里面是一方神府洞天,可真是怪石嶙峋,鬼斧神工,诉不尽亿万年的沧海桑田。嵩山被称为自然地理博物馆,这古洞或是其中一个展厅。

眼前一片油菜黄花闹嚷,接着见山间群鸟纷飞。杏花桃花先后登场,而后槐花扑棱柳絮喧腾。站在一个崖口,满谷树花忽白忽青,仔细看了,却是栗树叶子随风。远处的桐花氲成紫烟,紫烟下雾海迷蒙。范家门是嵩山海拔最高的小村,常常下面是云雾,上面出太阳。

小路长满了草,草向两边歪,边上有酸枣棵子。沿着摇曳小路走过簸箕泉和木吊桥,会看到芬芳中宁静的老屋。老屋被阳光涂抹着,一些陷入暗影,一些从暗影中移出。如打开的书,写着山村的几多春秋。斜燕似书签,夹进熟读的页面。

看到了大缸大盆、鸡窝鸭舍、带辘轳的老井,还有石桌石凳、石磨石臼,春联红在门边,有的门上着锁,有的却能轻轻推开,敞给你一个丰富内涵。

一些老屋在向阳的沟里,沟中有云气团上来,团上来的还有悠扬婉转的豫剧老腔:走一道岭来翻一架山——山沟里空气好实在新鲜……

碰到一位满面风霜的老者,出口竟是:回来啦?问起年岁,九十挂零。一群鸡在屋前咯哒,老人在闹嚷间走上崖来,崖上一个土制蜂箱,蜜蜂们正忙。听说,天心洼那里有好多八九十岁的老人。看到蓬勃了百年的皂角树,硬性了千年的核桃王。皂角曾是山里人洗头浆布的工具,核桃熟了,也会大家同享。

这片被山野包裹的地方,让人找到从前的感觉,或许就是老家的感觉。看那些来自八方的游人,进进出出,不时发出大呼小叫,还有人在墙根听老人讲二郎担山赶太阳的传说,有人推着碾子大喘气,有人说要住下不走。尘嚣中待久了,到这里都随了性子。是啊,范家门不一样的气质,让你玩起来自由,沉下来安静。你后来想明白,你就是一个回家的孩子,你来过,或者从未离开。

看到一堵由沟底高垒的石墙,上面是一块地,地并不大,往上还是墙。层层叠叠的田和老屋,构成层层叠叠的生活气场。现在地里长满蒿草和野树,现出一种天然版画的效果。

多少年,太阳一次次地升起又落下,山里的日子稀稀稠稠过不完。多少年后,你会发现那些生活中的平常与微小,竟泛着高贵的金光。

村民说,比起过去,像再生了一回。以前村子可称得上是荒山秃岭,所有山石、树木都成了赚钱的工具,哪怕不高的荆条,也割下来编了荆篱。因为失去才有苦痛,知道好赖才会奋争。亏得领头人,亏得人心齐,让这荒山沟子有了今天。

范家门给自己铺了一条通往幸福的路。山上的土地、房屋,都进入合作社,土地不仅退耕还林,还种植经济作物,所有项目年终决算分红。现在,那些个懒懒散散的时光不见了,凡有景点的地方,都可见到热情的年轻人,他们不再往外跑,而是带着满足与自豪,在家门口为自己打工。

谁说不是上天的眷顾?范家门人不再乱采滥伐,而是保山护水,植树种林,利用自身优势发展旅游,并且发现藏在山中的宝贝:开始只是一个小洞口,里面也不大,试着挖挖看,想不到越挖越深,先是几个人干,后来变成几十人,再后来男女老少都来了,日夜轮换不停气儿,越挖越来劲,越挖越惊喜,最后竟然挖出来一个超级大溶洞,吸引不少游客前来观光旅游。现在的范家门可是坐在青山绿水的福窝里,而且认识到,尽管有的老屋不再用于居住,但历史会赋予它们文物与文化价值。范家门既打造了现代,又保留了传统,二者融为一体,形成一个得天独厚的范家门。

当地的朋友向我展示着山村的未来。我看到航拍影像中的范家门像只腾飞的大鸟,鸟身上层层叠叠的红,那是范家门秋天的妆容。

(有删改)

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笔下的范家门独具特色: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相得益彰,幽林深壑,滑道溜索,奇峰险壁,高峡断谷相映成趣。所有一切如同人间仙境。
B.文章倾向与视觉景观的描写。油菜黄花闹嚷,山间群鸟纷飞,杏花桃花登场,槐花柳絮喧腾,又把栗叶误当树花。所有的一切呈现出花团锦簇的形象。
C.文章写范家门的重生,从乱采滥伐到发展旅游,走上了一条幸福路,又落笔村里挖掘出溶洞,从而与第三段所写的古洞展厅珠联璧合。
D.文章写老屋的丰富内涵,听随着云气团上来的豫剧老腔,老人一声“回来啦”,让人找回老家的感觉,充满了融入乡愁的人文气息。
2.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为一篇“写景散文”,本文突破写景状物的传统,用浓墨重彩叙述村中生活和开发场景,更用鞭辟入里的议论为文本注入丰富内涵。
B.第三段以“且不算完”来承接上文写特色的内容,旨在引出下文写村中的一个倒三角小洞口,寥寥数语就揭示出其在自然地理上的广博优势。
C.文中写“多少年,太阳一次次地升起又落下”,由实入虚,从原生态的生活气场发散,透视出生活中的不变与变,使感性与理性完美融合。
D.文章以“范家门的‘妆容’”为题,巧妙地把范家门比作一位美丽的女子,全篇围绕外在景象,思考其内在底蕴,行文自如,不拘一格。
3.本文的语言描写颇具艺术特色,请举例加以说明。
4.作者行文缘情入理、理中含情,以“情思”与“理趣”的巧妙融合贯穿全文,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2022-04-01更新 | 132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清华中学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4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项王则夜起,饮帐中。有美人名虞,常从;骏马名骓,常骑之。于是项王乃悲歌忼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数阕,美人和之。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

于是项王乃上马骑,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余人,直夜溃围南出,驰走。平明,汉军乃觉之,令骑将灌婴以五千骑追之。

项王渡淮,骑能属者百余人耳。项王至阴陵,迷失道,问一田父,田父绐曰“左”。左,乃陷大泽中。以故汉追及之。项王乃复引兵而东,至东城,有二十八骑。汉骑追者数千人。项王自度不得脱。谓其骑曰:“吾起兵至今八岁矣,身七十余战,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遂霸有天下。 然今卒困于此,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今日固决死,愿为诸君快战,必三胜之,为诸君溃围,斩将,刈旗,令诸君知天亡我,非战之罪也。”

乃分其骑以为四队,四向。汉军围之数重。项王谓其骑曰:“吾为公取彼一将。”令四面骑驰下,期山东为三处。于是项王大呼驰下,汉军皆披靡,遂斩汉一将。是时,赤泉侯为骑将,追项王,项王瞋目而叱之,赤泉侯人马惧惊,辟易数里。与其骑为三处。汉军不知项王所在,乃分军为三,复围之。项王乃驰,复斩汉一都尉,杀数十百人,复聚其骑,亡其两骑耳。乃谓其骑曰:“何如?”骑皆伏曰:“如大王言!”

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乌江亭长舣船待,谓项王曰: “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愿大王急渡。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项王笑曰:“天亡我,我何渡为!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乃谓亭长曰:“吾知公长者。吾骑此马五岁,所当无敌,尝一日行千里,不忍杀之,以赐公。”乃令骑皆下马步行,持短兵接战。独籍所杀汉军数百人。项王身亦被十余创。见汉骑司马吕马童,曰:“非吾故人乎?”马童面之,指王翳曰:“此项王也。”项王乃曰:“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乃自刎而死。

(选自《史记·项羽本纪》,有删改)

1.下列加横线的实词的含义相同的一组是(     
A.有美人名虞,常     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
B.力拔山兮气            至此乎?
C.与其骑为三处            乃中《经首》之
D.见汉骑司马吕马童     大行不细谨,大礼不辞小让
2.下列加点的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至东城,有二十八骑                 夫我行之,反而求之,不得吾心
B.天亡我,我何渡为                    壮也,犹不如人
C.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   臣死不避,卮酒安足辞!
D.非吾故人乎?                           所为,求若所欲
3.下列加点词语与现代汉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
B.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
C.江东虽小,地方千里
D.吾知公长者
4.翻译文中划线句子。
(1)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
(2)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
2022-04-01更新 | 71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清华中学校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较难(0.4) |
名校
5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鸡毛

汪曾祺

西南联大有一个文嫂。她是一个住在西南联大里的校外人,她又的确是西南联大的一个组成部分。

昆明大西门外有片荒地,联大盖新校舍,出几个钱,零星的几户人家便搬迁了。文嫂也是这里的住户,她不搬。可她的两间破草屋戳在宿舍旁,不成样子。联大主事的以为人家不愿搬,不能逼人家走,跟她商量,把两间草房拆了,就近给她盖一间,质料比原来的好。她同意了,只要求再给她盖个鸡窝。

宿舍旁住着这样一户人家,学生们没觉得奇怪,都叫她文嫂。她管这些学生叫“先生”。时间长了,分得出张先生、李先生……但没有一个先生知道文嫂的身世,只知道她是一个寡妇,有一个女儿。人老实,没文化,却洁身自好,不贪小便宜。

她的屋门是敞开着的。她的所作所为,都在天日之下,人人可以看到。她靠给学生洗衣物、缝被窝维持生活,每天大盆大盆地洗。她在门前两棵半大的榆树之间栓了两根棕绳,拧成了麻花。洗好的衣服夹紧在两绳间,风把这些衣服吹得来回摆动。大太阳的天气,常见她坐在草地上(昆明的草多丰茸齐整而极干净)缝被窝,一针一针,专心致志。为避嫌疑,她从不送衣物到学生宿舍里去,让女儿隔着窗户喊。“张先生,取衣服!”“李先生,取被窝!”

文嫂养了二十来只鸡。青草里有虫儿种种活食,这些鸡都长得极肥大,肯下蛋。隔多半个月,文嫂就挎了半篮鸡蛋,领着女儿去集市卖。蛋大,红润好看,卖得也快。回来时,带了盐巴、辣子,有时还用马兰草提着一小块肉。

文嫂的女儿长大了,经人介绍,嫁了一个司机。她觉得这女婿人好。他跑贵州、重庆,每趟回来看老丈母,会带点曲靖韭菜花、贵州盐酸菜,甚至宣威火腿,女婿答应养她一辈子。文嫂胖了。

文嫂生活在大学环境里,她不知道大学是什么,却隐约知道,这些先生们将来都是要做大事、赚大钱的,尽管先生们现在并没有赚大钱、做大事,好像还越来越穷。

有个先生叫金昌焕,经济系的,算是例外。他独占宿舍北边一个凹字形单元。他怪异处有三点:一是他所有的东西都挂着,二是从不买纸,三是每天吃块肉。他的床上拉了几根铁丝,什么都挂在铁丝上,领带、鞋袜、墨水瓶……每天就睡在这些丁丁当当东西的下面。再穷的学生也得买纸。金先生从不花这个钱。纸有的是!联大大门两边墙上贴了许多壁报、学术演讲的通告、寻找失物的启事,形形色色。这些通告、启事总有空白处。他每天晚上带一把剪刀,把这些空白处剪下来,并把这些纸片,按纸质大小、颜色,分门别类,裁剪整齐,留作不同用处,也不顾文告是否过期。他每晚都开夜班,这伤神,需要补一补,就如期买了肉,切成大小相等的块,借了文嫂的鼎罐(他用过鼎罐,洗都不洗就还给人家了),在学校茶炉上炖热,密封在一个有盖的瓷坛里。每夜用完功,打开坛盖,用一支一头削尖了的筷子,瞅准了,扎出一块,闭目而食之。然后,躺在丁丁当当的什物之下,酣然睡去。

到了四年级,他在聚兴诚银行里兼了职。晚上仍是开夜班,搜罗纸片,吃肉。自从当上了会计,他添了一样毛病,每天穿好衬衫,打好领带;又加一件衬衫,再打一条领带。同屋的人送给他一个外号:“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金先生不在乎,他要毕业了,在重庆找好了差事,就要离开西南联大,上任去了。

这时,文嫂丢了三只鸡,一只笋壳鸡,一只黑母鸡,一只芦花鸡。这三只鸡不是一次丢的,隔一个星期丢一只。文嫂到处找过,找不着。她又不能像王婆骂鸡那样坐在门口骂——她知道这种泼辣做法在大学里不合适,只是一个人叨叨:“我口乃(的)鸡呢?我口乃鸡呢?……”

文嫂出嫁的女儿回来了。她吓了一跳:女儿戴得一头重孝。女婿从重庆回来,车过贵州十八盘,翻到山沟里了。母女俩顾不上抱头痛哭,女儿还得赶紧搭便车到十八盘去收尸。

女儿走了,文嫂有点傻了。但她和女儿还得活下去,还得过日子。有很多先生毕业,要离开昆明,临走总得干净干净,来找文嫂洗衣服、拆被子的就多了。有的先生临走收拾好行李,总有一些带不了的破旧衣物,叫来文嫂,随她挑拣。然后她就替他们把宿舍打扫一下。

金昌焕不声不响地走了。同屋的朱先生叫文嫂过来看看,这位“怪现状”是不是也留下一点值得一拣的东西。金先生把一根布丝都带走了。他的王国空空如也,只留下一个跟文嫂借用的鼎罐。文嫂照样替金先生打扫,她的扫帚扫到床下,失声惊叫了起来;床底下三堆鸡毛,一堆笋壳色的,一堆黑的,一堆芦花的!

文嫂把三堆鸡毛抱出来,一屁股坐在地下,大哭起来。“啊呀天呐,这是我口乃鸡呀!我口乃笋壳鸡呀!我口乃黑母鸡,我口乃芦花鸡呀!……”

“我寡妇失业几十年哪,你咋个要偷我口乃鸡呀!……”

“我风里来雨里去呀,我的命多苦,多艰难呀,你咋个要偷我口乃鸡呀!……”

“你先生是要做大事,赚大钱的呀,你咋个要偷我口乃鸡呀!”

“我口乃女婿死在贵州十八盘,连尸都还没有收呀,你咋个要偷我口乃鸡呀!……”

她哭得很伤心,很悲痛,好像把一辈子所受的委屈、不幸、孤苦和无告全都哭了出来。

一九八一年六月六日

(选自《汪曾祺经典小说》,有改)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联大盖新校舍,主事的人给文嫂盖了间质料比原来好的房子,她还不满足,还要求再给她盖个鸡窝,反映出她得寸进尺、喜爱贪图小便宜的性格。
B.文嫂把鸡蛋卖了回来时,“带了盐巴、辣子”,说明鸡是她家生活基本经济来源之一;“有时还用马兰草提着一块肉”,说明鸡也是她家改善生活的主要经济依靠。
C.文嫂为部分先生服务,地虽然挑拣了一些破旧衣物,但同时她也主动替他们把宿舍都打扫干净,这是一种不欠人情、不贪图小便宜性格的真实写照。
D.文章结尾文嫂大哭一场,这哭声是对自己不幸命运的悲叹,也是对自己一辈子委屈的发泄,也是对偷了鸡的金先生的控诉。
2.下列对本文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养鸡、卖鸡蛋是文嫂赖以生存的重要途径,三只鸡的丢失无异于使文嫂艰辛的生活雪上加霜,文嫂从金先生床下扫出鸡毛正是她嚎啕大哭的诱因。
B.《鸡毛》中一句“金先生把一根布丝都带走了”的叙述,极尽夸张之能事,入木三分地刻画出了一个“要做大事、赚大钱”就必极节俭的金先生形象。
C.本文以“鸡毛”为题,既与小说结尾部分文嫂发现鸡毛相呼应,又寓指人生的琐碎和杂乱,反映出人生的苦难和人心难测。
D.在结构上,《鸡毛》有着汪先生一惯的大巧若拙的特色,表现出一种“苦心经营的随便”,小说全文全无拘束,如行云流水,信手拈来,不淡不烈。
3.请结合文本内容,谈谈本文运用了哪些手法讽刺金先生这一人物形象。
4.汪曾祺说“我的感情无非三种:忧伤、欢乐和嘲讽”,本文中我们能看到文嫂的“忧伤”,能看到对金先生的“嘲讽”,也能感受淡淡的“欢乐”,请结合文本分析这种“欢乐”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0.65) |
名校
6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透明

纳兰妙殊

衰老像夜晚一样徐徐降临,光并不是一下子就散尽,死神有惊人的耐心,有时他喜欢一钱一钱地凌迟。壮年时的余晖犹在,八十岁时,姥姥的食量仍是阖家之最。她独个儿住在老房子里,自己伺候一个蜂窝煤炉子,自己买菜做饭,虽是颠着一对小脚,行如风摆杨柳,但还利索得很。她对大家都很有用,儿女的孩子尚小,都得靠姥姥帮忙看管。六个外孙、孙女、外孙女,都经她的手抚养。于是她是有实质的,有威信,说话一句算一句,小辈们都不敢不认真听,稍有点嬉皮笑脸,姥姥脸色一沉,扬起一只大手,“打你!”喉咙里冒出不大不小的一个霹雳,威风凛凛。不听话者难免心头一凛,收敛起嬉皮笑脸,承认错误。

后来她越来越老了,城池一座一座失守,守军一舍一舍败退,退至膏肓之中。她不能再为家人提供帮助,只能彻底地索取,因此她逐渐透明下去,世界渐渐看不见她了。她的威严熄灭了,儿女们上门的脚踪逐渐稀了,孙儿辈异口同声地说工作忙,好像都在同一家公司。春节团聚的时候,敷衍地拎一箱牛奶,进来叫一声姥姥或奶奶,这就算交差。她记忆漫漶得很了,一个孙女站在眼前,她要把所有孙女名字都叫一遍,才牵带得出正确的那个。

除了行动能力,在最后十年中,她也渐渐失掉正常交流谈话的智力。与人说话,一句起,一句应,一句止,她就很满足了,慢慢点着头,像回味这次对话似的,眼睛若有所思地转向别处。

有时,她想主动与人沟通,就拿手去碰触身边的人,叫着,哎,哎。脸色有点巴结地笑,郑重地问出一个问题,比如:我有点不记得,想了半天了——你今年多大?

这当然是可笑的。被问的人和旁边的人对此都有默契的认识,他们面面相觑,嬉笑着,拿不认真的嗓音说,您看我多大了?

她却仍认真的,我想你是十九,还是二十?

被问的人呵呵大笑,姥姥,我都三十五啦。

然后人们继续自管自说话,不再看她。剩她独个儿咂摸那一点愕然,并陷入喃喃慨叹,哎呀,我外孙三十五了?当初我带你的时候,你整天哭,搁不下,只能一只手抱你,一只手捅炉子炒菜……

人们都同意跟地说话只要敷衍过去即可,谁让她活到这样老,老得跟世界文不对题。“衰老不是一场战争,而是一场屠杀。”菲利普•罗斯说。除非你幸运地蒙召早退,逃出这环链条。

后来她的听力不太好了,人间把她又推远了一步。有时她会陷入沉思状态,陷得很深。盘腿坐着,小脚放在腿弯折叠处,手撑着额角,眼睛盯着墙,浑浊的眼珠停滞了,犹如哲学家整理胸中哲思。大家围坐在她旁边的沙发上,以这个行动表示孝敬。所有人当着她的面议论她,毫不避讳,也不用压低声音,就像她是一座标本。

生命和岁月交给她的能力,最终按原本的顺序一样一样还回去。五年前,很难出门了,用轮椅推到外面花园里,还能搀着别人的手走两步,走到池子边看人用馒头喂金鱼。后来不再出屋,不过还能从这间屋走到那间屋。再后来彻底不能行走,但还勉强能站立。再后来站起来也不能了,三年里整日只倚枕坐着。她的食量逐渐减少,食谱逐渐缩短,需要多费牙齿之力与肠胃之力的美味一项一项与她道别。本来她还能喝几口黄酒,后来终至一喝酒就腹泻。

筛子眼越来越细,兴致、乐趣都被筛出去了,日子唯余越来越纯粹的萧索。

最后半年,她吃得像个初生婴儿,粥,牛奶,一点点肉糜。

到临终两个月,粥和牛奶亦被肠胃拒绝了,只剩了饮水,蜂蜜调制的水,糖水。再让她喝两口牛奶,下午就泻了一床。仅余的生命力,负隅顽抗,又把这座孤城苦守了两个月,直至弹尽粮绝。

最后一次回家看她,她的精神已不够把眼皮撑足。眯缝眼看我,仍笑,喊我乳名,声音又虚又小,像一片揉烂的纸条。阳光照着她,能透过去。

我拉起她的手,攥一攥,又放下,然后做了一次从没跟她做过的动作:握着她硬邦邦硌手的肩膀,嘴唇碰着她颧骨,轻轻一吻。那皮肤薄得像一层膜。

她眼皮下闪出一星欣慰和快活,低声说,哟。然后问,你回来呆几天啊?

我说,明天就走,你等着我,我再来看你。

她半迷蒙的一笑,代替回答。

倒数第二样能力,吞咽。除了每天几口水,她无力吞咽更多东西,再多就累着了。

到世上来学会的第一样本领以及丢掉的最后一样,都是:呼吸。初夏的上午,她咽下最后一口呼吸。

(选自《人民文学》2013年第11期,有删改)

1.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以时间为序,叙写姥姥的身体机能一项一项地丧失直至死亡的全过程,提出了关爱老年人的重大话题。
B.文章第一段说死神“喜欢一钱一钱的凌迟”是说死神对人残忍侵害到了一分一毫也不放过的地步。
C.作者引用菲利普·罗斯的话,形象生动地写出了人们面对必然到来的衰老,根本没有抗争的能力,而只能无奈被动地接受这一现实。
D.本文的叙述娓娓道来,表达质朴,虽都是生活琐事,但物我两真,情事两佳,所以显得真切动人。
2.对文章艺术特点理解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行如风摆杨柳”用比喻手法写出了姥姥的体态。
B.本文塑造姥姥这一形象主要运用了动作描写、语言描写以及心理描写。
C.文章开头塑造的姥姥身体硬朗,家人也很信服她。这和后来描写的身体不再健康,对家人不再“有用”的姥姥形成了对比。
D.本文的作者对姥姥持有一种爱与同情、关注的态度。
3.文章开头出现的姥姥是怎样的一个人?写这姥姥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4.“透明”作为文章的标题,意蕴丰富,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
2022-01-30更新 | 204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实验中学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阶段性检测语文试题
7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大理奏左威卫大将军权善才、右监门中郎将范怀义误斫昭陵柏,罪当除名,上特命杀之。大理丞太原狄仁杰奏:二人罪不当死。上曰:善才等斫陵柏,我不杀则为不孝。仁杰固执不已,上作色。仁杰曰:犯颜直谏,自古以为难。臣以为遇桀、纣则难,遇尧、舜则易。今法不至死而陛下特杀之,是法不信于人也。且张释之有言:‘设有盗长陵一土,陛下何以处之?’今以一株柏杀二将军,后代谓陛下为何如矣!臣不敢奉诏者,恐陷陛下于不道,且羞见释之于地下故也。上怒稍解,二人除名,流岭南。

初,仁杰为并州法曹,同僚郑崇质当使绝域。崇质母老且病,仁杰曰:彼母如此,岂可使之有万里之忧!诣长史蔺仁基,请代之行。武承嗣、三思营求为太子,太后意未决。狄仁杰每从容言于太后曰文皇帝亲冒锋以定天下传之子孙大帝以二子托陛下陛下今乃欲移之他族无乃非天意乎且姑侄之与母子孰亲 太后曰:此朕家事,卿勿预知。仁杰曰:王者以四海为家,四海之内,敦非臣妾,何者不为陛下家事!他日,又谓仁杰曰:梦大鹦鹉两翼皆折,何也?对曰:武者,陛下之姓,两翼,二子也。陛下起二子,则两翼振矣。太后由是无立承嗣、三思之意。

太后尝问仁杰:朕欲得一佳士用之,谁可者?仁杰曰:未审陛下欲何所用之?太后曰:欲用为将相。仁杰对曰:荆州长史张柬之,其人虽老,宰相才也。太后擢柬之为洛州司马。久之,卒用为相。仁杰又尝荐夏官侍郎姚元崇、太州刺史敬晖等数十人,率为名臣。或谓仁杰曰:天下桃李,悉在公门矣。仁杰曰:荐贤为国,非为私也。

神功元年冬,仁杰上疏以为:天生四夷,皆在先王封略之外,故东拒沧海,西阻流沙,北横大漠,南阻五岭,此天所以限夷狄而隔中外也。窃谓宜立阿史那斛瑟罗为可汗,委之四镇,继高氏绝国,使守安东。省军费于远方,并甲兵于塞上,使夷狄无侵侮之患,则可矣。事虽不行,识者是之。

太后信重狄仁杰,群臣莫及,常谓之国老而不名。仁杰好面引廷争,太后每屈意从之。辛丑薨,太后泣曰:朝堂空矣!

(节选自《资治通鉴·唐纪》)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狄仁杰每从容/言于太后/曰/文皇帝亲冒锋/以定天下/传之子孙大帝/以二子托陛下/陛下今乃欲移之他族/无乃非天意乎/且姑侄之与母子/孰亲/
B.狄仁杰每从容/言于太后/日/文皇帝亲冒锋/以定天下/传之子孙大帝/以二子托陛下/陛下今乃欲移之他族/无乃非天意乎/且姑侄之与母子孰亲/
C.狄仁杰每从容言于太后曰/文皇帝亲冒锋/以定天下/传之子孙/大帝以二子托陛下/陛下今乃欲移之他族/无乃非天意乎/且姑侄之与母子孰亲/
D.狄仁杰每从容言于太后曰/文皇帝亲冒锋/以定天下/传之子孙/大帝以二子托陛下/陛下今乃欲移之他族/无乃非天意乎/且姑侄之与母子/孰亲/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大理,文中指大理寺,是专门负责刑狱案件审理的官署,长官为大理寺卿。
B.昭陵,“陵”指帝王陵墓,“昭陵”是唐太宗李世民与长孙皇后的合葬陵墓。
C.朕,秦以前用作第一人称代词,意为“我”,自秦始皇开始专用作皇帝的自称。
D.四夷,是古代对中原周边各族的统称,即东夷、南蛮、北戎和西狄的合称。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唐高宗想处死误砍昭陵柏的两位将军,狄仁杰据理力争,并援引张释之的话,最终使两位将军免于一死。
B.狄仁杰任并州法曹时,同僚郑崇质将要出使遥远的地方,因其母年迈多病,于是狄仁杰请求替其出使。
C.太后让狄仁杰举荐宰相的人选,狄仁杰向太后举荐年老却有宰相之才的张柬之,太后最终任命张柬之做宰相。
D.狄仁杰上奏疏建议朝廷应该立阿史那解瑟罗为可汗,恢复已灭亡的高丽国来镇守安东,这个建议被朝廷采纳。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仁杰固执不已,上作色。仁杰曰:“犯颜直谏,自古以为难。”
(2)太后信重狄仁杰,群臣莫及,常谓之国老而不名。
5.狄仁杰不奉诏处死两位砍伐昭陵柏树将军的原因是什么?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2022-01-27更新 | 47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实验中学校2021-2022学年高三11月月考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较难(0.4) |
名校

8 . 材料一:

屏幕中的剧情跌宕起伏,屏幕上一行又一行的字符络绎不绝地驰过,如同密集射击的炮弹, 令人眼花缭乱,它们就是弹幕

弹幕尽管被纳入评论范畴,却与传统的文艺批评有巨大的鸿沟。传统的文艺批评来自阅读之后的深思熟虑,作品的整体观照与解读、分析、阐释构成了基本的工作方式。尽管金圣叹、毛宗岗等擅长的评点式文学批评与弹幕存在某种相似的形式,但是,文本的细读以及品鉴、沉吟、揣摩仍然是不可或缺的操作程序。

相对地说,弹幕的首要特征是即时,评论对象往往是作品的一个短暂碎片,譬如一个角色的相貌,出场那一刻的步态等等。弹幕评论带有明显的即兴意味,令人瞩目的是现场、此刻与交互性的狂欢气氛,而不是严肃的反思与真知灼见。

弹幕是网络时代的产物。只有神奇的互联网才能支持如此之多的声音即时互动,让各种貌似无法交集的社会关系迅速地在虚拟空间联结起来。这是印刷文化不可比拟的。印刷文化的节奏相对缓慢,思想的交换不得不接受印刷速度与配送体系的限制。印刷文化的中心是文字符号。

文字符号的阅读、理解、阐释形成一种深度文化。至少在目前,速度与深度的恰当比例仍然以印刷文化作为范本。

尽管弹幕的即时评论也诉诸文字符号,但这些字符被加工为另一种奇特的屏幕形象,开启了另一种性质的空间,譬如视觉经验。它与即时性、交互性构成弹幕文化的巨大吸引力。传统的文学批评无法企及这种吸引力,深度也无法替代生气勃勃的喧哗产生的号召。一旦深度置换为速度,零碎化、平面化、喜剧精神与反讽、拒斥精英趣味也就成了弹幕的另一些表征。对于年轻的一代来说,互联网以及电子传媒的传播方式正在隐蔽地重塑他们的感官、躯体和意识。

(摘编自南帆《弹幕:一个奇特的屏幕现象》)

材料二:

20206月,B站隆重上线四大名著,无数年轻观众都是奔着弹幕,或是弹幕与四大名著的化学反应去的。但对于年纪更长,文化取向也更为传统的网友来说,弹幕污染了剧作,庸俗了原著,宛若妖雾遮天蔽日,毫无理性可言。

表面看,这是代际差异。但实际上,弹幕的两极评价,昭示出两种截然不同的文化机制与主体状态,彰显了当下信息读写的双轨制。厌恶者所代表的,乃是印刷文明培育的读写习惯,推崇经典,讲究逻辑与秩序;喜爱者所代表的是互联网文化中跨媒介、多感官、娱乐化的接受方式,注重趣味性与参与感。

弹幕空间中,正确、完整、规范、和谐都变得无足轻重,代之而起的,是无政府主义式的 搅和。原属不同范畴的信息被一锅乱炖,不同类型的语言形式被杂糅拼贴,如同重回蒙昧时代。经过理性文明的长期洗礼后,短暂地蒙昧一下,自编自导人间喜剧,反倒成为暂时摆脱文明重负的一种人生选择。

另外,与当代社会中无所不在的计算相比,这一场场文字游戏是如此地毫无功利。以共同兴趣为纽带,网友们互称兄弟,在蓦然而至的弹幕中寻获同好知音。居然与我想得 一样,这样会心一击的感受,令孤独的当代人倍感满足。

不同于社会场域中被反复思量过的表达,凭借直觉敲下的弹幕,出于真心、近乎自白,乃是电子时空里的我手写我口。因此也就不难理解,弹幕中最为常见的一种类型,便是直抒胸臆,依赖口语词,形成众声喧哗的交谈氛围。唯有无限趋近言文一致,那个最本真的自我,才能跃然而出,袒露人前。或者更准确地说,弹幕的终点并非呈现完整的自我形象,而是要探入有趣的灵魂的某个侧面。

弹幕的游戏性与趣味性,真的可以带来更美好的人生状态吗?

首先必须承认,弹幕文字游戏的创造门槛与理解成本都极低。鉴于运动速度飞快,且面向最广大的受众,所以必须令人秒懂。秒懂的前提,是对庸常的臣服,这不仅是指对于媒体流行语的追随,更指向一种自诩快乐的末人心态。自嘲或嘲讽,均跳不出金箍棒画下的安全圈,保持在尚不触及本质的限度内。

与口头表演一样,弹幕业已创造出了许多套话与流行语。比如,2019B站的年度弹幕是“awsl”(即啊我死了)。这是一句再直白不过的赞美语,形容视频内容令自己无比折服。这种缩略语以极其经济的拼音缩写,提高了沟通的效率,召唤出固定的、集体性的反应模式,也不可避免地带来语言的失焦。格套无可厚非,但其中令人上瘾的传染力,以及凌驾于差异性表达之上的霸权地位,恐怕与解放创造力的初衷恰好相反。

更重要的是,弹幕带给人的趣味性、解放感与反讽意味,也日渐固化为一种模式与立场。

在进入弹幕空间之前,观者已做好了发笑准备。我们虽不必重弹娱乐至死的老调,但在开放态度之外,更需警惕潜伏着的负面因子:弹幕用户被设定为一群单纯追逐快乐的人,而平台迎合(甚至监控、计算)用户需求来生产内容,从而形成了一个快乐的闭环。这一闭环将带来人的再生产:它召唤快速、固定、永不停歇的人类反应模式,从每一个神经元做起, 在每一次欢笑中起步。

(摘编自李静《弹幕版四大名著:趣味的治理术》)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金圣叹、毛宗岗等擅长的评点式文学批评,对原著进行整体观照,讲究对文本的细读以及品鉴、沉吟、揣摩,解读细致,阐释深刻。
B.针对作品的一个短暂碎片,弹幕能够即时即兴地进行点评,制造此时此地彼此交互的狂欢气氛,迅速联结虚拟空间,这是印刷文化不可比拟的。
C.B站上线四大名著后,年轻观众和年老观众的反应截然不同,年轻观众特别热衷,而年长的观众特别排斥,认为弹幕污染了剧作,庸俗了原著。
D.材料一拿弹幕和传统文艺批评对比,分析二者的长处和弊端,材料二对热衷弹幕者持一种理解的态度,同时也理性地审视了弹幕的负面因子。
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受印刷速度与配送体系的限制,印刷文化中思想的交换相对较慢,却让思想具有一定深度,因此就印刷文化而言,应追求更为缓慢的节奏。
B.弹幕环境中,不假思索直击键盘,才能够袒露一个本真的自我。可见,电子时代的写作要想表达真我,就要避免反复思量,字斟句酌。
C.人们在弹幕的文字游戏中互称“兄弟”,寻获同好知音,获得心理满足,这其实折射出人们在现实中缺乏知音慰藉,饱受功利束缚的窘境。
D.在弹幕空间中,不同范畴的信息被一锅乱炖,不同类型的语言形式被杂糅拼贴,表现出参与者在理性文明的洗礼后彻底摆脱了文明的重负。
3.材料二说,弹幕不必呈现“完整的自我”,要“探入有趣的灵魂的某个侧面”。下列不能体现这一观点的一项是(     
A.《三国演义》中桃园三结义,刘备、关羽慷慨陈词,张飞冒出一句“俺也一样”。弹幕:“没文化真可怕。”
B.《红楼梦》中,贾母问黛玉:“最近读什么书?”黛玉答:“只刚读了《四书》。”弹幕: “还读了《名校模拟精编》。”
C.《西游记》中,孙悟空没有受邀参加蟠桃会,于是在园子里肆无忌惮地大吃一通。弹幕:“我是桃饱会员。”
D.《水浒传》中,孙二娘、张青在十字坡开店,武松与两名公差推门而入。弹幕:“请出示健康码和行程码!”
4.结合材料一,给弹幕下一个定义。
5.面对弹幕,我们应警惕它的哪些负面影响?请依据两则材料简要概括。
9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黄庭坚字鲁直,洪州分宁人。幼警悟,读书数过辄成诵。舅李常过其家,取架上书问之,无不通,常惊,以为一日千里。熙宁初,举四京学官,第文为优,教授北京国子监。苏轼尝见其诗文,以为超轶绝尘,独立万物之表,世久无此作,由是声名始震。知太和县,以平易治。时颁课盐策,诸县争占多数,太和独否,吏不悦,而民安之。哲宗立,召为校书郎、《神宗实录》检讨官。《实录》成,擢起居舍人。丁母艰。庭坚性笃孝,母病弥年,昼夜视颜色,衣不解带。及亡,庐墓,哀毁得疾几殆。绍圣初,出知宣州,改鄂州。章惇、蔡卞与其党论《实录》多诬,俾前史官分居畿邑以待问摘千余条示之谓为无验证既而院吏考阅悉有据依所余才三十二事 庭坚书“用铁龙爪治河,有同儿戏”,至是首问焉。对曰:“庭坚时官北都,尝亲见之,真儿戏耳。”凡有问,皆直辞以对,闻者壮之。贬涪州别驾、黔州安置。庭坚泊然,不以迁谪介意。蜀士慕从之游,讲学不倦,凡经指授,下笔皆可观。徽宗即位,起监鄂州税,签书宁国军判官,知舒州,以吏部员外郎召,皆辞不行。丐郡,得知太平州,至之九日罢,主管玉隆观。庭坚在河北与赵挺之有微隙,挺之执政,转运判官陈举承风旨,上其所作《荆南承天院记》,指为幸灾,复除名、羁管宜州。三年,永州,未闻命而卒,年六十一。庭坚学问文章,天成性得。陈师道谓其诗得法杜甫,学甫而不为者。善书,法亦自成一家。与张耒、晁补之、秦观俱游苏轼门,天下称为四学士,而庭坚于文章尤长于诗,蜀、江西君子以庭坚配轼,故称“苏、黄”。轼为侍从时,举以自代,其词有“瑰伟之文,妙绝当世;孝友之行,追配古人”之语,其重之也如此。

(选自《宋史·黄庭坚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俾前史官分居/畿邑以待/问摘千余条示之/谓为无验证/既而院吏考阅/悉有据依/所余才三十二事/
B.俾前史官分居畿邑以待问/摘千余条示之/谓为无验证/既而院吏考阅/悉有据依/所余才三十二事/
C.俾前史官分居畿邑以待问摘/千余条示之/谓为无验证/既而院吏考/阅悉有据依/所余才三十二事/
D.俾前史官分居畿邑以待问/摘千余条示之/谓为无验证/既而院吏考/阅悉有据依/所余才三十二事/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检讨,古代官名,掌修国史。宋时有史馆检讨,明时始属翰林院,与编修同谓之史官。
B.庐墓,古人于父母或师长死后,服丧期间在墓旁搭盖小屋居住,守护坟墓,谓之庐墓。
C.徙,与文中“贬涪州别驾、黔州安置”中的“贬”意思相同,都指被贬谪到别地做官。
D.行、草、楷,中国书法三种字体,与篆、隶等同属于中国书法中各具特色的主要书体。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黄庭坚机警聪明,才华出众。他幼年时读书数遍就能背诵,家中之书无不通晓;苏轼对他的诗文赞赏有加,曾举荐他代替自己做侍从官。
B.黄庭坚性格直率,淡泊名利。面对《实录》内容是否真实的盘问,他照实回答,毫无顾忌;被贬涪州、黔州时,他没把被贬之事放在心上。
C.黄庭坚仕途多舛,结局悲惨。他因编写《实录》遭人嫉妒而被贬;因与赵挺之有隔阂,遭人指摘而被削职为民并受拘禁,至死也未得赦免。
D.黄庭坚性情笃孝,悉心侍母。母亲病了一年,他白天黑夜都细心看护、照料,睡觉时衣服都不脱;母亲去世后,他哀伤成疾几乎丧命。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过秦论》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蜀士慕从之游,讲学不倦,凡经指授,下笔皆可观。
(2)商君佐之,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外连衡而斗诸侯。
5.黄庭坚在“学问文章”方面有哪些成就?请简要概括。
2022-01-26更新 | 46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实验中学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阶段性检测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较难(0.4) |
名校
10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夜的眼

王蒙

①路灯当然是一下子就全亮了的。街道两端,光河看不到头。槐树留下了朴质而又丰满的影子。开始有了稀稀落落的、然而最引人注目的霓虹灯和理发馆门前的旋转花浪,有烫了的头发和留了的长发,高跟鞋和半高跟鞋。

②陈杲已经有20多年不到这个大城市来了。20多年,他在一个边远的省份的一个边远的小镇,那里的路灯有三分之一是不亮的,灯泡健全的那三分之二又有三分之一的夜晚得不到供电。人们晚上都在自己的家里抱孩子,抽烟,洗衣服,说一些说了就忘的话。

③汽车来了,售票员熟练地一撤电门,遮着罩子的供看票用的小灯亮了,撕掉几张票以后,叭,又灭了。许多的街灯、树影、建筑物和行人掠过去了,又要到站了,叭,罩灯又亮了。上来两个工人装束的青年,情绪激动地在谈论着……关键在于民主,民主,民主……来大城市一周,陈杲到处听到人们在谈论民主,就和在那个边远的小镇谈论羊腿一样普遍。这大概是因为大城市的肉食供应比较充足吧,人们不必为羊腿操心。

④陈杲到这个城市来是参加座谈会的。粉碎四人帮后,陈杲接连发表了五六篇小说,有些人夸他写得更成熟了,路子更宽了,更多的人说他还没有恢复到20余年前的水平。过分注意羊腿的人小说技巧就会退化的,但是懂得了羊腿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却是一大进步和一大收获。

⑤车到了终点站,他掏出通讯录,开始打问。他问一个人却有好几个人向他指点,只有在这一点上他觉得这个大城市的人还保留着好礼的传统。他道了谢,三拐两弯,走进一片迷宫似的新住宅区。

⑥陈杲似乎有一点后悔。他莫名其妙地坐了好长时间的车,要按一个莫名其妙的地址去找一个莫名其妙的人办一件莫名其妙的事。其实事一点也不莫名其妙,只是他办起来不合适罢了。让他办这件事还不如让他上台跳芭蕾舞,饰演《天鹅湖》中的王子。他走起路来都有一点跛,这是横扫一切留下的小小的纪念

⑦按照人们所说的,对面不太远的那一幢楼就是了,偏偏赶上这儿在施工,一道很宽的沟,他大概跳不过去。被横扫以前本来是可以跳过去的。于是他顺着沟走来走去,焦躁起来。绕还是跳?不,还不能服老,于是他后退了几步,一、二、三,不好,一只腿好像陷在沙子里,但已经跳了起来,不是腾空而起,而是落到沟里。幸好,沟底还没有什么硬的或者尖利的东西。但他也过了将近十分钟才从疼痛和恐惧中清醒过来,他笑了,拍打了一下身上的土,一跛一拐地爬了出来,谁知道刚爬出来又一脚踩到一个雨水洼里,他慌忙从水洼里抽出了脚,鞋和袜子已经都湿了,脚感到很牙碜。

⑧他临走以前,领导同志找了他去,我们是老战友,领导说,我信上已经写了,咱们机关的唯一的一辆上海牌小卧车坏了,看来本省是修不好了,缺几个关键性的部件。我这个老战友是主管汽车修配行业的,早就向我打过保票,说是‘修车的事包在我身上’,你去找找他,联系好了拍一个电报来……

⑨终于找对了门,先平静了一下,调匀呼吸,三次敲门之后,咚咚咚传来了脚步声,是一个头发蓬乱的小伙子,找谁?他问,口气有一些不耐烦。我找xxx同志。”“他不在。小伙子转身就要关门,陈杲向前迈了一步,用最礼貌的词句作了自我介绍,然后问道:您是不是xxx同志家里的人,您能不能听我说一说我的事情并转达给xxx同志?说完,他把信掏了出来。小伙子斜仰着坐在躺椅上一动也不动。年龄大概有小伙子两倍的陈杲只好把领导同志的亲笔信送了过去。这个xxx,是我爸爸的战友吗?我怎么没听我爸爸说过?

⑩这句话给了陈杲一种受辱的感觉。你年轻嘛,你爸爸可能没对你说过……陈杲也不再客气了,回敬了一句。我爸爸倒是说过,一找他修车,就都成了他的战友了!

陈杲的脸发烧,心突突地跳起来,额头上沁出了汗珠,难道你爸爸不认识xxx吗?他是1936年就到延安去的,去年在《红旗》上还发表过一篇文章……他的哥哥是xx军区的司令啊!

小伙子的反应是一个20倍于方才的轻蔑的笑容,而且笑出了声。陈杲无地自容,他低下了头。我跟你这么说吧,小伙子站了起来,一副作总结的架势,现在办什么事,主要靠两条,一条你得有东西,你们能拿点什么东西来呢?”“我们,我们有什么呢?陈杲问着自己。我们有……羊腿……他自言自语地说。羊腿不行,小伙子又笑了,由于轻蔑过度,变成了怜悯了,再一条,干脆说实话,就靠招摇撞骗……何必非找我爸爸呢,如果你们有东西,又有会办事的人,该用谁的名义就用去好了。然后,他又补了一句,我爸爸到北戴河出差去了……他没有说疗养

黑洞洞的楼道。陈杲像喝醉了一样地连跑带跳地冲了下来。他连跑带蹿,毫不费力地从土沟前一跃而过。

(1979,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开篇使用对比手法,大城市和边远小镇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突出了城市的活力、喧嚣、变化,批判了乡村的落后、闭塞、单调。
B.小说中关于民主与羊腿之别,反映了城乡的差异。“羊腿”代表填饱肚子,即物质层面的追求,“民主”代表精神层面的追求。
C.小说用插叙,在第④段交代了陈杲进城目的是参加座谈会,在第⑧段交代了这天晚上出行的原因。过去和现实交织,丰富了文章内容。
D.小说善于通过对话塑造人物形象。小伙子的傲慢、自以为是,陈杲的拘谨、小心翼翼,都通过对话很好地表现出来。
2.下列选项中对本文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以“上帝视角”来审视主人公陈杲,竭力发掘主人公的所思所感,反映了时代变迁中人们在生活和思想上的转变。
B.本文是“自传体小说”,记叙的是作者从1957到1979的“归来”故事。它不只属于王蒙,还属于那一代作家、那一代知识分子。
C.本文的“真实”体现在通过叙写陈杲夜晚的经历,展现那个时代的生活,折射出广阔的社会面貌,反映了作者对现实的深刻思考。
D.本文颠覆了那个时代“伤痕文学”对故事完整性和形象连续性的期待,“我”不是身世控诉的抒情者,而是身世沉浮的观察者。
3.请根据文章简要分析文中“夜的眼”的丰富意蕴。
4.黑色幽默是一种用喜剧形式表现悲剧内容的文学方法,请结合这一文学理念对《夜的眼》进行分析。
2021-12-26更新 | 315次组卷 | 5卷引用:重庆市实验中学校2021-2022学年高三11月月考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