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阅读与鉴赏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62 道试题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适中(0.65) |
名校
1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

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有其科学内涵,既要遵循农业现代化一般规律,又要从中国国情农情出发,突出中国特色,坚持中国道路。

一要把握“大国小农”特征。中国人多地少,人均耕地面积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农业生产以小规模分散经营为主体形态。目前,通过土地流转经营30亩以上的农户仅占全国农户总数的5%,其他均属于世界银行划定的“小农”范畴。这种小农户将会长期存在。将小农生产有效引入现代农业发展体系,走“大国小农”国情下的农业现代化之路,是中国农业现代化的必然选择。二要把握基本制度特征。我国是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在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过程中,必须坚持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经过改革开放以来的实践探索,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已经成为我国农村的基本经营制度,这一制度是党的农村政策的基石,必须坚持并不断丰富完善。三要把握发展阶段特征。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依然十分突出。特别是农业大而不强、多而不优,土地产出率、劳动生产率和资源利用率低,国际竞争力较弱,加快农业现代化和农业强国建设任重而道远。深刻把握基本国情特征,我国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

(摘编自魏后凯《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及其世界意义》

材料二:

没有农业农村现代化,就没有整个国家的现代化。从“农业现代化”到“农业农村现代化”,是充分认识社会主义农村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相互作用过程的结果。一方面,农村生产力决定农村生产关系、农村上层建筑。从新中国成立初期提出在农业生产建设的前提下建设社会主义农村,到21世纪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将“生产发展”摆在开头,再到新时代在乡村振兴战略中将“产业兴旺”置于首位,都凸显了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在“三农”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另一方面,农村生产关系、上层建筑的完善与否,会影响农村生产力的发展和进步。当农村生产关系、上层建筑与生产力的发展要求相适应时,农村现代化就会有力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反之,将会阻碍农业现代化进程。要进一步探索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必须破除不合理的生产关系、上层建筑的束缚。推进农村现代化,就是将农业现代化的单一力量充实为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双重力量,汇集成乡村长效发展的不竭动力。因此,从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看,党的十九大提出“农业农村现代化”是水到渠成的。只有坚持不懈地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才能逐步实现乡村全面振兴。

(摘编自蒋永穆《从“农业现代化”到“农业农村现代化”》)

材料三:

工业化与农业现代化彼此依存,互为支撑。如果将工业化看作生产要素组合方式由低级到高级的突破性变化过程,则农业现代化本身就是工业化的重要内容。但如果将工业化狭义理解为发展制造业,就容易将工业化与农业现代化彼此分割而难以同步推进。进入21世纪后,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一系列重大改革的深入推进,我国工业与农业部门之间的要素循环、商品交换更加顺畅、工业化与农业现代化相互支撑、有效协同的局面加快形成。

在现代化进程中,城的比重上升,乡的比重下降;非农产业比重上升,农业比重下降,是一个普遍性的趋向。如果就此认为,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是此消彼长的关系,甚至认为城镇化会消灭农业农村,又或农业农村将越来越不重要,就难免陷入非此即彼的二元谬误。作为一个人口大国,即便城镇化率超过70%,我国仍会有大量农民留在农村,从事农业,这决定城镇化建设不能以荒芜的乡村、萎缩的农业为代价,推进农业现代化也不能通过简单地限制城镇化发展来实现,二者应该并行不悖,相辅相成。

主要发达国家是在基本完成农业现代化后才进入信息化阶段的,而我国农业现代化在加快推进阶段就迎来信息化大发展,这为其赶上工业化、城镇化步伐提供了重要动能。从实践看,当前农业现代化与信息化的融合发展,正在深刻改变千百年来我国传统农耕场景。新一代信息技术对农业进行全方位、全链条的改造,推动了农业生产智能化和经营网络化,促进了农产品供需精准匹配。甚至在改造传统农业生产组织方式方面,信息技术也展现出积极作用。反过来,农业发展也为新一代信息技术提供了广阔应用场景,包括智慧农业、农村电商等已经成为农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摘编自涂圣伟《在同步发展中扎实推进农业现代化》)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当下我国所秉持的是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其科学内涵是不但要遵循农业现代化一般规律,更要突出中国特色,坚持中国道路。
B.只有农业农村现代化,才有整个国家的现代化,现在提倡的“农业农村现代化”,与过去单提的“农业现代化”不同,是更高的阶段。
C.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在“三农”工作中起决定作用,我国从新中国成立初期到新时代所提出的相关农村战略,无不凸显了这一点。
D.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深入推进了一系列重大改革,这些使得我国工业化与农业现代化相互支撑,有效协同的局面加快形成。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人多地少,人均耕地面积仅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而且目前,通过土地流转经营30亩以上的农户仅占全国农户总数的5%。
B.破除不合理的生产关系、上层建筑的束缚才能探索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不断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就能实现乡村的振兴。
C.工业化与农业现代化彼此依存,互为支撑;工业化是生产要素组合方式由低级到高级的突破性变化过程,农业现代化是工业化的重要内容。
D.三则材料都谈到了农业现代化问题,材料一谈农业现代化中国特色,材料二谈农业现代化重要性,材料三谈工业化与农业现代化的关系。
3.如何扎实推进我国农业现代化?请结合材料三简要概括说明。
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 | 适中(0.65) |
名校
2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所谓建筑风格,或建筑的时代的、地方的或民族的形式,就是建筑的整个表现。它不只是雕饰的问题,更基本的还是平面部署和结构方法的问题。这三个问题是互相牵制着的。所以寻找民族形式的途径,要从基本的平面部署和结构方法上去寻找。而平面部署及结构方法之产生则是由当时彼地的社会情形之下的生活需要和技术决定的。

历史上民族形式的形成都不是有意创造出来的,而是经过长期的演变形成的。其原因就是当时的艺术创造差不多都是不自觉的,一切都在不自觉中形成。

但是自从19世纪以来,因为史学和考古学之发达,以及民族自觉性之提高,环境逼迫着建筑师们不能如以往的“不识不知”地运用他所学得的知识,唯一的方法是去创造。在19世纪中,考古学的知识引诱着建筑师自觉地去仿古或集古;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许多极端主义的建筑师却否定了一切传统。每一个建筑师在设计的时候,都在自觉地创造他自己的形式,这是以往所没有的现象。个人自由主义使近代的建筑成为无纪律的表现。每一座建筑物本身可能是一项很好的创作,但是事实上建筑物是不能脱离环境而独善其身的,结果,使得每一个城市成为一个千奇百怪的假古董摊,成了一个建筑奇装跳舞会。请看近来英美建筑中的优秀作品,都是在高高的山崖上,葱幽的密林中,或是无人的沙漠上。这充分表明了个人自由主义的建筑之失败,它经不起城市环境的考验,只好逃避现实,脱离群众,单独地去寻找自己的世外桃源。在另一方面,资本主义的土地制度,使资本家将地皮切成小方块,一块一块地出卖,唯一的目的在利润,使得整个城市成为一张百衲被,没有秩序,没有纪律。

在平面的部署上,我们有特殊的民族传统。中国的房屋由极南至极北,由极东到极西,都是由许多座建筑物四面围绕着一个院子而部署起来的。它的起源无疑是因生活的需要而形成的。形成之后,它就影响到生活的习惯,成为一个传统。陈占祥先生分析中国建筑的部署,他说,每一所宅子是一座小城,每一个城市是一所大宅子。因为每一所宅子都是多数单座建筑配合组成的,四周绕以墙垣,是一个小规模的城市,而一个城市也是用同一原则组成的。这种平面部署就是我们基本民族形式之一的重要成分。它是否仍适合于今日生活的需求?今日生活的需求可否用这个传统部署予以合理适当的解决?这是我们所要知道的。

中国建筑结构之最基本特点在使用构架法。中国建筑系统之所以能适用于南北极端不同之气候就是因为这种结构法所给予它在墙壁门窗分配比例上以几乎无限制的灵活运用的自由。它影响到中国建筑的平面部署。现代科学所产生的R.C.及钢架建筑的特征就是这个特征。但这所用材料不同,中国旧的是木料,新的是R.C.及钢架,在这方面,我们怎样将我们的旧有特征用新的材料表现出来?这种新的材料,和现代生活的需要,将影响到我们新建筑的层数和外表。

新旧之间有基本相同之点,但在施工技术上又有极大的距离。我们将如何运用和利用这个基本相同之点,以产生我民族形式的骨干?我们应该找到自己恰到好处的标准。

(摘编自梁思成《建筑的民族形式》,本文是作者1950年1月的讲稿)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建筑风格,就是建筑的整个表现,它不是建筑修饰的问题,而是平面部署和结构方法的问题。
B.历史上民族的艺术创造几乎都是在不自觉中进行的,民族形式的形成经历了长期的演变过程。
C.中国建筑的平面部署在世界上独一无二,起源于生活需要,然后对生活习惯产生影响,最终成为传统。
D.构架法让中国建筑系统能适应南北不同的气候,所以构架法在墙壁门窗分配方面拥有完全的灵活性。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篇提出“建筑风格”的组成问题,由此引出对建筑的“民族形式”的认识,概念间逻辑关系清晰,因果关系符合事理。
B.文章第三段重点论述了近代城市建筑“没有秩序,没有纪律”的主要原因:建筑师在自觉地创造自己的形式;资本家为利益分割出卖地皮。
C.文章第四段引用陈占祥先生的分析,阐述了我国建筑在平面部署上的特点,论证了“在平面的部署上,我们有特殊的民族传统”的观点。
D.文章最后一段论述中国建筑结构最基本的特点,运用对比论证,分析传统的木料与新的R.C.及钢架的异同,并指出了新旧融合的方向。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认为,建筑师不顾建筑物的周边环境而创造自己的形式,会让城市的建筑风格各异,无法统一。
B.作者认为,英美一些在高高的山崖上等地方的优秀建筑,如果放在城市中,就是个人自由主义的建筑的胜利。
C.作者对我国建筑的传统特征的特点和优势持肯定的态度,并对传统民族形式如何适合现代生活的问题进行了思考。
D.在建筑的构架法上,作者希望在中国建筑传统构架法和现代先进技术材料之间找到恰到好处的平衡点。
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 | 适中(0.65) |
3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身体美学这一名称是由美国实用主义美学家理查德·舒斯特曼率先提出的。舒氏尝试性地给身体美学下了一个暂时性定义:身体美学就是对一个人身体——作为感觉审美欣赏及创造性自我的塑造场所——经验和作用的批判的、改善的研究。

盛行西方的意识美学强调灵魂、理念等非身体的范畴,身体美学立足于以身体来反对意识美学的独白,对意识美学是一个沉重的打击。但由于囿于意识美学沉重的历史传统,西方身体美学不仅具有各执一端、见仁见智的特点,而且其更多地着眼于“解构”而非“建构”。中国美学非常重视身体践履,注重身体力行,并且更为重要的是,中国美学就是直接从身体出发的美学。笔者以为,如果说西方美学是以“意识—概念—宇宙”为思维模式的意识美学的话,那么中国美学则是以“身体—两性—族类”为思维模式的身体美学。

在中国美学看来,意识美学以先验的范畴来整理外在的审美对象,把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美的对象变成了一个毫无生气和失去时间维度的僵化之物,而中国古典美学对于认识论的致思进路采取了存而不论态度,放弃抽象概念的讨论和对美的本质的追寻,直抵事物本身,从而达到“身与物接而境生,身与事接而情生”的审美境界,使得外在生机盎然的感性事物灿烂呈现,而这种呈现不仅仅是自然的感性体现,更是生命的象征。另一方面,中国古典美学的很多审美范畴,譬如文论中的形神、气韵、风骨、肌肤、血肉、眉目、皮毛、肥瘦、刚柔等等,其直接就是身体的写照。

中国古代美学还体现在“造化赋形,肢体必双”的两性关系的对话中。正是基于两性对话的身体美学使我们看到中国美学没有西方美学决然的对立与冲突,而是对话与互补。而文学艺术作品中所强调的“虚实相生”“刚柔相济”“高下相形”等无一不是两性对话在文学艺术的生动体现。再者,这种两性的对话还体现在“和”这一中国美学审美范畴里,这种“和实生物”,既是两性对话的体现,又是一种“亲密的差异”,这一既本体化又两性化的身体既体现在“嘉会寄诗以亲”(钟嵘)的人我之“和”,又体现在“四时佳兴与人同”(程颢)的物我之“和”,还体现在“大乐与天地同”的宇宙之“和”。

中国古代美学是一个族类化的过程。这一族类化的思想来源于《周易》的“君子以族类辨物”“万物睽而其事类”的古老思想中。也就是说,文学艺术虽然是对个别殊象的描绘,但是通过殊象却通达了一般和典型的共象,从而使作品既是原发生命机制的“互文之象”,又是在“族类之理”主旋律下作家生命的绵延变奏。正是在此意义上古人讲“诗人感物,联类无穷”“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此外,这一族类化思想尤其在中国古代的核心审美范畴“意境”中得到了最为充分的体现,因为意境虽然是作者的应时应景之作,却因其将人类的古与今、瞬间与永恒相互沟通而成为不朽的艺术典型。由此我们不难理解为什么曹丕称文学艺术超越了个体生命的有限性而成为不朽之盛事,与此不谋而合的是,尼采也把文学艺术看作“形而上学的慰藉”。

总而言之,从“身体——两性——族类”这一思维模式出发,让我们别具慧眼地看到了中国美学特异于西方美学的不同之处,也为我们实现中国美学的返本开新提供了新的阐释视野,并从中可能昭示出身体美学未来的一个研究方向。

(摘编自张再林《西方和中国的身体美学》)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身体美学就是把人的身体作为审美欣赏及自我塑造的场所,研究其经验和作用。
B.意识美学强调用先验的范畴来整理外在的审美对象,使审美活动变得毫无生气。
C.西方身体美学建立在对意识美学批判的基础之上,更多着眼于“解构”而非“建构”。
D.中国古典美学注重身体感受,放弃抽象概念的讨论,而直接抵达事物的美的本质。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比较中国身体美学与西方身体美学的差异,阐述了中西方身体美学的优点和不足。
B.文章采用“总—分—总”结构,开头一段领起全文,而后从四段并列展开,最后归结全文。
C.第5段段首亮明本段分论点,再从“典型”和“意境”两方面展开,思路清晰,层次分明。
D.文章中多处运用引用论证,如“虚实相生”“君子以族类辨物”等,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身体美学是由美国美学家提出的,但作为美学概念,身体美学在中国古代美学里就出现了,这是中国美学文化对世界的贡献。
B.意识美学强调灵魂、理念等非身体的范畴,窒息了美学的生机。将美学讨论转向身体本身,是美学摆脱困境的重要途径之一。
C.中国古人用形神、气韵、风骨等概念品评文学作品,这种“身体写照”的阐述方式使我们领略文学艺术的生命象征功能。
D.中国古代美学是以“身体—两性—族类”为思维模式的身体美学,这一美学界定可以为中国美学返本开新提供新的阐释视野。
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 | 适中(0.65) |
4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①综观人类的文明史,实际上就是人类不断抗击灾难的历史。不同的灾难对人类文明的意义也不一样。作为一种精神生产方式,文艺也在对灾难的表现中不断为人类和社会的进步贡献力量。优秀的灾难文艺总是能超越局部灾难的表现,接通人类有关灾难的思想传统,不断攀升精神与审美的高度。所以,如何真实地描绘灾难,刻画灾害中的人物,挖掘特殊情境中人性的复杂性,并进而对灾害进行反思,从而丰富人类的精神世界,更理性地面对自然和人类自身,是文艺家们应该长久探索的问题。可以想见,此次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灾害将长久地留在中国和世界人民的记忆中,对它的书写也将继续下去。

②如果对世界文艺史上优秀的灾难文艺进行考察,它们大概体现出如下的特点,可以作为此次抗疫文艺创作的参照。

③首先是强烈的现场意识。现场感最能体现出文艺在灾难面前的人类担当意识。在富于现场感的灾难文艺作品中,灾难仿佛就发生在自己的身边,它们以逼真的方式将灾难告诉世界,为人们的记忆提供了完整的灾难地理坐标,复现出真实的灾难场景,特定的事件、人物、气氛如在眼前,从而给人以身临其境的强烈震撼。当然,这一切要经过精心的选择、剪裁,力求将有代表性的、具有典型意义的人物与事件呈现出来,从而构成完整的灾难叙事。优秀的灾难文艺总是能提供令人难忘的人物与故事,尤其是那些堪称中流砥柱的英雄,他们可能本身就是杰出人物,但也可能是平头百姓。许多作品都将镜头对准了“草根”阶层,普通的、来自各行各业的平头百姓,在日常生活中平凡得让人无法记得住他们的面孔,但当灾难来临时,却迸发出令人难以置信的力量和智慧。人民创造历史,正是他们在灾难中的人生轨迹、性格命运,灾难中的生存与死亡、希望与绝望,彰显出人类社会发展生生不息的力量。

④其次是自觉的超越意识,在发现与反思中建构人文精神。在优秀的灾难文艺中,反思型的作品令人瞩目,它们常常从一些新的角度去把握,去打量,将灾难中的一切作为思考对象去反思,以忏悔之心检讨错误与教训,以善良的愿望祈祷人类的平安,以建设性的态度呼吁社会的改革,帮助社会成员树立自觉的灾难意识。对此次新冠肺炎而言,可以预见,我们的文艺将会从人与自然、生命,自我与他人,个人利益与公共关系,疾病与病毒的意义,药物与医疗的本质,国家制度与卫生防控体系及其国民安全保障体系,国际间的救助合作机制, 科技创新与科研伦理,直至社会的文明水平等方面作出思考。它应该,也必将会把十几年前的非典文艺的灾难美学提高到一个新的层次。

⑤最后,优秀的灾难文艺总是能对灾难文艺本身的发展做出贡献。它们不断丰富世界文艺史上灾难美学的含义,使灾难文艺成为有别于一般文艺的特殊类型。从题材、主题、情节结构、人物塑造、思考方式、抒情手段等诸多方面,灾难文艺已经形成和积累出属于自己的艺术表达方式。作为重大题材,优秀的灾难文艺从不以为题材就能决定一切,更不会企图只以悲情换取眼泪,它们时刻警惕以浅薄的心灵鸡汤拉低精神的天际线,杜绝以虚假和恶劣的个性化哗众取宠、博人眼球。唯有坚持艺术良心与艺术理想,椎心泣血,精益求精,才会创作出感天动地的优秀之作。正因为志存高远,伟大的灾难文艺常常因为其无可比拟的独特性超越其自身,站到了人类思想与艺术的巅峰。

⑥客观地说,中国的灾难文艺总体水平并不高,与中国多灾多难的历史与现实相比,中国为世界贡献出的优秀灾难文艺作品还不多。现在,中国的文艺家们又一次站在了灾难面前。相信我们的文艺家们一定会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继承灾难文艺的优秀传统,创新创造,奉献出无愧于时代、无愧于历史,能与世界灾难文艺经典对话的作品。

(摘自汪政《我们需要怎样的“抗疫文艺”?》原载:《文艺报》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优秀的灾难文艺总能超越局部灾难的表现,因而能够不断提升其精神与审美的高度。
B.要突出灾难文艺作品的现场感,就要全面、详细、具体地叙述灾难中的人物与事件。
C.只要坚持艺术良心和艺术理想,杜绝虚情假意,就能够创作出优秀的灾难文艺作品。
D.灾难面前,我国的文艺家,应守正出新,创作出能与世界灾难文艺经典对话的作品。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采用总—分—总的结构,提出问题,然后论述解决问题的办法,最后发出呼吁。
B.文章在新冠病毒肆虐带来灾难的背景之下,提出“如何书写抗疫文艺”的中心问题。
C.第⑤段从正反两方面比较,有力论证了好的灾难文艺作品能为其自身的发展做出贡献。
D.文章第⑥段客观地指出我国虽然有着多灾多难的历史,但优秀的灾难文艺作品并不多。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挖掘特殊情境中人性的复杂性,对灾害进行反思是文艺家们应长久探索的主要问题。
B.当灾难来临时,普通的百姓可能比英雄人物更能迸发出令人难以置信的力量和智慧。
C.事物都具有两面性,新冠病毒能使灾难美学提高到新的层次而展现出其美好的一面。
D.灾难文艺作品应从题材、情节结构、人物塑造等诸多方面展现审美形态和审美风格。
2022-12-17更新 | 58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桂平市一中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实用类文本 | 适中(0.65) |
5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新长征路上——杨澜采访崔永元

画外音:小崔策划和制作的革命理想主义史诗电视公益行动《我的长征》已胜利结束。一群普通人,用一年时间走完了七十年前红军走过的长征路。在路上,他们受伤,感动,收获。

杨澜:对比刚出发时,你觉得当初的期待实现了几成?

崔永元:当时我觉得我是带着中国人组成的团队在走。在我的印象里,中国人的团队精神是最差的。奥运会上,我们得的多是个人金牌,团体的就得不着。新长征过程中,队员天天闹矛盾,谁跟谁都不客气,互相不宽容。

杨澜:我记得你当时说要让大家看看城里人是怎么出丑的,所以全是阴暗心理,不期待人家能表现出好的团队精神。

崔永元:他们是一群来自各行各业被精心挑选出来的志愿者,带着不同的目的和对长征的不同理解,本着自我管理的行动规则走在路上,争吵和冲突时常发生。

杨澜:据说长征过程中有一次危机,然后你就要解散队伍。当时你是用咆哮的方式说的还是很冷静地表达?

崔永元:那次危机是关于队员不文明举止的问题,影响了当地老百姓。我咆哮地宣布就地解散,不要玷污红军。事后我去跟队友谈心,谈了差不多四个小时。

杨澜:你原来并不是一个热衷说教、热衷教育别人的人,突然你认真执着做这些事的时候,什么样的变化在你内心产生了?据说后来你的期待标准发生了改变,甚至在长征走完以后,你并不像之前那么失望了。

崔永元:我是发现这些年轻人有我过去没有发现的优点,同时他们也在进步。将近一年在路上的生活,不仅是体验、了解过去的过程,也是个人自我成长、成熟的过程。在北京就能看五米远,在长征路上可以看得更远。我会突然拿起电话向久不来往的老朋友道歉,承认自己以往的偏激。

杨澜:“我的长征”队伍里有个胖洪,听说你打算在结束前5公里开除他?

崔永元:是,开始我特别反感他。他一直反对排队行军,他一反对,麾下就会集中很多人,尤其是那些摇摆不定的年轻人。我那时候特希望胖洪能迷途知返,要不然我不知道老乡们是怎么看我们这支队伍的。

杨澜:散兵游勇。

崔永元:对,我们后面的人跟前面的红旗能差3公里,这叫什么红军啊!当时我就觉得胖洪怎么这个样子,想开除他。但31号这天他当轮值队长时,大概一个小时一直在喊大家排好队,排整齐,排两列。直在喊,我就特别感动。其实我知道,他不同意我排队的主意,但他在2006年的最后一天的表现给足了我面子,所以我觉得这是他的大度和宽容。这是我做不到的,所以我觉得如果我要把他开除了,这辈子最后悔的不是他,肯定是我。

杨澜:所以你走完了这一路,原先对于中国人缺乏团队精神的判断修正了吗?

崔永元:应该说修正了。缺乏团队精神是不争的事实,但我觉得也许跟团队的经营者或领导者不善于发现团队优点有关。实际上,我的固有标准不是公用的最正确的标准。我觉得可能用更宽泛的标准、更科学的标准来看这支团队的话,可以给他们打98分,他们很了不起。我以前很烦八九十年代出生的这些人。我们的旗手叫张浩然,大学生,他举着红旗大概走了五千公里,一直他举旗,在队伍前头默默走。我做不到,我体力、能力都做不到,我觉得我会找一个堂而皇之的理由把红旗推出去,但浩然什么都没说,就这么举着,非常可爱!

杨澜:在社会中,即使人们有一种社会责任感,通常也不会说出来,而你真的是很认真地在为社会担忧一些事情,每个人活着已经很不易了,你何苦呢?

崔永元:现在这个社会,很多人在干不好的事,越干势力越大,所以很多人忍气吞声,不敢说,干坏事的人就更加心安理得。我应该做一个搅局的人。

杨澜:但是当你觉得自己变得比过去更宽容的时候,再回头想这些事,会不会觉得其实那些人也有他们的弱点,有的时候一个人背叛或欺负别人是因为恐惧。

崔永元:我不想那些人,我只想这个社会。现在我意识到这是社会在进步。英国、美国发展过程中都有过这一段,迈过去就好了。

杨澜:就是说原则出现混乱的时候。

崔永元:对。旧的体系打乱了,新的体系没建立。这个过程中,总要有人来为之烦恼。我就是那个角色。

画外音:媒体总把崔永元的名字与理想主义、精神洁癖等词汇联系在一起。其实,小崔并没有媒体描绘的那样愤世嫉俗,走过长征路的小崔更懂得耐心和宽容。现实世界里有黑有白,但更大程度上是灰,深浅不一的灰。

(选自《杨澜访谈录》,有删改)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崔永元提到,新长征不仅是体验、了解过去的过程,也是个人自我成长、成熟的过程,这是针对他自己说的。
B.崔永元的回答充满宽容的自省精神,发现年轻队友的优点的同时,不断修正自己看问题的标准。
C.新旧体系的交替中必然会出现原则混乱的过渡期,崔永元认为这恰恰体现出社会在进步。
D.访谈中提到了现实世界中存在不同程度的灰,是在提示观众、读者:不要用非黑即白的绝对化眼光看问题。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正确的一项是(     
A.杨澜提出的新长征初期的期待实现了几成的问题,崔永元并没有马上直接回答,但我们可以看出他在出发时并没有过高的期待。
B.崔永元一直不看好中国人的团队精神,新长征过程中暴露出的种种问题,比如队员们的争吵、冲突、互不宽容印证了他的想法。
C.长征之前,崔永元并非一个热衷说教的人。经历了新长征的锤炼,他变得热衷并且善于教育他人,这是由他高度的社会责任感激发的能力。
D.从访谈中我们可以看出,崔永元是一个有理想主义情怀,有社会责任感的人,这不免让他显得愤世嫉俗,有时甚至表现出心理阴暗的一面。
3.有人说,这次新长征是崔永元的一次突围。那么,这之前和之后的崔永元发生了什么改变?
2022-12-17更新 | 64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桂平市一中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适中(0.65) |
名校
6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我们生活在不同语言、文化、种族、宗教和不同社会制度所组成的世界里,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语言是促进人类发展、对话、和解、包容与和平的重要前提之一。

人们需要通过语言与他人沟通,并且通过语言将知识、观念、信仰和传统代代相传,这对于人类的生存、自尊、幸福、发展以及和平共处必不可少。我们认识到,在代代相传的历程中,儿童时期的语言学习效果最佳。

同时,语言还是文化的基本特征之一,是记录并传承一个族群、一个地区乃至世界独特文化的主要载体,它有助于人们通过共享的行为模式、互动方式、认知结构和理解方式来交流并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语言记录了人类千百年来积累的传统知识和实践经验,这一知识宝库促进人类发展,见证了人类改造自然和适应环境的能力。

(摘编自《岳麓宣言》)

材料二:

《岳麓宣言》(以下简称《宣言》)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首个以“保护语言多样性”为主题的宣言,是重要的永久性文件,也是联合国“2019国际本土语言年”的重要基础性文件。《宣言》向全世界发出倡议,号召国际社会、各国、各地区、政府和非政府组织等就保护和促进世界语言多样性达成共识。《宣言》体现了加强语言交流互鉴、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凝练了当前世界语言资源和语言多样性保护的核心理念和指导思想,倡导各国制定行动纲领和实施方案,同时汇聚了语言资源保护的做法,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经验、模式和路线图,体现了中国经验和中国方案,《宣言》在制定和征求意见过程中受到各方高度评价,被认为是一项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历史性成果,将为指导世界各国和地区保护语言资源和语言多样性工作发挥重要作用。

(摘编自《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公布保护语言多样性《岳麓宣言》,中国教育新闻网2019年1月22日)

材料三:

人工智能会成为濒危语言的救命稻草吗?从某种程度上讲,的确可以。如果使用到位,至少能避免重演“一个人带走一种语言”的尴尬。不过,它依然不能有效地解决语言使用热情问题。实际上,在语言政策趋于开明的现代社会,濒危语言更难以摆脱的威胁是在社会变迁中跟上时代的压力。鼓励更多人使用濒危的母语,还需要通过合理的政策和资源支持,缓解社会结构性和趋势性变化带来的冲击。有语言学家研究了墨西哥的原住民社区发现,为濒危语言提供社区支持至关重要。有了相应的社区图书馆,社区组织等,不但人们更有凝聚力,他们的语言也有了生存土壤。从这个意义上讲,人工智能和技术手段再发达,都要以人为归宿。否则,它只能为濒危语言搭一个留待后人进行再发现的中转站或庇护所而已。

(摘编自刘天亮《给濒危语言更广阔的世界》,《人民日报》2019年2月 22日)

材料四: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驻华代表处专家罗素表示,在今天存世的7000多种语言中,不到3%的人口说着占比96%的语言,鼓励语言多样性和尊重母语教育并重意味着从孩童的早期阶段开始多语言的培养,为各语言的使用提供沟通和交流的空间。“要让古老而独特的文化代代相传,就必须为所有语言的使用者提供平等教育机会,加强社会融入。”他说。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语言的多样性保证了文化的多样性,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在语言文化交流增信释疑,沟通情感,缔结友谊,中国承担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大国担当。

(摘编自刘博超《语言多样性为何如此重要》,《光明日报》2019年2月22日)

1.下列关于“语言的作用和意义”的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语言是促进人类发展、对话、和解、包容与和平的重要前提之一。
B.通过语言将知识、观念、信仰和传统代代相传,对于人类的生存、自尊、幸福、发展以及和平共处是不可或缺的。
C.语言是文化的基本特征之一,记录并传承―个族群、一个地区乃至世界独特文化的载体就是语言。
D.语言的多样性保证了文化的多样性,语言文化交流有助于增信释疑、沟通情感、缔结友谊。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语言是人们通讨共享的行为模式、互动方式、认知结构和理解方式来交流并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因素之一。
B.“保护语言多样性”这一《岳麓宣言》的主题体现了加强语言交流互鉴、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
C.人工智能和技术手段必须要以人为归宿才能为濒危语言搭建一个留待后人进行再发现的中转站或庇护所。
D.专家指出,从孩童早期阶段开始多语言的培养,鼓励语言多样性和尊重母语教育并重,可以有效切实地为各语言提供沟通和交流的空间。
3.中国有五十五个少数民族,他们大多有自己的民族语言。请结合上述材料,提出两条保护语言多样性的措施。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适中(0.65) |
7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部分外来入侵物种资料

入侵物种原产地主要危害
草地贪夜蛾美洲热带地区具有“特能吃”“特能生”“特能飞”等特点,繁衍能力强,迁飞扩散快,严重危害玉米等多种农作物生长
鳄雀鳝北美或中美等地生性凶猛,攻击性强,卵带剧毒。繁殖力强,会严重干扰入侵地的生态系统,影响其他鱼类繁殖
红火蚁南美洲危害农作物、公共设施。人畜被蛰伤后可能出现严重过敏现象,甚至休克死亡
紫茎泽兰中美洲传播速度快,生命力顽强,绞杀本土植物,牛羊误食会导致生病甚至中毒死亡,危害农牧业生产

(摘编自《就在你身边!常见外来入侵物种档案》,《光明网》2021年4月1日)

材料二∶

何为外来物种入侵?根据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定义,外来物种是在自然和半自然的生态系统和生境中建立的种群,当其改变和危害本地生物多样性时,就是一个外来入侵物种,其造成的危害就是外来生物入侵。

根据生态环境部去年5月发布的《2020中国生态环境状况公报》,全国已发现660多种外来入侵物种,其中71种对自然生态系统已造成或具有潜在威胁。在660多种外来入侵物种当中,最多的是入侵植物,有370种,占到一半以上;其次是动物,有220种,占到三分之一。

——(摘编自《向外来物种入侵说"不"》,《人民日报海外版》2022年9月21日)

材料三∶

外来入侵物种进入国门的渠道和扩散途径主要包括以下两种:一是自然入侵,如通过空气流动、水体流动或由昆虫鸟类的传带,植物种子或动物发生自然迁移;二是人为引进,既有以观赏、饲养、提供食品、景观美化等为目的善意引进;又有无故意但客观上通过各种途径被带入境内的无意引进,载体可以是跨国旅行的行李包裹、海洋垃圾等;还有人为的恶意引进,即明知违法而故意为之,如进境动植物产品中使用假证书等,加剧了动植物疫情传入风险。近年来跨境电商和国际快递行业蓬勃发展,在检疫和监测方面存在盲区和死角,使外来物种入侵渠道多样化,让人防不胜防;另一方面,在利益驱使下,一些地方竟然出现人工种养部分外来物种的现象,加剧了传播扩散。

——(摘编自《“外米物种入侵”离我们很近》,《光明日报》2022年4月22日)

材料四∶

随着宠物经济发展,以蛇、蜥蜴、壁虎为主的爬宠收获了不少人的青睐,羊驼、鹦鹉、芦丁鸡等动物也逐渐走进私人饲养者的视线。这些特殊宠物也被称为“异宠”。日益兴起的异宠市场给生物安全带来挑战。天津师范大学生命科学院教授闻春财表示:“异宠被弃养或者逃跑是出现入侵物种的一个原因。如果这种动物是环境适应能力强、繁殖力高的物种,那么肯定会对本地物种产生负面影响,影响生态平衡。后果比较严重的,还会威胁生态环境,给国家带来较大的经济损失。”天津大学法学院刘海安教授表示:“市民饲养异宠可能带来法律风险,可能承担违法责任。根据今年5月颁布的《外来入侵物种管理办法》,未经批准,擅自引进、释放或者丢弃外来物种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生物安全法》第八十一条的规定进行处罚。涉嫌犯罪的,依法移送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

——(摘编自《异宠不是想养就能养》,《天津日报》2022年11月3日)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红火蚁能毁坏植物和设施,草地贪夜蛾会危害多种农作物生长,两者都会对当地的经济产生一定的破坏。
B.现已发现的660多种外来入侵物种中,植物占比过半,其中71种对自然生态系统已造成或具有潜在威胁。
C.检疫和监测的不全面使部分外来物种能够通过跨境电商和国际快递入侵我国,人工种养加剧了外来物种的传播。
D.随着宠物经济发展,一些“异宠”也逐渐获得了人们的接受与喜爱,成为了人们潜在的饲养选择对象之一。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种植紫茎泽兰当作观赏植物存在一定的风险,因为它传播速度快,生命力顽强,对动植物可能造成一定的危害。
B.某个生物从外地自然传入或人为引进后融入了本地生态系统,且对本地生态系统没有造成危害,不构成生物入侵。
C.草地贪夜蛾飞行能力极强,借助适宜的气候和气流,通过迁徙飞行从美洲热带地区由高空飞入我国,这属于自然入侵。
D.北美洲松材线虫跟随进口货物的木制包装箱入境,对张家界的针叶林构成巨大威胁,这是人为恶意引进造成的生物入侵。
3.近日,你获悉张三同学计划网购鳄雀鳝当作宠物,你是否同意他的做法?请结合文本内容,谈谈你的理由和建议。
2022-12-13更新 | 96次组卷 | 2卷引用:广西南宁市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二次适应性检测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 | 适中(0.65) |
名校
8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东北地区一个县城的“不夜城”文旅街区经营得很不错,傍晚时分就已人头攒动,才艺表演、风俗展示、地方小吃等不一而足,传统和现代齐聚,欣赏和参与共鸣。当地人颇为自豪晚饭后带外地朋友来此转一转,绝对“拿得出手”。

提起文旅街区,很多人想到的可能是北京的前门大街、西安的大唐不夜城、成都的宽窄巷子等。这些街区建成时间长,社会知名度高,消费形态丰富多样,早已成为所在城市中的一张闪亮文旅名片。与这些大城市相比,中小城市受知名度、游客规模、消费能力等因素制约,可能难以照搬大都市的相关经验,需要寻求切合自身实际的文旅街区发展路径。

中小城市该如何建设自己的文旅街区呢?

一是凸显本地特色。人们之所以去某个地方旅游,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这个地方具有区别于其他地方的鲜明特点。即便是个小地方,只要特点鲜明,就有吸引人前往的可能。这种特点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当地历史文化的发掘利用。可以说,历史事件、文化遗存和历史人物等是一个地方的独特优势所在,是其他地方即便想模仿或“抄袭”都难以做到的方面。所以,中小城市建设文旅街区,应深耕本地历史事件、文化遗存和历史人物,充分发掘并努力讲好本地历史文化故事,展现特有的民俗风情,最大程度彰显本地特色,并做好文旅衍生产品开发和配套服务,给游客创造美好想象与回忆空间,让人想来、愿来。

二是街区品位要高。中小城市建设文旅街区,绝不是简单竖几个牌子做一点历史文化知识介绍就可以了事,也不应弄成小吃一条街或搞成乡村大集。那些做法太通常不过,在互联网时代和现代物流情况下,甚至不用到现场都可以实现。从很大程度上说,文旅街区能够“活下来”“活得好”,关键在于其有品位,让游客能沉浸其中,感觉精神上有收获,进而形成口碑效应,吸引更多人前来。这需要当地做好文旅统筹策划,坚持高品位精心运营。一个可行路径是,委托有相关经验的专业文旅公司进行市场化运营,通过科学的利益分享机制,引入歌舞表演、技艺展示、互动活动等,切实把街区品位提上去、保持住。

三是及时更新内容。不同于大城市,平日里中小城市的外地游客占比不高,文旅街区接待的多是本地人。如果街区的文旅项目长期不变,难免会让本地民众感觉审美疲劳,提不起兴致一再到访,这自然会影响可持续运营。街区运营方应采取措施,针对街区展演项目、特色小吃、游戏活动等建立和完善更新制度,不断给文旅项目注入新内容,让人们对其保持新鲜感,避免文旅街区热闹几天就偃旗息鼓,而是实现游客“长流”、常来常新。

总之,建设与运营好文旅街区不仅关乎一座城市的外部形象,还关系着广大游客的旅游体验和从业人员的现实生计。期待各地城市管理部门能重视起来,用心用力用情打造高品位、可持续的文旅街区,为活跃夜间经济、增加就业岗位、提升城市品位、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等,注入更多的生机与活力。

(摘编自马洪超《文旅街区何以持续红火》)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提到文旅街区,大部分人就会想到那些建成时间长,社会知名度高,消费形态丰富多样的地方。
B.文旅街区建设要努力讲好当地的历史文化故事,因为人们往往会为体验独有的地方特色而前往。
C.为了提高文旅街区的品味,街区运营方可做好文旅统筹策划,针对各类活动建立和完善更新制度。
D.文旅街区的外地游客平日里占比不高,街区接待的多是木地人,项目长期不变会使人产生审美疲劳。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头以某县城的“不夜城”为切入点,自然地引出中小城市如何建设文旅街区的话题。
B.文章第四段使用了因果论证的方法,论证了中小城市文旅街区建设要注重凸显本地特色。
C.文章从吸引游客“想来”和“愿来”两个方面,提出了对中小城市建设文旅街区的建议。
D.文章末段,重点阐述了管理部门应该重视文旅街区的发展,为城市建设注入更多的活力。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与大城市相比,中小城市受多种因素制约,其文旅街区需要因地制宜,找到切合自身实际的发展路径。
B.中小城市要把文旅街区的品味提上去、保持住,才能让游客沉浸其中,感到有精神收获,进而有口碑效应。
C.武汉以户部巷的400多年历史文化风貌打造户部巷汉味风情街,这一案例能够作为本文的有力例证。
D.文章针对中小城市建设文旅街区所提供的建议,可作为城市管理部门提升城市品位和形象的重要参考。
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 | 适中(0.65) |
9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自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标举境界为诗词之之后,百十年来,境界意境)就占据了中国诗学和美学的核心地位;与此相应,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贬斥的神韵则坠落不名之地。从刘勰的风骨、经严羽的气象,到王士祯的神韵,具有一条清晰并且义理深厚的文脉,这条文脉展示的是我国诗学—美学的精神追求,是关于中国诗歌和中国艺术的本体精神建构。

20世纪初,王国维撰《人间词话》标榜境界意境)。他称:词以境界为最上然沧浪所谓兴趣,阮亭所谓神韵,犹不过道其面目,不若鄙人拈出‘境界’二字,为探其本也文学之工与不工,亦视其意境之有无与其深浅而已。

王国维将其所倡境界和严羽的兴趣、王士祯的神韵放在一个层面上,探论诗词本体,包含了两个误解。其一,严羽固然主张作诗从兴趣出发,推崇盛唐诸人惟在兴趣,但严羽论诗并不以兴趣为本,而是以气象为本。他说,唐人与本朝人诗,未论工拙,直是气象不同,又说建安之作,全在气象,不可寻枝摘叶。王国维忽视严羽的气象论而否定其兴趣说,是误作针对。其二,王国维以境界指称诗词作品整体。所谓有写境,有造境”“有有我之境,有无我之境,即是从诗词作品整体作判断。与境界不同,神韵不是对诗词整体作判断,而是指诗词内在的、亦即形而上的美学特质和感染力。王国维以境界否定或取代神韵,也失于针对。

境界一词出现于汉代,意指疆界意境一词,出现较晚,早见于隋代释吉藏《中观论疏》,其中说:意境既如此,在心亦然。因为唐代佛学兴盛,以境界意境传译佛经成为盛事,也促发了诗论以论诗,即所谓诗境概念的提出和建构。但值得注意的是,唐人论诗,只言,偶或言诗境,绝少言境界意境。王昌龄是史上首次以意境论诗的作者,但也仅在《诗格》中两次使用。

境界论诗,滥觞于宋,流行于明清之际。但是,在明清诗论中,境界、意境与气象、意象等概念是被混合使用的,无论境界还是意境,都没有获得重要地位。在王夫之《古诗评选》《唐诗评选》和《明诗评选》三书中,神韵出现16次,境界出现4次。细读文意,在王夫之的诗评中,境界的使用,多趋同于神韵之义,可用后者替换前者。

20世纪初,王国维基于误解而对兴趣神韵排斥,并且标举境界意境)为诗词之本,开启了后世学者对境界的过度推崇。百十年来的中国诗学研究,在将境界意境)作为诗学本体加以核心化,并以之为囊括中国诗学理论的最高范畴作体系化建构的同时,极大限度地忽视并排斥了风骨、气象和神韵三个更为根本且更具传统意蕴的诗学范畴的研究。在经历曲折之后,我们应当从尊重历史的原则重新探讨中国诗学本体。中国诗学本体,是一个历史运动之物。从风骨奠基,经气象深化,到神韵定型,这是中国诗学本体建构的文脉深厚的历史进程。

(节选自肖鹰《从风骨到神韵:再探中国诗学之本》)


【注】诗学:关于诗歌本质、结构及创作等一般原理的研究。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认为王国维以“境界”排斥“神韵”,后世又对“境界”过度推崇,使得“神韵”声名不显。
B.相比气象,兴趣在严羽诗论中具有更重要的位置,却被王国维忽视和否定,以为不能探本。
C.以“境界”论诗,是从诗词作品整体作判断,而“神韵”则是指诗词内在的美学特质和感染力。
D.中国对“诗学之本”的精神建构自风骨创始、经气象开拓,而以神韵定型,有一脉相承的轨迹。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全文采用总分总结构,主体部分采用并列式结构,对中国诗学之本重新进行探讨。
B.作者批判性地对王国维标举“境界”、误解中国诗学本体的偏失进行了辩议和纠正。
C.在四、五段中作者使用文献资料作考据,证明“境界”长期以来处在非主流地位。
D.文章使用引证、例证、对比论证等多种方法进行论证,使论述透彻,且说服力强。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风骨”“气象”“神韵”一脉相承,都是指向于诗词的精神内核的品评标尺。
B.在唐代,“境界”与“意境”因为广泛用于传译佛经,所以在诗论中反而少用。
C.王国维如果没有误解严羽诗论主张,他就能够正确认识和探寻中国诗学本体。
D.百十年来,中国诗学研究坚持遵循传统的诗学路线,对“诗学之本”进行研讨。
2022-12-08更新 | 126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柳州市2022-2023学年高三11月模拟统考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 | 较难(0.4) |
10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20世纪中叶诞生的分子生物学建立在还原论的基础上,认为生命活动遵循着基本的物理学和化学规律。在分子生物学家看来,生命是一部按照决定论规律运转的机器,研究者的任务就是要提出科学假设,进而通过研究去认识和揭示这种规律。然而,后基因时代的研究揭示,生命并非是这样一架简单的决定论机器,而人类基因组计划也催生了一种不同于假设驱动的研究 范式——数据驱动的研究范式。这种新范式打破了传统决定论的局限性,补充和完善了生命科学的方法论体系。

数据驱动的研究范式与假设驱动的研究范式有着本质的区别,首先是研究的初心不一样。前者不需要假设,不以解决具体科学问题为己任,其主要研究目的是去获取研究对象的相关信息。人类基因组计划就是数据驱动型研究的典型代表,该计划的初衷是要测定人类基因组拥有的全部核苷酸序列。在传统的生命科学研究中,研究者往往是根据某种假设把研究目标锁定到由一段核苷酸序列组成的一个基因之上,进而深入研究其功能或调控机制;而对人类基因组计划而言,研究者则是通过测定全基因组序列,去发现在这些序列中隐藏着的2万多个基因。因此,数据驱动的研究通常又被称为发现的科学

虽然假设驱动的研究范式是科学研究的主流,但是,这种研究范式也带有一种先天缺陷。英国科学哲学家查尔默斯在其名著《科学究竟是什么?》中指出,基于假设驱动的研究范式之科学是从事实中推导出来的。在他看来,关键是怎样获得事实其中的一个困难在于,知觉经验在一定程度上受观察者的背景和期望影响,因而,对一个人看来是可观察的事实,对另一个人未必如此。第二个困难源自对观察命题真假的判断在一定程度上依赖于已知或假设的是什么,这样就使得可观察事实像作为其基础的前提一样。这两种困难都暗示着,科学之可观察的基础,可能并不像人们广泛地和在传统上认为的那样直接和可靠

数据驱动的与假设驱动的研究范式之间还有一个重要的区别,即研究策略不一样,前者往往具有一个明显的特征:即把研究目标分解为若干次要目标,然后开展相应的研究工作,并在前期研究结果的基础上反复地进行完善,通过多次研究逐渐逼近预定的总体目标,每一次重复研究的过程称为一次迭代。而假设驱动的研究则追求研究成果的完备性,尽可能通过一次性研究工作,就可以完整地解答科学问题或证明科学假设。

数据驱动的研究范式之迭代模式既不属于观察——归纳——证实实证性研究,也不属于问题——猜想——反驳证伪性研究,其研究成果既不能被证实,也不能被证伪。数据驱动的研究范式作为一种超越理论框架的发现的科学,并不采用传统的归纳方法去追求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而是通过算法和模型去探讨数据之间的相关性。可以认为,数据驱动的研究范式克服了假设驱动的研究范式对决定论和因果关系的偏执,进而形成了开放式研究的认识论 新体系。

(摘编自吴家睿《后基因组时代的生命观与科学观》,《科学》2021年第2期)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研究揭示生命具有不确定性,并非掌握足够的规律就能认识和控制一切生命活动。
B.数据驱动的研究范式以获取研究对象的相关信息、解决具体问题为主要研究目的。
C.假设驱动的研究范式基于的事实,可能带有研究者主观偏见,难以作为基础前提。
D.在整个数据“迭代”的过程中,每一次研究获得的成果都不是决定性的或完备的。
2.根据材料,下列属于数据驱动的研究范式的一项是(     
A.袁隆平根据对水稻的长期观察,比较多种作物的杂种优势利用现象,质疑水稻无杂种优势的观念,最终探索发现水稻具有杂种优势。
B.收集环境变化大数据,将关键环境指标参数与海洋生物多样性曲线进行比较,探究生物演化与环境变迁之间的关系,研究作用机制。
C.采用“迭代”策略,通过特定的分子表达谱,辨识和确定人体拥有的40万亿到60万亿个细胞中所有的细胞类型,绘制人类细胞图谱。
D.研究核酸和蛋白质等生物大分子三维空间结构,解释生物大分子的功能或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去发现生物体内确定的分子作用机制。
3.对比假设驱动的研究范式,试概括数据驱动的研究范式有哪些亮点。
2022-12-06更新 | 142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柳州市2022-2023学年高三11月模拟统考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