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百家争鸣的背景、影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6 道试题
1 . 阅读下面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百家争鸣中的“百家”是虚指,形容学派之多,是对先秦至汉代初期各学派的总称。其中影响最大的是儒、墨、道、法四家。

材料二:所谓“争鸣”,指当时代表各阶级、阶层的学者和思想家,按照本阶级、阶层的利益诉求,对宇宙、社会进行解释,发表各自的见解。

材料三:从春秋末年至汉初的300多年时间里,各家学说互相争鸣,互相吸取融合,不断深入,形成了学术文化上空前繁荣的局面。至汉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思想文化逐渐统一,结束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中国历史>七上教师教学用书》


(1)阅读材料一和材料二,春秋战争时期的“百家”和“争鸣”分别是什么意思?
(2)阅读材料三,百家争鸣的局面是如何结束的?
(3)百家争鸣时期,你认同哪家学派的观点?为什么?
(4)阅读三则材料,根据所学回答,为什么说百家争鸣促进了思想文化的繁荣?
2021-04-07更新 | 17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抚顺市新抚区2018-2019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战国时期,旧的社会制度进一步瓦解,新的社会制度逐步确立。此时的学术思想领域非常活跃,史称“诸子百家”。其中,墨家、儒家、道家、法家等学派的影响最大。各学派在思想上、政治上观点不同,展开激烈的辩论,相互抨击,又相互影响,取长补短。形成思想文化的繁荣局面。

材料三:东汉时,宦官①(人名)总结前人经验,改进造纸术,用树皮、麻头、破布、旧渔网等植物纤维为原料造纸,纸的质量大大提高。

材料四:下面图片展示的是丹东市、东港市中小学诗词大赛活动


(1)读材料一图片,目前所知我国最早的文字是什么文字?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哪一朝代开始的?秦统一后颁行全国的文字是什么?
(2)阅读材料二,“形成思想文化的繁荣局面”历史上称为什么?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是谁?
(3)将材料三中①处内容补充完整。造纸术的发明对传播文化有什么作用?
(4)阅读材料四并结合所学,我们应该如何对待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
2021-03-18更新 | 19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丹东东港市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3 . 儒家思想是我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国乃至世界产生了重要影响。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儒家思想孕育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政治思想和道德准则……法家思想中的变革精神,成为历代进步思想家、政治家改革图治的理论武器。它们共同构造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这一时期在思想领域出现了空前的活跃局面,对当时和日后社会发展,起了巨大推动作用。

材料二   “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材料三   儒家最终追求的是一个以“仁”为核心、以“和谐”为目标的境界。因此,千百年来贯穿儒家文化的一个始终不变的特征就是“和”,“和”的首义是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人和”处在突出位置。“天人合一”强调的是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表明人最终要顺应自然规律。数千年来,这种和谐理念逐渐渗透于中国的社会生活,使中华民族成为一个爱好和平的民族。

材料四   孔子学院是推广汉语和传播中国文化与国学的教育和文化交流机构,它秉承“和为贵”“和而不同”的理念,推动中外文化的交流与融合。截至目前,中国已在134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500所孔子学院和1000个孔子课堂,学员总数达190万人。


(1)依据材料一写出“构造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的两个因素。材料一中“在思想领域出现了空前的活跃局面”指的是什么?
(2)材料二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春秋战国时期哪个重要人物的观点?请简要说出这个人物的历史地位。如果我们要了解更多他的思想,可以查阅那本书?
(3)材料三中“仁”的含义是什么?其中儒家所强调的“和”指的是哪两种“和谐”?
(4)结合材料四,指出孔子学院在中外交流方面起到了什么作用?综合上述材料,我们应该如何对待以儒家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
4 . 春秋战国时期历时500余年,其间战争此起彼伏。各诸侯国之间的争霸越演越烈,周天子的统治权威衰落,整个社会处于动荡与巨变之中,这一时期的主要特征是(     
①兼并战争②经济发展③制度变革④思想学术繁荣⑤社会安定
A.②④⑤B.①③④C.①③⑤D.②③④
2021-01-20更新 | 22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营口大石桥市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5 . 历史学家钱穆说:中国“学术思想最灿烂的时期是秦以前”。秦以前“学术思想最灿烂”是指(     
A.儒家学说成为正统思想B.铁器和牛耕的普遍使用
C.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D.佛教的传入和道教的产生
2020-12-16更新 | 165次组卷 | 17卷引用:辽宁省阜新市太平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20-21七年级上·辽宁抚顺·期末
6 . 中国古代第一次思想文化发展的高峰是
A.甲骨文的出现B.百家争鸣C.春秋争霸D.战国称雄
2020-10-25更新 | 17次组卷 | 2卷引用:辽宁省抚顺市顺城区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7 . 春秋战国时期是个大变革时期,这是因为这一时期
A.战争频繁B.诸侯争霸C.百家争鸣D.新旧制度更替
2020-08-17更新 | 180次组卷 | 57卷引用:2014-2015学年辽宁省大石桥市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1
8 . 阅读下列史料,回答问题:

材料—: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论语·为政》

材料二:战国时期,新的社会制度逐步取代旧制度,此时的学术思想领域非常活跃,形成了不同的学派,各学派之间展开激烈辩论,互相攻击又相互影响。

材料三:西汊思想家董仲舒认为如果“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思想不统一,君主就无法维持政治统一。他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他还说:“愿陛下兴太学,置名师,以养天下之士。


请回答:
(1)材料一是谁的思想?他创立了哪一学派?
人物:学派
(2)材料二介绍的思想文化领域的繁荣局面,历史上称为什么?
(3)材料三董仲舒持什么样的思想主张?采纳他建议的皇帝是谁?有何影响?
思想主张:皇帝:
影响:
2020-02-08更新 | 25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昌图县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9 . 秦始皇的措施,彻底破坏了战国时期形成的“百家争鸣”局面是(        
A.推行郡县制B.统一货币、度量衡
C.焚书坑儒D.统一文字
2019-07-01更新 | 67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北镇市第一初级中学2018-2019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综合历史试题
10 . 中国古代第一次思想文化繁荣的高峰是(  )
A.甲骨文B.焚书坑儒C.百家争鸣D.文景之治
2019-04-21更新 | 40次组卷 | 1卷引用:【区级联考】辽宁省葫芦岛市兴城市2018-2019学年七年级(上)期末历史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