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秦朝的中央集权统治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6 道试题
1 . 改革是社会进步的永恒主题,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改革,对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阅读下列材料请回答。

材料一



(1)请仔细观察材料一的“西周分封诸侯国分布图”,结合所学知识,受封者在身份上呈现什么特点?,他们在自己的封地内拥有哪些主要权利?

材料二


——摘自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


(2)根据材料二商鞅变法的内容,请回答。(直接填序号)
直接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的地方行政制度是_________
触动了大贵族利益的内容有__________
最有利于秦国确立封建土地制度的内容是_________

材料三 秦朝的政治建制示意图



(3)根据材料三的结构图,结合所学知识,请回答。
完成结构图:① _________ ②_____ ___ ③_________

材料四



(4)根据材料四中的漫画,指出汉武帝针对地方诸侯王问题听取了谁的建议?采取了什么措施?从汉初到汉武帝时期,地方诸侯王发生了什么变化?
(5)综上,你认为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改革围绕的主题是什么?
2020-04-08更新 | 52次组卷 | 1卷引用:内蒙古突泉县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2 .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是我国古代政治制度演变的重要内容。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从独相到群相到兼相,相权在历代皇权组织下的改革和裁抑过程中逐步萎缩,最终从体制上被废除……而皇权也在逐步集权的过程中达到登峰造极的境地。

——怀仁国《资治通鉴——中国历代政治制度得失》

材料二   君主专制确立后,最高统治者希望尽量加强中央集权,而弱化地方权力;尽量简化行政层级,而不设高级政区(无法简化时,即尽量使之不享有完全权力,成为“不完善的政权形态”)。但是,……事实上中央集权往往与地方分权主次兴替,相间而存。即便在理想状态下,中央集权也不得不建立在地方适度分权的基础之上。

——袁行霈严文明等主编《中华文明史》

材料三   “天下英雄,尽入吾彀中矣!”

——李世民

材料四   任何制度,断无二三十年而不变的,更无二三百年而不变的。但无论如何变,一项制度背后的本原精神所在,即此制度之用意的主要处则仍可不变,于是每一项制度,便可循其正常轨道而发展。此即是此一项制度之自然生长。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以秦汉、隋唐为例分别指出“独相”“群相”的制度名称。结合所学,指出相权何时“最终从体制上被废除”。皇权“达到登峰造极的境地”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
(2)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北宋使地方成为“不完善的政权形态”的在经济方面的主要措施。元朝为了使“中央集权……建立在地方适度分权的基础之上”在地方行政制度上有何重要创新?
(3)材料三所反映的制度正式确立的标志是什么?李世民的话从本质上说明这一制度有何作用?请用史实说明这一制度演变至明清时期在思想领域的严重弊端。
(4)据材料四结合所学,分析概括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本原精神”体现出怎样的规律?
3 . 秦汉时期是我国历史上大统一的重要时期,秦始皇和汉武帝是我国历史上杰出的封建帝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据材料一,归纳秦朝为巩固统一采取的措施。

材料二   主父偃说上(汉武帝)曰:“古者诸侯地不过百里,强弱之形易制。今诸侯或建城数十,地方千里。缓则骄奢,易为淫乱;急则阻其疆而合纵,以逆京师。……愿陛下令诸侯得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彼人人喜得所愿。上以德施,实分其国,必稍自削弱矣。”于是上从其计。


(2)据材料二,说明汉武帝统治初期在政治上面临的问题是什么?他又是怎样决这一问题的?

材料三   



(3)材料三中的两幅图分别反映了西汉时期哪一重大历史事件?各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4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皇帝之下,由三公九卿组成的中央政府。地方进一步废除西周以来实行的分封制。地方行政长官均由朝廷直接任免。到了汉朝,汉武帝把全国划分为13州部,每州部派官吏代表朝廷监察地方官吏(包括其子弟)。


(1)依据材料分别写出秦朝、汉朝在地方上推行的制度名称。
(2)秦朝开创、汉朝巩固,影响了中国两千多年的政治制度是什么?
(3)这项制度对后世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2020-02-21更新 | 22次组卷 | 1卷引用:内蒙古包头市青山区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5 . 在中国几千年的文明史上,政治制度的确立、改革和不断完善,巩固了国家的统治和民族的统一。

材料一“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举能……是谓大同。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是谓小康。”

——《礼记•礼运》

材料二 下图是周代世系略图,读图完成相关问题。


材料三 秦朝的政治建制示意图



(1)材料一“天下为公,选贤举能”指的是史前时期的什么制度?依据材料回答,当时传承首领位置的选人标准是什么?历史上“天下为家”开始于哪一历史事件?
(2)材料二图示的是西周创立的什么政治制度?依据图示,写出周代贵族从高到低的等级次序。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制度有什么作用?
(3)材料三图示的是秦朝的什么制度?在这种制度下,最高统治者称什么?地方实行什么制度?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朝地方行政制度的开创意义?
2020-02-17更新 | 73次组卷 | 1卷引用: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东胜区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6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的延续,是通过文化共识达成的政治共识。其中,大一统传统是守护中华文明内核的政治外壳。

材料一 在“大一统”思想确立过程中,先秦诸子曾发挥过突出作用……如法家主张“事在四方,要(“要”指最高权力)在中央”……孔子是儒家“大一统”思想的奠基者。面对当时社会“礼崩乐坏”的局面……提倡“克己复礼”,反对“犯上作乱”,主张重建一统的社会政治秩序。

——黄朴民《“大一统”之梦》

材料二 秦朝搭好了大一统的框架,创立的大一统是个全面的大一统,包括政治大一统、经济大一统、社会大一统、交通大一统、文字大一统。

——摘编自“学习强国”慕课《中华文化要义——大一统》

材料三 “自武帝初立,魏其、武安侯为相而隆儒矣。及仲舒对策,推明孔氏,抑黜百家。”

——《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四鸦片战争之前的大清帝国,有着高超的统治智慧,汉满蒙回藏各个亚区域都被它整合进一个彼此相互依赖的体系当中,古代的中国历史达到了完备状态。

——施展《中国史纲五十讲》


(1)材料一提到的“先秦诸子”生活在哪个历史时期?“要在中央”反映出法家在政治上的主张是什么?孔子推崇的 “为政以德”、 以“礼乐”治国的是哪个朝代?
(2)材料二秦朝“搭好了大一统框架”的人是谁?请你从秦朝大一统框架中任选其二指出他采取的具体措施。
(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西汉在完成思想文化大一统方面最重要的两个人物是谁?“推明孔氏,抑黜百家”的具体措施有哪些?
(4)你如何理解材料四所说的“完备状态”?为了“整合”回藏(新疆和西藏)地区安定边疆,清朝作出了哪些努力?
2020-02-17更新 | 29次组卷 | 1卷引用: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东胜区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7 . 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提出要“增强文化自信”,“只有坚持从历史走向未来,从延续民族文化血脉中开拓前进,我们才能做好今天的事业。”让我们一起从历史中汲取营养——改革和统一是社会前进的动力

材料一   及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然王制遂灭,僭差亡度。庶人之富者累巨万,而贫者食糟糠;有国强者兼州城,而弱者丧社稷。

——《汉书食货志》


(1)材料一反应的历史上哪一事件?“商君”是谁?归纳“商君”改革的两项措施。商君的做法和“始皇”“并天下”有何关系?

材料二   



(2)据材料二回答:秦始皇为加强统治,在政治上创立了什么制度?为促进经济文化的交流,他又采取哪两项措施?

材料三   据《北史》记载:“魏主引见朝臣,诏断北语,一从正音……年三十以上,习性已久。容或不可卒革,三十以下,见在朝廷之人,语音不听仍旧,若有故为,当降爵黜官……”。


(3)材料三中的“魏主”是谁?材料三反映了“魏主”的哪项改革措施?“魏主”的改革起到了什么积极作用?
8 . 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今日看来西周政治显然有深厚的贵族色彩,而“共主”名义下的地方分权体制……·与秦以后一统的君主“独制”格局泾渭分明。因此古贤多称周秦之间“天下大一变局”。

——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

材料二:天子到诸侯那里去叫作巡狩,诸侯朝见天子叫作述职。一次不朝见,就降他的爵位,削减他的封地,三次不朝见,就派军队去讨伐。

材料三:初并天下,令丞相、都史曰:……寡人以眇眇之身,兴兵诛暴乱,赖宗庙之灵,六王咸伏其辜,天下大定。今名号不更,无以称成功,传后世,其议帝号。”

——《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四:廷尉李斯议曰:“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


(1)材料一中西周的“地方分权体制”指的是什么制度?这一制度曾起着怎样的积极作用?
(2)材料二体现了西周的诸侯有哪些义务?
(3)材料三中所说的“初并天下”发生在哪一年?材料中的“寡人”是谁?在地方上推行什么制度?该制度在官员选拔任免上有什么特点?
(4)根据材料四请指出西周地方分权体制的弊端?
(5)相比较而言材料三在地方上推行的制度有什么优点?
2020-01-16更新 | 35次组卷 | 1卷引用:内蒙古霍林郭勒市初中联盟校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联合检测(期末)历史试题
9 . 重要历史人物对历史发展有着重大的影响力。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边疆最早确立于秦汉之际……在长期边疆治理实践的基础上,中国逐渐形成了富有智慧的边疆治理方略以及各种因势而定的边疆治理方式

——《中国的边疆治理:调整与创新》


(1)秦始皇为加强中央集权在地方推行了什么制度?

材料二:民失作业,而大饥懂,人相食,死者过半一自天子不能具醇,而将相或乘牛车。

——《汉书·食货志》


(2)阅读材料二,说说西汉成立之初社会情况怎么样?

材料三:文帝在位二十多年,宫室园林没有增加。他要求陵墓从简,不许用金银等装饰,只能用陶瓦。汉景帝曾先后三次下诏书痛斥吏治败。他对贪赔杆法的罪犯处理很严。


(3)根据材料三,说说这两位皇帝继续推行了汉初的什么政策?历史上把他们统治时期出现的局面统称为什么?

材料四:“秦时明月汉时关,……守业更比创业难。”汉武帝即位后面临“守业”之难,但他以自己的文韬武略巩固了统一,加强了中央集权,实现了“大一统”。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1个汉武帝即位后面临的难题?他如何化解思想上的难题?还统一发行什么货币推动了经济的发展?

材料五:南朝将领陈庆之目睹了洛阳的风貌后感叹:“自晋宋以来,视洛阳为荒土,此中谓长江以北,尽是夷狄。昨至洛阳,始知衣冠士族,并在中原,礼仪富盛,人物殷阜。”


(5)材料五所反映的情况最有可能出现在什么事件之后?说说此事件产生了什么深远的影响?
(6)以上这些重要历史人物对社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他们身上有什么优点值得我们学习?
2020-01-15更新 | 15次组卷 | 1卷引用:内蒙古扎鲁特旗中小学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观察如图,指出图例栏内A、B处图例的含义。
(2)依图指出秦灭六国过程的特点。

材料二   这是一个划时代的突破和最骇人听闻的政治结构,没有封国封爵,没有公侯伯子男……尤其是儒家学者更是大惑不解,而且不久就大起恐慌,这简直就是打碎他们的饭碗了。


(3)材料二描述的是中国古代哪个朝代的状况?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该朝代的政治结构。
首页5 6 7 8 9 10 11 12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