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秦朝的中央集权统治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4 道试题

1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斩浮云,诸侯尽西来。

材料二   

材料三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秦王”指的是谁?该诗歌主要赞颂了他哪方面的功绩?

(2)材料二反映了秦朝采取的哪项措施?除了材料中提到的巩固统一措施外你还知道哪些,请列举一点。

(3)材料三是哪次起义的口号?事件爆发的根本原因是什么?这一起义有着怎样的历史地位?

2018-11-11更新 | 46次组卷 | 1卷引用:【校级联考】重庆江南新区联盟2018-2019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2 .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巩固和发展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绵延不断、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根本。维护祖国统一是中华儿女不变的追求。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秦统一全国后,在中央和地方推行什么制度?

(2)西汉时,为解决地方“王国问题”和加强对地方的管辖,汉武帝采取了什么措施?

(3)汉武帝是如何在思想上实现大一统的?

(4)你认为维护国家的统一与稳定对于今天中国的发展有何重要的意义?

3 . 实验中学的一位历史老师上课时课设计了如下一段导语:在历史上,对于秦始皇这个人的评价,众说纷纭,难以统一。唐朝诗人李白写诗“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赞颂他的雄才大略,也有明代思想家称他为“千古一帝”,但是,也有人曾写《过秦论》《阿房宫赋》谴责他劳民伤财,大兴土木的,更遑论孟子“苛政猛于虎”的论断和民间孟姜女哭长城的传说了。那么,秦始皇究竟是怎样的一位历史人物引得那么多的仁人志士对其褒贬不一呢?下面就进入我们的探究的活动。请你参与该老师设计的如下活动,完成相关要求。

【秦灭六国】公元前230年,秦国发动强大的攻势,开始了统一六国的战争。秦国的军队势如破竹,在不到10年的时间里,先后攻灭韩、赵、魏、楚、燕、齐六国。

(1)秦灭六国完成统一大业是在哪年?秦之所以能够完成统一大业所具备的条件有哪些?

【加强统治】如图2所示

(2)该图体现的内容是秦始皇确立的什么政治制度?

(3)图中C处应该填写的内容是什么?从图中可以看出,当时秦始皇为加强对地方的控制采取了什么措施?该措施的实施对后世有何意义?

【巩固统一】

(4)为了适应国家统一的需要,秦始皇大力推行一系列巩固统一的措施。请你根据所学知识,从文化、经济、军事三个方面各列举一例相关措施。

文化:           ;经济:           ;军事:           

【秦的灭亡】他对农民征收沉重的赋税,迫使农民将收货物的三分之二上缴国家。又连年在全国大规模征调民力服徭役和兵役,如修建骊山陵和阿房宫役使70多万人,征伐南方调发了50万士卒,修筑万里长城派了40万人,等等。

秦始皇为禁锢人们的思想言论,下令烧毁民间收藏的诸子百家书籍,仅留下秦国的史书及医药、种植、占卜之类的书。他又将提出非议的460多个儒生和方士全部活埋。史称“焚书坑儒”。

秦简记载:“五人共同盗窃,赃物在一钱以上,断去左足,并在脸上刺刻涂墨,判为型徒。

(5)秦朝的这些做法激化了社会矛盾。公元前209年哪一重大事件的发生使秦王朝“短命而亡”?概括说出导致秦朝迅速灭亡的根本原因。

(6)综合以上内容分析,你认为秦始皇到底是怎样的一个人?请用科学的观点写出你的看法。

4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孙中山先生是站在时代前列的历史伟人,是伟大的爱国主义者,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他主张“适乎世界之潮流,合乎人群之需要”,敢于向几千年来被视为神圣不可侵犯的皇权制度和一切阻碍社会进步的反动势力宣战。

   ——江泽民《在纪念辛亥革命九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材料二:


材料三: 下面是2010年11月19日凤凰网关于“你认为哪座城市最能代表辛亥革命”的问卷调查统计图。



请回答:(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皇帝制度”是由谁建立的?
(2)孙中山先生领导的辛亥革命“向几千年被视为神圣不可侵犯的皇权制度”宣战所取得的最为突出的成果是什么?
(3)根据材料二归纳孙中山领导这场革命的指导思想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4)从材料三提供的统计图中可以看出,武汉、广州和南京的得票率较高,试选择其中一座城市,说明其“能代表辛亥革命”的理由。

5 . 识读下面三幅图片,并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人物是对中国历史发展有深远影响的“千古一帝”,他的名字叫什么?

(2)图2和图3反映了秦朝在哪些方面实行的措施?

(3)除了图中反映的措施外,秦朝还实行了哪些重要的措施和制度?

2018-01-09更新 | 50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江津第四中学校等五校2016-2017学年七年级下学期第三次联考历史试题
6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李白《古风•秦王扫六合》

材料二   如图1、2所示

材料三   历史学家翦伯赞认为:在我看来,秦始皇是中国封建统治阶级中的一个杰出人物,我说秦始皇是中国封建统治阶级中的一个杰出人物,不是因为他是一个王朝的创立者,而是因为他不自觉地顺应了中国历史发展的方向,充当了中国新兴地主阶级开辟道路的先锋,在中国历史上,消灭了封建领主制,开创了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专制主义的新的历史时代。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材料一中的“秦王扫六合”完成于哪一年?都城在哪里?
(2)据材料二,“秦王扫六合”后,为加强统治,促进经济文化的交流,他又采取了什么措施?
(3)据材料三看,翦伯赞是怎样评价秦始皇的?其主要依据是什么?

7 . 政治制度的创新,是一个民族不断发展的动力,同时也造就了中华文明的强大生命力。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原始社会时期,民主推选部落联盟首领的制度是什么?禹的儿子启继承了禹的位置,建立夏朝,标志着什么制度的产生?

(2)西周初期,周王将土地分给宗亲和功臣,建立诸侯国,史称什么制度?说说周王实行这一制度的目的。

(3)秦始皇在地方上建立了由中央直接管辖的制度是什么?汉武帝继位时怎么解决王国问题的?

8 . 材料一:公元前221年,秦统一天下完成,出现了从未有的新的政治局面.在此前,周室中央对于诸侯国的内政是无法过问的,到此集权的中央政府建立……没有任何人或任何势力敢与中央对抗……到此"中国"二字有了具体的表现,它代表一个庞大帝国和它的土地人民。

                                                                      ----摘自《中国通史》


材料二:大一统的时代背景,使汉朝政治文化呈现出博大雄浑的气候,这体现为各种政治制度的建设全面成熟,民族融合与国家统一的与时俱进,思想文化创造的生机勃勃,高度繁荣.作为中华文明史上具有里程碑式意义的特定历史阶段,汉朝文化所蕴含的时代精神,为整个中国古代政治文化的发展,演变创立了规模,奠定了基础,规范了方向.

                                        -----纪宝成《汉唐盛世学术研讨会上的讲话》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秦朝从未有的新的政治局面出现了哪些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实现统一的秦统治者是谁?
(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汉朝的政治文化成就体现在哪些方面?
(3)综上,你认为国家繁荣昌盛的前提条件是什么?
2017-10-08更新 | 65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兼善教育集团2017届九年级下学期第一次联考历史试题
9 . 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始终是我国历史发展的主流,请回答:
(1)秦始皇开创了华夏民族国家统一的伟业,并创立了一套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的政治制度,这一制度叫什么?汉朝时继续巩固大一统的局面在经济上采取了怎样的措施?
(2)边疆的安定是盛世之基,19世纪中期,面对西方侵略者对新疆的分裂清政府采取了什么措施?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在西藏地区实行的一项重要的基本国策是什么?
(3)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领土。请例举3世纪时大陆与台湾交流的史实,20世纪80年代初,针对台湾问题,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的方针加强海峡两岸的联系,这一方针的前提和基础是什么?
2017-08-30更新 | 65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南岸区2017届九年级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10 . 统一是中国历史的主流。结束国家分裂、实现国家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是中华民族为之奋斗、为之讴歌的伟大事业。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阿房宫赋》:“六王毕,四海一。”


李白:“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材料二 中国作为一个多民族的统一的大国,……在世界历史中,特别是与其他古国相比,是一个十分罕见的现象。这其中有地理的、经济的、思想文化的等多方面原因。除此之外,中国几千年来的政治制度,也是这个多民族的千年古国得以始终维持统一的重要原因。

——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

材料三 “苍天苍天泪如雨,倭人竟割台湾去。”台湾同胞怀着悲愤的心情奔走相告,“哭声达于四野”。


请回答:
(1)材料一主要反映了秦王的哪一历史功绩? 结合知识回答秦能完成这一事件的原因是?
(2)材料二认为“几千年来的政治制度”是千年古国维持统一的重要原因,这是什么制度?该制度在发展过程中,秦朝在地方管理体制上有巨大创新,是什么制度?
(3)材料三中台湾同胞的悲愤是因什么事件?
(4)综合上述材料,就祖国统一的问题谈谈你的认识。
2017-05-15更新 | 57次组卷 | 1卷引用:2016-2017学年度重庆万州中学(下)中期考试九年级历史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