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秦朝的中央集权统治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4 道试题
1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西周王朝所开拓的疆域,奠定了以后历代中原王朝统一的政治地理基础;同时,西周王朝通过对四土、四国之地的大批封建……使得西周王朝的千里邦畿和辽阔的四土、四国之地已紧密地联为一体。……战国时期,政治上逐渐呈现出归于一统的发展态势,官僚制和郡县制共同构成维系君主专制和中央集权的两大支柱。

——摘编自周书灿从早期国家结构的基本形式看秦汉大一统政治的社会基础》


(1)根据材料一,指出西周实行的政治制度的名称。并概括该制度对周王朝统治的作用。指出战国时期“归于一统”的政治制度。

材料二   秦朝尽管存在时间短暂,皇帝却开始将法家学说应用到全中国,采用一个组织得很严密的帝国结构,包括一个独揽大权的皇帝、一个秩序井然的有效的官僚机构,……他将广阔的国土划分为若干郡县,每一郡县都配备一批由中央政府任命,并向中央政府负责的官员。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2)根据材料二,指出秦朝皇帝采用了诸子百家哪一学派来治理国家?并归纳“帝国结构”的具体表现。与材料一的制度相比,秦朝对地方的管理进步性何在?

材料三   主父偃劝说上(汉武帝)曰:“古者诸侯地不过百里……今诸侯或连城数十,地方千里,缓则骄奢,急则阻其强而合纵,以逆京师。……愿陛下,令诸侯得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建立侯国)。上从其计。

——摘编自班固《汉书·主父偃列传》


(3)根据材料三,指出汉武帝时政治上面临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2023-02-18更新 | 28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渝北区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2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周初分封诸侯国示意图     


材料二   秦统一后,首先考虑的是用何种手段控制这个版图辽阔的大帝国,由于集权的需要,同时也是接受历史教训,秦始皇采纳李斯推行郡县制的建议。

——摘编自《中国古代分封制与郡县制之争》

材料三   汉初,刘邦在地方大封子弟王,称为“诸侯王”。诸侯王的权力很大,自御史大夫以下的各级官吏,都由诸侯王自己任命。诸侯王还有一定的军权,有财政权,可在国内征收赋税。

——摘编自张传玺主编《简明中国古代史》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的是西周实行的什么政治制度?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实行这一制度的目的。
(2)根据材料二,指出秦朝推行的地方行政制度,并根据材料说明推行这一制度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概括指出“刘邦在地方大封子弟王”带来的严重问题;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汉武帝为解决这一问题所采取的措施及其结果。
2023-02-16更新 | 35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永川区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3 . 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已有2000多年的发展历史,“大一统”的情怀成为维系民族团结与国家统一的牢固纽带。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周人以西方的一小国代商而有天下,苦于兵力单薄,不足以镇压东方各族人民,于是大封同姓、异姓及古帝王之后于东方,以为周室的“藩屏(屏障)”。

——赵光贤《周代社会辨析》

材料二   秦始皇在咸阳宫举行的一次庆功宴上对群臣说:“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诸侯”。

——《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三   从古至今,中国的发展历经了无数个朝代,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制度都有所变化。而汉字却是相对稳定的,这就使得不同时期、不同地方的人有一个统一的交流载体。通过这个载体,使得中国在古今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仍然保持着大一统的国家,有着不竭的生命力。

——摘编自百度文库

材料四   华夏民族大一统的国家伟业到了汉武帝时代,完成了从地理空间到精神空间的整合与凝聚,正是这个伟大而充满凝聚力的民族共同体,承载着中华文明古往今来的生生不息。

——翦伯赞《中国史十五讲》


(1)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材料一谈论的是什么制度?并根据材料一、二分析指出“周人”和秦始皇对该制度的看法有何不同?基于以上认识,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秦始皇创建了什么制度使中国这个多民族的千年古国得以始终维持统一?
(2)根据材料三和四,归纳中国保持大一统的重要因素有哪些?并根据所学知识指出汉武帝为实现“从地理空间到精神空间的整合与凝聚”在思想方面采取了什么措施?
(3)综合以上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汉政府还从哪些角度(方面)巩固和发展“大一统”国家的?
2023-02-16更新 | 31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开州区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4 . 国家统一是中国历史发展的总趋势,是中华儿女的共同期盼,是国家发展的必然要求。某中学以“国家统一”为主题设计了下面的历史探究活动。请你完成相关任务。
任务一【六王毕四海一】

王日:“去‘泰’,著‘皇’,采上古‘帝’位号,号曰‘皇帝’。

分天下以为三十六郡,郡置守、尉、监。一法度衡石丈尺。车同轨。书同文字。铜钱识曰半两,重如其文,为下币。而珠玉、龟贝、银锡之属为器饰宝藏,不为币。……

——司马迁《史记》

廿六年(前195年),皇帝尽并兼天下诸侯,黔首大安,立号皇帝,乃诏丞相状、绾,法度量则不壹歉疑者,皆壹明之。

——秦皇铜方升铭文



(1)根据《史记》和“秦皇铜方升铭文”记录,指出秦确立的中央集权制度和巩固统一的措施。
任务二【雄才大略•争战四方】

汉武帝(前156年一前87年)即位(前141年)之初,尤其注重对鬼神的祭祀。

太史公说:我跟随皇上出巡、祭祀天地诸神和著名山川,参加了封禅。

——西汉司马迁(前145年一?)《史记孝武本纪》译文

武帝终于使四边不再有战事,拓展了中原的领土,建起了十多个郡。建立功业后,武帝封丞相为富民侯,来安定天下,使百姓富裕……。武帝又招集天下贤人俊才,与自己协助共同谋划,……汉武帝功绩最大,做武世宗。

——东汉班固(32年―92年)《汉书韦贤传》译文

汉武帝穷奢极欲,刑罚繁重,横征暴敛,对内大肆兴建宫室,对外征讨四方蛮夷,又迷惑于神怪之说,巡游无度,致使百姓疲劳凋敝,很多人被迫作了盗贼,与秦始皇没有多少不同。

——北宋司马光(1019年—1086年)《资治通鉴汉纪十四》译文

(2)根据材料,概括三位史学家对汉武帝的不同评价并结合你的所学、所研、所悟评价汉武帝
任务三【治乱救世•谋求统一】

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曹操《蒿里行》

老骥伏杨,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曹操《龟虽寿》

(3)曹操面对《蒿里行》所描述的社会状况,采取哪些措施去救国救民,实现他的远大抱负。
(4)上述材料,既有秦皇铜方升及铭文的图像材料、也有《史记》等文献材料、还有《蒿里行》等诗歌信息。学习生活中,你如何利用来自不同渠道的历史信息解决问题?
2023-02-13更新 | 90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綦江区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5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秦朝废除分封制实行都县制是最大的公;虽然他的动机是为私的,是皇帝想要巩固个人的权威,使天下的人都臣服于他,但是废除分封,以天下为公,却是从秦朝就开始了……这不是秦始皇的本意,而是形势发展的结果。

——译编自柳宗元《封建论》

材料二   汉武帝是西汉时期很有作为的一位皇帝,他继位之后,“罢黜百家,尊崇儒术”,以儒家学说作为国家的治国思想,广施德治,安抚人民,同时又吸收法家思想的精华,创新改革,以法治国,恩威并施,积极寻找多渠道的治国良方,在他执政五十四年中把西汉王朝推向鼎盛时期,国家在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各方面都得到空前大发展。

——摘自李凤启、张应二《汉武帝治国方略论析》

材料三   儒家治国理政思想既强调“以德治国”,又不排斥“法治”,主张“礼法合治”“德主刑辅”。……我国古人认为,礼和法都是治国所必需的,但二者各有所长:礼是防患于未然的道德引导,让民众在生活中有所遵循、形成良好社会风气,而法是在少数人突破法律底线后采用的强制手段。

——摘自戴木才《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


(1)根据材料一,指出秦始皇治实行郡县制的目的。归纳柳宗元对秦始皇的评价。结合所学知识,谈谈秦始皇为了巩固统一在文化上的措施及作用。
(2)根据材料二,概括汉武帝的治国措施及影响。
(3)根据材料三,概括儒家治国思想的主要特点并说明理由。结合所学知识,说说战国时期法家的代表人及政治主张。
(4)综合上述材料,说说我国古代治国思想的当代价值。
2023-02-07更新 | 32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大学城第三中学校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6 . 历史地图是我们学习历史、分析历史、理解历史的重要工具。根据下列历史地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图一局面的建立者是谁?为巩固辽阔疆域,秦朝在地方上实行了什么行政制度?
(2)读图二,西汉政府在E处设置了什么机构?这一机构的设立有何历史意义?
(3)读图三,写出A、B、C所代表的政权名称。D处发生的战争奠定了三国鼎立局面的基础,写出该战争名称。
(4)读图四和图五,分析这一时期出现什么历史现象?这一现象的出现有何历史意义?
(5)根据以上地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总结秦汉时期和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时代特征。
2023-01-29更新 | 26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凤鸣山中学教学集团校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7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观察下列春秋战国时期的两幅图

——摘自《中国通史》

材料二   及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汉书.食货志》

材料三



       法度衡石丈尺。车同轨。书同文字。器械一量,书同文字。

——司马迁《史记.秦始皇本纪》


(1)从材料一的两幅图中,你能获取哪些历史信息?这些信息说明了什么?
(2)材料二反映了什么历史事件?根据材料概况出其主要措施。
(3)结合所学,依次写出材料三中①②代表的官职,并根据材料三写出秦始皇为巩固统治在经济、文化、交通等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
2022-12-13更新 | 30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璧山区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8 . 政治制度是稳定一个国家的基石,好的制度能推动国家的发展。

材料一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是谓大同。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是谓小康。

——《礼记·礼运》

材料二   西周建立后,为进行有效的统治,实行分封制,周王室把王畿以外广大地区的土地和人民分别授予王族、功臣和古代帝王的后代,让他们建立诸侯国,拱卫王室。周初分封的诸侯,大多数是同姓子弟。他们多被分封到重要地区。分封制规定,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诸侯有为周天子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和朝觐述职的义务。同时,诸侯在自己的封疆内,又对卿大夫实行再分封。卿大夫再将土地和人民分赐给士。卿大夫和士也要向上一级承担作战等义务。这样层层分封下去,形成了贵族统治阶层内部的森严等级“天子﹣诸侯﹣卿大夫﹣士”。

材料三

一法度衡石丈尺。车同轨。书同文字。器械一量,书同文字。——司马迁《史记.秦始皇本纪》


(1)“天下为公”指的是什么制度?
(2)根据材料二,西周分封制的主要目的和分封对象有哪些?受封的诸侯应该履行哪些义务?
(3)结合所学,依次写出图一中①②代表的官职,并根据材料三写出秦始皇为巩固统治 在经济、文化、交通等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周灭了商,席卷整个中国北方……靠当时用马车传递的原始通讯方式不可能直接管辖这样大的地区……周王授权给一大批诸侯,这些诸侯大部分是国王的后裔和亲戚,但其中也包括一些承认周宗主权、与国王没有血缘关系的国王亲信和地方贵族。

材料二   秦王扫六合(六合,天地四方。扫六合,横扫天下之意),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李白《古风》(节选)

材料三



(1)材料一反映出西周实行什么政治制度?引用材料一原文指出当时实行这一制度的重要原因是什么?
(2)材料二赞赏的是秦王(嬴政)统一了中国。请问秦完成统一的时间?秦的统一有何历史意义?
(3)材料三图一反映了秦朝建立的什么政治制度?秦朝为加强统治,在中央设立了哪一官职来负责掌管军队?
(4)请说出图二中的两项统一措施。
2022-11-17更新 | 31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彭水县思源实验学校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10 . 【治国理政】

材料一   商代,国家的外部形式表现为方国联盟,是一个松散的联盟。西周,新封的诸侯多是王室至亲或功臣,分布在天下各地,代表周天子行使对地方的统治权,并通过宗法礼制,确定天子与诸侯的君臣关系,形成众星拱月的政治格局。

——《中国历史》

材料二   东周是中国古代国家形态发展的重要转折时期,国家的治理方式由分封制向直接行政管理过渡,复合制国家开始向单一制国家转变。秦朝开创了若主专制、中央集权、官僚制度三位一体的封建国家政治体制,两汉进步完善。……奠定了古代中国辽阔版图的基本轮廓……形成以“汉”命名的民族共同体。

——《简明中国历史读本》


(1)根据材料,指出商、西周时国家外部形式的特点分别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列举“国家形态”转折的表现,并结合商鞅变法的一项措施予以说明。
(3)对比材料一、二,归纳秦汉时期国家治理的新发展。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