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秦朝的中央集权统治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4 道试题
1 . 中华民族具有反对分裂、维护统一的光荣传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走向统一】

材料一   



【巩固统一】

材料二   秦统一后,经过两次廷辩,秦始皇决定将全国分为36郡,后增至40余郡,郡下设县。

——《中国历史》

【维护统一】

材料三   孙中山先生说过“统一,是中国全体国民的希望。能够统一全国人民便享福;不能统一,便要受害。”……“台独”分裂是祖国统一的最大障碍,是民族复兴的严重隐患。……祖国统一的历史任务一   定要实现,也一定能够实现!

——节选自习近平在纪念辛亥革命11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1)如图图示反映了从春秋到秦朝国家的状态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结合所学回答秦统一的历史意义。
(2)写出材料二中秦朝在地方行政制度上的创新举措。结合所学指出这一制度对秦朝与后世的影响。
(3)结合所学知识,总结秦始皇在文化与经济领域巩固统一的措施。
(4)综合以上分析并结合习书记的讲话,谈谈对国家统一的认识。
(5)判断:春秋战国时期,周天子实力强大,仍旧可以号令诸侯。
2023-11-05更新 | 40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江津区12校联盟学校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2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秦国商鞅变法,重农抑商,奖励耕战……都是为了发展小农经济,富国强兵。因为当时各国政权都是建立在小农经济的基础上,自耕农既是生产的主力,又是作战的主力。

——杨宽《战国史》


(1)根据材料一指出战国时期诸侯变法的主要目的。

材料二:及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然王制遂灭,僭差亡度;庶人之富者累巨万,而贫者食糟糠;有国强者兼州城,而弱者丧社稷。

——《汉书·食货志》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商鞅为了发展经济采取的主要措施有哪些?(2点即可)

材料三:这位新皇帝开始将早先在本国取得辉煌成功的法家学说应用到全中国。……将广阔的国土划分为若干郡县,每一郡县都配备一批由中央政府任命,并向中央政府负责的官员。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3)材料三中的“新皇帝”指的是谁? 该材料反映了中国古代的哪一地方行政制度?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这一制度的实施带来了什么影响?

材料四:秦朝时,农民每年要将收成的2/3以上交给国家。当时,全国人口约 2000万,被征发去打战、服劳役的有二三百万,连妇女也被迫转运军粮、许多服役的人活活累死。秦朝时死刑种类多,共有十多种,如腰斩、车裂等。犯罪的人,轻者罚作苦役,重者动辄处死;一人犯法,亲族都得处死;一家犯法,邻里都受牵连。


(4)根据材料四,归纳秦朝残暴统治的表现。并从秦亡的教训中谈谈自己的看法。
2023-09-30更新 | 13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开州教育集团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3 . 历史学家黄仁宇将秦汉时期称为中国的“第一帝国时代”。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如下图所示)


   
   

材料二:秦朝时全国共设三十六郡,每郡有守(相当于省长)、尉(相当于防区司令)和监(相当于监察专员)各一。郡下设县,万户以上大县设县令;不足万户小县设长。

材料三:华夏民族大一统的国家伟业到了汉武帝时代,完成了从地理空间到精神空间的整合与凝聚,正是这个伟大而充满凝聚力的民族共同体,承载着中华文明古往今来的生生不息。

﹣﹣翦伯赞《中国史十五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比较材料中秦汉疆域图,指出西汉开始对今天哪一地区进行了有效管辖?并说出当时在该地区设置的管理机构名称。
(2)根据材料二,指出秦朝为加强对地方的管辖,采取了哪一制度?这一制度对中国历史有什么影响?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武帝为实现“从地理空间到精神空间的整合与凝聚”,在政治和思想方面分别采取了什么措施?
(4)综合上述材料,概括秦汉时期最显著的时代特征。
2023-08-01更新 | 65次组卷 | 2卷引用:2023年重庆市中考历史真题(B卷)变式训练主观题
4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一方面,社会经济的发展,各地联系的加强,民族联系的加强,“四海之内若一家”,为统一提供了必要的社会基础。另一方面,秦国变法比较彻底,政权巩固,经济发展,国富兵强,在实力对比上较之山东六国有着明显的优势,已经有了进行统一战争的可能性。充分运用这些有利条件,秦王政“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果断地发动大规模的兼并战争,统一了六国。

——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

材料二   汉武帝在位54年,是中国古代统治年代比较长的帝王。汉武帝时代,西汉王朝开始进入全盛时期。汉武帝表现出雄才大略的政治思想和政治实践,在历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迹。在他统治期间,以汉族为主体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得到空前的巩固,汉文化的主流形态基本形成。

——张岂之主编《中国历史·秦汉魏晋南北朝卷》

材料三   秦始皇一举废除了分封制,不过,继秦而起的汉皇帝更重实际且更为谨慎,他先略微恢复一点分封制,然后再将其削弱到微不足道的地步……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秦始皇完成统一大业的条件。建立了秦王朝之后,秦始皇建立了一套贯穿了整个中国封建社会的政治制度,这套政治制度叫什么?在这套制度中最高统治着称为什么?
(2)根据材料二,概括汉武帝的功绩。结合所学知识,说说汉武帝为了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在政治和思想上分别采取了哪些措施?
(3)根据材料三,指出秦始皇和汉皇帝对待分封制有什么不同态度?
(4)综合上述材料及问题,说说秦始皇和汉武帝有何相同的历史功绩?
2023-08-01更新 | 35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巴南区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5 . “大一统”始见于春秋时期的《公羊传》,其基本含义是:以天下统一为大。

篇目一:制度讨论

材料丞相馆等言:“诸侯初破,燕、齐、荆地远,不为置王,毋以填之①”。请立诸子,唯上幸许。”……廷尉李斯议日:“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②”,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③。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置诸侯不便。”

——司马迁《史记·秦始皇本纪》

【注释】

①不为置王,毋以填之:如果不设置诸侯王,就无法镇服他们。

②雠(chóu):同“仇”。仇雠:仇敌。

③制:控制,制止。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经过这场讨论后秦朝实行的是什么制度,这一制度的实行对后世地方行政制度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篇目二:史料说史


   
(2)史料是我们了解历史的重要依据,主要包括:文献史料、实物史料、口述史料等多种类型。上图所示均属于哪一类型的史料?它们见证了秦始皇巩固大一统的哪两项措施?

篇目三:汉承秦制

秦汉时代是中华文明形成的关键时期,汉武帝是其中的伟大人物。他在位期间实行了一系列巩固大一统的措施。


(3)结合所学知识将下表补充完整。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
类别措施结果
政治施行推恩令、察举制、刺史制汉武帝在政治、经济、思想、军寧等方面巩固了大一统局面,西汉王朝进入▲。
经济收回铸币权,盐铁官营、专卖,平抑物价
思想
军事派卫青、霍去病北击匈奴
(4)综上所述,你认为巩固大一统的现实意义是什么?
6 . 材料题

材料一:


材料二: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建议,使“大一统”成为当时社会文化的主旋律。汉代的“大一统”思想包含两方面的意义。其一是统一思想,建立国家意识形态,通过文化的一统实现政治的一统;其二是维持中华民族领土的统一,通过地域的一统实现民族的一统。——摘编自张践《儒家“大一统”思想是中华民族统一的政治基础》

材料三:秦汉是我国多民族形成与发展时期。……它以空前繁荣的经济文化、众多的人口和广大的地域成为中华民族的主题凝聚核心。秦汉统一与边疆开发,奠定了我国疆域的基础,创造了各民族共同为一体的“华夷一统”的现实。

——《“大一统”思想与中国古代疆域的形成》


(1)依据材料一,据图1指出秦始皇建立了什么制度,据图2指出能直接体现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武帝为实现“文化的一统”、“政治的一统”与“地域的一统”分别采取了什么措施?
(3)依据材料三,归纳秦汉时期对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所产生的影响。
7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事在四方,要(国家大权)在中央;圣人(君主)执要,四方来效。……国无常强,无常弱。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故当今之时,能去私曲就公法者(遵循国家法令),民安而国治。能去私行行公法者,则兵强而敌弱。

——摘编自《韩非子》

材料二   公元前451年订立了罗马第一部成文法《十二铜表法》。有了成文法以后使审判、量刑皆有法可依,贵族们再也不可以随意地解释法律。同时还规定了平民大会作出的决议具有法律效应。虽然这是贵族及奴隶主出于维护自己统治的需要,而不得已作出的妥协。但法律将贵族和平民置于同等地位考虑,也限制了贵族在司法上的特殊地位。在一个奴隶制社会下是绝对超前的,《十二铜表法》是远超整个罗马时代的法律条文。……后世的立法、司法程序、法学思想,都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罗马民法大全》的影响,《民法大全》是罗马法发展史上的里程碑。

——摘编自朱塞佩格罗索《罗马法史》

材料三   17世纪英国“国王”与“议会”关系示意图。



(1)根据材料一,归纳韩非子的治国思想。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第一个将韩非子的思想应用到全国的皇帝。并写出这位皇帝对我国历史的最大贡献。
(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十二铜表法》远超整个罗马时代法律条文的表现。并归纳《民法大全》是罗马法发展史上里程碑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比较AB两图中国王和议会权力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种变化得以实现的法律保障。
(4)综合上述材料,请谈谈你的认识。
2023-05-30更新 | 39次组卷 | 1卷引用:2023年重庆市中考押题卷(二)历史试题

8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到公元前221年,秦统治者成为全中国的主人,他采用了始皇帝的称号。这位新皇帝废除了所有的封建王国,将广阔的国土划分为若干郡县,每一郡县都配备一批由中央任命,并向中央负责的官员。这位新皇帝还通过统一度量衡和货币来实行经济集中化,废除写法众多的语言文字,代之以全中国都能理解的统一文字,这种文字对中国后来的民族统一,对中国文化对整个东亚的影响来说,其重要性是不难想象的。秦的统治虽然如此短命,却给中国留下了深刻并且持久的记忆,中国已经由分封制国家改变为中央集权制的帝国。继秦而起的汉武帝主要是集中恢复国家的力量和巩固王朝的统治。公元前127年,汉皇帝又下了一道诏令,规定嫡长子只可以继承封地的一半,余下的封地分给其他的兄弟,于是,封地不断地缩小,其重要性也不断地下降。帝国的疆界向四面八方扩展,奠定了后世中华版图的基础框架。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以下表述是从材料中得出的,请在答题卡对应括号内填“正确”违背了材料所表达的意思的,请在答题卡对应括号内填“错误”;是材料没有涉及的,请在答题卡对应括号内填“未涉及”

A公元前2世纪早期,秦始皇完成全国统一。(     )

B汉武帝将儒家思想作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     )

C秦始皇和汉武帝都为国家统一做出了巨大贡献。(     )


(2)根据材料,分别概括指出秦始皇和汉武帝为解决地方分裂割据采取的措施。
2023-05-30更新 | 5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3年重庆市中考押题卷(一)历史试题
9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西周建立之初,统治者开始分封诸侯……比如周成王的弟弟叔虞被封到晋,姜子牙(吕尚)被封到齐等……通过分封,周王室的亲族、姻亲和功臣建立了一批新兴国家,巩固了统治,拓展了疆域。

——摘编自杨艳丽《中华上下五千年》

材料二   权力高度集中的标志,首先是皇权至上。皇帝将国家一切权力——司法、立法、行政各种大权,皆操在一人手中,成为独裁君主。由于权力集中于皇帝,“家天下”的皇位继承制就成为专制主义的另一个特点。秦始皇妄想世代为帝,“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史记秦始皇本纪》),将君位继承作为制度规定下来。

——摘编自林剑鸣《秦汉史》

材料三   文景之治以后,形成贵马贱牛的局面……外戚乘坐牛车出行会引发百姓的嘲笑……武帝实行推恩令,一步步的削弱了诸侯王的实力,许多贫穷的诸侯王开始乘牛车,所谓“诸侯贫者可乘牛车也”,或是“古之贵者不乘牛车,汉武帝推恩之末,诸侯寡弱,贫者至乘牛车,其后稍见贵之”,可见牛车在西汉一代仍是规格较低的出行工具。

——整编自咸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编《文物考古论集》


(1)根据材料一指出西周实行了什么政治制度?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该制度受封对象和目的。
(2)根据材料二概括权力高度集中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在中央辅佐皇帝处理行政事务的官职名称是什么?地方管理上实行什么制度?
(3)根据材料三概括诸侯王生活方式发生了什么变化?指出出现此变化的原因?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该原因带来的影响?
(4)综上,谈谈你的认识。
2023-03-02更新 | 36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两江新区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10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秦的统一,反映了春秋战国时代历史的大趋势,具有坚实的基础。随着商业与交通的发展,中原地区与周边地区的联系比以前更为密切……各国的变法虽然有程度不同的差异,但总体目标是一致的——打击旧势力,扶植新势力,这种同一性为统一奠定了基础。秦国的商鞅变法,比其他六国的变法更为彻底,取得国富民强的后果。而且社会体制也显得更为先进,由它来完成统一是水到渠成的事。

——摘编自樊树志《国史十六讲》

材料二:秦始皇通过在中央和地方各级行政机构中实行的官僚制度,形成了一整套高度发达的中央管理体系,并以古今第一帝的始皇帝身份将自己凌驾于政府之上,终于为大一统制度的实现奠定了君主集权和官僚统治的组织保证。他又分别从政治、经济、军事各个方面,推行了巨大的统一工程,铸就了中国古代大一统制度的雏形。

——摘编自杨松华《大一统制度与中国兴衰》

材料三:从武帝时期开始,中华大地从东北到西南,从草原到岭南,凡是中央王朝统治所及之地,无不渐染儒风……正是在儒学的传播过程中,儒家传统的大一统民族观日渐在人们头脑中生根……直接推动着中国古代各民族朝着中华民族这个民族实体向前发展。

——摘自李克建《西汉儒学改造对中华传统民族观的影响》


(1)根据材料一,归纳秦统一的时代背景。
(2)指出材料二中“中央管理体系”指的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请从经济和军事方面说明秦始皇对中国古代大一统制度的形成所做的贡献。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武帝时期“无不渐染儒风”的主要原因。根据材料三概括儒学传播的影响。
(4)综上所述,你有什么认识。
2023-02-21更新 | 28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垫江县南三片六校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