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秦朝的中央集权统治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4 道试题
1 . 按要求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西周王朝通过对四土,四国之地的大批封建……使得西周王朝的千里邦畿()和辽阔的四土、四国之地已紧密地联为一体,……一统于周天子的统治之下。

——摘自《从早期国家结构的基本形式看秦汉大一统政治的社会基础》

材料二   (西周)从诸侯到士,根据出身的高低贵贱来兼任政府职务,世代为官……春秋时期,一些诸侯国的郡县长官,不再是世袭领主,而是由君主委派官员直接管理。

——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

材料三   公元前770年,周平王迁都洛邑。从此我国进入春秋时期,王权衰落,周王室统治出现了危机;一些诸侯国逐渐强大起来,却发展不平衡。各诸侯国为了自身的利益,相互之间展开激烈的争斗,几个大的诸侯国之间展开了长期的争霸战争。春秋之后,我国进入战国时期,这时,周王已无足轻重,诸侯国更少了,主要有齐、楚、燕、韩、赵、魏、秦七个大国,历史上称为“战国七雄”。

材料四   秦统治者成为全中国的主人后……新皇帝废除了所有的封建国家和王国,将广阔的国土划分为若干行政区(将全国分为36郡,后增至40郡,在郡的下面设置县),每一行政区都配备一批由中央政府任命,并向中央政府负责的官员。他还解除了除他自己军队之外的所有士兵的武装;下令迁徙各国的旧贵族到首都,以便监视他们;把秦原来的卫戍部队派到全国各地。此外,新皇帝还通过统一度量衡和货币来实行经济集中化。

——摘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西周时期在政治上实行的制度和作用。
(2)根据材料二,指出从西周到春秋时期,官员职务的产生或任命有什么变化?
(3)依据材料三,指出春秋时期发生争霸战争的原因是什么?春秋到战国时期,诸侯国的数量有什么变化?这种变化反映了当时怎样的历史发展趋势?
(4)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四中的“新皇帝”是谁?根据材料四,概括他加强和巩固中央集权的措施。(不得照抄材料原文答出二条即可)
(5)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国家治理的认识。
2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割据纷争,旧的社会制度进一步崩溃,新的社会制度逐步确立。儒、法、道、墨、阴阳的学派针对治理国家的问题提出自己的主张;各家学派之间进行激烈的论争,诸子百家熠熠生辉。

材料二   儒家最终追求的是一个以“仁”为核心,以“和谐”为目标的境界。因此,千百年来贯穿儒家文化的一个始终不变的特征就是“和”,“和”的首义是人与人的和谐。“天时 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人和”处在突出位置。“天人合一”强调的是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表明人最终要顺应自然规律。数千年来,这种和谐理念经过长期熏陶,扎根于中国的历史文化传统,渗透于中国的社会生活,造就了中华民族成为一个爱好和平的民族。

材料三   夫严刑者,民之所畏也;重罚者,民之所恶也。……吾以是明仁义爱惠之不足,而严刑重罚之可以治国也。

——《韩非子》

材料四   现代国家固然需要强调依法治国,但也要强调以德治国。法治与德治必须结合。法可厚德,德可固法……只有大力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坚持德治和法治统一,自律和他律并重,社会才能稳定有序。

——《中国传统德治思想的现代选择》


(1)根据材料一,指出材料中“诸子百家熠熠生辉”的局面叫什么?材料中各学派争论的共同问题是什么?
(2)依据材料二,指出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什么?儒家所强调的“和”指的是哪种“和谐”?
(3)材料三中韩非子的思想主张是什么?他的主张后来在哪个国家实现?
(4)依据材料四,指出正确的治国方略应该是什么?
3 . 小瑕同学在复习完历史后,开展了“小瑕看历史”的主题探究活动。请跟随小瑕同学的视角探究问题,完成下列任务。

【任务一】读图学史-构建历史时空



(1)在答题卡图一方框内填写出这一时期面积最大的革命根据地名称。在答题卡图二中用斜线“///”画出一个抗日游击区的位置。根据图一和图二比较两个时期根据地的分布区域主要有何不同?

【任务二】设计方案-探寻历史精神


(2)重庆八中初三年级将在中考后展开“弘扬传统文化”和“传承抗战精神”为主题的重庆地区的游学活动。下面是两条游学路线,请选择一条,并说明理由。
路线一:大足宝顶山--涪陵白鹤梁--合川钓鱼城
路线二:渝中区曾家岩周公馆--北碚卢作孚纪念馆--渝鑫钢铁厂旧址

【任务三】分类研究--探寻历史规律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中华民族最深沉的民族禀赋。从唐三彩陶器、宋代的青白瓷、元代青花瓷手工技艺的创新,到中央集权制、科举制、三省六制为代表的制度文明创新,再到长城、灵渠、大运河、紫禁城为代表的工程建筑的创新,中国人用自己独特的思维引领着古代世界创新的浪潮……当今国际社会是一个飞速发展的时代,创新精神显得尤为重要。只有拥有创新精神的国家,才能让自己立于世界强国之林。

——摘自韦瑕《创新意识的历史沿革与时代意义》


(3)阅读以上材料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中国古代史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4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商鞅变法前,秦国各地度量衡不统一。为了保证国家的赋税收入,商鞅制造了标准的度量衡器商鞅方升……此外商鞅还规范了进位制度,统一了斗、桶、权、衡、丈、尺,规定六尺为一步,二百四十步为一亩,五十亩为一畦。

——维基百科

材料二   秦始皇接受李斯的建议,把全国分成三十六郡,以后又陆续增设至四十余郡,在郡下设县。这些郡县完全由中央和皇帝控制,是中央政府管辖下的地方行政单位。秦制以铜虎符发兵,虎符剖半,右半由皇帝掌握,左半在领兵者手中,左右合符,才能调动军队。这是保证兵权在皇帝手中的重要制度。秦始皇统一六国以后,以秦律为基础,参照六国律。制定了全境通行的法律。

——选自《秦汉史》

材料三   汉初,一些贵族官僚、富商大贾操纵造币之权,威胁中央。都国诸侯王操持铸币权,势力膨胀,成为吴楚七国之乱的经济基础。公元前113年,汉武帝下令禁止郡国铸钱,把全国各地私铸的钱币运到京师销毁,成立专门铸币机构,铸造五铢钱,成为当时唯一合法的货币。

——摘编自朱绍侯主编《中国古代史》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商鞅变法的一项重要措施,请根据材料一的内容概括这项措施的名称。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商鞅变法对秦国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概括秦朝加强中央集权制度的表现?
(3)根据材料三,概括指出汉武帝为加强对社会经济的控制而采取的措施。
(4)综上所述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秦汉在中国历史进程中的地位。
2022-04-12更新 | 34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万盛经济技术开发区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5 . 仔细观察《秦朝形势图》和《西汉疆域图》
(1)请将代表下列地点的字母代号填入图中对应的方框内。
A.秦朝都城—咸阳       B.西汉都城——长安

(2)比较秦汉两幅疆域图,指出西汉开始对哪一地区进行了怎样的有效管辖。
(3)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秦汉时期的时代特征。
2022-04-12更新 | 13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万盛经济技术开发区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6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秦始皇把三皇、五帝尊号中的“皇”与“帝”结合起来,自称“皇帝”,以示大一统国家统治者至高无上的地位。建立一个管辖全国的,分工负责、权力集中于皇帝,大政方针由皇帝裁决的,由三公九卿组成的中央政府。废除地方分权的封建制,在地方建立直属中央的郡、县两级行政区划。建造驰道与直道,以保证政令畅通。建筑长城,以抵御匈奴的侵扰。以秦国的文字为基础制定“小篆”又称“秦篆”作为规范化的文字。废除各国货币,统一使用秦朝货币。以商鞅变法时制定的度量衡为准,发到全国,用为标准器具。为统一思想,秦始皇采纳李斯建议,下令焚书,尽烧《秦纪》以外的列国史书、非博士官所藏的《诗》《书》及百家语,只留下医药、卜筮、种树等技艺之书。

——摘编自王家范等编著《大学中国史》

材料二   从中央到地方的一套中央集权制度建立,对巩固国家的统一,具有重要意义和深远影响。以小篆作为通用文字领行全国,使政令能够在全国各地顺利推行,有利于各地文化的交往、交融与发展。以圆形方孔半两钱通行全国,有利于国家对经济的管理,促进各地经济的交流。

——摘编制义务教育教科书《教师教学用书》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归纳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
(2)根据材料二,概要指出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的作用。
(3)综上所述,评价秦始皇。
2022-02-28更新 | 35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綦江区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7 . 统一顺应历史发展趋势,符合人民的愿望。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自秦朝起,中国形成了一个以汉族为主体的统一的大国……比起秦以前的封建时代来,显然是进入了新的时代,他和他的统治机构,显然比前一时代的封建国家起着较多的作用。因此,他创建的许多制度,是符合当时社会的需要的。后来延续二千年之久的封建体制,基本上是秦制的逐步演变。秦是一个值得重视的朝代。

——摘自范文澜《中国通史》

材料二   在经济方面,经过汉初几十年的恢复,已积累起足够的财富,具备一定实力。这样,主张无为黄老之学,显然已不适应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西汉王朝需要一个强有力的中央政权,加强专制。而要使这个政权的统治强化,必须首先改变那种软弱无力的无为而治,代之以强化中央集权的政策。

——摘自林剑鸣《秦汉史》(上册)

材料三   统一是大一统中央集权国家治理体系形成的前提,我国历史上有相当长的分裂时期,但这并不是主流,我国历史上分裂的主要原因是政治和民族关系,经济、文化、宗教等不占主导地位。这就使我国历史上分裂缺少必要社会基础。因此,无论怎样的分裂,或者分裂的主体来自哪个民族,最终还是走向统一。

——摘自卜宪群《我国历史上的大一统思想与国家治理》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中的“他”是谁?“延续二千年之久的封建体制”指的是什么体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秦统一的历史意义。
(2)根据材料二,指出汉武帝将治国思想进行调整的原因。为了加强中央集权,汉武帝在政治上和军事上采取了哪些措施?
(3)根据材料三,指出我国历史上分裂的主要原因,并概括出我国历史发展的主流趋势。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的认识。
2022-02-27更新 | 59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巴南区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8 . 对秦始皇的评价,历来褒贬不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廿六年,皇帝尽并兼天下诸侯,黔首大安,(人民安居乐业)立号为皇帝。

——铜方升铭文

皇帝之劝,勤劳本事……器械一量,同书文字……六合之内,皇帝之土……功盖五帝

——[秦]李斯等《琅琊石刻·始皇颂诗》

材料二   秦王怀贪鄙之心……不信功臣,立私权……焚文书而酷刑法……以暴虐为天下始。

——[西汉]司马迁《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三   虽愚且暴……合诸国而为郡县,人心一统,四海归一,俾使民者皆安居其上。

——[西晋]卢阳《秦政指说》


(1)材料一为两种不同类型的史料,请指出他们分别属于什么类型的史料,并从两则史料中获取一些信息。
(2)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概括司马迁和卢阳对秦始皇的评价。为何会得出不同的结论
(3)阅读上述记载秦始皇功过的四则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说说你心目中的秦始皇是一个什么样的皇帝?有哪些功劳和过失?(要求:题目自拟,史论结合,语言通顺,表述成文,言之有理。)
9 . 创新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源泉。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政治制度的创新与机构的设置是实现国家有效治理的需要。秦始皇开创了什么管理国家的政治制度?元朝在地方行政制度上有何创新?
(2)科技创新催生了19世纪后期到20世纪初的第二次工业革命浪潮。请根据下图所列材料归纳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3)谈谈你对文化创新的认知。
2021-07-26更新 | 13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梯城教育联盟”2020-2021学年九年级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10 . “大一统”始见于春秋时期的《公羊传》,其基本含义是:以天下统一为大。

篇目一:制度讨论

材料   丞相绾等言:“诸侯初破,燕、齐、荆地远,不为置王,毋以填之①”。请立诸子,唯上幸许。”……廷尉李斯议日:“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讎②”,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③。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置诸侯不便。”

——司马迁《史记·秦始皇本纪》

【注释】

①不为置王,毋以填之:如果不设置诸侯王,就无法镇服他们。

②雠(ch6u):同“仇”。仇雠:仇敌。

③制:控制,制止。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经过这场讨论后秦朝实行的是什么制度,这一制度的实行对后世地方行政制度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篇目二:史料说史


(2)史料是我们了解历史的重要依据,主要包括:文献史料、实物史料、口述史料等多种类型。上图所示均属于哪一类型的史料?它们见证了秦始皇巩固大一统的哪两项措施?

篇目三:汉承秦制

秦汉时代是中华文明形成的关键时期,汉武帝是其中的伟大人物。他在位期间实行了一系列巩固大一统的措施。


(3)结合所学知识将下表补充完整。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


(4)综上所述,你认为巩固大一统的现实意义是什么?
2021-06-28更新 | 1081次组卷 | 17卷引用:重庆市开州区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首页2 3 4 5 6 7 8 9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