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开辟农村革命根据地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862 道试题
1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图1 梁启超(1873—1929)撰写《变法通议》图2 孙中山及其题词图3 《井冈山会师》(油画)
材料图片包含了丰富的历史信息,任选两幅图片,拟定一个论题并加以说明。(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7日内更新 | 42次组卷 | 3卷引用:2024年广东省鹤山市中考模拟历史试卷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五四运动”本质上是一场“社会—政治—思想”革命,……有选择地接受外国文化。这场运动的领导者认为,“思想基础”的彻底改变,是现代化和民族振兴成功的先决条件。旧道德、旧习俗、旧文学、旧的社会关系,以及旧的经济和政治体制,都受到了贬抑性的攻击,以为新兴的体制开辟道路。……“五四运劫”在摧毁过去方面比在创造未来方面更为有效。

——据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 1927年9月……毛泽东第一次实践“枪杆子里面出政权”。但毛泽东没按原定计划攻打长沙,而是将队伍带上了井冈山。今天再看此事,就当时的中国革命现状而言,毛泽东恰恰是为中国革命找到了一条极其符合中国实际的道路。

——据金一南《历史:追寻之旅》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为五四运动奠定思想基础的事件。请结合五四运动的结果,阐释其“本质上是一场‘社会一政治—思想’革命”这一观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第一次实践”是指什么事件?指出材料二中“极其符合中国实际的道路”的具体内涵。
(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中国革命道路的认识。
7日内更新 | 15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淮北市濉溪县多校联考2024年中考押题考试(二模)历史试题
3 . 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以昂扬姿态奋力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城市中的党史】

革命城市概况
浙江嘉兴1921年7月,中共一大召开,中国共产党成立。
江西南昌1927年8月,周恩来等人领导革命军在南昌发动武装起义。
江西井冈山1927年10月,毛泽东开始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贵州遵义1935年1月,中共中央在遵义召开了政治局扩大会议。
陕西延安1945年4-6月,中国共产党在延安召开了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

(1)从材料一中找出与确立毛泽东思想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有关的城市,并说出从南昌到井冈山,中国共产党开创了一条怎样的革命道路?

材料二:【邮票中的党史】

(2)材料二中三组邮票记录的历史事件分别发生在什么时期?

材料三【歌曲中的党史】

歌曲名称歌词节选相关事件
A.《东方红》东方红,太阳升,中国出了个毛泽东。新中国成立
B.《春天的故事》1979年,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
C.《东方之珠》小河弯弯向南流,流到香江去看一看。
D.《七子之歌》那三百年……请叫儿的乳名。澳门回归
E.《我们一起远航》领航,鼓起复兴力量。2022年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3)请将材料三中B和C歌曲歌唱的相关事件补充完整。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从中获得的历史感悟。
7日内更新 | 28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年江西省萍乡市中考一模道德与法治·历史试题-初中历史
4 . 在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历程中,形成了一个脉络清晰的精神谱系,集中体现了党的坚定信念,深深融入我们党、国家、民族、人民、军队的血脉之中。某校九年级(1)班同学开展了一场相关历史主题探究活动,请你参与。

材料一

浙江嘉兴南湖红船

井冈山精神就是实事求是精神的生动体现。历史证明,中国革命道路问题是关系中国革命成败的关键问题。在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政治发展很不平衡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落后的农业大国,革命的道路应该怎么走?在共产党的导师著作里没有现成答案。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发扬实事求是的精神,从中国国情出发,终于找到了中国革命的道路。

——摘编自郭亚丁《论中国共产党的革命精神》

材料二   近代文艺作品创作表(部分)

时间

文学艺术作品创作背景

1935年

电影《风云儿女》九一八事变后,东北三省相继沦陷

1939年

歌曲《保卫黄河》日本策划华北事变,抗日救亡运动高涨

1940年

国画《愚公移山》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

1944年

木刻年画《军民合作抗战胜利》中国共产党领导敌后抗日根据地军民对日军发起反攻

1941年3月,八路军三五九旅进驻了作为陕甘宁边区南大门的南泥湾,一边练兵,一边屯田垦荒。正是在开荒过程中,培育和形成了以艰苦奋斗、自力更生为核心的南泥湾精神。

——摘编自《中国共产党简史》

材料三

爬过白雪皑皑的高山,涉过刺骨寒冷的冰河,身体像刀割一样的生痛,敌机在头上盘旋……按实说确实是艰苦的,但一想到祖国人民现在正是歌舞尽欢的快乐时光,我们就觉得特别有意义,我们的劲头也就更足了。

——摘编自志愿军战士谢伟礼家书

1956年,我国提出了“向科学进军”的口号,并制定出中国第一个发展科学技术的长远规划,即《1956年至1967年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规划确定了“重点发展,迎头赶上”的方针和今后科技发展的主要目标。

——摘编自《人民日报》

材料四   脱贫攻坚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创造了重要条件,打下了坚实基础,积累了宝贵经验,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的重要力量,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

——摘编自黄承伟《新时代十年伟大变革的最生动实践——兼论脱贫攻坚的里程碑意义》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在材料一“红船”上举行的会议的历史意义。根据材料一,归纳中国共产党人寻找中国革命道路的困难之处。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找到了一条怎样的中国革命道路?
(2)根据材料二,概括抗战时期文艺作品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些文艺作品产生的影响。分析南泥湾精神诞生的背景。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谢伟礼家书”体现的抗美援朝精神的内涵。焦裕禄被人民称颂为什么?列举一例1956年至1967年我国科学技术的重大成果。
(4)请为材料四①处拟定一个小标题。(要求:主题鲜明,语言凝练)综合上述材料,从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发展中谈谈你得到的感悟。
7日内更新 | 28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年陕西省咸阳市礼泉县九年级二模历史试题
5 . 根据下表所示的大事年表,解答下列何题。
大事年表
时间事件
1927打土豪分田地
1937平型关大捷
1940百团大战
1942《联合国家宣言》签署
194 2农民减租减息,地主交租交息
1943斯大林格勒保卫战取得胜利
1947颁布《中国土地法大纲》
1949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1949苏联联合东欧国家建立经互会
1950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1950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1951西藏和平解放
1954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
1956三大改造完成
请阅读上表,选择材料中相互关联的事件(两个或两个以上),结合所学自定一个你想论述的观点。加以阐述或说明。(要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7日内更新 | 1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山东省济南市长清区九年级一模历史试题
6 . 某校组织学生开展主题为“重走红色革命圣地”的研学旅行,在设计旅行线路时收集到一部分红色圣地资料。其中红色圣地与革命史实对应正确的是(     
A.南昌—打出了“工农革命军”的旗帜
B.井冈山—创建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C.古田—提出了“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著名论断
D.吴起镇—红军三大主力会师,宣告长征胜利结束
7日内更新 | 14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年陕西省商洛市商南县中考二模历史试题
7 . 会议奠定方向。下列描述与如图所示会议有关的是(     

A.提出明确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B.确定实行土地革命和武装起义的方针
C.确立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原则
D.确立毛泽东思想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
7日内更新 | 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陕西省咸阳市永寿县店头中学中考三模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这一文件(颁布于19世纪50年代)的空想性质和当时阶级斗争的残酷程度都决定了其用心规划的土地制度只能是一纸空文。它的价值为近代思想史提供了一种农民的大同模式。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二   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土地政策

时期措施作用
土地革命时期打土豪,分田地农民积极投身革命,反对国民党反动统治
抗日战争时期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减轻农民负担,改善农民生活,调动广大农民抗日积极性;争取地主阶级的大多数站到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一边,有利于抗战
解放战争时期颁布《中国土地法大纲》,没收地主土地,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按照农村人口平均分配土地解放区无地少地农民分得土地,激发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翻身农民踊跃参军,积极支援前线,成为解放战争迅速取得胜利的可靠保障。

(1)材料一所指的这一文件名称是什么?
(2)据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共产党土地政策与材料一有何不同。
(3)综上所述,你认为中国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关键是什么。
7日内更新 | 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河南省驻马店市经济开发区九年级二模历史试题
9 . 毛泽东在《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中说到,“中国是一个大国——‘东方不亮西方亮,黑了南方有北方’,不愁没有回旋的余地。在敌强我弱的时候,保存实力,准备最好的时机才是最佳的选择。”以下哪一课能印证这一观点(     
A.《戊戌变法》B.〈毛泽东开辟井冈山道路》
C.《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D.《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7日内更新 | 4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河南省驻马店市经济开发区九年级二模历史试题
10 . 某班同学对于广西各地的“红色资源”开展项目式学习,以下是收集到的部分资料。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项目一【桂林·湘江战役纪念碑】
公元一九三四年冬,中国共产党率领中央红军挥师长征。连破国民党三道封锁线后,由湘入桂,在湘江上游之兴安、灌阳、全州县境域,与国民党三十万军队鏖战七昼夜。红军将士以寡敌众,力挽狂澜,气吞山河,前仆后继,英勇突破国民党在湘江之第四道封锁线。……突破湘江后,中央红军经龙胜、通道挺进贵州。                  -《红军长征突破湘江烈士纪念碑碑志》
项目二【左右江·左右江革命根据地】
创建左右江革命根据地,是中国共产党探索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实行“工农武装割据”的光辉实践……为党在少数民族地区创建革命根据地提供了经验,推动了全国革命形势的发展。-摘编自《左右江革命根据地-西南边疆唯一的根据地》

项目三【南宁·南宁战工团】

在抗战时期初期,……党组织指导党员团结进步知识分子和青年学生,通过办刊物、写文章、演剧、演讲、歌咏等形式宣传抗日救亡,宣传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发动下,南宁青年的抗日情绪空前高涨,形成了轰轰烈烈的抗日救亡群众运动。

-《南宁党史网》

(1)根据项目一的材料,指出湘江战役的主要作战地。结合所学知识,谈谈这场战役给我们留下了哪些宝贵的精神遗产?
(2)根据项目二的材料,概括创建左右江革命根据地的意义。
(3)根据项目三的材料,概括抗战初期中国共产党在南宁宣传抗日救亡的举措及成效。
(4)结合所学知识,请你另外列举一例广西相关的红色资源。
首页2 3 4 5 6 7 8 9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