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化学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9 道试题
1 . 在25℃时,向50.00mL未知浓度的氨水中逐滴加入0.5mol·L-1的HCl溶液。滴定过程中,溶液的pOH[pOH=-lgc(OH-)]与滴入HCl溶液体积的关系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图中②点所示溶液的导电能力弱于①点
B.③点处水电离出的c(H+)=1×10-8mol·L-1
C.图中点①所示溶液中,c(C1-)>c(NH4+)>c(OH-)>c(H+)
D.25℃时氨水的Kb约为5×10-5.6mol·L-1
2 . 下图是实验室制备氯气并进行一系列相关实验的装置(夹持设备已略)。

(1)制备氯气选用的药品为漂粉精固体和浓盐酸,相关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
(2)装置B中饱和食盐水的作用是__________,同时装置B亦是安全瓶,可用来监测实验进行时C中是否发生堵塞,请写出发生堵塞时B中的现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
(3)装置C的实验目的是验证氯气是否具有漂白性,为此C中Ⅰ、Ⅱ、Ⅲ依次放入物质的组合是______(填编号);
编号ABCD
干燥的有色布条干燥的有色布条湿润的有色布条湿润的有色布条
碱石灰硅胶浓硫酸无水氯化钙
湿润的有色布条湿润的有色布条干燥的有色布条干燥的有色布条
(4)设计装置D、E的目的是比较氯、溴、碘的非金属性。反应一段时间后,打开活塞,将装置D中少量溶液加入装置E中,振荡,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事实上该现象并不能说明溴的非金属性强于碘,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用离子反应方程式解释);
(5)从原子结构角度解释氯、溴、碘的非金属性强弱递变规律及原因________________
(6)装置F的目的是吸收余氯,试写出相应的离子反应方式____________________
2019-01-30更新 | 450次组卷 | 1卷引用:2014-2015学年四川省达州市大竹县文星中学高一6月月考化学试卷
3 . 取一定量的铝土矿(含Al2O3、Fe2O3、SiO2)样品,放入盛有200 mL H2SO4溶液的烧杯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向滤液中加入10 mol/L的NaOH溶液, 产生沉淀的量与所加NaOH溶液的体积的关系如下图所示。则原矿石中Al2O3的质量是克
A.5.1B.3.9C.2.55D.7.8
4 . 向50 mL NaOH溶液中逐渐通入一定量的CO2(假设溶液体积不变),随后取此溶液10 mL,将其稀释至100 mL,并向此稀释后的溶液中逐滴加入0.1 mol·L-1的盐酸,产生CO2气体的体积(标准状况下)与所加入的盐酸的体积关系如图,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OA段所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H+OH==H2O;
B.NaOH在吸收CO2后,所得溶液的溶质为NaOH和Na2CO3,其物质的量浓度之比为1∶1
C.产生的CO2体积(标准状况下)为0.056 L
D.原NaOH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5 mol·L-1
2016-12-09更新 | 935次组卷 | 1卷引用:2014-2015学年四川省达州市大竹县文星中学高一6月月考化学试卷
13-14高三上·河南南阳·期中
5 . (Ⅰ)二氧化铈(CeO2)是一种重要的稀土氧化物。平板电视显示屏生产过程中产生大量的废玻璃粉末(含SiO2、Fe2O3、CeO2以及其他少量可溶于稀酸的物质)。某课题组以此粉末为原料回收铈,设计实验流程如下:
       
(1)洗涤的目的主要是为了除去Cl-___________(填离子符号),检验该滤渣A洗净的方法是___________
(2)第②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
(3)取上述流程中得到的Ce(OH)4产品0.536 g,加硫酸溶解后,用0.1000mol· L-1FeSO4标准溶液滴定终点时(铈被还原为Ce3),消耗25.00mL标准溶液,该产品中Ce(OH)4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
(Ⅱ)氧化镁在医药、建筑等行业应用广泛。硫酸镁还原热解制备高纯氧化镁是一种新的探索。以菱镁矿(主要成分为MgCO3,含少量FeCO3)为原料制备高纯氧化镁的实验流程如下:
   
(4)加入H2O2氧化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5)滤渣2的成分是___________(填化学式)。
煅烧过程存在以下反应:2MgSO4+C=2MgO+2SO2↑+CO2
MgSO4+C=MgO+SO2↑+CO↑
MgSO4+3C=MgO+S↑+3CO↑
利用如图装置对煅烧产生的气体进行分步吸收或收集。
   
(6)①D中收集的气体可以是___________(填化学式)。
②B中盛放的溶液可以是___________(填字母)。
A.NaOH溶液       B.Ca(OH)2溶液       C.稀硝酸       D.KMnO4溶液
③A中得到的淡黄色固体与热的NaOH溶液反应,产物中元素最高价态为+4,写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
2016-12-09更新 | 820次组卷 | 2卷引用:2015届四川省达州市大竹县文星中学高三3月月考化学试卷
13-14高二上·湖北武汉·期末
6 . T℃时,将3mol A和1mol B 气体通入体积为2 L的密闭容器中(容积不变),发生如下反应:3A(g)+B(g)≒xC(g),2min时,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温度不变),剩余0.8molB,并测得C的浓度为0.4mol/L,请回答下列问题:
(1)从开始反应至达到平衡状态,生成C的平均速率为 ____
(2)x= ____
(3)若继续向原平衡混合物的容器中通入少量氦气(假设氦气和A、B、C都不反应)后,化学平衡____(填字母)。
A、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B、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C、不移动
(4)若向原平衡混合物的容器中再充入a molC,在 T℃时达到新的平衡,此时B的物质的量为n(B)= ____mol。
(5)如果上述反应在相同温度和容器中进行,欲使反应达到平衡C的物质的量分数与原平衡相等,起始加入的三种物质的物质的量n(A)、n(B)、n(C)之间应该满足的关系式为____________
2016-12-09更新 | 1899次组卷 | 4卷引用:2014-2015四川省达州市大竹县文星中学高二3月月考化学试卷
7 . 由Cu、N、B、Ni等元素组成的新型材料有着广泛用途。
(1)基态Cu的最外层核外电子排布式为_________
(2)研究者预想合成一个纯粹由氮组成的新物种N5+N3-,若N5+中每个氮原子均满足8电子结构,以下有关N5+推测正确的是____
A.N5+有24个电子
B.N5+离子中存在三对未成键的电子对
C.N5+阳离子中存在两个氮氮三键
(3)化合物A(H3BNH3)是一种潜在的储氢材料,它可由六元环状化合物 (HB=NH)3。通过3CH4 +2(HB=NH)3+6H2O ==3CO2+6H3BNH3制得。
①与上述化学方程式有关的叙述不正确的是_________。(填标号)
A.反应前后碳原子的轨道杂化类型不变
B.CH4、H2O、CO2分子空间构型分别是:正四面体形、V形、直线形
C.第一电离能:N>O>C>B
D.化合物A中存在配位键
②1个(HB=NH)3分子中有_________个σ键。
(4)在硼酸盐中,阴离子有链状、环状等多种结构形式。图(a)是一种链状结构的多硼酸根,则多硼酸根离子符号为_________。图(b)是硼砂晶体中阴离子的环状结构,其中硼原子采取的杂化类型为_________

(5) NiO晶体结构与NaCl晶体类似,其晶胞的棱长为acm,则该晶体中距离最近的两个阳离子核间的距离为_________(用含有a的代数式表示)。在一定温度下,NiO晶体可以自发地分散并形成“单分子层”(如图),可以认为氧离子作密致单层排列,镍离子填充其中,列式并计算每平方米面积上分散的该晶体的质量为_________g(氧离子的半径为1. 40×10m,≈l. 732)。
2016-12-09更新 | 137次组卷 | 1卷引用:2014-2015学年四川省达州市大竹县文星中学高二6月月考化学试卷
8 . (1)对工业合成氨条件的探索一直是化学工业的重要课题,在恒温恒容的甲容器、恒温恒压的乙容器中分别进行合成氨反应,如下图(图中所示数据均为初始物理量)。t分钟后反应均达到平衡,生成NH3均为0.4mol(忽略水对压强的影响及氨气的溶解)。

①判断甲容器中的反应达平衡的依据是__________。(填写相应编号)
A.压强不随时间改变
B.气体的密度不随时间改变
C.c(N2)不随时间改变
D.单位时间内生成2molNH3的同时消耗1molN2

E.单位时间内断裂3 mol H-H键,同时断裂6 mol N-H键
②该条件下甲容器中反应的平衡常数K= ________ ;平衡时,甲的压强P= _____(初始压强用P0表示)。
③该条件下,若向乙中继续加入0.2mol N2,达到平衡时N2转化率= _____________
(2)最近华南理工大提出利用电解法制H2O2并用产生的H2O2处理废氨水,装置如下图

①为了不影响H2O2的产量,需要向废氨水加入适量硝酸调节溶液的pH约为5,则所得废氨水溶液中c(NH4+________C(NO3-)(填“>”、“<”或“=”)。
②Ir-Ru惰性电极有吸附O2作用,该电极上的反应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理论上电路中每转移3mol电子,最多可以处理NH3·H2O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________
9 . A、B、C、D、E都是元素周期表中前20号元素,原子序数依次增大,A是地壳中含量最高的元素,B、C、D同周期,E和其他元素既不在同周期也不在同主族,D的氢化物和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均为强酸,且B、C、D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两两混合均能发生反应生成盐和水。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A和D的氢化物中,沸点较低的是________(选“A”或“D”)。
(2)元素C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是_________,B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电子式为________
(3)A、D、E可以形成多种盐,其中一种盐中A、D、E三种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2∶2∶1,该盐的名称为________。它的水溶液与D的氢化物的水溶液反应可生成D的单质,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5-05-14更新 | 305次组卷 | 3卷引用:2014-2015四川省达州市大竹县文星中学高一3月月考化学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