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化学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61 道试题
1 . 某固体混合物可能由、FeS、中的若干种物质组成,设计部分实验方案探究该固体混合物的成分,所加试剂均过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气体A中一定含有B.固体A中一定含有S和
C.该固体混合物至少含和FeS中的一种D.该固体混合物中一定含有
2 . 25 °C时,1L 0.1mol·L-1的某二元酸H2RO3溶液中各含R物种的pc-pOH关系如图所示。图中pc表示各含R物种的浓度负对数[pc=-lgc,pOH= -lgc(OH)]。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曲线③表示pc()随pOH的变化
B.y点的溶液中:c(H2RO3)+2c()=0.1mol·L-1
C.H2RO3的Ka1=1.0×10-6.7
D.2H2RO3+的平衡常数K=1.0×10-5.3
2023-05-21更新 | 1035次组卷 | 4卷引用:辽宁省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阶段测试化学试题
3 . 如图所示,实验室中利用洁净的铜片(0.3 mol)和浓硫酸进行反应,实验中无气体生成,Y型管左侧得到Cu2S和白色固体a,倾斜Y型管使左侧的物质全部转移到右侧稀硝酸中,反应生成固体单质b、a的溶液和NO。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白色固体为CuSO4
B.NO为还原产物,b为氧化产物
C.NO与b的物质的量之和可能为0.2 mol
D.参加反应的浓硫酸中,表现氧化性的占25%
4 . 常温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浓度均为溶液中阳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之和:前者小于后者
B.用相同浓度的溶液分别滴定等体积均为3的溶液至终点,消耗溶液的体积相等
C.溶液与溶液等体积混合后的溶液中:
D.盐酸等体积混合后的溶液中:
2022-12-28更新 | 675次组卷 | 3卷引用:辽宁省大连育明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卷
5 . 已知图甲为金属钠的晶胞,晶胞边长为,其晶胞截面如图乙所示。图丙为ZnS晶胞截面,已知ZnS属立方晶体,假设晶胞边长为。下列关于ZnS晶胞的描述错误的是
A.每个晶胞中含有的数目为4
B.与距离最近且相等的有8个
C.该晶胞中两个距离最近的的核间距的计算表达式为
D.ZnS晶体的密度为(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
6 . 铜及其化合物在科学研究和工业生产中具有许多用途,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基态Cu原子的价电子排布式_______
(2)已知高温下比CuO稳定,从核外电子排布角度解释高温下更稳定的原因_______
(3)配合物中碳原子的杂化类型是_______,配体的空间构型为_______。配合物所含元素的电负性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_(用元素符号表示)。
(4)M原子的价电子排布式为,铜与M形成化合物的晶胞如图所示。

①原子坐标参数,表示晶胞内部各原子的相对位置。上图晶胞中,其中原子坐标参数D为(0,0,0),E为,则F原子的坐标参数为_______
②已知该晶体的密度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为,则该晶体中Cu原子和M原子之间的最短距离为_______pm(写出计算式)。
7 . 向mg由铁粉和铜粉组成的混合物中,加入某浓度的稀硝酸,充分反应后测得生成NO的体积[V(NO)](已换算成标准状况下)、m(固体剩余质量)随加入的稀硝酸的体积的变化如图所示(设硝酸的还原产物只有NO)。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稀硝酸的浓度为0.4mol·L-1
B.a点时,100mL稀硝酸中溶解了Fe和Cu共8.4g
C.b点对应的溶液中可能含有的金属阳离子为Fe2+、Fe3+、Cu2+
D.加入稀硝酸至400mL时,收集到的V(NO)约为6.91L
8 . 已知亚磷酸(H3PO3)为二元弱酸。25℃时,向20 mL0.1 mol/L H3PO3溶液中滴加同浓度NaOH溶液,混合溶液中的有关粒子浓度之比的对数与溶液pH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M、W两点所在的直线表示lg与pH的关系
B.当pH=3时,c(H2PO)>c(HPO)>c(H3PO3)
C.N点:3c(H2PO)=c(Na+)+c(H+)-c(OH-)
D.25℃时,HPO+H2OH2PO+OH-的平衡常数为10-12.57
2022-04-09更新 | 2722次组卷 | 12卷引用:辽宁省沈阳市五校协作体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
9 . 从矿物学资料查得,一定条件下自然界中存在反应。(其中中Fe为+2价S为-1价)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既是氧化产物又是还原产物
B.参与反应的与转移电子数之比为1∶2
C.只作还原剂
D.产物中的有一部分是氧化产物
10 . 在体积均为1.0L的恒容密闭容器甲、乙中,起始投料量如表,在不同温度下发生反应:CO2(g)+C(s)2CO(g)。CO的平衡浓度随温度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容器n(CO2)/moln(C)/moln(CO)/mol
0.10.30
000.4
A.曲线Ⅰ对应的是甲容器
B.a、b两点所处状态的压强大小关系:9pa>14pb
C.c点:CO的体积分数>
D.900K时,若起始向容器乙中加入CO、CO2、C各1mol,则v(正)>v(逆)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