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氧化还原反应有关计算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16 道试题
1 . 实验室制取氯气除了用浓盐酸和二氧化锰反应外还可利用下列反应:KClO3+6HCl(浓)═KCl+3Cl2↑+3H2O,该反应的优点是反应产生氯气速度快、不需加热.图是实验室利用此反应制备氯气并进行一系列相关实验的装置(夹持设备已略).

(1)上述反应中氧化剂和还原剂物质的量之比是______ ,若反应中氧化产物比还原产物多 1mol,则转移的电子数目为______
(2)装置B的作用是______ ,实验进行时C中可能发生堵塞,请写出发生堵塞时B中的现象:_________________
(3)装置C的实验目的是验证氯气是否具有漂白性,为此C中Ⅰ、Ⅱ、Ⅲ依次放入______ (选“a”“b”或“c”)
abc
干燥的有色布条湿润的有色布条湿润的有色布条
碱石灰浓硫酸无水氯化钙
湿润的有色布条干燥的有色布条干燥的有色布条

(4)设计装置D、E 的目的是为了比较Cl2、Br2、I2的氧化性强弱.已知Br2的水溶液因浓度不同而呈现橙色或红棕色,I2难溶于水而易溶苯,且I2的苯溶液为紫红色.当向D中缓缓通入足量Cl2时,可以看到无色溶液逐渐变为红棕色,说明Cl2的氧化性大于Br2,请写出D中对应的离子方程式并用单线桥法表示出电子转移情况:__________________ .打开活塞,将 D中的少量溶液加入E中,振荡E,观察到E中溶液分为两层,上层(苯层)为紫红色.该现象______ (填“能”或“不能”)说明 Br2的氧化性大于I2
(5)装置F的作用是除去污染性的物质(Cl2、Br2等),已知 Cl2与NaOH反应时产物中可能有NaCl、NaClO、NaClO3,且值与温度高低有关.若烧杯中装有 500mL0.2mol/L 的NaOH溶液,则最多可吸收标况下的Cl2的体积为______ L(忽略Cl2溶于水)。
2018-11-02更新 | 247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桐城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化学试题
2 . (1)在一定条件下,体积为2L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N2(g)+3H2(g) 2NH3(g),起始时,充入的N2和H2的物质的量分别是3.0 mol和6.0 mol,3min后达到平衡,生成NH3的物质的量是2.4 mol。试求:
① 3min内用N2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为____________。②H2的转化率是____________
(2)某化学实验小组的同学为探究和比较SO2和氯水的漂白性,设计了如下的实验装置。
   
a.实验室用装置E制备Cl2,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MnO2+4HCl(浓)MnCl2+Cl2+2H2O。若有6 mol 的HCl参加反应,则转移的电子物质的量为____________
b.①反应开始一段时间后,观察到D试管中的品红溶液出现的现象是:
D: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停止通气后,再给B、D两个试管分别加热;两个试管中的现象分别为:
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D: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另一个实验小组的同学认为SO2和氯水都有漂白性,二者混合后的漂白性肯定会更强。他们将制得的SO2和Cl2按1∶1同时通入到品红溶液中,结果发现褪色效果并不像想象的那样。请你分析该现象的原因(用化学方程式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 硫酸亚铁晶体(FeSO4·xH2O)是制备多种药物的重要原料,受热易分解。(1)甲组同学设计 如下图所示装置,探究硫酸亚铁晶体受热分解产物和结晶水含量。已知:SO3的熔点为16.8℃,沸点是44.8℃;能被浓硫酸充分吸收;溶于水放出大量热,易形成酸雾。

①装置B的作用__________________
②点燃酒精灯之前,需在a处向装置中通入一段时间的N2,目的为_____________
③实验过程中,观察到装置C中产生少许酸雾,装置D中品红溶液褪色,则分解产物中一定有________(填化学式)
④若实验开始前,向试管中加入27.8g硫酸亚铁晶体,充分分解后,停止加热至试管冷却,测得B、C共增重16.6g。试管冷却过程中,同时需要进行的操作为_______________
⑤进一步检验装置A中残留固体成分:取少量固体,溶于适量稀硫酸,滴加酸性KMnO4溶液,无明显现象,则生成固体的俗名为_______________
⑥通过上述实验,可得出n(FeSO4·xH2O)=______________(列出表达式并计算);该晶体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
(2)乙组同学为证明酸性:H2SO3>H2CO3>H2SiO3,选用甲组实验中的装置A、B、C和下图所示的部分装置进行实验。

①乙组同学的实验装置中,依次连接的合理顺序为A、B、C、___________(填装置字母)
②能证明H2CO3的酸性强于H2SiO3的现象为: ____________________
2016-12-09更新 | 645次组卷 | 1卷引用:2016届神州智达高三第三次诊断性大联考理综化学试卷
4 . 某探究小组在实验室中用铝土矿(主要成分为Al2O3,还含有Fe2O3、SiO2)提取氧化铝,流程如下,回答下列问题:
   
(1)画出Al的原子结构示意图___________
(2)写出反应①中主要成分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3)写出滤液B中溶质的化学式___________
(4)甲同学在实验室中用如左下图装置制备CO2气体,并通入滤液B中制备Al(OH)3时,结果没有产生预期现象。乙同学分析认为:甲同学通入的CO2中含有HCl气体,是导致实验失败的原因。乙同学认为在实验装置Ⅰ和装置Ⅱ之间增加图乙装置可解决这个问题。请在图乙装置的横线上注明试剂名称___________
   
(5)工业上通常以铝土矿提取得到的Al2O3为原料制备无水氯化铝:,该反应中的还原剂是___________,若制得22.4 L(标准状况下)CO2气体时,则有___________mol电子发生转移。
2016-12-09更新 | 1206次组卷 | 2卷引用:2012-2013学年浙江省宁波市高一上学期期末化学试卷
5 .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选用以下装置进行实验设计和探究(图中a、b、c均为止水夹)

(1)在进行气体制备时,应先检验装置的气密性。将A装置末端导管密封后,在A装置的分液斗内装一定量的蒸馏水,然后_____,则证明A装置的气密性良好。
(2)用锌粒和稀硫酸制备H2时应选用装置____作为发生装置(填所选装置的序号字母),实验时可先在稀硫酸溶液中加入少量硫酸铜晶体会使反应速率加快,原因是________
(3)某同学利用上述装置设计实验证明Cl2氧化性强于Br2
①选用的装置连接顺序为:(     )(      )(     )(填所选装置的序号字母);
②从以下试剂中选用该实验所需的试剂为___(填试剂的序号字母);
a.浓硫酸
b.浓盐酸
c.二氧化锰
d.氯化钠     
e.溴化钠溶液
③实验过程中能说明Cl2氧化性强于Br2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
(4)另一同学将B、D、E装置连接后,在B装置中加入铜片和浓硝酸制取NO2,然后进行NO2气体与水反应的实验,并观察相关现象:
①B装置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
②反应一段时间后D装置中的具支试管乙中收集满NO2气体,若进行NO2气体与水反应的实验,应____(填“对a、b、c三个止水夹进行的操作”),然后再适当加热乙;实验现象为__________
③E装置中的NaOH溶液可吸收尾气NO2,反应生成NaNO3、NaNO2和H2O,反应中生成的NaNO3和NaNO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____
6 . Ⅰ:
(1)如图A为“人教版”教材制备乙酸乙酯的实验装置,某同学认为如图B装置进行酯化反应效果比A要好,他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
   
Ⅱ:为了研究同周期元素性质递变规律,某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
(2)表中的“实验步骤”与“实验现象”前后不是对应关系的是:____________
实验步骤实验现象
① 将镁条用砂纸打磨后,放入试管中,加入少量水后,加热至水沸腾;再向溶液中滴加酚酞溶液镁浮在水面上,熔成小球,四处游动,发出“嘶嘶”声,随之消失,溶液变成红色。
②在盛有冷水的烧杯中滴入几滴酚酞溶液,再将一小块金属钠放入其中有气体产生,溶液变成浅红色
③将镁条投入稀盐酸中剧烈反应,迅速产生大量无色气体
④将铝条投入稀盐酸中反应不十分剧烈;产生无色气体
⑤向A1Cl3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至过量生成白色胶状沉淀,继而沉淀消失
(3)由上述实验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
Ⅲ:某实验小组欲探究碳与浓硝酸反应的情况。甲同学设计了图1装置,认为若有红棕色气体产生就说明碳与浓硝酸发生了反应。
   
(4)甲同学的实验应该在___________中进行,才符合化学实验安全性的要求。
(5)乙同学认为红棕色气体不一定是碳与浓硝酸发生反应而得,可能是浓硝酸受热分解产生的红棕色气体,请写出浓硝酸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所以他认为应该检验_____________(填化学式)的产生来证明碳与浓硝酸反应。为此乙同学查阅相关资料得知“0℃时四氧化二氮为液体”,从而改进了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6)为了减少干扰,对于A装置有下面4种操作方案,其中最合理的是_________
①将木炭与浓硝酸一同放在装置中加热;
②先加热木炭,再将木炭投入冷浓硝酸;
③先加热木炭,再加入冷浓硝酸;          
④先加热浓硝酸,然后将木炭投入其中。
(7)请用平衡移动原理解释B装置的作用________(结合方程式与文字表述)。
(8)若同意碳与浓硝酸反应生成二氧化氮的观点。将C装置所得的悬浊液过滤、洗涤、干燥、冷却、称量,所得固体质量为m克,则被还原的HNO3的质量为:________(列出计算表达式即可)。(忽略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影响。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 Ba 137)
2016-12-09更新 | 382次组卷 | 1卷引用:2015届广东省珠海市高三下学期二模理综化学试卷
2014·福建厦门·一模
7 . 银氨溶液可用于检测CO气体,实验室研究的装置如图:

已知:银氨溶液制备反应为
Ag++2NH3·H2O=[Ag(NH32]++2H2O。
反应结束后试管C底部有黑色沉淀生成,分离出上层清液和底部黑色固体备用。
(1)甲酸(HCOOH)遇浓硫酸分解生成CO和H2O,该反应体现浓硫酸的      (填“强氧化性”或“脱水性”)。
(2)装置A中软管的作用是                            
(3)为验证上层清液中产物的成分,进行如下实验:
a.测得上层清液pH为10。
b.向上层清液中滴加几滴Ba(OH)2溶液,发现有白色浑浊出现,同时产生能使湿润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
c.取新制的银氨溶液滴加几滴Ba(OH)2溶液,无明显现象。
①实验c的目的是                                
②根据上述实验现象判断,上层清液中产物成分为         (填化学符号)。
(4)设计实验证明黑色固体的成分是Ag:
可供选择的试剂有:浓硫酸、浓硝酸、NaOH溶液、NaCl溶液。
取少量上述黑色固体,用蒸馏水洗净,                     ,说明黑色固体是Ag单质。(补充必要的实验内容及实验现象)
(5)从银氨溶液中回收银的方法是:向银氨溶液中加入过量盐酸,过滤,向沉淀AgCl中加入羟氨(NH2OH),充分反应后可得银,羟氨被氧化为N2
①写出生成AgCl沉淀的离子反应                       
②若该反应中消耗6.6 g羟氨,理论上可得银的质量为     g。
2016-12-09更新 | 441次组卷 | 3卷引用:2013-2014福建厦门双十中学高中毕业班测试七化学试卷
17-18高一·全国·课时练习
8 .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为了验证臭氧的氧化性强于氧气,进行了下述实验,请参与探究并回答相关问题.
[实验目的]验证臭氧的氧化性强于氧气
[实验原理]2KI+O3+H2O===2KOH+I2+O2,淀粉溶液遇单质碘变蓝色.
[实验用品]臭氧消毒碗柜、a溶液、碘化钾溶液、滤纸、玻璃片、温度计.
[实验步骤]①取a溶液与碘化钾溶液混合;
②取两片用滤纸剪成的纸条,在a和碘化钾的混合液中湿润后分别置于两块洁净的玻璃片上;
③将一块玻璃片(Ⅰ)置于臭氧消毒碗柜中并接通电源生成臭氧.将另一块玻璃片(Ⅱ)置于可控温度的温箱里,尽量地使温箱的温度与消毒碗柜中的温度相等;
④观察现象并进行记录:
时间(min)01530456090120
滤纸的颜色变化玻璃(Ⅰ) 上的滤纸白色白色灰色浅蓝色蓝色蓝色浅蓝色
玻璃 (Ⅱ) 上的滤纸白色白色白色白色灰色灰色浅蓝色
请根据上述实验原理、步骤及你所学的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原理的化学反应的反应类型是________(填序号).
A.离子反应              B.氧化还原反应
C.复分解反应                              D.置换反应
E.分解反应                              F.化合反应
(2)实验药品中的a溶液是________溶液.
(3)写出在臭氧消毒柜中产生O3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整个实验过程要保持两块玻璃片所在环境的温度相同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5)从实验数据记录不能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填序号).
A.O3的氧化性比O2
B.氧气也能氧化碘化钾中的碘离子
C.空气中可能也有一定浓度的O3,所以实验数据不可靠,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D.O3不仅氧化I的速率比氧气快,而且有漂白作用
(6)在O3氧化KI的反应中,若有9.6 g O3发生反应,则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_
2018-11-10更新 | 94次组卷 | 1卷引用:【走进新高考】(人教版必修一)2.3.2 氧化还原反应——氧化剂和还原剂 同步练习01
9 . “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拥有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是每个中国人的梦想。回答下列问题:
(1)汽车尾气(含CO、N2、SO2和NO等)是城市空气污染源之一,治理的方法之一是在汽车的排气管上装一个“催化转化器”,它能使一氧化碳跟一氧化氮反应生成可参与大气生态循环的无毒气体。写出在催化剂的作用下CO跟N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2)化肥、炼油、稀土、钢铁等工业都会排放出高浓度的氨氮废水。氨氮废水是造成河流及湖泊富营养化的主要因素。某氮肥厂产生的氨氮废水中的氮元素多以和NH3·H2O形式存在,为达到变废为宝回收利用的目的某团队设计处理流程如下:

①过程Ⅰ:加NaOH溶液,调节pH至9后,升温至30℃,通入空气将氨赶出并回收,加入NaOH溶液时,所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
②过程Ⅱ为硝化过程,在微生物的作用下实现的转化,在碱性条件下,被氧气氧化成的总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
③过程Ⅲ为反硝化过程,向一定条件下的废水中加入甲醇(CH3OH)实现HNO3→N2的转化,将0.5mol完全转化为N2,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____
(3)按如图所示装置探究浓、稀硝酸氧化性的相对强弱(夹持仪器已略去)。实验表明浓硝酸能将NO氧化成NO2,而稀硝酸不能氧化NO。由此得出的结论是浓硝酸的氧化性强于稀硝酸。

已知:氢氧化钠溶液不与NO反应,能与NO2反应
①装置b、c、d中盛放的药品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中装置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
②实验结束后,同学们发现装置a中溶液呈绿色,而不显蓝色。针对溶液呈绿色的原因,提出以下假设:
假设1:Cu2+的浓度较大所致;
假设2:溶解了生成的NO2
探究如下:取装置a中绿色溶液,分为两等份。
取一份于如图所示装置中,___________(填“操作”和“现象”),证实装置a中溶解了NO2

向另一份溶液中加入___________(填化学试剂),溶液变为蓝色。证实假设1不成立,假设2成立。
2024-05-12更新 | 76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石家庄市第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
10 . 浓硝酸在工业生产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某化学学习小组开展与浓硝酸有关的实验。Ⅰ.首先采用图装置对浓硝酸与木炭的反应进行探究。请回答下列问题:

(1)a装置名称为______。检查装置气密性后,将燃烧匙中的木炭在酒精灯上加热至红热状态,立即放入该装置,滴加浓硝酸可观察到其中气体的颜色为____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C中盛有足量淀粉-KI溶液,反应一段时间后可观察到C中的现象为______
(3)B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
Ⅱ.其次,他们测得铁与不同浓度硝酸反应时各还原产物的物质的量相对含量与硝酸溶液浓度的关系如图所示: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填序号)。
A.硝酸的浓度越大,其还原产物中高价态的N元素成分越多
B.硝酸与铁反应往往同时生成多种还原产物
C.铁能与大于12.2 mol/L HNO3溶液反应说明不存在“钝化”现象
(5)在上述反应条件下,反应后铁以形式存在于溶液中。当硝酸浓度为9.75 mol/L时,如果生成的还原产物为1 mol,那么转移的电子的物质的量是______
2024-04-01更新 | 140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大理市云南省下关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月考化学试题
首页6 7 8 9 10 11 12 13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