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19 道试题
1 . 饮用水中含砷会导致砷中毒,金属冶炼过程产生的含砷有毒废物需处理与检测。冶炼废水中砷元素主要以亚砷酸形式存在,可用化学沉降法处理酸性高浓度含砷废水,其工艺流程如图:

已知:①与过量的存在反应:
②亚砷酸盐的溶解性大于相应的砷酸盐。
(1)①实验操作1和2是___________
②“一级沉砷”先加入硫化钠主要发生的离子反应是:___________
③一级沉砷后再加入硫酸亚铁的主要作用是:___________
(2)“二级沉砷”先加入双氧水发生的反应有:___________。沉淀的成分是___________
(3)关于地下水中砷的来源有多种假设,其中一种认为富含砷的黄铁矿被氧化为,同时生成,导致砷脱离矿体进入地下水。氧化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
(4)测定某溶液(含少量)中浓度的一种方法如下:
已知:用标准溶液滴定弱酸溶液,一般要求弱酸的
i.调:取待测液,向其中滴入适量溶液调节,中和
ii.氧化:向上述溶液中加入适量碘水,将氧化为
iii.滴定:用标准溶液滴定ⅱ中得到的溶液至终点,消耗标准溶液。

①分析图1和图2,解释不用氢氧化钠溶液直接滴定亚砷酸的原因___________
②若无i,会导致测定的浓度___________(填“偏高”或“偏低”)。
③通过计算可知亚砷酸的浓度为___________
7日内更新 | 19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北京大兴精华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三模化学试卷
2 . 碲广泛用于半导体器件、合金、化工原料及铸铁、橡胶、玻璃等工业。工业上利用电解铜的阳极泥(主要成分为,还含有Ag、Au、Si等元素)提取碲,其工艺流程如图甲所示。

已知:①是一种两性氧化物,微溶于水,易溶于强酸和强碱。
为酸性氧化物,溶于水生成亚硒酸。常温下,亚硒酸的电离平衡常数为
回答下列问题:
(1)“氧化焙烧”时,为了加快反应速率,可采取的措施为_______(写一种即可);流程中多次用到过滤操作,实验室进行过滤时需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_______
(2)“氧化焙烧”后碲元素转化为,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
(3)“水浸”后,“滤液”中溶质的主要成分为_______(填化学式)。
(4)“酸化”后,碲以形式存在,则“还原”过程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
(5)室温下,用水吸收二氧化硒,得到溶液的pH=2,此时溶液中_______
(6)近年,碲化镉太阳能发电玻璃在我国发展迅猛,被誉为“墙壁上的油田”,碲化镉立方晶胞结构如图乙所示。碲化镉的化学式为_______,Cd原子周围等距离且最近的Te原子为_______个,测得碲化镉晶体的密度为,设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则晶胞边长为_______pm。

3 . 我国对世界郑重承诺: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而研发的碳捕捉和碳利用技术则是关键。
Ⅰ.的捕集:
(1)属于_______分子(填“极性”或“非极性”),其晶体(干冰)属于_______晶体。
(2)用饱和溶液做吸收剂“捕集”。若所得溶液pH=l0,则溶液中_______(室温下,);若吸收剂失效,可利用NaOH溶液使其再生,写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
(3)聚合离子液体是目前广泛研究的吸附剂。结合下图分析聚合离子液体吸附的有利条件是_______

Ⅱ.的转化:
重整制合成气CO和,是一种有效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关键技术,也是近几年研究的热点之一、回答下列问题:
已知:甲烷、二氧化碳重整工艺的相关反应如下:
   
   
   
   
(4)重整反应的发生条件是_______填(“高温自发”“低温自发”或“任何温度下都自发”)。
(5)在恒压p=100kPa、初始投料的条件下,甲烷、二氧化碳重整制合成气的过程中各平衡组分的物质的量随温度的变化如图所示。

①随温度升高,产率增加,减小,积碳含量_______(填“增大”或“减小”)。
②在630℃时,反应的平衡常数_______(是以分压表示的平衡常数,已知分压=总压×物质的量分数)。
Ⅲ.CO2的创新应用
(6)某团队提出耦合乙烷催化脱氢制乙烯技术。用Cr/SSZ-13为催化剂、作为温和的氧化剂用于乙烷脱氢制备乙烯可以避免乙烷深度氧化、实现资源化利用、避免将氧化为更高价等优势。催化条件下,乙烷裂解主要引发反应为:,同时Cr的价态由升高。推测配位不饱和催化耦合脱氢反应过程如图所示,补全图中画框部分_______

2024-06-05更新 | 56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4届高三下学期最后一卷(三模)化学试题
4 . 氯化磷酸三钠具有良好的灭菌、消毒、漂白作用,常温下较稳定,受热易分解。以磷矿石[主要成分为,含杂质等]为原料制取氯化磷酸三钠的工艺流程如下。回答下列问题:

已知:a.温度高时,NaClO易分解。
b.常温下
c.常温下,磷酸中含磷微粒分布分数[如的分布分数表示为]与pH的关系如下图所示:

(1)“酸浸”使用一定浓度的硫酸,不使用盐酸、硝酸代替的原因是___________
(2)常温下,“中和Ⅰ”应控制的pH约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中和Ⅱ”不用溶液,其原因是___________
(4)“合成”过程中两种溶液混合后需快速冷却,原因是___________;“系列操作”中包含“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洗涤、干燥”,干燥时需控制温度不超过60℃的原因是___________。母液可以进入___________(填操作单元名称)进行循环利用。
2024-06-04更新 | 4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山东省烟台市招远市高三下学期三模化学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某兴趣小组在实验室使用多孔硫颗粒作催化剂,将一氯乙酸()转化为应用更广泛的三氯乙酸()。主要反应方程式:。制备装置如图所示(部分夹持装置和加热装置已省略)。

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X的名称为______,冷凝水的进水口为______(填“a”或“b”)。
(2)检查虚线框内装置的气密性方法为______
(3)装置甲中制取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装置戊的作用是______
(4)制备三氯乙酸时,需要控制温度在140℃左右持续加热,则丁的加热方法是______(填“水浴加热”或“油浴加热”),该过程中不需要另加沸石,原因是______
(5)已知,常温下,则在溶液中加入足量的,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
6 . 二氧化铈是一种用途广泛的稀土化合物。以氟碳铈矿(主要含)为原料制备的一种工艺流程如图所示:

已知:①能与结合成
②在硫酸体系中能被萃取剂萃取,而不能。
回答下列问题:
(1)“氧化焙烧”中氧化的目的是___________
(2)“酸浸”时提高浸取率的方法___________(写出一种)。
(3)“萃取”时存在反应:,Ce4+的萃取率与温度、稀硫酸的浓度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应选择的最适宜条件为___________(填标号);硫酸浓度过大时,萃取率降低的原因是___________

A.65℃、2.0mol/L             B.75℃、2.5mol/L             C.85℃、3.0mol/L             D.100℃、2.5mol/L
(4)“反萃取”中,在稀硫酸和的作用下转化为,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
(5)向水层中加入溶液来调节溶液的大于___________时,完全生成沉淀。(已知Ksp[Ce(OH)3]=1.0×10-20;当溶液中某离子浓度c<1.0×10-5mol·L-1时,可认为该离子沉淀完全。)
(6)二氧化铈()作为一种脱硝催化剂,能在之间改变氧化状态,将NO氧化为,并引起氧空位的形成,得到新的铈氧化物。铈氧化物晶胞发生的变化如下图所示,生成新的铈氧化物中x、y、z的最简整数比为___________,当发生如图所示变化时,可吸收标况下NO的体积为___________

2024-06-04更新 | 48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南宁市第三中学2024届高三下学期校二模化学试题
7 . 用途广泛。某实验小组同学围绕开展如下实验活动。
.配制溶液
(1)配制溶液,需要称量固体的质量为___________
(2)上述配制溶液的过程中,用到的玻璃仪器除玻璃棒、量筒、胶头滴管外,还有___________(填标号)。

.实验探究
探究温度对溶液的影响,进行如下实验(不考虑水的挥发)。
实验序号操作测试温度
1采用水浴加热,将溶液从持续升温至,每隔测量并记录溶液

(3)溶液显碱性的原因是___________(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4)实验1中测得,可知当时,溶液的随温度升高而减小,这主要是改变与水解平衡移动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___________发挥主导作用。实验1中测得,且当时,实验过程中观察到有气泡产生。
(5)针对(4)中实验现象,小组同学继续开展探究。
查阅资料:溶液中存在平衡:
提出猜想:对于溶液,当时,该反应进行程度很小;当时,该反应进行程度明显增大。
实验验证:该小组同学设计如下方案进行实验,进一步验证猜想。补充表格内容。
实验序号操作测试温度
2采用水浴加热,①___________,然后冷却至,并记录溶液
3采用水浴加热,将溶液从升温至,然后冷却至,并记录溶液
实验结论:②根据实验1~3的结果,小组同学认为猜想成立,其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
拓展总结:③溶液中存在的自偶电离平衡:时,自偶电离的平衡常数为___________[保留两位有效数字;已知:时,]。当温度升高时,更易分解,从体系逸出,促进了在溶液中的分解。
(6)写出在生产或生活中的一种应用___________
8 . 一种以锌精矿(主要成分是ZnS,还含有铁、钴、铜等元素的氧化物)为原料制备纯锌并将其它金属元素回收利用的工艺流程如下:

已知:①锌精矿在高温焙烧过程中部分转化为铁酸锌(),铁酸锌不溶于稀硫酸
②黄钠铁矾是一种浅黄色晶体,过滤及沉淀性能较好,但溶液酸性较强时不易生成

回答下列问题:
(1)常温下,“含尘烟气”中的用氨水吸收至溶液的时,的平衡常数_______
(2)“调pH①”试剂X可选用_______
(3)“一段沉积”和“二段沉积”刚开始加入锌粉时,反应速率较小,一段时间后反应速率显著增大,请解释此现象产生的原因_______
(4)“沉铁”步骤中,pH不宜过大或过小,原因是_______,“沉铁”时生成黄钠铁矾的离子方䅠式为_______
(5)电解废液可返回到_______。操作进行循环利用。
(6)“沉钴”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
2024-05-27更新 | 120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济宁市2024届高三下学期三模考试化学试题
9 . 硫酸盐(含)气溶胶是雾霾的主要成分,主要通过转化产生。不同条件下在水溶液中的主要存在形态及其对应的物质的量分数如图所示:

(1)过氧化氢是大气中重要的氧化剂,其有多种途径将氧化成硫酸盐。
可在催化剂的作用下产生能将氧化。产生的机理如下:
反应Ⅰ:       (慢反应);
反应Ⅱ:       (快反应).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填选项字母)。
A.反应涉及非极性键的断裂与形成
B.反应Ⅰ的活化能大于反应Ⅱ
C.向固定容积的反应体系中充入氦气,氧化的反应速率加快
D.与作催化剂相比,相同条件下作催化剂时氧化效率可能更高
②研究表明水溶液的反应机理如下:
Ⅰ.
Ⅱ.
Ⅲ.
由此可判断,该条件下的值为__________(填“”“”或“”);请写出该过程中总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
(2)水溶液的反应是硫酸盐产生的另一个重要途径.主要反应如下:
Ⅰ.
Ⅱ.
Ⅲ.
在含硫微粒总的物质的量为水溶液中加入适量固体,再通入,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则____________(保留两位有效数字,请写出计算过程)。
(3)科学家最近发现了一种利用水催化促进硫酸盐形成的化学新机制,如图所示:

①通过“水分子桥”,处于纳米液滴中的可以将电子快速转移到周围的气相分子。观察图示可知“水分子桥”主要靠________________形成;写出间发生的总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事实上,上述机理只能解释酸雨等现象的形成,却不能解释雾霾中固体硫酸盐小颗粒的存在。进一步研究发现,氨气在雾霾的形成过程中也起到了重要作用,其作用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
10 . 以电子废弃物(主要含Au、Cu、Co、Ni等金属单质)为原料绿色化回收这些金属的工艺流程如下。

已知:常温下, Ni(OH)₂显碱性, Ksp[Ni(OH)2]=10⁻¹⁵mol³⋅L⁻³;Co(OH)₂显两性,pH=13.1时开始溶解生成Co(OH) (离子浓度小于10⁻⁵ mol·L⁻¹时通常被认为不存在)。
(1)滤渣3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
(2)Co(OH)₂的酸式电离方程式为_______,其平衡常数为_______,滤液1中金属离子的浓度均为10⁻³mol⋅L⁻¹,加碱调pH的过程中溶液体积变化忽略平计,则a=_______,此时Ni²⁺的浓度为_______ mol·L⁻¹。
(3)滤液4的主要阴离子是Aul,加入Na2S2O5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
(4)已知: 滤液5经过简单处理就可以循环利用碘,处理过程需要加入的关键试剂应该是_______
2024-05-23更新 | 6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山东省泰安市高三下学期四模考试化学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