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物质性质的探究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2 道试题
1 . 某小组欲研究烷烃的某些性质设计下图实验装置。回答下列问题:
Ⅰ.烷烃可以发生取代反应。
向下图的B中通入一定量的氯气和甲烷气体,混合均匀后通入C中硬质玻璃管中,夹紧C两端弹簧夹,用强光照射硬质玻璃管。
   
(1)将实验室制得的先通过饱和食盐水的目的是_______
(2)写出装置C中反应生成氯仿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
(3)一段时间后,C中玻璃管内的实验现象______________
(4)若2 mol 发生取代反应,测得生成4种有机取代产物的物质的量相等,则消耗的氯气的物质的量是_______mol。
(5)某丁烷与氯气发生反应的产物之一为,则分子式为的同分异构体有_______种。
Ⅱ.烷烃可以发生氧化反应。
将一定量的某烷烃在足量氧气中充分燃烧,并使产生的气体全部通入下图装置,得到如表所列的实验数据(U形管中干燥剂只吸收水蒸气且假设产生的气体完全被吸收)。
   
实验前实验后
实验前实验后(干燥剂+U形管)的质量101.1g102.9g
(石灰水+广口瓶)的质量312.0g315.3g
(6)试写出该烷烃分子式为_______
2 . 某化学小组欲测定溶液与溶液反应的化学反应速率,所用试剂为10mL 0.1 溶液和10mL 0.3 溶液,所得溶液中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1所示,用表示的反应速率随时间的变化情况如图2所示。

   

(1)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实验数据可知,该反应在0~7min内的平均反应速率____________
(3)图2中阴影部分面积表示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4)分析图2发现,在反应过程中,该反应的反应速率先增大后减小。对于反应速率先增大的原因该小组进行如下探究实验。已知对该反应的反应速率无影响。
实验1:向2个烧杯中分别加入10mL 0.1 溶液和10mL 0.3 溶液,将其中一个烧杯在50℃下进行反应。
实验2:分别向2个烧杯中加入10mL 0.1 溶液;向烧杯ⅰ中加入1mL蒸馏水,向烧杯ⅱ中加入1mL 0.1 溶液;再分别向2个烧杯中加入10mL 0.3 溶液。
实验3:取10mL 0.1 溶液于烧杯中,先加入少量NaCl固体,再加入10mL 0.3 溶液。
①实验1探究的是______________,可以用____________的方法控制温度为50℃。
②实验2中,向烧杯ⅰ中加入1mL蒸馏水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
③实验3探究的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 利用软锰矿和浓盐酸制取纯净干燥氯气的装置如下:

(1)装置A为___________(填标号),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2)装置E中盛放的试剂是___________溶液(填化学式)。
(3)某学习小组进行以下实验探究。
【实验任务】探究常温下饱和NaCl溶液抑制溶解的原因。
【理论分析】存在反应:       反应1
【提出猜想】猜想a:可抑制溶解。
猜想b:可抑制溶解。
【实验验证】
实验1       测定在不同浓度、HCl溶液中的溶解度
实验浓度/mol/L
溶解度/mol/L
物质
0.10.20.51.03.05.0
--0.06270.05680.04350.0407
HCl0.06340.06190.06300.06650.08240.1004
实验ⅰ的结果符合猜想a,实验ⅱ的结果说明还有其他因素会影响在水中的溶解度。
【交流讨论】查阅资料:       反应2
①饱和氯水中___________,此时的溶解主要受反应1影响。
②在HCl溶液中,时,溶解起___________(填“促进”或“抑制”)作用;时,随着浓度增大,溶解度增大的原因是___________
实验2       测定在不同浓度NaCl溶液中的溶解度
NaCl浓度0.51.03.05.0
溶解度0.06580.05800.04160.0360
③综合以上数据,对溶解的抑制效果:___________(填“>”或“<”),证据是___________
【实验结论】
④常温下饱和NaCl溶液抑制溶解的原因是___________
4 . 有一种新型补铁剂由甘氨酸与硫酸亚铁制取。某化学学习小组用如图所示装置(夹持仪器省略)制备补铁剂甘氨酸亚铁
   
有关物质性质如下表所示:
甘氨酸()易溶于水,微溶于乙醇、冰醋酸,在冰醋酸中的溶解度大于在乙醇中的溶解度
柠檬酸易溶于水和乙醇,酸性较强,有强还原性。
甘氨酸亚铁溶于水,难溶于乙醇、冰醋酸。
实验步骤如下:
Ⅰ.打开,向c中通入气体,待确定c中空气被排尽后,将b中溶液加入c中。
Ⅱ.在50℃恒温条件下用磁力搅拌器不断搅拌,然后向c中滴加NaOH溶液,调溶液pH至5.5左右,使反应物充分反应。
Ⅲ.反应完成后,向c中反应混合液中加入无水乙醇,生成白色沉淀,将沉淀过滤、洗涤得粗产品,将粗产品纯化后得精品。
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c的名称是_______,d的作用是_______
(2)步骤Ⅰ中将b中溶液加入c中的操作是_______;步骤Ⅱ中若调节溶液pH偏高,则所得粗产品中会混有一种杂质,该杂质为_______
(3)c中生成甘氨酸亚铁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
(4)下列关于该实验的说法不正确的是_______
A.步骤Ⅰ中当观察到d中导管冒出气泡,则表示装置内空气已排尽
B.步骤Ⅰ、步骤Ⅱ加液时,无须打开分液漏斗上方的活塞
C.反应混合液中加入柠檬酸的作用是防止水解及被氧化
D.步骤Ⅲ中加入无水乙醇的作用是降低甘氨酸亚铁的溶解度
E.步骤Ⅲ中沉淀洗涤时,用蒸馏水作洗涤剂
(5)的配位化合物较为稳定且运用广泛,常见配离子及其在水溶液中的颜色如下表
配离子
颜色浅紫色黄色红色无色
为探究配合物形成的影响因素,某同学按如下步骤完成实验:
   
为了能观察到溶液I中的颜色,应加入的试剂为_______;从实验②和③可知配体的配位能力强弱顺序_______(填化学式)。
结论:该实验中影响配合物形成的因素有溶液的酸碱性、_______
2023-05-10更新 | 226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厦门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
5 . 某化学兴趣小组利用氧化制备,并进行溶液和溶液反应的实验探究。
I.制备

          

(1)盛放浓盐酸的储液杯和流量控制器,可以用___________(填仪器名称)代替。
(2)B、E处盛放的试剂分别为___________
(3)反应结束后,在通风橱中打开D的瓶塞通风10min后,将溶液抽滤,滤液经一系列操作可以得到产品。
①“通风”的目的是___________
②“抽滤”是为了除去在酸性条件下歧化生成的固体,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
II.探究溶液和溶液反应速率的影响
按下表,将溶液、溶液、溶液和进行混合,观察现象并记录溶液褪为无色消耗的时间()。
实验分组
11122'55''
22113'20''
33204'10''
(4)反应生成,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
(5)表中___________;第3组实验,___________
(6)甲同学根据褪色时间得出“溶液浓度越大,该反应速率越小”的结论。你认为是否合理并说明理由___________
(7)乙同学发现溶液在褪色过程中经历了“紫红色→橙红色→棕黄色→无色”几个阶段。在老师的指导下,乙同学将与3mL浓硫酸混合加热,发现有生成且上层清液呈橙红色。由此推断溶液褪色过程中的橙红色物质为___________(填离子符号)。
2023-05-10更新 | 665次组卷 | 3卷引用:福建省南平市2023届高中毕业班第三次质量检测化学试题
6 . 某小组同学探究加热条件下NH3还原CuO的反应产物,结合下列资料回答问题。
资料:i.Cu2O为红色固体,Cu2O与稀硫酸能发生反应:Cu2O+2H+=Cu2++Cu+H2O。
ii.Cu2O可溶于浓氨水得无色溶液,该溶液置于空气中变成深蓝色溶液。
步骤1:NH3还原CuO
称取agCuO,利用如图装置进行实验(夹持装置略)。
       
(1)A中分液漏斗盛放的试剂是______
(2)选择合适的装置进行实验,接口连接的正确顺序为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h→i→j(每空填一个接口标号)。______
(3)实验过程中观察到:B的硬质玻璃管中黑色固体变红,E的试管中收集到无色液体,F中收集到无色气体,该无色液体是______
(4)NH3还原CuO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任写一个)
步骤2:探究固体产物的成分
i.提出猜想:B中硬质玻璃管红色固体可能是铜、氧化亚铜或两者混合物
ii.实验设计:小组同学设计三个方案探究其组成。
方案I:取适量红色固体,加入浓硝酸至刚好溶解,观察溶液颜色。
方案Ⅱ:取适量红色固体,加入足量浓氨水,振荡,观察现象。
方案Ⅲ:称量红色固体的质量为bg。
(5)方案I不能证明红色固体含有Cu2O,说明理由______
(6)方案Ⅱ中,若红色固体是Cu和Cu2O的混合物,现象是______,相关反应为:①Cu2O+4NH3+H2O=2[Cu(NH3)2]OH、②______(写离子方程式)。
(7)方案Ⅲ,当_______<b<______(以含的表达式表示)______,证明红色固体是Cu和Cu2O的混合物。
2023-05-08更新 | 318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泉州市2022-2023学年高三适应性练习化学试题
7 . 某化学兴趣小组为制取NH3并探究其性质,按如图装置进行实验。
   
【实验探究】
(1)装置(I)中仪器a的名称是______
(2)装置(Ⅱ)中可用_____作干燥剂。
(3)实验进行一段时间后,装置(Ⅲ)中干燥的红色石蕊试纸不变色,然后滴加水,观察到试纸颜色变为______,原因是氨水呈_____
(4)装置(Ⅲ)中胶头滴管若改装浓盐酸,实验进行一段时间后,滴加浓盐酸,观察到瓶内充满_____(填“白烟”或“白雾”),写出NH3与HCl反应生成NH4Cl的化学方程式:_____
(5)装置(Ⅳ)中稀硫酸的作用是_____
(6)用0.1molNH4Cl与足量Ca(OH)2反应,理论上可生成标准状况下NH3的体积是_____
【实验拓展】
(7)已知:2NH3+3CuO3Cu+N2+3H2O,若把装置(Ⅲ)换为如图装置,当实验进行一段时间后,观察到黑色固体变为_____,在这过程中NH3表现出_____(填“还原性”或“氧化性”)。
   
【知识应用】
(8)氨气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写出它的一种用途:_____
2023-05-05更新 | 184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莆田第二十五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
8 . 某实验小组对Cu与的反应进行研究,实验如下。
   
(1)试管①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
(2)已知绿色是棕色和蓝色的混合色,绿色溶液变蓝是因为与水生成了_______
(3)对比③和⑤中现象,为探究③中立即产生气泡的原因,实验小组提出如下假设,并设计实验验证。
假设1:对该反应有催化作用。
假设2:对该反应有催化作用。
假设3:对该反应有催化作用。
序号实验操作实验现象结论
3向④中溶液加入少量_______(填化学式)固体后,加入铜片溶液蓝色加深,无其他明显现象假设1不成立
4_______(填实验操作)铜片表面立即产生气泡假设2成立
5向②中溶液通入少量_______(填化学式)气体后,加入铜片无明显变化
6向④中溶液加入少量_______(填化学式)溶液,再加入铜片铜片表面立即产生气泡假设3成立
(4)得出实验结论后,有同学认为还应补充对比实验:向④溶液加入几滴较浓的硝酸后加入铜片。补充该实验的目的是_______
(5)某工厂用硝酸溶解废铜屑制备,为避免的生成,实验小组提出还应加入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消耗含铜元素80%的废铜屑240 kg固体时,得到653.4 kg产品,产率为_______
9 . 探究铜与硝酸反应的生成时的硝酸浓度。如图所示,先通一段时间后关闭活塞K,将铜丝伸入溶液中,当A中气体变为无色时,上提铜丝,再将B中溶液稀释至,取,用溶液滴定至终点时消耗(忽略硝酸的挥发、分解及溶液体积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可用盛有溶液的洗气瓶进行尾气吸收
B.铜与硝酸反应主要生成时的硝酸浓度不大于
C.若不通,可能导致所得实验结果偏高
D.若通过直接滴定A中剩余酸的量(掩蔽掉的干扰)进行求算,所得实验结果偏低
2023-04-29更新 | 1074次组卷 | 4卷引用:福建省厦门第一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10 月月考化学试题
10 . 为白色微溶物,常温下某小组对的反应进行如下探究实验,测得随时间变化如图,实验过程中测得温度几乎无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实验操作现象
溶液中,加入溶液几分钟后,出现大量灰黑色浑浊
先向试管中加入几滴溶液,然后重复实验Ⅰ的操作现象与实验Ⅰ相同

   

A.实验Ⅰ只发生反应:,灰黑色浑浊是单质Ag
B.图中由a→b急速变化的可能原因是生成的Ag起催化作用
C.图中由a→b急速变化的可能原因是反应放热
D.图中由a→b急速变化的可能原因是生成的起催化作用
2023-04-29更新 | 345次组卷 | 6卷引用:福建省厦门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
首页3 4 5 6 7 8 9 10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