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史学热点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9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下表为陕甘宁边区政府主要财政收入表(部分)。这
       项目
时间
农业税(万吨)工商业税(元)公营企业(万元)
194120.1432819\
194216.53329979422
194318.4240845331944
19441611594279418385.4
194512.433714697923121.1

A.深受近代民族工业内迁的影响B.得益于土地改革运动的开展
C.打破了国民政府的军事“围剿”D.推进了民主革命的胜利进程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5世纪,特别16世纪及其以后一百多年,是英国所谓农业革命时期,其主要内容为圈地运动和农业技术的革新。也是恰当此际,乡村工业获得空前发展,形成了一批初具规模的新兴工业区。当时,不仅有奠定英国民族工业的毛纺织业,还有就地取材而发展起来的采矿、冶金、制盐、木炭、锯木等行业。其中的冶铁和采煤业,后来成为工业世界初期机械和能源的两大支柱。在此期间,英国新兴毛纺织业的产量翻了三番,不仅占领国内市场,而且大量出口,时有“衣被半个欧洲”之美誉,触角甚至伸到亚、非、美洲部分地区。生产组织形式也突破了分散的家内劳动制,形成“委托劳动制”。组织者或是毛呢商,或是工匠,前者提供原料而且拥有一定的资金,后者掌握了关键的工序。

——据王乃耀《十六世纪英国农业革命》等

材料二   在有着数千年农业文明的中国大地上,20世纪80年代涌现出一批农民出身的企业家,他们本是祖祖辈辈“土里刨食”的庄稼人,现在却穿行于银行与市场之间,成为第一批过起都市生活或接近都市生活的乡下人。1987年,中国农村经济中,非农业产值第一次超过了农业产值,乡村企业崛起,标志着中国踏上了国家工业化的新台阶。中国乡村工业的出现,不完全是农产品剩余发展的结果,它有其特定的历史环境和原因。农村工业发展无论产权制度的完善,市场体系的发育,还是科学技术的投入、开发和普及,目前都处于欠发达状态。

——摘编自侯建新《社会转型时期的西欧与中国》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英国乡村工业兴起的原因及影响。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20世纪80年代农村工业化的特点。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英两国乡村工业发展的历史启示。
2021-04-15更新 | 221次组卷 | 6卷引用:福建省厦门市同安第一中学2022届高三9月月考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民国时期,各政治派别对辛亥革命存在着不同的纪念和解读。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政治派别时间言行
19129我国去年之革命,是种族革命,亦是政治革命
191910今日何日?正官僚得志,武人专横,政客捣乱,民不聊生之日也。今日之民国,竟成亡国士大夫之天下也。革命军起矣,民国由之立矣,但革命之事业尚未成功也,革命之目的尚未达到也
191210关于民国建立的过程,政府发布的祭文只有“时会既开,国风丕变,帝制告终,民豪聿见”数语。孙中山发起在北京举办革命纪念会,会期将届,接内务部通知,更名为共和纪念会。后政府下令将武昌的起义门、聚义门恢复为原名中和门、通湘门
191210当去年九月以前,君主之存在,尚俨然为一种事实,而政治之败坏已达到极点,于是忧国之士,对于政界前途发展之方法,分为二派:其一派则希望政治现象日趋腐败,俾君主府民怨而自速灭亡者,即谚所谓“苦肉计”也,故于其失败,不屑复为救正,惟从事于秘密运动而已;其一派则不忍生民之涂炭,思随事补救,以立宪一名词,套在满政府头.上,使不得不设种种之法定民选机关,为民权之武器,得凭借以与一战。此二派所用手段虽有不同,然何尝不相辅相成!去年起义至今,无事不资两派人士之协力,此其明证也
192710辛亥革命的领袖孙中山先生,看见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是在于国民党没有民众的基础,而只有军队,所以在十三年决心改组国民党。国民党……既然自绝于工农民众,民众……只有自己武装起来夺取政权,完成辛亥所开始的革命

——摘编自何广《历史上对“辛亥革命”的纪念和解读》等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甲、乙、丙、丁所属的政治派别,并说明理由。(要求:写清序号,持论有据,逻辑清晰,史实准确。)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如表为“中国古代沙尘暴天气记载简表”。如表据此可推知
时间记载次数波及地域
公元前4世纪2次主要局限在西北地区
4—10世纪39次长安等地多次出现
11—15世纪97次河南开封等黄河流域开始频繁出现

A.春秋战国时期西北地区已沙漠化B.汉唐时期华北地区尚未得以开发
C.游牧民族南下导致中原环境恶化D.环境恶化推动政治经济中心转移
2021-04-15更新 | 477次组卷 | 5卷引用:福建省福州市2021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论述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对比中国和欧洲中世纪末期的进步文化思潮,既可以看到人类历史的一般规律对各个地域、各个民族历史运动进程的制约作用,又可以发现各个地域、各个民族因其不同的文化传统、不同的内部和外部条件以及不同的自然和社会环境,在一般规律的制约下,又各自展示出千姿百态的不同表现,这就是历史发展的统一性与多样性。

——摘编自姜红《试论中国和欧洲早期启蒙文化的异同》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拟定论题,并进行论证。(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晰,语言简洁)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1904年,近代教育家张伯苓创办敬业学堂,将诸多西方体育项目引入学校。他认为学校的中心任务是改造国人的道德、知识、体魄,“在德智体三育之中,我国人最差的是体育”,主张“强国必先强种,强种必须先强身”。这表明张伯苓旨在
A.推动清末新政的深入开展B.引领中国教育发展的方向
C.培育积极健康的国民精神D.促使中国体育与世界接轨
论述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近代以来,由于西学东渐的影响,西方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不断地传入我国,以纲常名教为核心的儒家文化的正统地位被打破,中外文化交流的话语权被解构。尤其是甲午战争后中外文化交流及转型问题,它既包括人们认识的过程、观念的转变,也包括社会的变迁等。甲午战争后中外文化交流及转型打开了中国走向现代化的通路,并逐步引起了人们思想革命性转变以及社会的变革,从而也为以后的资产阶级革命奠定了基础。

——摘编自王介南《近代中外文化交流史》


根据材料并结合相关史实,阐述材料中关于甲午战争后中外文化交流及转型的观点,得出结论。(要求:结论不能重复材料中观点,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如图是四川成都汉墓出土的画像砖“收获图”。画像砖形象地展现了六人的割穗、刈草、选种等神态,弥补了汉代史籍对水稻收割工序没有记述的缺陷。该画像砖
A.完全真实地还原了历史原貌B.佐证了汉代史籍记述的错误
C.表明四川地区最早培植水稻D.体现了艺术性和史料性的统一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10 . 1893年,郑观应在谈到万国公法时指出,“公法者,万国之大和约也”,国内士人要理解并接受《万国公法》,就需要完成从把中国视为天下到视为万国之一国的转变。这反映出郑观应
A.注重政治制度变革B.突破了传统华夷观念
C.强调中体西用理论D.主张建立法治化国家
首页4 5 6 7 8 9 10 11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