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枢政务机构(汉-唐)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3 道试题
1 . 隋文帝时,中央正式确立了三省六部制。隋唐时期,三省的职权分工明确,又彼此制约。三省分别负责“草拟皇帝诏令”“审核诏令,有不妥者驳回”“执行”。下列关于其运行流程表述正确的是(     
A.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B.中书省→尚书省→门下省
C.门下省→尚书省→中书省D.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
2 . 某同学准备以隋唐时期中央决策体系的完备为主题开展项目研究,下列可以作为研究对象的是(     
A.中朝尚书令的作用B.政事堂的议事机制
C.内阁与六部的关系D.军机处官员的职责
3 . 《贞观政要》记载:唐太宗认为“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须合变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画,于事稳便,方可奏行”。下列选项体现了这一治国理念的是(     
A.九品中正制B.科举制C.三省六部制D.两税法
4 . 唐朝时,皇帝赋予门下省给事中的职掌包括“凡百司奏抄,侍中审定,则先读而署之,以驳正违失”。这一做法(     
A.推进了民主政治的建立B.提高了政府的行政效率
C.加剧了君权与相权矛盾D.降低了决策的失误风险
5 . 东汉光武帝变革了中枢机构。《后汉书•伸长统传》记载,光武帝“虽置三公,事归台阁。自此以来,三公之职,备员而已”。这一变革起到的作用是(       
A.提升了内阁的职权B.提高了中朝的地位
C.加强专制集权统治D.加强边疆地区管辖
6 . 示意图有助于呈现历史发展的概貌。下图为某学生绘制的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演变历程示意图,其反映的主题是(     
A.选官制度的变化B.地方官制的变迁
C.中枢机构的演变D.中央集权的加强
2023-01-05更新 | 188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房山区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7 . 唐初规定男子二十岁参军。为应对战事,“右仆射(尚书省长官)封德彝等,并欲中男十八已上,简点入军。敕三四出,征(魏征,门下省给事中)执奏以为不可。太宗怒,乃出敕……征又不从,不肯署(签字)敕。”最终保持原规定不变,没有增加百姓负担。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①唐代皇权一定程度受到三省的制约
②三省制能有效减少国家决策的失误
③门下省是总理全国政务的中枢机构
④三省制使唐代宰相的权力大大加强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唐代门下省处中书,尚书两省之间,是诏令文书下达上呈的中转站,置政事堂于此,正是为了便于三省首长集中办事…门下政事堂正是平衡三省的保证。但在裴炎为中书令时,却把政事堂从门下迁徙到中书这表明(     
A.君主专制得到加强B.三省长官权力遭到削弱
C.三省体制遭到破坏D.中枢权力结构出现异变
2022-07-20更新 | 2712次组卷 | 17卷引用:北京市怀柔区青苗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9 . 宫城是皇帝及皇族寝居和处理朝政的地方,下图为唐代长安城宫城中三省官署位置示意图。该图说明唐代(     

①三省职能分工明确             ②行政配合效率低下
③尚书省的地位较低             ④门下需备皇帝诏问
A.①②B.①③C.①④D.②③
2022-08-16更新 | 537次组卷 | 5卷引用:北京市2022届高三三模历史试题
10 . 有同学以“科举取士”、“三省六部制”、“租庸调制”、“两税法”作为关键词整理知识。据此判断,该同学的学习主题是(     
A.隋唐盛世B.民族交融C.制度创新D.藩镇割据
2022-07-20更新 | 534次组卷 | 16卷引用:北京市通州区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