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枢政务机构(汉-唐)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3 道试题
1 . 唐德宗下诏任命齐总为衢州刺史,因此前齐总有盘剥百姓,进奉朝廷的恶行,时任给事中的许孟容封驳任命诏书,并陈述理由,唐德宗不得不收回成命。许孟容此时隶属于(     
A.中书省B.门下省C.尚书省D.御史台
2 . 唐朝三省因分工不同,中书、门下省之间常有政见冲突,出现“日有争论、纷纭不决”的情况,影响中央政府的行政效率,致使政事常被贻误。为解决这一问题,唐朝实行
A.六部制B.政事堂制度C.科举制D.内外朝制度
3 . 唐太宗时期,假设国家要在关中一带修建一项大型水利工程,这项工程的实施涉及众多机构,按制度规定其运作程序是(     
A.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工部B.尚书省→门下省→中书省→工部
C.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礼部D.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工部
4 . 下面图示显示了中国古代中央官制从九卿到六部的变化,这一变化反映了(     
A.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的演进B.国家政务与皇家事务的分离
C.地方分权向中央集权的转变D.世卿世禄向科举取士的转变
5 . 既有效地防止了少数大臣的专权乱政,又充分发挥了官员的集体智慧,这是唐代出现贞观之治的重要原因之一。贞观年间能证明这一观点的是(     
A.采取开明民族政策B.实行均田制和租庸调法
C.增加科举考试科目D.进一步完善三省六部制
2022-08-18更新 | 191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东城区2021-2022学年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题
6 . 下图为唐朝三省位置图,该图文说明唐朝三省
中书省负责草拟皇帝诏令,门下省负责审核诏令,尚书省负责执行,若发现差错,可以不奉诏,甚至封还诏书,但一般都是奉诏执行。

①都位于宫城之内是为了便于皇帝决策②空间布局体现决策权与行政权的统一
③尚书省对门下省诏令具有一定否决权④职权分工明确,相互牵制又分工配合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022-01-24更新 | 447次组卷 | 5卷引用:北京市顺义区2022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7 . 唐初,三省长官是当然的宰相,他们常在政事堂共商国家大事。后来,皇帝又时而指定某些级别略低的官员参加政事堂会议,这些人事实上已加入宰相集团。会议所作决策以文字形式报皇帝批准,付外执行。皇帝此举的主要目的是
A.调整好中央与地方的关系B.将知识分子引入统治集团
C.集思广益以减少决策失误D.分散相权以强化君主权力
2022-01-12更新 | 7117次组卷 | 80卷引用:北京市北京交通大学附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8 . 有学者认为,唐前期,尚书、门下、中书三省构成一个完整的辅助皇权运行的最高政务裁决系统,三省官员在上行和下行政务文书中的签署,体现了按照环节分工、分层决策、互相制衡的政务运行机制。在他看来当时
A.政务文书利于辅政制度的有效运行
B.尚书省是最高政务裁决系统的核心
C.程序分权有效制约了皇帝的决定权
D.中央官僚机构膨胀降低了行政效率
2021-06-01更新 | 1928次组卷 | 24卷引用:北京市北京亦庄实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Ⅱ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礼宾图》(下图)是出土于陕西唐章怀太子(655—684年)墓中的壁画,描绘了鸿胪寺官员引见三位使节的情景。据此分析正确的是

A.反映了唐太宗时期友好和睦的民族关系
B.鸿胪寺的职责仅限于管辖少数民族事务
C.鸿胪寺是隶属于唐朝尚书省的官方机构
D.说明唐朝与世界各地区的交往更加频繁
2021-04-20更新 | 774次组卷 | 13卷引用:北京市房山区2021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10 . 钱穆先生认为,从秦汉三公九卿制到隋唐三省六部制的演变,反映了中国古代政治文明的进步,皇帝从后台走到了前台。从制度变革层面看,这里的“进步”是指(     
A.进一步加强了中央集权B.权力中枢决策规范化
C.中央机构行政效率提高D.社会阶层流动性增强
2022-12-11更新 | 403次组卷 | 42卷引用:2021年高考北京卷历史变式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