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陆王心学与明清之际的思想批判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4 道试题
1 . 顾炎武主张,史学研究要彻底地贯彻价值中立原则,绝对不能以政治伦理的需要而改变历史,甚至歪曲事实。他提出历史学具有三大功能:首先是“鉴往训今”,即总结历史经验;其次是“引古筹今”,即吸取经邦智慧;最后是“稽天成德”,即不断完善世界历史文化。据此可知,顾炎武(     
A.推崇格物致知B.强调知行合一C.提倡经世致用D.否定君主专制
2 . 明代思想家陈献章,因多年来博览群书“未有得”而转向“求心”,后来提出了“天地我立,万化我出,而宇宙在我”的思想。陈献章的思想所归属的流派应是(       
A.道学B.心学C.玄学D.禅宗
2023-12-06更新 | 32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葫芦岛市协作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考试历史试题
3 . 在明末清初的思想家中,黄宗羲称专制帝王为“天下之大害”,还提出“工商皆本”;顾炎武认为“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这些新的思想主张产生主要源于(     
A.对外开放带来的包容心理B.传统科技出现承古萌新局面
C.西学东渐产生的积极效应D.社会剧烈动荡促进思想活跃
2023-11-25更新 | 28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4 . 明末清初思想家王夫之指出,“夫天子无以博察乎人之贤奸而悉乎民之隐志,唯此一二辅弼之臣寄以子孙黎民者,为其所谨司。然而弗能审焉,则天子无以为天下君”。其意在强调(     
A.选贤任能是国家治理的关键B.集权制度会阻碍社会的发展
C.君主执政理念应是以民为本D.士大夫要发扬忧国忧民传统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7世纪中后期,明清易代,长期的战争给社会生产力造成了严重破坏,明末活跃的社会文化思潮失去了它赖以生存的土壤。清王朝通过严酷的文化政策,实现了皇权对真理的垄断。在新的社会条件下清初学者致力于文化的保存和儒学的重建。

——摘编自王博《明末清初史学思想的衍变》

材料二   黄宗羲提出了“天下为主君为客”的命题,其中包括三层含义:一是天下是由君王一人独断;二是君民平等,君的权力来自民,君由民推选出来为天下兴利除害,因此人民共有,非君王私有,三是天下大事应由人民主宰,不应必须尽心尽力为君服务。黄宗羲还借“古先圣王”之口对本末问题作了新诠释。他认为圣人所说“崇本息末”,是崇尚礼治,而禁绝巫蛊、佛事、倡优、奇技淫巧之类不切民用的末业,非贬抑工商之类有利民生的本业。“工商皆本”主张是对千百年来“重农抑商”政策的历史性批判,反映了发展商品经济的强烈要求。

——摘编自吴光《黄宗羲的思想创新及其当代启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末清初思想活跃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二,指出黄宗羲思想创新的主要表现,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其思想的积极意义。
2023-11-18更新 | 169次组卷 | 4卷引用:辽宁省阜新市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6 . 中国古代某一时期出现这样的思想观点:隐藏在每个人心中的“天理”被私欲遮蔽,需要重新发现、扩充和践行,才能达到圣贤境界;强调主观能动性以及以个人的内心为准则等。持此观点的思想家是(     
A.黄宗羲B.顾炎武C.王阳明D.朱熹
7 . 明朝学者王畿(1498—1583)说,“不论在此在彼,在好在病,在顺在逆,只从一念灵明,自作主宰,自去自来,不从境上生心……便是真为性命”,即德性的自我培养(“真为性命”)是由灵明自作主宰的而不是对外在之“境”的迫服。这一言论(     
A.体现了对意志自主的内在追求B.彰显了格物致知的理论价值
C.动摇了程朱理学的正统地位D.受到了士人阶层的广泛推崇
8 . 学者樊树志将晚明界定为明万历元年至崇祯十七年,即1573年至1644年间的71年,并认为“晚明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大变局”。下列史实能印证这一观点的是(     
①荷兰殖民者占据台湾岛南部   ②郑和率领船队先后七次下西洋
③设置内阁辅佐皇帝处理政务   ④李贽提倡个性自由、蔑视权威
A.①③B.②④C.①④D.②③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9 . 明代王阳明是心学的集大成者。他一生专注“致良知”,认为“良知”是隐藏在每个人心中的“天理”,需要重新发现和践行,这样就可以达到圣贤境界,“良知良能,愚夫愚妇与圣人同”。据此可知,王阳明(     
A.提倡个性自由B.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
C.抨击君主专制D.主张“存天理、灭人欲”
2023-11-09更新 | 314次组卷 | 9卷引用:辽宁省锦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10 . 黄宗羲认为“有明之兵制,盖亦三变矣:卫所之兵,变而为召募,至崇祯、弘光间又变而为大将之屯兵”,由此带来诸多有损于社会安全与稳定的弊端。为除此弊,他主张(     
A.“为武夫者知亲上爱民为用武之本”
B.“欲除奔走服役吏胥之害,则复差役”
C.“必使治天下之具皆出于学校”
D.“不以一己之利为利,而使天下受其利”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