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陆王心学与明清之际的思想批判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4 道试题
1 . 王阳明说:“人皆有良知,圣人之学,就是致此良知。自然而致的是圣人,勉强而致的是贤人,不肯致的是愚人。虽是愚人,只要他肯致良知,就和圣人无异。此良知所以为圣愚之同具备,而皆可为尧舜者,以此也。”王阳明此论(     
A.强调了人的主观能动性B.全面否定了传统伦理道德
C.反映出明末社会的动荡D.力主重建古圣先王的功业
2023-09-11更新 | 334次组卷 | 11卷引用:辽宁省沈阳市重点联合体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 . 王阳明提出“四民异业而同道”的观点,其门人则“以化俗为任,随机指点农工商贾。秋成农隙,则聚徒谈学,一村既毕,又之一村”。这种现象(       
A.动摇了理学的正统地位B.冲击了传统社会的秩序
C.推动了儒学教育平民化D.继承了先秦儒学的内核
2023-09-07更新 | 58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名校联盟统考2024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3 . “占者以天下为主,君为客,凡君之所毕世而经营者,为天下也。今也以君为主,天下为客,凡天下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是以其未得之也,屠毒天下之肝脑,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博我一人之产业,曾不惨然!”上述思想产生的社会背景是(     
A.商品经济发展,封建专制制度发展到顶峰
B.农耕经济发达,白银成为流通的主要货币
C.实行闭关政策,中国开始遭到西方的侵略
D.西学东渐影响,西方启蒙思想在中国传播
4 . 王夫之故居之湘西草堂有两副对联。第一副对联为清风有意难留我,明月无心自照人。第二副对联为六经责我开生面,七尺从天乞活埋。据此可知,王夫之(     
A.有更新传统文化的抱负B.具有朴素唯物主义思想
C.充满了悲天悯人的情怀D.强化了社会主流价值观
5 . 清代文学家袁枚在《子不语》中记载:一沙弥自幼随禅师修行,与世隔绝。一日师徒下得山来,沙弥不识牛马鸦犬,禅师一一告知。后见一女子,禅师告之是吃人的老虎。回去后禅师问沙弥所见是否有留恋之物,答曰:“只想那吃人的老虎”。这个故事(     
A.反映了思想解放的潮流B.提倡了男女平等的思想
C.否定了压抑人性的观念D.冲破了专制统治的牢笼
6 . 黄宗羲最鄙视那些“仅以问答传注,依样葫芦,依大儒以成名者”,他认为,孔孟学说本来“平易近人,非难知难尽也”,但经过他们的不断传注,导致孔孟学说“愈晦”,正好比“明月之珠”“沈于大泽”。由此可推知,当时(       
A.学术风气僵化保守B.经世致用思潮流行
C.文化专制受到批判D.中华文化逐渐转型
7 . 有学者提出:中华文化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曾经成功地实现文化自我保持与自我更新的统一,形成了自强不息的生命机制,应对一个又一个来自内部或外部的挑战,创造出高峰迭起的发展序列。下列说法中符合上述观点的有(     
①先秦时期融合儒道、综汇百家,达到第一个高潮
②魏晋隋唐时期会通儒释道,赢得旺盛的生命机制
③宋元时期强调内圣与外王相结合的理学应运而兴
④明清时期继往开来促使经世实学成为文化的主流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2023-07-06更新 | 69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市大连市辽宁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3届高三5月月考历史试题
8 . 明代王守仁认为,良知就是本心,就是理。良知人人具有,不必外求,但需要重新发现、扩充、践行,这样就可以达到圣贤境界。由此可知,王守仁(     
A.强调自我的主观能动性B.提倡平等和叛逆的精神
C.否定传统伦理道德标准D.批判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9 . 明清之际的思想家顾炎武具有强烈的爱国思想和民族意识,其爱国思想的真实写照是(     
A.“存天理,灭人欲”B.“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
C.“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D.“天下为主,君为客”
2023-06-15更新 | 124次组卷 | 32卷引用:辽宁省盘锦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综合测试历史试题
2023·广东·模拟预测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唐宋变革的重要表现在于宋代政治文化风格的转变。具体表现为集文化政治精英身份于一身的士大夫的家国观念在这一时期发生了重要的变化,“以天下安危为己任”成为众多出身庶民的士大夫的人生追求。张载提出的“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名句,历代传颂不衰。践行者先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名臣范仲淹,后有“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死士文天祥。

——摘编自魏巍《朱熹·宗族·社会——宋代的士大夫与社会变迁》

材料二   明清之际的士人在面对这样一个现实的时候是如此感知和行动的:“对正统观念较强的士大夫来说.他们认为当时的天下是乱哄哄的。”所以希冀恢复儒家的礼治来重建四民社会的秩序.并对抗当时亦十分流行的佛道礼义。江浙地区的士人们还编撰和刊行行为仪则的小册子,多以“戒”或“约”为名.其中以刘宗周的《人谱》最具影响力。这股风气的涟漪投放到日常生活中.便是具有公开性质的日谱的大量出现.而此种修身日记的内容则体现着道德的判断标准由内转向外,由虚转向实。

——摘编自程曼《“风”过而“心”动:清代政治压力引起的文化反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宋代士人家国观念发生转变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清士人主张重建四民社会的背景。
2023-06-08更新 | 270次组卷 | 5卷引用:辽宁省部分高中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变式练习主观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