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交流与传播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5 道试题
1 . 汉代骆驼形象塑造稚拙,与真实的骆驼存在差距。到了唐代,骆驼形象塑造更多,制作更为生动,其中,胡人牵引载货骆驼的造型已非常普遍。汉唐骆驼形象的变化反映了(     
A.陆路交通的进步B.国家实力的提升
C.艺术创作的世俗化D.中外交往的深入
2024-02-18更新 | 220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威海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某历史社团在研究“明代山东境内京杭大运河兴衰与文教发展的关系”这一课题时,搜集到如下材料。

材料一   元朝末年,山东境内的会通河段基本废弃不用。明永乐时,该河段得到重修,通航条件大有改善,漕运恢复。明中期以后,政治日益腐败,运河因黄河泛滥时有淤堵或冲溃。嘉靖、万历年间开凿了新的运河河道,疏通了会通河。至此,会通河段基本稳定下来。明清之交,战事频繁,运河失修。

——摘编自邹逸麟《山东运河历史地理问题初探》

材料二   京杭大运河带动沿线城市发展,吸引了全国各地人口迁居于此,如临清州“绅士、商民近百万口”,济宁州“其居民之鳞集而托处者不下数万家”。……“水陆交通,泉货聚集,实京师要会之地”,“与京津江浙互通有无,可得风气之先”。商品经济快速发展,尚文尚礼之风更甚。临清州“文教聿兴,科第接踵,衣冠文物甲于东方”,济宁州“士美秀有文,彬彬儒雅,……往来有亲睦之风,无暴戾恣睢之习”等。

——摘编自王瑞成《运河和中国古代城市的发展》

材料三   明代山东运河区域书院增建、重建时间分布情况

朝代洪武建文永乐正统成化弘治正德
数量0022021
朝代嘉靖隆庆万历天启崇祯不详总计
数量1518001142

注:明代山东新建、修复书院共96所,其中有42所分布在运河流经州县及辐射地区。

——摘编自赵承福主编《山东教育通史》

(1)综合上述材料,从“书院”的视角,对于该课题可以得出怎样的研究结论?请你对该结论展开说明。
(2)除“书院”外,请你为该课题再提供一个研究视角。
(3)对于该课题的研究,你还可以补充哪些一手史料?
2024-02-04更新 | 112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威海市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3 . 辽太祖立国后“建孔子庙,诏皇太子春秋释奠”;金世宗令人译《五经》,“欲女真人知仁义道德所在耳”;西夏虽以佛教立国,但通过各种渠道和方式从辽、宋、金输入汉文典籍以满足阅读需求。上述现象反映了(     
A.多元一体的格局B.儒学正统秩序的重建
C.文化认同的理念D.崇文尚读风气的盛行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黑格尔说过:“东方世界是希腊世界的基础。”古希腊很多知名学者都曾深入过东方地区,如在地中海及黑海沿岸长期游历的希罗多德就大量地介绍过东方波斯和埃及等国家的风土人情和科学文化,对古希腊人世界观的形成产生了极大的作用。柏拉图漫游了埃及、北非等地区,对各种的政治制度和学派思想进行了广泛的接触。为了解决日益严重的人地矛盾,希腊人不断地将定居范围扩大,这也加剧了与东方世界的接触。在此过程中,两河流域的天文仪器也为希腊人所引进,希腊人借用腓尼基文字创造了世界上的第一个包含辅音和元音的字母表。

——据孙鹏辉《东方文化对古希腊文化的影响探析》

材料二   世界上其它地区的文化,几乎都是由本地区的人民在长期的劳动实践中创造的,并最终形成了具有该地区特色的民族文化。然而,15世纪末以来,“大门敞开”的拉丁美洲,其文化不再只是印第安文化,而是处于主导地位的殖民者的欧洲基督教文化以及被奴役的另一部分人的文化——非洲黑人文化。随着自身的发展,拉美开始主动接纳外来文化。如同亚洲国家的贸易和其它联系,使得拉美的城市建筑以至文学作品中出现了某些东方文化的格调。但在拉美很难找到一个知识阶层作为拉美文化的代表。因而,在拉丁美洲的文化历史上,似乎从未出现过文化领域内的发展新浪潮。

——据赵虹《拉丁美洲混合文化的形成原因及特点》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黑格尔认识的理解。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拉美文化的发展特点并分析其原因。
2023-08-01更新 | 104次组卷 | 4卷引用:山东省威海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1766年,美国第一部诗体悲剧《安息王子》在费城上演。该剧套用英国王政复辟时期古典悲剧的模式,讨论了当时北美殖民地时期自由民主和反独裁统治的政治主题。据此可知,该剧(     
A.抨击了英国的君主专制B.得益于美国独立战争的影响
C.体现了多元文化的色彩D.有助于民众民族意识的成长
2023-08-01更新 | 314次组卷 | 6卷引用:山东省威海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6 . 下表为托勒密王朝前期亚历山大城图书馆三位馆长的简介。据此可知,亚历山大城图书馆(     
姓名简介
德米特利乌斯亚里士多德的弟子,政治家、演说家、学者,著述包括历史、修辞、文学批评等
芝诺德图斯语法学家、文体批评家,是第一位校订荷马史诗的人,编纂了希腊辞典
埃拉托色尼古希腊地理学家、天文学家、数学家和诗人,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位测量地球周长的人
A.民主自由氛围日益浓厚B.开启了希腊化时代文化交流的序幕
C.公众服务职能不断强化D.有利于地中海世界文化中心的转移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据考证,苏美尔城邦时期,各邦统治者均以自己的城邦命名。至乌尔第三王朝(约公元前2113—2008年)时期,国王号称“天下四方之王”,并被刻绘成国家的灌溉者。据此可知,乌尔第三王朝(     
A.确立了中央集权体制B.实现两河流域的首次统一
C.农耕文明高度发达D.君权神授思想进一步发展
8 . 在王守仁看来,伦理纲常是人们心中所固有的、先验的“良知”,要把心中固有的“良知”施诸行事,规范自身行为,自觉地为善去恶。该思想意在(     
A.重建儒学价值体系B.维护封建伦理秩序
C.巩固儒学主导地位D.致良知以达圣贤之道
9 . 左图为北周时期鎏金银胡瓶,由丝绸之路传入中国,具有波斯风格。右图为唐代凤头壶,工匠们把胡瓶的口沿、流、盖作成凤首,将手柄刻上龙首等中国人喜爱的纹样。这反映了(     

A.佛教中国化的趋势不断加强B.中华文化因包容而发展
C.民族交融推动唐代文化进步D.西域文化因交流而盛行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世纪前期,欧洲教育为教会所垄断。11世纪以来,随着政治经济的发展,社会迫切需要能读会写、具有各方面知识的人才。于是,一些城市的手工业行会和商人公会,以及市政当局,打破教会几百年来对教育的垄断,自发地创办了世俗大学。

——摘编自张磊《欧洲中世纪大学》

材料二   1825年,著名诗人汤玛斯提出建立一所“伦敦大学”的设想,以与贵族、教会控制的牛津、剑桥等古典大学相抗衡。经多方努力,利用募来的15万英镑,伦敦大学于1826年正式开学,这揭开了英国新大学运动的序幕。与传统大学相比,伦敦大学取消了神学系,代之以理学系和工学系,开设了大量有关近代自然学科和技术工科方面的课程。伦敦大学成为一所“没有上帝的学校”,它以相当于牛津大学、剑桥大学1/10的费用收取学费。在伦敦大学的影响下,曼彻斯特欧文斯学院等相似大学相继成立。

——摘编自《英国新大学运动及其对我国应用型本科教育的启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世纪欧洲大学兴起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英国新大学运动的特点及意义。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