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966 道试题
2024·全国·模拟预测
论述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传统社会的组织方式是家庭与宗族,因此传统文化对整个社会的建构起点是家庭伦理,以忠孝仁义为社会的行为规范与道德标准,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层层递进的人格发展轨迹,而仁、义、礼、智、信则是个人品德要求的基本面向。在“天人合一”哲学下,政治的泛道德化确立了政治的合法性,也在无意中为政治活动划出了伦理边界,基于政治伦理的民本主义传统成为专制“政统”下坚韧的“道统”;“天人合一”哲学基于家族伦理演化出家国同构的政治制度,父权政治的“立君为民”和民本主义为君主专制制度确立了道德基础和合法性,民本主义则要求统治阶级推行仁政、善政,倾听和回应民意。具体表现为以下三方面:第一,“天人合一”与“天下大治”。第二,民本主义与道德伦理。第三,“人治”社会与精英治理。

——摘编自卞学勤等《本土生发与现代转向:现代国家治理的传统文化基因》

围绕材料中的一个或者多个观点,拟定一个论题,并结合中国古代史的相关知识予以阐释。(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谨,表述清晰。)
2024-04-22更新 | 67次组卷 | 3卷引用:202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押题卷(六)历史试题
论述题 | 较难(0.4) |
2 . 【世界大战与国际格局】

材料   从道义角度说,我们可以称第二次世界大战为反法西斯战争;而从国际格局变化的角度说,第二次世界大战其实是国际政治、经济秩序的一次重新洗牌。资本主义世界的驱动核心由“欧美”变成了“美欧”,美国由此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同时,苏联把势力范围扩展到了整个东欧。由英国所主导的殖民经济体系,由此正式被美苏两国各自主导的新的利益分配体系所取代。而美苏之间的争霸,也由此展开。

——摘编自王伟《看懂世界格局的第一本书》

请以“世界大战与国际格局”为主题,自拟论题,运用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成文)
2024-04-21更新 | 139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2024届高三下学期三模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世纪末美国社会学家莱文斯坦试图对移民的迁移规律进行总结。他认为:人口迁移并非完全盲目无序流动,而是遵循一定的规律——左右人口迁移的动力是推拉因素作用的结果。伴随着一些研究者不断细化、深化,“推拉模型”受到来自不同方面的批评,主要是认为其无视移民主体在这一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无法回答为何当“推拉”因素发生变化后移民行为不一定随之变化,以及相似的“推拉”因素的作用下,同一群体中为何有的人走上了移民道路,有的人却依然故我,安于现状。

——摘编自李明欢《20世纪西方国际移民理论》

根据材料并结合中国史相关知识,提炼材料中的一个观点并进行评析。(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五四运动是一场伟大的爱国主义运动,爱国主义精神是五四精神的主旋律。一战结束后,欧美列强加紧对中国侵略,造成中国日益严重的政治危机和民族危机,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直接促成五四运动的爆发。五四运动中知识分子和青年学生将斗争矛头直指北洋政府,实际上既反对北洋军阀政府,又反对帝国主义,五四运动成为中国人民的爱国壮举。

五四运动是一场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民主科学精神是五四精神的支柱。运动中先进知识分子高举“民主”和“科学”旗帜,喊出反专制、反愚昧,要民主、要科学的口号,明确提出改造封建旧思想、铲除旧道德等斗争目标。……极大地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为各种新思想的传入开辟了道路,马克思主义以它的科学性和革命性很快为中国先进分子所接受。

——摘编自李永春、张新洲《毛泽东论五四运动和五四精神》

新民主主义革命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围绕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____精神”这一主题,自拟论题,参考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阐述。(要求:不得选用“五四精神”,论题明确,史论结合,论证充分,逻辑清晰)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书院是中国教育史上悠久与独特的文化现象。如表为各时期书院发展概况。

唐、五代时期中国书院之萌芽时期。书院分布呈现“点状”分布特征。黄河流域的山西、河南、山东以及长江流域的四川、湖南、江西、江苏、浙江、贵州、福建等省份书院为零星的分布。长江中下游地区书院分布多于黄河中下游地区书院分布
宋金时期中国各地书院进入蓬勃发展阶段。黄河中下游、珠江流域与长江中下游地区的书院数量普遍得到增长,但长江中下游地区书院数量增长尤为显著。黄河中下游和珠江流域书院呈现“点状”分布,长江中下游书院为“点状与团状”分布
明朝中国书院发展进入新的发展阶段。黄河流域与长江流域书院数量激增,东北与西北地区首次出现书院。书院分布密度由东南地区逐渐向西北内陆及东北地区呈现递减态势。长江上游地区书院分布为“点状”分布,中下游分布为“团状”分布,黄河中下游与珠江流域为“点状与团状”分布。西北的甘肃、青海与宁夏以及东北的辽宁地区有少量书院修建
清朝中国书院数量达到历史上的最高峰。黄河中下游地区书院呈现“点状与团状”分布特征。长江中下游书院呈现“团状与片状”分布特征。西南地区的书院也得以发展,为“点状与团状”的分布特征。台湾岛也有大量书院修建,为“团状”分布。甚至偏远的新疆、黑龙江地区也首次出现了书院,但书院多为“点状分布特征”

——摘编自孙文学《古代中国书院的时空演变及重心推移路径》

围绕“中国古代书院的形成与发展”这一主题,自拟具体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阐述。(要求:论题明确、紧扣主题、持论有据、逻辑清晰)
6 . 【希腊字母与人类文明】

材料   希腊字母形成于公元前11世纪。希腊字母由腓尼基字母改造而来。腓尼基字母共有二十二个,希腊古典字母有二十四个,比腓尼基字母多两个。腓尼基字母都是辅音字母,没有元音字母,文字发音只有根据上下文推断。希腊字母在腓尼基字母的基础上,增加了元音字母。希腊人创造了元音表示法,这一创造的贡献是巨大的,它使字母成为完备的语言记录工具,开创了字母文字发展的新篇章。

——摘编自郭东《论拉丁字母的符号象征性——从埃及文字、腓尼基字母、希腊字母说起》

根据材料信息,提炼一个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表述准确)
论述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英国同情自由主义,但绝不等于它会提供支持。在美国内战当中,北方代表工业资本,政治上更加自由主义;南方还实行蓄奴制,使用黑人奴隶。那么如果按照意识形态,英国应该支持北方,但实际上英国支持的却是南方。因为英国纺织业用的棉花基本上都来自美国南部,支持北方的话英国就没有棉花可用了;美国北方的工业潜力太大了,如果北方获胜,那么英国的工业将碰到一个前所未有的强大对手。所以英国给美国的南部各州提供各种援助,甚至还帮着造军舰。但是,英国对南方的支持有一条明确的底线,那就是绝对不能军事卷入。所以当北方的联邦政府用海军封锁南部各州海岸,南方的棉花运不到英国的时候,占有绝对优势的英国海军也没有去突破封锁。

——摘编自徐弃郁《英国简史》

根据材料内容并结合所学世界史知识,围绕“意识形态与国家利益”,自拟论题并加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世纪中叶开始的对外部世界的开放,使中国第一次有了沿海与腹地的概念。从此,沿海地带尤其是长江沿岸城市从古老的传统经济中剥离出来,开始了自己孤立的现代化发展,并且形成了与腹地相对立的沿海地区特色。这些沿海城市在传统的汪洋大海中犹如一个兀立的孤岛,人们期望这些孤岛上的现代性因素能够向传统的腹地扩张传播,产生“扩散效应”,用现代化的“中心”带动传统的“边缘”,以期使现代化成为一种全国性的整体进程。然而,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现代化地区与传统地区不仅没有形成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关系,反而呈现出彼此封闭和排斥的格局。于是,一种两极化的现象出现了,当现代地区和部门变得越来越现代的同时,传统地区和部门却变得越来越“传统”和落后。

——摘编自许纪霖、陈达凯主编《中国现代化史1800~1949(第一卷)》

结合所学知识,评析材料中的观点。(要求:观点正确,史实准确,论述充分,表达清晰)
2024-04-15更新 | 91次组卷 | 2卷引用:重庆市巴蜀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适应性月考(八)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会审公廨,又称“会审公堂”,即混合法院。是清政府与各国领事协议在租界内设立的特殊审判机构。会审公廨首先于1864年设立于上海,1869年,上海县和英美两国领事议定并颁布了《洋泾浜设官会审章程》,会审公廨正式成立。按会审章程的规定:纯属外国人案件,只能由外国领事审理;原告为中国人,被告为外国人的案件,由外国领事“主审”,中国会审官只能观审;适用的法律,由外国领事从帝国主义国家法律中选择。

——摘编自《中华法学大辞典·国际法学卷》

提取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对近代中国出现的“会审公廨”加以阐释。
2024-04-12更新 | 157次组卷 | 4卷引用:2024届浙江省金华市高考二模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新航路开辟后,最初来华的西医师主要身份是传教士,他们通过外科手术在中国站稳脚跟,之后西医在中国迅速推广。传教士带来西医的同时,也将中医向西方传播。如清前期法国传教士殷宏绪将中医人痘接种技术传入欧洲;20世纪初,法国驻昆明副总领事苏里耶·德·莫朗学习针灸并回国行医,在西方掀起了学习中医的热潮。新文化运动后,国内出现了激烈的中西医论争。南京国民政府曾一度通过废止中医的法案。新中国成立之初,仍有许多人强烈要求废除中医,毛泽东坚定支持中西医结合,中医才得以延续和发展。改革开放后,中医得到长足的发展,并进一步走向世界。据统计,到2022年,中医已传播到183个国家和地区,其中18个国家和地区将针灸纳入医疗保险体系。

——摘编自罗曼《西医东渐及其与中医的碰撞》等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任选一个或多个角度,自拟论题,并加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表述准确,逻辑严密)
首页3 4 5 6 7 8 9 10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