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966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书院是中国教育史上悠久与独特的文化现象。如表为各时期书院发展概况。

唐、五代时期中国书院之萌芽时期。书院分布呈现“点状”分布特征。黄河流域的山西、河南、山东以及长江流域的四川、湖南、江西、江苏、浙江、贵州、福建等省份书院为零星的分布。长江中下游地区书院分布多于黄河中下游地区书院分布
宋金时期中国各地书院进入蓬勃发展阶段。黄河中下游、珠江流域与长江中下游地区的书院数量普遍得到增长,但长江中下游地区书院数量增长尤为显著。黄河中下游和珠江流域书院呈现“点状”分布,长江中下游书院为“点状与团状”分布
明朝中国书院发展进入新的发展阶段。黄河流域与长江流域书院数量激增,东北与西北地区首次出现书院。书院分布密度由东南地区逐渐向西北内陆及东北地区呈现递减态势。长江上游地区书院分布为“点状”分布,中下游分布为“团状”分布,黄河中下游与珠江流域为“点状与团状”分布。西北的甘肃、青海与宁夏以及东北的辽宁地区有少量书院修建
清朝中国书院数量达到历史上的最高峰。黄河中下游地区书院呈现“点状与团状”分布特征。长江中下游书院呈现“团状与片状”分布特征。西南地区的书院也得以发展,为“点状与团状”的分布特征。台湾岛也有大量书院修建,为“团状”分布。甚至偏远的新疆、黑龙江地区也首次出现了书院,但书院多为“点状分布特征”

——摘编自孙文学《古代中国书院的时空演变及重心推移路径》

围绕“中国古代书院的形成与发展”这一主题,自拟具体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阐述。(要求:论题明确、紧扣主题、持论有据、逻辑清晰)
2 . 【希腊字母与人类文明】

材料   希腊字母形成于公元前11世纪。希腊字母由腓尼基字母改造而来。腓尼基字母共有二十二个,希腊古典字母有二十四个,比腓尼基字母多两个。腓尼基字母都是辅音字母,没有元音字母,文字发音只有根据上下文推断。希腊字母在腓尼基字母的基础上,增加了元音字母。希腊人创造了元音表示法,这一创造的贡献是巨大的,它使字母成为完备的语言记录工具,开创了字母文字发展的新篇章。

——摘编自郭东《论拉丁字母的符号象征性——从埃及文字、腓尼基字母、希腊字母说起》

根据材料信息,提炼一个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表述准确)
论述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英国同情自由主义,但绝不等于它会提供支持。在美国内战当中,北方代表工业资本,政治上更加自由主义;南方还实行蓄奴制,使用黑人奴隶。那么如果按照意识形态,英国应该支持北方,但实际上英国支持的却是南方。因为英国纺织业用的棉花基本上都来自美国南部,支持北方的话英国就没有棉花可用了;美国北方的工业潜力太大了,如果北方获胜,那么英国的工业将碰到一个前所未有的强大对手。所以英国给美国的南部各州提供各种援助,甚至还帮着造军舰。但是,英国对南方的支持有一条明确的底线,那就是绝对不能军事卷入。所以当北方的联邦政府用海军封锁南部各州海岸,南方的棉花运不到英国的时候,占有绝对优势的英国海军也没有去突破封锁。

——摘编自徐弃郁《英国简史》

根据材料内容并结合所学世界史知识,围绕“意识形态与国家利益”,自拟论题并加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世纪中叶开始的对外部世界的开放,使中国第一次有了沿海与腹地的概念。从此,沿海地带尤其是长江沿岸城市从古老的传统经济中剥离出来,开始了自己孤立的现代化发展,并且形成了与腹地相对立的沿海地区特色。这些沿海城市在传统的汪洋大海中犹如一个兀立的孤岛,人们期望这些孤岛上的现代性因素能够向传统的腹地扩张传播,产生“扩散效应”,用现代化的“中心”带动传统的“边缘”,以期使现代化成为一种全国性的整体进程。然而,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现代化地区与传统地区不仅没有形成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关系,反而呈现出彼此封闭和排斥的格局。于是,一种两极化的现象出现了,当现代地区和部门变得越来越现代的同时,传统地区和部门却变得越来越“传统”和落后。

——摘编自许纪霖、陈达凯主编《中国现代化史1800~1949(第一卷)》

结合所学知识,评析材料中的观点。(要求:观点正确,史实准确,论述充分,表达清晰)
2024-04-15更新 | 91次组卷 | 2卷引用:重庆市巴蜀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适应性月考(八)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会审公廨,又称“会审公堂”,即混合法院。是清政府与各国领事协议在租界内设立的特殊审判机构。会审公廨首先于1864年设立于上海,1869年,上海县和英美两国领事议定并颁布了《洋泾浜设官会审章程》,会审公廨正式成立。按会审章程的规定:纯属外国人案件,只能由外国领事审理;原告为中国人,被告为外国人的案件,由外国领事“主审”,中国会审官只能观审;适用的法律,由外国领事从帝国主义国家法律中选择。

——摘编自《中华法学大辞典·国际法学卷》

提取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对近代中国出现的“会审公廨”加以阐释。
2024-04-12更新 | 157次组卷 | 4卷引用:2024届浙江省金华市高考二模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关于洋务运动的评价有以下几种观点。

观点一 吾敢以一言武断之曰,李鸿章实不知国务之人也。不知国家之为何物,不知国家与政府有若何之关系,不知政府与人民有若何之权限,不知大臣当尽之责任。其于西国所以富强之原,茫乎未有闻焉,以为吾中国之政教文物风俗,无一不优于他国,所不及者,惟枪耳、炮耳、船耳、铁路耳、机器耳,吾但学此, 而洋务之能事毕矣。

——摘自梁启超《李鸿章传》(1901年)

观点二 所谓洋务运动(或称同光新政),乃是清朝统治者在汉族地主官僚和外国侵略者的支持下,用出卖中国人民利益的办法,换取外洋枪炮船只来武装自己,血腥镇压中国人民起义,借以保存封建政权的残骸为目的的运动。

——摘编自牟安世《洋务运动》(1956年)

观点三   (洋务运动)它与封建顽固势力的斗争,实际上是促进中国社会生产力发展还是阻碍这种发展的斗争。它与外国侵略者的矛盾,反映了中华民族与外国侵略者矛盾,也反映了新兴的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同正走向没落、垂死的西方资本主义的矛盾。

——摘编自徐泰来《也评洋务运动》(1980年)

(1)从材料中任选两个观点,分别概括其对洋务运动的评价,并结合所学内容分析这两个不同观点出现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内容,你如何认识历史评价问题?   
2024-06-07更新 | 50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南开区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质量监测(二)历史试卷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新航路开辟后,最初来华的西医师主要身份是传教士,他们通过外科手术在中国站稳脚跟,之后西医在中国迅速推广。传教士带来西医的同时,也将中医向西方传播。如清前期法国传教士殷宏绪将中医人痘接种技术传入欧洲;20世纪初,法国驻昆明副总领事苏里耶·德·莫朗学习针灸并回国行医,在西方掀起了学习中医的热潮。新文化运动后,国内出现了激烈的中西医论争。南京国民政府曾一度通过废止中医的法案。新中国成立之初,仍有许多人强烈要求废除中医,毛泽东坚定支持中西医结合,中医才得以延续和发展。改革开放后,中医得到长足的发展,并进一步走向世界。据统计,到2022年,中医已传播到183个国家和地区,其中18个国家和地区将针灸纳入医疗保险体系。

——摘编自罗曼《西医东渐及其与中医的碰撞》等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任选一个或多个角度,自拟论题,并加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表述准确,逻辑严密)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建国初期,《解放日报》“读报参考”栏目,对于政府发布的政治动员有较多涉及,如表为19529月刊发的部分政治动员稿件。

序号刊发时间稿件
192《人民司法工作要走群众路线》
293《把华东物资交流搞得更旺》
394《要让工人看到好戏好电影》
497《华东整党建党工作开始了》
5911《明年度冬小麦增产竞赛开始了》
6912《上海市司法改革开始了》
7919《注意劳动保证加强安全生产》
8920《干部要加强学习理论》
9921《上海失业登记就要开始了》
10930《明天是我们的伟大的节日》

——摘编自朱清河等《建国初期党报城市政治动员功能的实践逻辑》

提取材料信息,说明上述材料对研究建国初期的历史有哪些史料价值。
2024-06-06更新 | 63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山东省威海市高考二模历史试题
论述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粗略地概括,西方思想对待人和宇宙有三种明确的模式。第一种是超自然或超越宇宙的模式,关注上帝,视人为神造物的一部分。第二种是自然或科学的模式,关注自然,视人为自然秩序的一部分,就像其他有机体一样。第三种是人文的模式,关注人,关注人类经验,视其为人类认识自我、上帝和自然的起点。

——摘编自[英]阿伦·布洛克《西方人文主义传统》

运用所学知识对材料中的观点(整体或局部)予以评析。(要求:观点来自材料,史实准确,逻辑清晰。)
2024-04-09更新 | 73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华大新高考联盟高三下学期4月教学质量测评文科综合试题-高中历史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9298通过第一部《考试法》:“一、以国立或经立案之公私立大学独立学院,或专科学校毕业,得有证书者;二、教育部承认之国外大学独立学院或专科学校毕业,得有证书者;三、有大学或专科学校毕业之同等学历,经检定考试及格者;四、确有专门学术技能或著作,经审查及格者;……。”“以国文及党义为第一试,分科考试为第二试,及成绩审查为第三试”。
19301最高考试机关——考试院正式成立。“所有公务员均需依法律,经考试院考选、铨叙,方得任用。”
193012颁布《考试法施行细则》
19317民国首届高等文官考试:依据《考试法》资格审查,应考人数2070人,其中女性20人。第一试的国文,不得用白话答题,党义不合格者不录取;第二试的分科考试有统计学、社会政策、国际公法、市政论、经济政策、外国文等12门。最终录用101人。
19368何廉(时任行政院政务处处长)“尽管在考试院的督导下,实行着一种考试制度,但大小官职都不是通过这种制度来替补的,要有也只限于那些比较低微的职衔。”

——摘编自《国民政府公报》李里峰《民国文官考试制度的运作成效》等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请简要评价南京国民政府第一届高等文官考试。
2024-04-08更新 | 120次组卷 | 2卷引用:浙江省杭州市2024届高三下学期二模历史试题
首页4 5 6 7 8 9 10 11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